一、引言
近年來,甘肅省通渭縣有效利用本地區深厚的書畫藝術資源,大力推進書畫產業的積極發展,借由書畫的巨大影響力,成功引領當地文化、旅游兩大行業蓬勃發展。鑒于得天獨厚的書畫藝術資源優勢,通渭縣早已形成了一套相對完備且成熟的書畫產業鏈條。在此基礎上,通渭縣委、縣政府果斷采取行動,推行具有前瞻性的“文旅名縣”戰略規劃,著重培養和扶持具有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采用“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以及廣泛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模式,力圖推動通渭書畫產業實現更深層次的發展,全力塑造更具影響力的通渭書畫品牌形象,進而為特色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
二、通渭縣特色文旅產業的發展成果
通渭人民自古以來就傾心于書畫藝術,這種深厚的耕讀文化歷經兩千余年未曾中斷。在民間亦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如“農民扛起犁頭是莊稼把式,拿起筆桿是書畫藝人”“家中無書畫,不是通渭人”等。在通渭地區,習字繪畫之風源遠流長且經久不衰,其書畫藝術在國內享有高度贊譽,即使是在學術界,對通渭人民熱衷于書畫創作的“通渭現象”也紛紛表示贊賞和感嘆。這也為其旅游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平襄書畫小鎮項目持續推進,根據5A級旅游景區的高標準嚴要求,高質量建設“一帶五區”。其中,“一帶”即牛谷河生態景觀帶,“五區”即書畫交流區、溫泉康養區、古鎮休閑區、配套服務區、戶外拓展區,打造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及省級特色小鎮。在書畫交流區內,成功落成的悅心國際書畫村、書法文玩城和天象文化綜合體等重要的書畫文化陣地,使當地的旅游資源更加豐富多樣,注重以節會推動全縣書畫和旅游兩大產業的健康發展。通渭地區已成功舉辦了十二屆通渭書畫文化藝術節,形成了鮮明的地域特色,逐漸成為甘肅省的重點節日盛事,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旅游參觀。最后,翰墨文化中心、華川文化旅游田園綜合體等一批重大文旅項目正在逐步推進,以期將通渭文旅產業發展推向新高度。
近年來,通渭縣還積極落實“文旅名縣”這一重要戰略決策,以打造“通渭·中國書畫城”為目標,積極構建起全國著名的書畫信息發布平臺、書畫采風基地等,秉持“翰墨飄香·書畫通渭”這一富有特色的文化標識,旨在突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的品牌影響力和吸引力。中國國家畫院原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楊曉陽先生對通渭給予了極高評價,他表示,通渭的書畫市場展現出蓬勃活力,尤其是在書畫交易領域,已經成為全國的先鋒翹楚。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并深入挖掘本縣豐富且獨具魅力的書畫藝術資源,抓住國家級書畫藝術文化旅游經典景區以及高規格的“教育基地”這一重要機遇,堅定不移地致力于加強文化藝術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
三、通渭縣特色文旅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頂層規劃設計不足
在通渭文化產業領域,書畫產業占據主導地位,尤其近年來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無論是書畫藝術的創作、展覽、培訓等方面,還是對其收藏、鑒定評估,以及書畫所帶動的旅游產業,均得到了相應的發展。然而,就目前狀況看,通渭縣特色文旅產業發展在食宿服務、文創開發以及娛樂體驗等方面還缺少科學化、系統化的規劃方案,限制了文旅產業的發展。具體而言,首先,規劃缺乏前瞻性和戰略性,沒有充分考慮到未來市場變化和產業發展趨勢,導致規劃內容與實際需求脫節。其次,規劃缺乏系統性和協調性,各個項目之間缺乏有機銜接和整體配合,導致資源浪費和重復建設。例如,各景區內部資源整合程度偏低,彼此之間缺乏有效的實質性聯系。最后,規劃缺乏實施性和可操作性,規劃內容過于籠統和抽象,缺乏具體的實施方案和措施,導致規劃難以落地。
(二)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盡管相關部門在近年來已經積極采取措施,對道路交通以及景區環境相關的基礎設施進行了完善,然而對于旅游業長遠發展而言,仍然存在諸多有待改進之處,其中最為明顯的便是配套基礎設施仍然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以榜羅鎮紅軍長征紀念館紅色旅游景區為例,通往該景區的交通條件并不理想,每日來往于此地的公交車班次少,行程較為漫長且路況不佳,給游客帶來了極大的困擾。除此之外,各景區分布較為分散,且彼此距離甚遠,交通方面硬件設施供應不足,例如,通渭溫泉度假村與榜羅鎮會議舊址之間的線路規劃還不夠明確,公共交通建設需進一步完善;另外,在開發溫泉地熱資源的過程中,利用率明顯偏低,目前主要以單一功能的農家樂為主導,然而周邊配套設施并不多,住宿水平尚待提升,未能形成較強的競爭優勢。
(三)宣傳推廣力度不足
盡管通渭縣擁有眾多大型旅游景區的寶貴資源,然而由于其旅游業起步相對較晚,且缺乏精準的市場定位以及高效的品牌推廣策略,使通渭縣現有的旅游景區未能發展成獨特而富有吸引力的大型旅游勝地,因此,在社會大眾中的知名度并不突出。例如,相較于周邊其他旅游景區,通渭縣的溫泉這一得天獨厚的旅游文化資源盡管極具競爭力,但是卻鮮少吸引到大量游客前來體驗,究其原因在于人們對該溫泉景區的具體情況并不了解,而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通渭縣對于旅游特色的宣傳需要進一步加強。
(四)服務質量有待提升
當前,從通渭縣人口職業構成看,農民占據相當大的比例。目前旅游行業中大部分從業者均由當地居民構成,他們普遍缺乏專業系統的指導與培訓,尚未樹立起現代旅游服務理念,這可能導致服務水平不盡如人意,未能給游客帶來優質舒適的體驗,進而使部分潛在客戶流失。在這種情況下,倘若不能從外界引進具有豐富工作經驗且具備較高綜合素質的旅游業人才,僅依靠本地區的居民則很難達到文旅融合發展的理想效果。
四、依托書畫藝術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策略
通渭縣一直以來致力于全面發掘并展現當地深厚獨特的書畫藝術底蘊,并借助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奮力推進家鄉經濟的飛速發展。現階段,通渭縣在書畫藝術資源領域已取得了顯著成果,但盡管如此,在有效開發利用工作過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尚未完善之處。因此,當務之急是進一步提升通渭縣文化旅游行業的知名度,推動文旅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從而為地方經濟注入新的增長動力。
(一)全面規劃和構建文旅產業體系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相關部門應精心規劃通渭縣全域文化旅游發展戰略,進而全力打造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點。為此,在推動文旅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對景區規劃建設工作加大重視力度,深入開展相關科學研究,以制定更加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戰略布局。并在此基礎上,依據實際狀況,針對全縣范圍內的旅游景點進行全面且有序的整合梳理和統籌安排,從而確立具備核心吸引力和市場潛力的重點開發區域及重點開發主題,進行科學合理的布局規劃,并予以周密細致的項目規劃,從而使通渭縣書畫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能夠實現雙豐收,并引領各行業朝著更加繁榮昌盛的未來邁進。
(二)深度挖掘和利用書畫藝術資源
通渭縣以其獨特的“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品牌地位、濃郁的書畫藝術氛圍以及廣泛而深厚的書畫藝術群眾基礎,深入挖掘書畫藝術的豐富內涵,致力于書畫藝術資源的持續創新。在深入挖掘自身所擁有的資源優勢的基礎上,以積極推動文化旅游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工作主線,全面協調并以發展全區域旅游業為總體引導,全力打造“紅色勝地游、隴中風情游、書畫采風游、溫泉度假游”這四張極具代表性的旅游名片,同時立足于“書畫+”理念推出農耕文化休閑旅游項目。在精心策劃和努力推廣下,以“翰墨飄香、書畫通渭”作為向世界展露通渭縣的獨特名片,大力推進文化產業與旅游業之間的深度融合與有機互動,將文房四寶展覽交流活動與招商引資工作有效整合,將群眾文化活動與文化傳承創新方式結合在一起,同時將文房四寶的深厚底蘊與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緊密相連,廣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通渭縣書畫藝術的內涵價值,進而打造出西部地區規模最大的文房四寶交易市場,以助推當地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加快完善和優化配套服務體系
通渭地區在書畫藝術方面有著顯著的優勢,而通渭縣要想實現本地書畫藝術資源與旅游資源深度融合和高效發展的目標,必須加快全縣基礎設施完善升級的步伐,全力打造高品質的人居環境,以滿足當地居民以及前來觀光旅游的外地游客的需求。同時,還必須嚴格遵循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以完善縣城內部主要道路網絡體系、拓展通往各個鄉鎮的鄉村道路為主線,著重關注榜羅鎮方向的道路建設。
(四)傾力打造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
在新時代背景下,通渭縣應加速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品質的提高及信息化建設項目的進度,通過多元化的宣傳、完善的周邊環境建設等手段,實現書畫藝術資源與旅游業的深度融合,同時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和外溢效能。
一是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除了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還要借助微博、微信以及抖音等新媒體進行全面宣傳推廣。一方面,在各大主流報刊、電視等媒體進行大力宣傳,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和內容將通渭縣書畫藝術的魅力展現給全國乃至世界人民。另一方面,應努力實現特色旅游景區(點)在各大知名社交媒體平臺上的全面推廣,以創新思維打造書畫藝術領域的網紅效應,進一步推進“一部手機游通渭”的平臺建設工作,精心制作并推出“五彩通渭”移動電話視頻彩鈴。例如,積極注冊開通“通渭縣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官方”的快手及抖音賬號,大力宣傳推廣旅游景區及鄉村旅游行業的精彩短視頻,強化游客對通渭旅游的了解度和關注度。二是可以在新通渭App中設立旅游標準化專欄,以便實時更新發布相關資訊。三是積極參與每年定期舉辦的各大旅游展銷會、文物博覽會、商貿洽談會等大型宣傳推介活動,通過舉辦富有地方特色的書畫藝術文化旅游推介會,使通渭縣書畫藝術文化旅游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得以進一步提高。
(五)加大人才培養與引進力度
旅游行業從業人員在整體旅游服務體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是推動文旅產業實現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不斷提升現有旅游從業者的綜合素質,是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如派遣景區內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員工前往國內知名高校或者相關機構接受更為系統、深入的培訓與進修,或是通過組織招聘會等渠道,以引入更多優質、富有經驗的服務行業人才,為其提供合理的職業規劃和良好的晉升機制。
五、結語
通渭縣是甘肅省內頗具盛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其豐富多元的文化旅游資源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通渭地區的地方書畫藝術,作為具有深厚藝術價值與人文底蘊的文化瑰寶,對文旅融合的高質量發展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因此,應充分發揮書畫藝術資源的優勢,并采取切實可行的發展策略,進一步推動通渭文化旅游事業的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7]鄭彥宏,李敏.通渭縣文化旅游產業融合及產業鏈構建研究[J].新西部,2023(04):125-127.
[2]馬俊原.基于鄉村非遺傳承的鄉村旅游發展對策研究——以甘肅通渭剪紙為例[J].黃河·黃土·黃種人,2022(15):20-22.
[3]馬俊原.通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傳承與思考[J].青春歲月,2022(14):23-25.
[4]羅軍梅.通渭書畫產業現狀分析及發展建議[J].參花(上),2022(06):119-121.
[5]祁智斌.基于地方書畫資源的通渭文化旅游發展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2,6(16):113-116+133.
[6]陳燕妮,楊婷婷,梁長軍,等.甘肅省通渭縣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選擇[J].理論觀察,2019(10):142-145.
[7]燕勝三.特色旅游的經營突圍之路——對通渭縣發展旅游業的思考[J].發展,2008(02):46-47.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人文社會科學項目(項目編號:23zz87)。
(作者簡介:李慧,女,碩士研究生,通渭縣美術館,二級美術師,研究方向:美術)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