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差異對我國茶葉出口RCEP成員國的貿易效率影響研究

2024-07-10 12:06:59霍增輝柳暢張玫陳富橋劉仲華
茶葉科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效率標準差異

霍增輝 柳暢 張玫 陳富橋 劉仲華

摘要:目前,茶葉外貿面臨著來自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挑戰,以農藥最大殘留限量(MRLs)標準差異為切入點,構建異質性貿易指數(HIT)量化各國農藥MRLs的具體差異,利用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研究農藥MRLs標準差異對我國茶葉出口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國家的貿易效率的影響。結果表明,中國與RCEP成員國的農藥MRLs標準存在差異,但總體呈縮小的趨勢。中國與RCEP成員國的農藥MRLs標準的負面差異會導致中國出口茶葉的貿易效率降低;抑制作用路徑表現為顯著降低了茶葉出口額和出口單價。我國應進一步完善農藥MRLs標準體系,使之與國際標準接軌,推動RCEP區域內國家間的標準互認,減小貿易壁壘的不利影響。

關鍵詞: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差異;茶葉貿易效率;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異質性貿易指數

中圖分類號:S571.1;S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69X(2024)03-526-17

Study on the Impact of Standards Differences in Pesticide Maximum Residue Limits on the Trade Efficiency of RCEP Members Exporting Tea from China: Based on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Gravity Model

HUO Zenghui1, LIU Chang1, ZHANG Mei2, CHEN Fuqiao3*, LIU Zhonghua4*

1.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2.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Hangzhou 310018, China; 3.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ngzhou 310008, China; 4.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Abstract: Currently, tea trade is facing challenges from technical trade barriers. This study used the standards differences in pesticide maximum residue limits (MRLs) as the entry point to construct The Heterogeneity Index of Trade (HIT) to quantify the specific differences in pesticide MRLs between countries.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gravity model was used to study the impact of standards differences in pesticide MRLs on the trade efficiency of RCEP members exporting tea from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pesticide MRLs standards between China and RCEP members, but overall there is a decreasing trend. The negative differences in pesticide MRLs standards between China and RCEP members will lead to a reduction in the trade efficiency of China's tea exports. The inhibitory effect path is manifested by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ea export volume and export unit price. China's pesticide MRLs standard system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to align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promote mutual recognition of standards among countries in the RCEP region, and reduc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trade barriers.

Keywords: the standards difference in pesticide maximum residue limits (MRLs), tea trade efficiency, stochastic frontier gravity model, heterogeneity index of trade

近二十年來,全球化呈現出新的格局,區域經濟一體化進展迅速。2023年6月2日,菲律賓正式批準并實施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協定,標志著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協定全面生效。2022年中國對RCEP其他14個成員國進出口總值達到12.9萬億元,約占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三分之一,RCEP在中國整體貿易體系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RCEP協定為深化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及促進貿易合作提供了堅實的制度基礎,提高了區域內自由貿易水平。該協定秉持著非歧視性和多邊主義原則,力圖在高標準的貿易規則與各國實際差異之間取得平衡。隨著區域內絕大多數貨物的貿易關稅降至零,RCEP協定對技術性貿易壁壘(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這一調整機制提出了更為嚴格的透明度要求。由于各項協議的重疊制定,形成了一種錯綜復雜且不一致的貿易規則結構,可能會妨礙貿易,特別是最終產品的貿易可能會面臨比預期更為嚴峻的挑戰[1]。

茶葉作為中國的傳統貿易商品,有著悠久的貿易歷史。RCEP成員國中也有不少茶葉的生產和出口國,茶葉貿易在RCEP成員國中呈現出多樣的貿易格局。新西蘭、澳大利亞和文萊等國在茶葉貿易上相對缺乏競爭優勢,但其對茶葉的進口需求旺盛,為RCEP區域內部茶葉貿易合作提供廣闊空間。新西蘭、澳大利亞、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文萊、菲律賓、柬埔寨、緬甸等國家各類茶葉出口均處于競爭劣勢狀態,而中國、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則展現出較強的茶葉貿易競爭性。RCEP框架下中國茶葉貿易發展具有較強的互補空間,一方面中國應進一步擴大競爭優勢,不斷完善產品標準以提升其在國際市場上的附加值和競爭力;另一方面應積極與茶葉貿易競爭國尋求合作機會,進一步深化合作[2]。

然而,當前茶葉貿易正面臨著顯著的貿易壁壘挑戰。由于茶樹在生長期間易遭受病蟲害,農藥的使用可能導致茶葉存在農藥殘留。近年來,一些我國茶葉出口的目標市場,通過制定茶葉中的農藥最大殘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s,MRLs)或擴大茶葉檢驗項目,以及出臺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實施貿易壁壘。作為茶葉生產、貿易的重要參與者,我國在應對這些挑戰和減輕貿易壁壘影響上承擔著關鍵責任。因此,針對當前錯綜復雜的國際貿易環境,以茶葉產品的農藥MRLs為例,積極探索有效規避貿易壁壘的策略、深入解析其具體表現,尋找適宜的解決方案,已經成為需要迫切關注的重要議題。

自2012年正式提出RCEP以來,中國與RCEP成員國的農產品貿易就受到學術界的諸多關注,當前研究主要集中在RCEP協議的簽訂對中國農產品的貿易影響[3-6]、中國農產品出口RCEP成員國的影響因素[7]、貿易效率及潛力[8]等幾個方面。但是,對于RCEP成員國中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研究較少,如機制分析[9],而對這些壁壘的具體表現和定量研究尚不充分。為此,本文基于當前區域貿易協定談判增加對技術性貿易壁壘關注的現實與趨勢,聚焦RCEP框架下成員國之間的重要技術性貿易壁壘—農藥MRLs,通過構建異質性貿易指數(Heterogeneity index of trade,HIT)刻畫農藥MRLs差異及其變化趨勢,定量估計農藥MRLs差異對中國茶葉出口貿易效率的影響效應,旨在挖掘農藥殘留最大標準差異對區域茶葉貿易的影響機制,為科學應對MLRs可能對中國茶葉出口造成的不利影響提供經驗證據和政策建議。

1 文獻回顧

1.1 農藥MRLs

在農業生產中,農藥在維護農產品產量和質量方面不可或缺[10],農藥的廣泛應用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民收入,但也可能危及食品安全,導致農藥殘留及其代謝物進入環境,進而對非目標生物和人類健康造成潛在威脅[11]。因此,各國密切關注農藥殘留問題,并通過制定農藥MRLs等措施,保證食品安全。

在食品標準的制定過程中,不同國家因為標準體系和標準職能、標準技術水平、標準控制權以及標準更新速度等多種因素的差異[12],在農藥MRLs的制定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差異。經濟較為富裕和人口眾多的國家往往傾向于設定更為嚴格的農藥MRLs標準,監管能力較強的國家也更可能制定嚴格的食品標準,以保障國內市場上食品的質量和安全[13]。這種標準制定的嚴格化趨勢可能引發一種連鎖效應導致農藥MRLs的差異性,即國家在觀察到鄰國建立農藥MRLs制度后,可能會基于此發展出適合自身國情的標準體系[14]。

在我國,眾多研究者已經關注到國際農藥MRLs的差異性,并采用針對特定農產品種類的分析方法進行了深入探討,涉及茶葉[15]、枸杞[16]、食用菌[17]等,均為我國出口的重要農產品。通過比較不同國家對產品的農藥MRLs標準,可以為理解國際市場上農藥MRLs的設定差異提供重要視角。然而,當前研究主要集中對各國農藥MRLs標準現狀的描述性概述,缺乏對標準的定量分析,尤其是對RCEP區域內國家茶葉農藥MRLs標準差異的度量及其對出口效率的影響分析,這不利于我國農產品出口策略制定。

1.2 貿易壁壘視角下的農藥MRLs標準差異對出口貿易的影響路徑

從各國農藥MRLs標準差異可能對貿易產生的促進作用來看,標準經濟學理論認為,標準的競爭力效應、信息效應和共同語言效應等有利于促進貿易伙伴國之間的貿易往來[18]。嚴格的農藥MRLs通過提高產品安全性,增強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降低交易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信息成本,使消費者能更容易評估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19]。

從各國農藥MRLs標準差異可能對貿易產生的抑制作用來看,各國能夠利用衛生與植物檢疫措施作為保護國內生產者的工具[20],實施新貿易保護滿足新福利經濟學的“補償性原則”,通過維護國內貿易受損者的利益并對其進行補償,從而增進本國的國民福利[21]。各國農藥MRLs的差異性會形成技術性貿易壁壘進而阻礙自由貿易。新貿易保護主義認為,當前貿易壁壘強調從技術壁壘、知識產權保護及動植物檢驗檢疫標準等方面對其他各國進口貿易進行限制。抑制效應由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兩個控制機制發揮作用,分別是由于商品無法通過進口國的檢驗檢疫標準引起的出口量減少的數量控制機制[22],以及為了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而產生額外合規成本的價格控制機制[23-24]。

1.3 農藥MRLs標準對貿易的影響研究

關于農藥MRLs對貿易的影響,已經形成了較為豐富的理論與實證文獻。首先,探討農藥MRLs對貿易流量和貿易成本的影響。進口國和出口國之間標準的差異會影響貿易流量,標準較高的國家向標準較低的國家出口較容易。因此,貿易一方實施更嚴格的農藥MRLs會使雙邊貿易減少[25-26]。此外,標準設立差異為企業帶來了一系列經濟成本,如固定成本,主要體現為合規成本,包括為了符合最大農藥殘留限量標準而進行的基礎設施的升級、專業操作人員的聘請、相關證書的取得等。此外,各國海關開展繁瑣和不一致的檢測檢驗程序,可能會導致交貨時間延長而造成商品交貨風險增加[27]。

在研究方法方面,早期的研究關注個案,通過分析某一種農藥的MRL標準來考察其不利影響。后來,引力模型被用于大樣本實證分析。Otsuki等[28]采用引力模型估計黃曲霉毒素標準變化對花生產品貿易流量的影響,結果表明,歐洲國家將黃曲霉毒素標準收緊10%,食用花生進口量減少11%。王瑛等[29]采用毒死蜱的MRL作為出口蔬菜的標準,運用引力模型研究發現,進口國規定的農藥殘留每降低1%,我國蔬菜產品的出口量將降低0.43%。顧國達等[30]采用虛擬變量法,選取代表性國家的虛擬變量研究農藥殘留限量法規的頒布情況,發現日本茶葉農藥殘留法規的頒布對中日的茶葉貿易有顯著的負面影響。然而,由于農藥的多樣性,僅關注單一殘留限量標準可能夸大特定化學品對貿易的影響。另外,虛擬變量法的設立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可能存在較大的誤差。

近年來,學者們將研究焦點轉向建立可比較的農藥MRLs標準指數上。馬強等[25]采用線性插值的方法,假定標準最高的國家和地區得分為1,標準最低的國家和地區得分為0,通過對介于兩者之間的國家和地區進行賦分來建立指數。Li等[13]構建的指數可以衡量某一國家某一特定產品的MRL相對于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標準的偏差。Ferro等[31]構建了一個限制性指數,測算了61個進口國家和66種不同產品的農藥最大殘留水平。這些指數解決了僅依賴單一農藥或虛擬變量的局限性,綜合考慮了農藥種類和數值大小的不一致性,將各產品的各類農藥限量進行歸一化處理[26]。

盡管現有文獻已經對農藥MRLs標準的形成、差異原因、作用機制及相關實證研究進行了廣泛探討,但鑒于農藥MRLs標準的多樣性和時序變化性,現有研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大多數文獻僅聚焦于對特定國家和特定農產品的農藥MRLs差異進行現狀總結,缺乏對其時序變化的深入探討和有關農藥MRLs對貿易影響的定量分析。其次,現有文獻在對農藥MRLs標準進行量化分析時,由于MRLs涵蓋的農藥種類繁多,且多數國家采用統一標準,若不限定研究區域,常常會無法全面考慮特定農藥種類。再者,在研究各國農藥MRLs差異時主要參考CAC標準,由于CAC標準在農藥種類上的局限性,無法有效反映兩國之間法規的重要異質性。

鑒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兩點改進:(1)充分考慮農藥MRLs標準的時序變化,專注于研究2010—2022年RCEP成員國茶葉農藥MRLs標準的變化。(2)將研究重點放在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手動整理各國政府發布的相關公告,全面收集RCEP成員國2010—2022年制定的茶葉農藥MRLs標準。在此基礎上,綜合考慮各國的統一標準限制,從而構建了一個涵蓋2010—2022年RCEP成員國茶葉農藥MRLs標準的數據庫。

2 RCEP成員國農藥MRLs標準現狀研究

2.1 茶葉農殘限量標準介紹

國際標準和貿易機構致力于應對各國農藥MRLs差異的增加,力圖在國際層面形成組織。CAC設立了農藥殘留法典委員會(Codex committee on pesticide residues,CCPR)。目前,CAC已經制定了4 300多項MRLs,覆蓋近200種農藥。2009—2023年,CAC關于茶葉農藥殘留限量的標準逐年增加,總數從10項增至33項。其中,殺蟲劑一直是監管的重點,占全部茶葉農藥MRLs的一半以上。殺螨劑從2種增至5種;除草劑保持在1種;昆蟲生長調節劑在2013年被列入標準,2023年增至3種;殺菌劑(真菌)在2016年被列入標準,2023年增至5種。由于CAC的宗旨是保護消費者健康并確保食品貿易的公平,其在農藥MRLs的數值設定上并未采取過于嚴苛的立場。這體現了CAC在平衡食品安全和自由貿易的努力,認可各國農產品差異性、發展水平和農業實踐的多樣性以及食品生產者在實踐中面臨挑戰的差異性。

近年來,我國農業法規體系在農藥MRLs方面發生了顯著變化。作為CCPR的主席國,我國與國際食品法典標準進行對接的同時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食品法典標準的制定。硫丹是我國首次提出申請并提供所有安全評估數據制定的第一例國際食品法典標準。2005年1月—2023年5月,我國進行了8次重要的農藥MRLs修改。2023年5月11日,GB 2763.1—2022已正式生效,該標準新增了代森鋅、馬拉硫磷、滅草松和仲丁威4種茶葉農藥MRLs標準。我國對茶葉中的農藥MRLs標準從2005年的9項增至110項,數量是CAC標準(33項)的3倍多。在具體農藥MRLs數值設立方面,我國表現出應對各國一律標準的極大決心。一律標準是指某農業化學品在食品中無具體限量標準且不在豁免清單中,規定其不得超過某一默認限量的標準。一律限量標準未經過系統的風險評估,不具備安全性保障,該標準的制定更受到貿易利益的影響。雖然該標準在非必要的情況下可不予采納,然而一旦涉及貿易爭端,它便可被靈活運用,作為談判的籌碼[32]。目前我國設立的茶葉農藥MRLs中共有57種農藥的MRLs設定在0.1 mg·kg-1及以下,占設立標準數量的半數以上,充分展現了我國在食品安全領域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承諾。

2.2 RCEP各國農藥MRLs標準

2.2.1 多數成員國以CAC標準為參考制定農藥MRLs

一些發展中國家由于科技水平相對較低,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認知水平有限,難以獨立設定農藥MRLs,通常傾向于參照CAC標準制定相應的農藥殘留限量。RCEP成員國均在2000年之前加入CAC,在農藥MRLs的制定方面,老撾、緬甸、文萊、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泰國均在很大程度上參考了CAC標準,具體設立情況如表1所示。因此在2009—2022年期間,這些國家的茶葉農藥MRLs的變化主要通過CAC的變化體現,但也存在一些對茶葉農藥MRLs設定相異的標準。

2.2.2 RCEP發達成員國的農藥MRLs

發達國家通常制定更為嚴格的食品安全標準(表2),這源于其擁有先進的科技和農業管理水平,對消費者健康和食品安全高度重視,以及市場對產品質量的追求。先進的科研和風險評估確保了更科學、合理的標準。同時,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全面的法規環境也推動企業自愿接受更高的標準,以維護市場競爭力。這些因素共同促使發達國家在農產品標準方面保持著更高水平。韓國、日本和澳大利亞是RCEP成員國中實施農藥MRLs標準較為嚴格的國家,且更新十分頻繁。自2010年1月至2023年5月,日本、澳大利亞和韓國關于茶葉的最大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清單分別修改了60次、46次和23次。

韓國《食品的標準和規格》對進口水果蔬菜的農藥殘留限量標準、重金屬和污染物、禁用化學物質、禁用作為食品成分的物質等進行了規定,2023年4月11日,食品藥品安全部發布公告第2023-28號,修訂了部分食品標準規范,其中污染物、農藥和獸藥應用標準重組,整合廢止《畜產品和水產品中農藥殘留標準》和《農產品中農藥殘留標準》的規定,重組為食品中農藥殘留標準。關于茶葉的農藥MRLs新修訂了4項,即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氯蟲苯甲酰胺、烯酰嗎啉,目前關于茶葉的農藥殘留標準共有60項。

根據《食品衛生法》,日本對進口水果蔬菜的農業化學品實施肯定列表制度(Positive list system)。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涉及的農業化學品殘留限量包括沿用原限量標準而未重新制定暫定限量標準、暫定標準、禁用物質、豁免物質和一律標準5種類型。截至2023年5月,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中涉及茶葉的限量條款多達200項,約是我國限量數的2倍。

澳大利亞的MRLs由《澳大利亞新西蘭食品標準》第1.1.1—10(6)和標準1.4.2規定,截至2023年3月,《Australia New Zealand Food Standards Code-Schedule 20-Maximum residue limits》關于茶葉的農殘標準共有176項,其中“除動物食品以外的所有其他食品(All other foods except animal food commodities)”有127項,為茶葉設立具體的標準有49項,其中包括專為茶葉設立的農殘標準1項。

3 RCEP成員國農藥MRLs標準差異趨勢與茶葉出口貿易的關系

3.1 農藥MRLs標準差異測算方法

發達國家在農藥MRLs的制定方面頻繁更新,標準數量龐雜,較CAC標準更為嚴格。相比之下,發展中國家更傾向于參照CAC標準。因此,不同國家在茶葉農藥MRLs的設定上存在差異。由于農藥MRLs數值跨度很大,有0.01 mg·kg-1的嚴格限量,也有50 mg·kg-1的寬松限量。因此,衡量各國的農藥MRLs差異無法直接進行數值上的加減平均,需要構建一個具體的指數來量化各國對茶葉農藥MRLs嚴格度。但是,指數的量化存在以下3個難點。第一,由于不同國家被限制的農藥類別不同,在建立指數時同時兼顧量化所有農藥種類的標準差異。第二,有些國家公告中發布的農藥名稱未采用國際通用名稱或俗名,查閱困難,設立的農藥標準描述不清晰。第三,由于農藥MRLs的定期調整,導致標準的更新頻率較高,每次調整都可能伴隨著農藥種類的增減和限量數值的變化,使得歷次標準數據的獲取變得更加繁瑣和復雜。

參照Rau等[33]方法,本研究引入了HIT來測算中國與RCEP成員國的茶葉農藥MRLs差異,并綜合考慮進口國和出口國對特定農產品農藥MRLs的異質性。HIT包含兩個關鍵組成部分,其中式(1)用于衡量進口國和出口國特定農藥的MRL差異。

····················(1)

式中,j和k分別代表進口國和出口國,i表示農藥i。

這不僅考慮了兩國在某一農藥方面標準的數值差異,且通過對數值進行歸一化處理,克服了限量標準數值跨度較大的問題。

其次,由于各國茶葉的農藥MRLs清單往往涉及多種不同的農藥殘留,為了綜合考慮不同種類(N)的影響,需要采用加權平均的方法,如式(2)所示。HIT取值在[﹣1,1],指數為0表示進出口國之間的要求沒有差異;當指數接近1時,表明進口國對農藥MRLs標準更為嚴格;相反,指數越接近﹣1則表明進口國的農藥MRLs標準更為寬松。

····················(2)

計算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4點:(1)對于農藥i,若中國有相應限量標準,而其他進口國沒有,說明中國對農藥i的MRL標準最嚴格,而在出口國標準更嚴格的情況下,不會因此產生貿易摩擦,因此將DSijk取值0。(2)對于農藥i,若中國沒有相應限量標準,在大于兩個進口國對此有設立標準的情況下,則對中國農藥i的MRL標準取所有國家中最寬松的標準,其他除了有一律標準的國家也取同樣最寬松的標準;在小于等于兩個進口國對此有設立標準的情況下,將DSijk取值1。(3)當兩個國家針對農藥i都沒有設立標準的情況下,將DSijk取值0。(4)有一律標準的國家,針對并沒有明確設立限量的農藥i時,都將取各自的默認標準值。

3.2 農藥MRLs標準差異變化趨勢

本研究所采用農藥MRLs數據均來自各國公告,囿于數據的可得性,選取RCEP中11個國家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為日本、澳大利亞、馬來西亞、韓國、新加坡、緬甸、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新西蘭和泰國,選取的時間跨度為2010年1月—2022年12月。

根據圖1可知,我國與RCEP部分成員國的茶葉農藥MRLs存在明顯差異,但差異呈現逐步減少的趨勢。由于貿易的復雜性,在農藥MRLs制定的時間上各國和CAC組織不同步,從而導致各國茶葉HIT呈現波動下降的趨勢。HIT較高的5個國家分別為日本、馬來西亞、韓國、新西蘭、澳大利亞,并一直保持相對高位。澳大利亞是唯一一個HIT數值上升的國家,從0.15上升至0.42,與發達國家標準較為嚴格的結論相一致。另外,我國與日本的標準差異水平從0.89降至0.47,與韓國的標準差異水平從0.67降至﹣0.2。2024年1月1日,韓國開始正式實施第一階段肯定列表制度,對未設定殘留限量標準的殘留物質,按照不得檢出的一律標準(0.01 mg·kg-1)進行管理。因此,滿足這些國家嚴苛標準對我國仍然是一項挑戰。相反,柬埔寨、菲律賓、緬甸、文萊、越南、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的HIT在2013年之后逐漸由正數變為負數,表明這些國家茶葉的農藥MRLs標準與中國相關標準的負面差距越來越低且逐漸變為正面差距,我國茶葉農藥MRLs標準的不斷完善,使得茶葉出口商可以更為順利地進入這些市場,增加出口量,降低貿易談判和合規方面的成本,推動茶葉貿易更加順暢和高效進行。

此外,圖1呈現4次明顯的斷崖式下降波動,對應中國歷次新農藥MRLs標準的正式生效。至2013年,各國HIT數值經歷了明顯的降低,呈現出斷崖式下降的趨勢。在此過程中,我國與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的HIT數值首次顯示為負值。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9月之后,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亞和緬甸等農藥MRLs制定主要參考CAC標準的國家,其HIT數值維持在負值的狀態,表明我國與國際組織的標準對接更為緊密。在2015年至2017年,泰國的HIT數值短暫為負,而在2017年

實施了一律標準(0.01 mg·kg-1)規定后,中國與泰國標準之間的負面差距進一步擴大。我國的農藥MRLs標準因各國實施的一律標準而面臨嚴峻挑戰。

3.3 農藥MRLs標準差異與茶葉出口貿易的趨勢關系

圖2表明,2010—2022年中國對RCEP中11個成員國的茶葉出口總額不斷增加,從0.908億美元增長至5.112億美元,增幅高達463.00%;平均出口單價也呈現明顯上漲的趨勢,從每千克3.214美元上漲至15.182美元,增幅高達372.37%。同時,HIT年平均值總體呈下降趨勢,且于2019年變為負數。這反映了我國與這11個國家的負面標準差距逐漸減小,而且在2019年后,成功地擺脫了這種整體負面差距,保持整體正面領先的狀態。可見,隨著我國與RCEP國家農藥MRLs標準差距逐步縮小,我國對RCEP國家茶葉出口額、單價等呈現明顯增加趨勢。

4 模型設定

本研究采用了隨機前沿引力模型[34]分析我國與RCEP成員國的農藥MRLs差異水平對貿易效率的影響,借鑒王志平等[35]方法,選取C-D生產函數。梳理已有文獻[36-37]的研究成果,并結合茶葉貿易的特點,采用的核心變量為雙邊國內生產總值(GDP)、雙邊人口、是否有共同的官方語言和距離。具體的時變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回歸方程如公式(3)所示:

···········(3)

根據本研究主要內容,建立的貿易非效率模型方程為:

·········································(4)

公式(3)中,i為出口國(中國),j為進口國,t為時期,被解釋變量EXPijt表示在t時期i國對j國的茶葉出口量,GDPit和GDPjt分別表示t時期i國和j國的GDP(2010美元不變價),POPit和POPjt分別表示t時期i國和j國的人口總數,DISTij表示i國與j國之間的距離,COM_LANGij是一個虛擬變量,表示兩國之間是否有共同的官方語言(是=1,否=0)。

公式(4)中,解釋變量HITijt為t時期i國與j國茶葉的農藥MRLs差異指數,EXANGE_RATEjt為t時期的j國匯率,CPIjt為t時期j國的全球腐敗感知指數,IMPORT_ALLjt為t時期j國從世界各國進口茶葉的總額,DEVELOPjt為j國在t時期是否為發達國家(是=1,否=0),OPENNESSjt為j國在t時期的貿易開放度,PODit為i國在t時期的茶葉總產量。回歸方程中各解釋變量預期符號與理論解釋如表3所示。

在本研究涉及的變量中,各國GDP、人口總量、貿易開放度、匯率數據來源于世界銀行數據庫;距離、是否有共同的官方語言、是否為發達國家數據來源于CEPII數據庫;CPI數據由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提供;中國每年的茶葉總產量數據來源于《中國農業統計年鑒》;被解釋變量EXANGE_RATEjt和IMPORT_ALLjt數據從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UN comtrade database)獲取。

5 實證分析

5.1 模型適用性檢驗

本研究模型采用Frontier 4.1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將少數缺失數據取前后三期均值處理,所有數據均進行對數化處理。為檢驗模型是否存在貿易非效率項,以及貿易非效率項是否會隨時間變化而變化,開展似然比檢驗。

結果顯示(表4),檢驗拒絕了貿易非效率不存在的零假設,這一拒絕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成立。這表明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國之間的茶葉出口貿易存在貿易非效率,可以進一步探討導致貿易非效率的因素,證實了本研究使用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相對傳統引力模型的優越性。此外,貿易非效率項不隨時間變化的零假設也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被拒絕,說明本研究構建時變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選擇正確。

5.2 農藥MRLs對我國出口RCEP國家茶葉貿易效率的直接影響

在實證結果表5中,γ值表示隨機擾動項中貿易非效率項所占的權重。γ值越接近1,表明在造成實際貿易額與隨機前沿貿易額差異的因素中,貿易非效率項的作用越顯著。結果表明,γ值為0.983,即貿易非效率項占隨機擾動項的98.3%,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具有統計顯著性。另一方面,σ2的值為4.460,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具有統計顯著性,這表明非效率項中包含的約束變量對貿易額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分析。從實證結果看,貿易雙方距離、茶葉進口國的人口規模對貿易非效率起著促進作用,即對貿易有阻礙作用,與理論預期相符合。茶葉出口國的人口規模、貿易雙方GDP規模對貿易有促進作用,也與理論預期相符合,但是否擁有共同語言與預期相反,這可能是由于RCEP成員國數量相對較少以及共同語言在這一地區的特殊地位等原因導致的。

非效率模型中的7個變量在實證結果中表現出與理論預期一致的趨勢。具體而言,茶葉HIT和全球腐敗指數(CPI)均具有非常顯著的正向估計彈性,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具有統計顯著性,表明這兩個變量對貿易非效率產生正面影響。如表5所示,HITijt的系數為1.401,表明茶葉HIT每增加1%,會平均增加1.401個單位的貿易非效率;CPIjt的系數為9.501,即CPI每增加1%,會平均增加9.501個單位的貿易非效率。表明農藥殘留最大限量標準的差異和全球腐敗指數的增加會增加茶葉貿易的阻力,這與本研究預期證明的研究結論相一致,我國與RCEP成員國的茶葉農藥MRLs標準負面差異對中國向RCEP國家出口茶葉產品的效率會產生負面影響。這可能是因

為農藥殘留最大限量標準的差異加大可能導致產品在不同國家之間的合規性問題,增加了交易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從而提高了貿易的非效率。

此外,進口國在全球茶葉進口市場中的份額、進口國是否為發達國家、進口國的市場開放度,以及出口國茶葉的年產量在非效率模型中均具有非常顯著的負面彈性,即對我國與RCEP成員國的茶葉貿易效率有正效應。

5.3 模型穩健性檢驗

在選擇是否采用隨機前沿引力模型時,通常會進行極大似然比檢驗以驗證模型的適用性。這一檢驗依賴于一些嚴格的假設,大多數文獻中往往沒有進行穩健性檢驗。然而,似然比檢驗只驗證了貿易非效率是存在的且隨時間變化,并不足以驗證本研究結論,因此借助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生成的貿易非效率數據,進一步驗證貿易非效率項與貿易效率之間的關系,從而為本研究提供了更為可靠的結論,這有助于提高我們對貿易非效率因素的理解,更準確地評估其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雙固定效應模型通過引入個體和時間的固定效應,能夠更為全面地控制個體和時間維度上的異質性,有助于消除不可觀測的個體和時間固定因素的影響,提高了對其他解釋變量

效應的估計準確性。此外由于本研究所討論的面板模型屬于長面板,經常出現模型的隨機誤差項不滿足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計假設,因此選擇全面可行廣義最小二乘法(FGLS)進行回歸,在提高面板回歸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方面起到關鍵作用。實證結果顯示(表6),本研究關注的核心解釋性變量在兩個模型分析中均呈現正相關系數,并且均通過1%水平的顯著性檢驗。以對異方差和自相關更謹慎處理的FGLS模型結果為例,HITiit的回歸系數為0.199,這表明茶葉異質性貿易指數每增加1%,貿易非效率將平均增加0.199個單位。換言之,茶葉農藥MRLs標準負面差異的增加會導致貿易效率的減少,這一統計顯著性進一步支持了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在農藥殘留最大限量標準上的負面差異會對茶葉貿易產生阻礙作用的研究結論。綜上,本文使用的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穩定性較好。

5.4 農藥MRLs對我國出口RCEP國家茶葉貿易效率的影響路徑

為了進一步考察農藥MRLs對我國出口RCEP國家茶葉出口額和單價的影響,以揭示農藥MRLs的影響路徑。使用傳統引力模型進一步檢驗由農藥MRLs標準差異構建的HIT等貿易影響因素。

···········································(5)

公式(5)中,Exportijt在兩個回歸模型中分別表示貿易額(kg)與出口單價(USD·kg-1),PGDPjt表示t時期j國的人均GDP,PGDPit表示時期內i國的人均GDP,εij為隨機誤差項。

同樣使用FGLS進行回歸,并且使用更為穩健的面板校正標準誤(PCSE)方法的結果進行對比。實證結果表明(表7),FGLS和PCSE的實證結果差異不大,核心變量HITijt系數為負,與茶葉出口總額、茶葉出口單價呈顯著負相關,實證結果較為穩定。具體而言,HIT每增加1%,出口單價降低0.782%,出口總額減少1.048%。隨著HIT的增大,即中國與進口國茶葉農藥MRLs標準差異朝負面方向增加,茶葉貿易出口總額、出口單價越容易受到抑制。這是因為中國茶葉出口面臨更嚴格的農藥MRLs標準時,可能通過降低價格來緩解出口量受挫的沖擊,但是對出口額的總體抑制效應非常明顯。相反,中國與進口國茶葉農藥MRLs標準的負面差異越小,農藥MRLs標準相較于中國更寬松,則會有利于出口量、出口單價、出口總額的恢復,這可能是隨著中國農藥MRLs標準的日益提升,與農藥MRLs更嚴格的市場地國家的差距縮小、趨同,進而產生的標準助推效應,回歸結果符合理論分析的預期結果。

6 結論與建議

在我國茶葉出口受到顯著貿易壁壘阻礙的背景下,厘清貿易壁壘的表現形式和作用機制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通過整理我國與RCEP成員國2010—2022年茶葉的農藥MRLs數據,并構建HIT量化各國農藥MRLs的具體差異,采用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實證檢驗了農藥MRLs負面差異對我國出口RCEP國家茶葉貿易效率的負面影響,得到以下結論:(1)我國與RCEP部分成員國在茶葉農藥MRLs方面存在差異,但隨著中國對茶葉農藥MRLs立法的完善,逐漸與發達國家和國際標準接

軌,標準差距總體呈降低趨勢。(2)HIT較高的國家包括日本、馬來西亞、韓國、新西蘭、澳大利亞,以及2017年之后的泰國。其中,澳大利亞和韓國的HIT較高,主要是因為農藥MRLs的頻繁變動和數量增加,而其他國家則均是實施了一律標準。各國一律標準的實施對我國的農藥MRLs標準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盡管隨著我國農藥MRLs標準的不斷完善,HIT逐年降低,但值得注意的是,農藥MRLs的頻繁變動,涉及種類的不一致性以及隨著2024年韓國一律標準的正式實施,未來面臨的挑戰將進一步升級。(3)在非效率模型中,中國茶葉出口貿易效率不斷增加,茶葉HIT每增加1%,會平均增加1.401個單位的貿易非效率,即我國與RCEP部分成員國的茶葉農藥MRLs負面差異對我國出口茶葉貿易的效率產生負面影響。(4)引力模型結果表明,茶葉HIT會顯著降低茶葉出口額和出口單價。

基于以上結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政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農藥MRLs和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加快制定應對一律標準的對策,縮小標準差異,密切關注跟蹤并預測國際茶葉農殘標準變化,建立定期評估制度、風險預警機制,審查農藥MRLs的及時性和科學性。加大監管力度和國際合作,應積極推進RCEP區域內的標準評定機制,加強RCEP成員間標準信息交流,建立信息交換渠道。充分利用WTO規則與RCEP協定規則保護自身利益,積極開展貿易談判,降低出口貿易壁壘,推動國際規則重構。

盡管標準可以通過各國官方網站查詢,但標準公告可能存在使用非世界通用語言、農藥名稱不規范等問題,增加了企業獲取標準信息的難度和成本。因此建議建立專業的貿易標準信息綜合查詢平臺,及時更新各國標準的修訂信息,供企業進行及時、準確的查詢。此外,應推動RCEP成員間合格評定結果互認,避免重復檢測認證給企業帶來的額外負擔,著力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38]。加強科技創新和業內培訓,引導產業科技創新,鼓勵企業發展生產低毒、環保的農藥,鼓勵種植業合理使用規定劑量內的農藥。

建議茶葉生產商建立健全內部管理體系,確保生產等環節符合農藥MRLs和相關食品安全法規的要求。建立企業內部產品溯源體系,通過追溯茶葉種植、加工全過程,更精準地追蹤和排查潛在的農藥殘留超標風險。積極通過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等國際認證,提高茶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性,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與政府保持密切溝通,了解最新法規變化,確保產品標準與國家標準、出口目的地標準一致,避免法規風險。

參考文獻

294Elms D K. Getting RCEP across the line [J]. World Trade Review, 2021, 20(3): 373-380.

295李崢, 劉錠, 霍增輝, 等. 中國與RCEP成員國茶葉貿易競爭性與互補性分析[J]. 茶葉科學, 2022, 42(5): 740-752.

Li Z, Liu D, Huo Z H, et al. Analysis on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lementarity of tea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CEP members [J]. Journal of Tea Science, 2022, 42(5): 740-752.

296石超, 胡列曲, 段海濤. 貿易便利化對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研究[J]. 廣西社會科學, 2023(5): 77-86.

Shi C, Hu L Q, Duan H T. On impact of trade facilitation on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RCEP member states [J].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2023(5): 77-86.

297張少軍, 余志科, 鄭安然. RCEP能否抵消中美貿易戰的影響: 兼論保障中國經濟安全[J]. 貴州財經大學學報, 2023(2): 11-20.

Zhang S J, Yu Z K, Zheng A R. Can RCEP offset the impact of the China-US trade war: reconsideration of China' s economy security [J].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23(2): 11-20.

298張恪渝, 周玲玲. RCEP對中國經濟及其區域內部地影響分析[J]. 國際貿易問題, 2021(11): 37-53.

Zhang K Y, Zhou L L. RCEP's impact on China's economy and reg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021(11): 37-53.

299錢靜斐, 孫致陸, 陳秧分, 等.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實施對中國農業影響的量化模擬及政策啟示[J]. 農業技術經濟, 2022(9): 33-45.

Qian J F, Sun Z L, Chen Y F, et al. Impact of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on China's agriculture and policy implication [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2022(9): 33-45.

300葛明, 高遠東. 中國對RCEP農產品出口波動因素研究[J]. 統計與信息論壇, 2021, 36(7): 41-51.

Ge M, Gao Y D. Research on the dynamic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exports to RCEP countries [J]. Journal of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 2021, 36(7): 41-51.

301李明, 喻妍, 許月艷, 等. 中國出口RCEP成員國農產品貿易效率及潛力——基于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分析[J]. 世界農業, 2021(8): 33-43, 68, 119.

Li M, Yu Y, Xu Y Y, et al. The efficiency and potential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s to RCEP member countries: analysis based on stochastic frontier gravity model [J]. World Agriculture, 2021(8): 33-43, 68, 119.

302陳昊瀾. RCEP框架下降低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機制分析[J]. 現代商業, 2022(6): 25-28.

Chen H L.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for reducing technical trade barriers under the RCEP framework [J]. Modern Business, 2022(6): 25-28.

303Damalas C A, Eleftherohorinos I G. Pesticide exposure, safety issues, and risk assessment indicator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1, 8(5): 1402-1419.

304Buah-Kwofie A, Humphries M S, Pillay L. Bioaccumul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fish from a global biodiversity hotspot: iSimangaliso Wetland Park, South Africa [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8, 621: 273-281.

305柳萍, 陶忠元, 張興. 談中外技術標準差異及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J]. 商業時代, 2009(32): 30-31.

Liu P, Tao Z Y, Zhang X. On the differences in technical standard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and their impact on China's export trade [J]. Journal of Commercial Economics, 2009(32): 30-31.

306Li Y, Xiong B, Beghin J C.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food standard determination: international evidence from maximum residue limits [J/OL]. Working Paper, 2014: 13011. https://works.bepress.com/john-beghin/91/.

307Yeung M, Kerr W A, Coomber B, et al. Declining harmonization in maximum residue levels for pesticides [J]. British Food Journal, 2018, 120(4): 901-913.

308何梅珍, 溫立香. RCEP成員國茶葉標準和技術法規及對貿易的影響[J]. 農業研究與應用, 2021, 34(3): 75-82.

He M Z, Wen L X. Impact of tea standards and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RCEP member countries on trade [J].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2021, 34(3): 75-82.

309秦佳琪, 王焱, 趙思源, 等. 國內外枸杞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對比分析[J]. 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 2022, 13(11): 3704-3709.

Qin J Q, Wang Y, Zhao S Y,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pesticide residue limit standards for Lycium barbarum L [J]. Journal of Food Safety & Quality, 2022, 13(11): 3704-3709.

310張艷梅, 李曉貝, 鄂恒超, 等. 中國食用菌出口現狀及國內外食用菌中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對比分析[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2022, 27(4): 145-163.

Zhang Y M, Li X B, E H C, et al. Current status of Chinese edible fungi trade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andards of edible fungi pesticide residue limits at home and abroad [J].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2, 27(4): 145-163.

311楊麗娟, 薛偉敏, 杜為公. 國家標準對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的影響研究[J]. 世界農業, 2021(11): 23-34, 118.

Yang L J, Xue W M, Du W G.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national standards on agricultu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J]. World Agriculture, 2021(11): 23-34, 118.

312Antle J M. Benefits and costs of food safety regulation [J]. Food Policy, 1999, 24(6): 605-623.

313Crivelli P, Groschl J. The impact of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 on market entry and trade flows [J]. The World Economy, 2016, 39(3): 444-473.

314徐浩, 趙景峰. 新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國的影響與對策[J]. 宏觀經濟管理, 2022(3): 77-82.

Xu H, Zhao J F. The impacts of new protectionism on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s [J].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2022(3): 77-82.

315江凌. 技術性貿易壁壘形成的政治經濟學解釋——基于國家間及國內利益集團間博弈的視角[J]. 生態經濟, 2012(6): 56-59.

Jiang L. A political econom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technical trade barri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actions among the inter-and intra-national interest [J]. Ecological Economy, 2012(6): 56-59.

316張映紅, 朱晶. 技術性貿易壁壘與中國農產品出口——基于特別貿易關注視角[J]. 世界農業, 2020(9): 4-12, 140.

Zhang Y H, Zhu J.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and China's agricultural export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pecific trade concerns [J]. World Agriculture, 2020(9): 4-12, 140.

317Fiankor D D D, Martínez-Zarzoso I, Brümmer B. Exports and governance: the role of private voluntary agrifood standards [J].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9, 50(3): 341-352.

318馬強, 祁春節. 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對中國大陸柑橘出口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J].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6): 53-58.

Ma Q, Qi C J. An empirical study on influence of maximum residue limits of pesticides on Mainland China's citrus export trade [J].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6): 53-58.

319Shingal A, Ehrich M, Foletti L. Re-estimating the effect of heterogeneous standards on trade: endogeneity matters [J]. The World Economy, 2021, 44(3): 756-787.

320Handford C E, Elliott C T, Campbell K. A review of the global pesticide legislation and the scale of challenge in reaching the global harmonization of food safety standards [J].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2015, 11(4): 525-536.

321Otsuki T, Wilson J S, Sewadeh M. Saving two in a billion: quantifying the trade effect of European food safety standards on African exports [J]. Food Policy, 2001, 26(5): 495-514.

322王瑛, 許可. 食品安全標準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基于引力模型的實證分析[J]. 國際貿易問題, 2014(10): 45-55.

Wang Y, Xu K. Influence of food safety standards on China's agricultural exports: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gravity model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014(10): 45-55.

323顧國達, 牛曉婧, 張錢江. 技術壁壘對國際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以中日茶葉貿易為例[J]. 國際貿易問題, 2007(6): 74-80.

Gu G D, Niu X J, Zhang Q J.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echnical barriers on international trade: a case study of tea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007(6): 74-80.

324Ferro E, Otsuki T, Wilson J S. The effect of product standards on agricultural exports [J]. Food Policy, 2015, 50: 68-79.

32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農藥殘留標準相關問題專家解讀[EB/OL]. (2013-06-05)[2023-12-05]. http://

www.nhc.gov.cn/zwgkzt/zcjd/201306/f059b5418e3e45df8b0d74b6c53510e7.shtml.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xpert interpretation of issues related to pesticide residue standards [EB/OL]. (2013-06-05)[2023-12-05]. http://www.nhc.gov.cn/ zwgkzt/

zcjd/201306/f059b5418e3e45df8b0d74b6c53510e7.shtml.

326Rau M L, Shutes K, Schlueter S. Index of heterogeneity in requirements in international agri-food trade [J/OL]. NTM Impact Working Paper, 2010. https://edepot.wur.nl/157763.

327Battese G E, Coelli T J. A model for technical inefficiency effects in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panel data [J]. Empirical Economics, 1995, 20: 325-332.

328王志平, 陶長琪. 我國區域生產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實證分析——基于2001—2008年省際面板數據與隨機前沿方法[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0, 30(10): 1762-1773.

Wang Z P, Tao C Q. Region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analysis in China: based on 2001—2008 inter-provincial panel-data and SFA method [J]. 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 & Practice, 2010, 30(10): 1762-1773.

329周曙東, 鄭建. 中國與RCEP伙伴國的貿易效率與影響因素——基于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實證分析[J]. 經濟問題探索, 2018(7): 89-97.

Zhou S D, Zheng J. Trade efficiency between China and RCEP partners and its determinants: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stochastic frontier gravity model [J].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2018(7): 89-97.

330郭連成, 左云. 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國家的貿易效率及潛力研究——基于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分析[J]. 經濟問題探索, 2021(3): 100-110.

Guo L C, Zuo Y. Research on trading efficiency between China and countries of Eurasian Economic Union and potentials: based on stochastic frontier gravity model [J].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2021(3): 100-110.

331劉智洋, 韓振國, 王淼. RCEP技術性貿易措施落地實施對策與建議[J]. 標準科學, 2022(10): 20-25.

Liu Z Y, Han Z G, Wang M. Implementa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RCEP technical trade measures [J]. Standard Science, 2022(10): 20-25.

猜你喜歡
效率標準差異
2022 年3 月實施的工程建設標準
相似與差異
音樂探索(2022年2期)2022-05-30 21:01:37
提升朗讀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
甘肅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2
找句子差異
忠誠的標準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48
美還是丑?
生物為什么會有差異?
一家之言:新標準將解決快遞業“成長中的煩惱”
專用汽車(2016年4期)2016-03-01 04:13:43
跟蹤導練(一)2
M1型、M2型巨噬細胞及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中miR-146a表達的差異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在线观看亚洲天堂|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一级片一区| 91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第九十九页| 手机在线国产精品| 日本欧美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日韩第九页|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91网红精品在线观看| 色婷婷电影网| 亚洲视频色图|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久久精品视频一|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91毛片网|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日韩高清一区 | 国产精品播放| 国产第八页| 亚洲人妖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慰喷水| 国内a级毛片| 国产99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99国产在线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 四虎永久免费网站|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av性天堂网|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九色视频最新网址 |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成人一区在线| 久久婷婷六月| 99热这里只有精品5|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av一区二区人妻无码| 亚洲高清在线播放| 91美女在线|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久久精品电影|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国产a网站|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99激情网|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青青青草国产|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e| 国产91麻豆视频|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污视频日本| 综合网久久|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99re精彩视频|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