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推動了圖書館服務模式的革新。智慧圖書館作為這一變革的重要體現,其核心在于通過智能化服務提升用戶體驗和服務效率,從而更好地滿足廣大用戶的信息需求和學習需求。在此背景下,探究新時代智慧圖書館智能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優化策略,成為圖書館領域研究的一個熱點和焦點。這一研究不僅涉及如何利用先進的技術改進圖書館的服務流程和服務模式,也關乎通過智能化手段完善圖書館的功能,從而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質量。
一、新時代智慧圖書館智能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一)查詢系統誤導
查詢系統誤導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于算法設計不完善。首先,當前大多數智慧圖書館的查詢系統采用的是關鍵詞匹配,其在處理復雜查詢、理解用戶真實需求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其次,語義理解能力的缺乏也是導致查詢系統誤導的因素之一。在用戶進行模糊查詢或使用自然語言查詢時,系統往往難以準確把握用戶的查詢意圖,從而返回與用戶需求不符的查詢結果。最后,數據庫信息更新不及時,也是導致查詢系統誤導的一個重要原因。伴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圖書館收藏資源持續增加,但由于維護更新的滯后,使查詢系統無法提供最新、最準確的信息給用戶。
(二)推薦算法偏差
首先,大多數推薦系統依賴于用戶過往的行為數據來預測其可能感興趣的書籍,這種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用戶的興趣偏好,但同時也忽略了用戶需求的多樣性和動態變化。用戶的閱讀興趣往往是多元化的,且隨著時間、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但現有的推薦算法往往難以捕捉到這種細微的變化,導致推薦結果過于單一,無法滿足用戶全面的閱讀需求。推薦算法在處理新用戶或者是少數群體用戶時,由于缺乏足夠的行為數據,往往會陷入所謂的“冷啟動”問題,難以為這些用戶提供準確的個性化推薦。這不僅影響用戶體驗,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圖書館資源的有效利用。其次,算法偏差還體現在對熱門書籍的過度推薦上,這種現象導致一些熱門書籍不斷被推薦給大量用戶,而大量有價值但不那么熱門的書籍則被邊緣化,這不僅降低了圖書館藏書的利用率,也給用戶發現新知識帶來了阻礙。
(三)交互界面復雜
首先,復雜的交互界面使用戶在使用智能服務時面臨較高的學習門檻,特別是對于那些不太熟悉數字技術的用戶來說,復雜的操作流程和不直觀的用戶界面設計容易造成操作困難和誤操作,從而降低智能服務的可接受度和實用性。其次,交互界面的復雜性還可能導致用戶在信息檢索和資源利用過程中遇到障礙,影響信息獲取的效率和準確性。例如,用戶在查找特定資源時,可能因為界面設計不合理而難以快速定位到所需信息,或者在使用某些高級功能時,由于操作指引不明確而無法快速獲取資源。最后,交互界面的復雜性還會增加圖書館維護和更新智能服務系統的難度。隨著智能服務的不斷更新和迭代,保持交互界面的簡潔性和易用性需要圖書館投入更多的時間和資源進行界面設計優化和用戶反饋收集,這不僅增加了圖書館的運營成本,也可能因為更新迭代不及時而影響服務質量。
(四)專業人才缺乏
隨著信息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在圖書館服務中的廣泛應用,圖書館對具備IT技能專業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長。然而,當前的圖書館和信息科學教育體系未能與技術發展同步更新,導致這類人才的供應量遠遠跟不上需求。同時,智慧圖書館的運作也需要圖書館工作人員不僅具備傳統的圖書館工作知識,還要掌握計算機科學、用戶體驗設計、數字資源管理等跨學科知識,但目前大多數圖書館工作人員在跨學科技能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對于現有的圖書館工作人員而言,其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如何在快速變化的技術環境中持續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雖然一些圖書館和專業機構提供了培訓和學習機會,但無法全面覆蓋最新的技術和工具,使圖書館工作人員很難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
二、新時代智慧圖書館中智能服務的優化策略
(一)優化算法的準確性
為實現服務優化的目標,圖書館要采取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確保智能服務系統的算法能夠精準響應用戶的需求,從而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信息檢索和推薦服務。
首先,圖書館應當重視數據質量和算法設計的基礎工作,通過收集高質量、多維度的數據資源,為算法的訓練提供充足、準確的輸入。其次,算法設計應當基于對用戶行為和需求的深入理解,采用先進的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技術,如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以提高算法的理解能力和推薦準確率。再次,持續的算法測試和優化也是保證智能服務質量的重要環節。圖書館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算法評估體系,定期對智能服務的準確性、響應速度、用戶滿意度等關鍵指標進行測試,通過數據分析識別算法的不足之處,并據此進行針對性的優化調整。同時,圖書館還應引入用戶反饋作為算法優化的重要參考,以提升算法準確性。圖書館可以通過設置便捷的反饋機制,鼓勵用戶就智能服務的準確性和滿意度給出建議和評價,直接了解算法在實際應用中的表現,從用戶的角度出發進行細致的調整和優化。最后,圖書館還可以通過與高校、科研機構以及業界的合作,引入外部的技術和專業知識,共同研發更加先進的算法模型。同時,參與國內外的智慧圖書館建設交流和研討,學習借鑒其他圖書館在算法優化方面的成功經驗,將有助于圖書館不斷提高智能服務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1]
(二)提升功能的直觀性
提升功能直觀性意味著智能服務的每一個功能都能被用戶輕松理解和使用,無須花費大量時間學習或尋求幫助,這對于確保用戶的廣泛應用和提升服務滿意度至關重要。
首先,圖書館要對現有智能服務的用戶界面進行全面評估,識別那些操作復雜、難以理解或使用頻率低的功能,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優化。這包括簡化操作步驟、清晰標注功能按鈕、提供直觀的圖標和提示,使用戶能夠一目了然地找到并使用所需功能。例如,圖書館可將復雜的搜索過濾器簡化為預設的搜索選項,以提升用戶檢索信息的效率和準確性。其次,提升功能直觀性還需要圖書館采用最新的技術和設計理念,如采用自適應設計確保智能服務在不同設備上均能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遵循人機交互原則設計出更人性化的交互流程。[2]這不僅包括對色彩、字體、布局等視覺元素的優化,還涉及利用動態效果和反饋機制來培養用戶的操作習慣。例如,當用戶完成某項操作后,系統可以通過視覺或聲音反饋來提示操作成功,這樣的即時反饋可以大幅提升用戶的滿意度。再次,圖書館還可以考慮讓用戶參與設計,讓用戶直接參與到新功能的開發和測試中,確保新推出的功能既直觀又貼合用戶實際需求。最后,圖書館應建立一個持續的反饋和迭代機制,鼓勵用戶分享其使用體驗和改進建議。通過分析用戶反饋,圖書館可以不斷調整和優化智能服務的設計,確保功能的直觀性與用戶需求緊密相連。在提升智能服務功能直觀性的同時,還要加強用戶教育和支持,可以通過工作坊、在線教程和FAQ頁面等方式,幫助用戶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智能服務。這些教育資源應當覆蓋智能服務的各個方面,從基本操作到高級功能,確保所有用戶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找到合適的學習資源。[3]
(三)簡化操作流程
簡化操作流程不僅能夠降低用戶使用智能服務時的心理和操作障礙,還能有效提升服務的效率和滿意度。
首先,圖書館要對現有的智能服務進行全面梳理和評估,找出那些過于復雜或不必要的操作步驟,通過流程重構和功能優化來實現操作的簡化。這包括但不限于合并相似功能、減少用戶輸入、優化步驟邏輯等方式,使用戶能夠以最少的步驟完成任務。例如,對于在線借閱系統,圖書館可以通過整合搜索和借閱功能,讓用戶在查詢到書籍信息后能直接進行借閱操作,而無須跳轉至多個頁面或填寫煩瑣的表單。其次,圖書館還應當利用最新的技術手段,如人工智能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來優化用戶與系統的交互方式。圖書館可以通過引入智能聊天機器人或語音識別功能,為用戶提供更加自然和直觀的交互方式,使用戶能夠通過自然語言來完成信息查詢等操作,從而大幅度降低操作復雜性和學習成本。再次,圖書館還應當注重智能服務的個性化設計,通過分析用戶行為和偏好,為不同的用戶群體提供定制化的界面和功能設置,這樣可以進一步簡化用戶的操作流程,提升用戶體驗。在簡化操作流程的同時,圖書館還要確保服務流程的邏輯性和一致性,避免因簡化操作而犧牲服務的可用性和準確性。這要求圖書館在設計和優化操作流程時,應充分考慮到不同用戶的操作習慣和認知能力,確保新的操作流程對所有用戶都是友好和易于理解的。為此,圖書館可以采用用戶中心設計(UCD)的方法,通過用戶研究和原型測試等手段,深入了解用戶的真實需求和使用痛點,確保簡化后的操作流程能夠真正符合用戶的期待和使用習慣。最后,圖書館也應建立持續改進和優化的機制,通過定期收集用戶反饋和使用數據,對服務流程進行評估和調整。圖書館可以設置用戶體驗小組,邀請真實用戶參與到服務設計和評估過程中,以確保操作流程的優化能夠不斷適應用戶需求的變化,持續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新時代智慧圖書館通過這些策略的實施,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加高效、便捷、易用的智能服務,真正實現圖書館服務的現代化和智能化,滿足廣大用戶的需求和預期。
(四)培養和引入專業人才
新時代智慧圖書館中智能服務的優化不僅僅依賴于技術的進步,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一批具備高級信息技術能力和跨學科知識的專業人才。為實現這一目標,圖書館要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以確保人才培養機制的有效性和前瞻性。
首先,跨學科學習模式的引入對于培養能夠適應智慧圖書館發展需求的復合型人才至關重要。圖書館可以與學校合作,通過設置跨學科課程,如將計算機科學、用戶體驗設計、信息管理等課程融入圖書館與信息科學的教學中,讓學生獲得更廣泛的知識視野和更強的問題解決能力。
其次,圖書館培訓體系應與時俱進,整合最新的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數據分析等領域的知識,確保教育內容的現代性和實用性。在此基礎上,創新培訓方法也是培養專業人才的關鍵。例如,圖書館可采用項目導向學習方法,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和應用新技術,這不僅能增強工作人員的實踐能力,還能激發其創新思維。
再次,提供繼續教育對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技能水平和適應新興技術的能力至關重要。圖書館應建立完善的繼續教育體系,定期舉辦工作坊、研討會和在線課程,覆蓋最新的圖書館技術、服務創新等內容,鼓勵圖書館工作人員參與學習并實踐新知識。圖書館還可以搭建一個開放的學習平臺,利用在線資源和遠程教育工具,使圖書館工作人員能夠靈活地安排學習時間,滿足不同個體的學習需求。
最后,圖書館還可以建立人才激勵機制,如設立創新獎項和研究基金,鼓勵圖書館工作人員在智能服務優化等方面進行探索和創新,這不僅能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質量,還能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和創新能力。針對專業人才流動性大的問題,圖書館應通過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職業發展路徑以及良好的工作環境來吸引和留住人才。
三、結語
本文從多個維度出發,探討了智能服務如何更好地融入圖書館的各項服務中,包括優化算法的準確性、增強功能的直觀性、簡化操作流程以及培養和引入專業人才等策略,以期使智慧圖書館能夠更加有效地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促進圖書館資源的充分利用和知識的廣泛傳播。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用戶需求的進一步明確,智慧圖書館的智能服務將在提升用戶滿意度、增強服務能力和推動圖書館持續發展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未來研究應持續關注并優化智能服務,以構建更加開放、智能、便捷的圖書館服務系統,實現圖書館服務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崔曉慧.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中人工智能運用分析[J].山西青年,2023(09):157-159.
[2]滿宗萍.基于智能機器人的圖書館智慧服務
優化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3,43(09):117-119.
[3]金晶.人工智能時代圖書館智慧空間資源與服務的新思路[J].蘭臺內外,2023(32):67-69.
(作者簡介:周小燕,女,本科,甘肅省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讀者服務)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