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舞蹈是基于特定時代、特定地域、特征族群創造的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形式,是以人體為表現載體的綜合性表演藝術,它的形成離不開特定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是由在一定時代、區域、族群的社會文化觀念所構成。舞蹈受益于特定的時代、地域、種族而流傳下來,從而形成形式多樣的舞蹈。
[關 鍵 詞] 傣族舞蹈;舞蹈文化;孔雀舞;美學分析
一、文化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個使用范圍極為廣泛的詞語,其適用領域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擴大。在中國的文學經典《易經》中有記載:“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含義有修養、教育、文化程度、禮貌等?!拔幕币辉~,應用甚廣,但很難說每種“文化”之間有什么樣的共通之處,其與人類進化的漫長歲月密不可分,甚至一部文化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部分的人類史。
(二)文化的構成
文化包含三個不同的層面,即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種文化各自滿足人類的不同需要。其中,物質文化是指人類物質生產過程中的一切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顯示為物的實體性質,包括勞動者、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勞動成果生產資料、消費資料等具象性的物體??梢赃@樣說,作為最外顯的物質文化,最容易受到時代和地域的影響,也最容易發生變化。制度文化,主要滿足社會活動中調整及規范個人和個人以及個人和群體關系的需要,包括在人類社會交往行為中形成的各種人際關系、風俗習慣、規則紀律等。制度文化是特定的時代、地域中處于一定社會交往中的人類根據其特定的社會關系、思想觀念、民族習俗建立起來的屬于該國家的根本制度。精神文化包括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科學和社會文化心理。精神文化積淀于各民族文化的深層,構成各民族獨特的文化心理結構,它最難發生變化。
(三)文化對藝術的影響
藝術作為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是影響藝術發展的重要因素。回顧漫長的人類藝術發展史,我們不難看出,藝術的發展與文化的發展存在某種對應的關系。文化作為一種復雜的綜合體,在方方面面影響藝術的形成、發展和分化。藝術作為文化中的一個子集,脫胎于特定的生存環境和文化土壤,在表現方式上也同樣是在特定的文化思維邏輯之中,并按照該民族特定的情感表現方式而流傳發展。藝術作為文化大家庭的一分子,文化影響并制約著藝術的發展,而藝術難以超前于文化而獨立發展。
二、傣族文化
(一)歷史悠久
傣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這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文化傳統,充滿了濃郁的民族特色。
在這片土地上,傣族人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創造了許多令人贊嘆的文化成果。在這片土地上,他們傳承著古老的傳統文化,并融入當地獨特的民俗習慣,在語言、服飾、飲食、音樂、舞蹈等方面都有獨特的魅力。傣族的傳統節日也獨具特色,例如西雙版納的潑水節和德宏的火把節。潑水節是傣族的傳統節日,人們互相潑水祝福,祈求新年平安吉祥;而火把節則是傣族人民祈求豐收和平安的重要節日,人們點燃火把游行,意在驅逐邪惡和災難。
(二)地理環境優越
傣族人民的生活環境得天獨厚,大多都生活在依山傍水、群山環繞、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這里土地肥沃、氣候宜人,造就了傣族人民善良淳樸、熱情好客的性格。由于自然氣候的原因,孔雀的棲息地和傣族人民的生活區域有著密切的聯系,孔雀出現在傣族人民的生活之中,深受當地人民的喜愛。在傣族地區的藝術品中,如繪畫、雕刻等多有孔雀的形象出現。同樣,傣族地區流傳最廣泛的舞蹈形式就是“孔雀舞”。在傣族人民心中,孔雀作為吉祥平安的代表,已深深刻入傣族人民的心理和審美習慣之中。孔雀在傣族地區十分常見,傣族人民非常了解孔雀的生活特性,正是這種長期接觸,為傣族人民模仿孔雀舞蹈提供了最便利的條件。
(三)日常生活方面
首先在飲食方面,傣族人以大米為主食,喜歡吃酸味和辣味的食物,如酸筍、酸肉、酸魚等。傣家菜中的肉類有豬、牛、雞、鴨,常吃的蔬菜有白菜、蘿卜、筍和豆類。傣族人還喜歡喝酒和嚼檳榔,他們認為喝酒可以增進友誼,嚼檳榔可以提神醒腦。其次在服飾方面,傣族男子一般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有的戴耳環、項鏈、手鐲等飾物;傣族婦女則穿著窄袖短衣和筒裙,喜歡用銀飾裝飾自己,如項鏈、手鐲、耳環等。再次在建筑方面,傣族的傳統建筑是竹樓,這種建筑以竹子為主要材料,具有通風、防潮、防蟲等優點。竹樓的外形一般為方形或圓形,分為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存放物品或飼養家禽。最后在文學藝術方面,傣族有著豐富的文學作品,如神話、史詩、歌謠等,這些作品反映了傣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傣族的傳統藝術有舞蹈、音樂、繪畫等,其中孔雀舞是傣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傣劇則是傣族的傳統戲劇,它融合了傣族的音樂、舞蹈和戲劇元素,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四)孔雀舞
傣語中,孔雀舞叫作“嘎洛涌”“煩洛涌” 或 “嘎楠洛”,就是孔雀跳的意思。這是最受傣族人歡迎的舞蹈,流傳于云南德宏傣族和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孔雀形態優美、性格溫順,是傣族人心中幸福吉祥的象征。原來的孔雀舞不是為了娛樂,而是屬于宗教主題的舞蹈。這種舞蹈主要由男性表演。動作簡單,道具大而復雜。舞者戴著佛塔金冠和菩薩面具,身體用細竹絲帶制成孔雀翅膀模型,跳出了豐富的舞蹈語言,以及孔雀舞獨特的“三道彎”形狀,反映了人們的原始信仰和生活勞動。這種舞蹈具有自然簡單、簡單活潑、節奏鮮明的基本特征,也是具有文化源頭意義的民間舞蹈活動,更是因為言語難以直接表達人們的情感,而手舞足蹈則包含言語所不具有的綜合性和直觀動態性。
三、文化在傣族舞蹈中的體現
(一)百越遺風——傣族舞蹈的審美歷史構建
傣族體現為典型的百越文化,主要分布于云南的西南等地。以傣族的孔雀舞為例,傣族的原始舞蹈藝術是屬于模擬鳥獸圖騰而來的擬獸舞蹈,反映出傣族原始人民圖騰崇拜的心理。傣族傳統舞蹈通過舞蹈手型來模仿孔雀的頭部姿態,結合屈、伸、蹲、踢等腿部動作來構成基本的舞蹈動作,整體呈現出“三道彎”“一邊順”的審美特征。如傣族舞蹈中最為典型的“三道彎”造型與云南省昆明市晉寧區石寨村出土的“西漢鎏金二人盤舞銅扣飾”和“四人舞俑青銅器”中的人物造型基本一致。有趣的是,在青銅器的造型上,人物雙手分別向身體兩側延伸,在肩、肘、手、髖、膝、腿處呈現出“三道彎”的形態,這與當今的傣族傳統孔雀舞在舞姿造型上有著高度的相似性。所以,當代的傣族舞蹈審美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古代百越文化的影響而形成。
(二)水——傣族舞蹈的精神載體
從舞蹈的審美角度出發,水文化深深影響了傣族人民的審美心理。傣族舞蹈注重靈巧柔軟、自由淳樸、嫻雅端莊、穩重悠然、剛柔相濟,大多是通過擬物、擬獸等動作來展現人體的柔美和舒展,以此來達到凈化心靈、審美愉悅的作用。以著名舞蹈家楊麗萍于1986年第二屆全國舞蹈比賽中表演的舞蹈作品《雀之靈》為例,楊麗萍老師用柔韌靈活的臂膀、修長纖細的手指,身著華麗絕美的服裝,以突破傳統的新意配合節節律動,塑造了一只輕盈矯健、輕柔嫵媚、潔白高貴、生機盎然的孔雀仙子形象。整個舞蹈看下來圣潔得沒有一點灰塵,就像水一樣洗滌著每一個觀眾的心靈,表現出傣族舞蹈的審美核心。
(三)傣族舞蹈的神性內核
孔雀是傣族舞蹈的圖騰象征,賦予傣族舞蹈更多的靈性特征——像孔雀一樣靈動。舞者在模仿孔雀的表演中,總體體現出“端莊、典雅、和諧”的藝術特征?!岸饲f”是在藝術活動中,傣族人民表現出的發自心底的對于佛教的虔誠和敬仰,體現了傣族傳統藝術中平穩、含蓄、內斂的風格特征?!暗溲拧笔侵冈诖鲎逅囆g中豐富的文化性質,傣族藝術中包含的佛教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藝術內容和形式,使得傣族藝術充滿了神性的光輝?!昂椭C”則是指在傣族的藝術活動中,大多是歌舞形式和諧統一的綜合性藝術。莊重、典雅與和諧多重交互統一,構成了傣族傳統藝術的審美形態。傣族的孔雀舞主要是表演者通過身體模擬孔雀的生活動作——飛翔、跑跳、展翅、抖翅、提腳、泉邊戲水等內容,再加之表演者個人的特征,配合以葫蘆絲、銅鑼、銅鼓等樂器,塑造和諧、端莊、充滿靈性的神鳥形象。
四、傣族舞蹈的特點分析
厘清傣族文化對傣族舞蹈藝術的影響,分析在傣族文化制約下形成的舞蹈藝術形式的關系后,在了解傣族舞蹈成因的基礎之上,我們才可通過各種角度真正結合與之相關的民族文化,對傣族舞蹈進行由表及里的認識,對其舞蹈特點進行歸納、概括和欣賞。
(一)安詳、舒緩的動律
傣族傳統民間舞蹈整體體現出安詳、和諧、舒緩的動律特征,這與傣族人民的生活習慣、民族性格、審美性格是分不開的。傣族人民生活在物資富饒的亞熱帶地區,依山傍水,生活是愜意、安詳的,日常的勞動生活也十分平和。傣族人民將“水文化”中“水的輕柔轉”化為舞蹈中舒緩、宜人的動律,和著輕緩的鼓聲自由自在地舞蹈。
孔雀舞是傣族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在動作層面上,傣族傳統孔雀舞在表演時需要身體多個部位高度配合,上肢、下肢和頭部都需要做出豐富且靈活的動作。其次,在均勻的節奏中,表演者需要通過膝部進行表現。膝部是傣族舞蹈中非常重要的部位之一,它能夠控制節奏和表達情感。表演者需要靈活運用膝部,在節奏的起伏中展現出孔雀的優雅姿態和靈動神韻,加以胯部不同幅度的擺動以及腳上的跺踏、跳躍來塑造孔雀優美的舞姿,帶給觀眾美好的感官體驗。
(二)典型的“三道彎”與“一邊順”舞姿
古代百越民族生活于河流交錯、水源充足、地形交錯、稻作文化發達的地區,代代相傳的勞動生活也影響了傣族人民身體習慣的形成。例如,過去傣族在秋季豐收之后會對稻谷進行篩選,當時科技不發達,只能使用簡單的勞動工具。傣族女性在篩谷時,會兩手各持一把大型的竹制篾扇,通過揮動篾扇扇風的方法篩選稻谷。在揮動扇子的時候,手和右腿會隨著扇子的動作而不自覺地彎曲抬起,右手和右腿一起用力扇風,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身體向側發力的方式。在動作結束后,身體也會不自覺地由右往左轉。換到左手時,情況也是一樣,只是身體的轉動方向變成了由左往右。這樣的勞動生活,便形成了傣族人民“一順邊 ”生活姿態。于是在生活的影響下,這種“一順邊”的動態造型也同樣留在舞蹈中。
(三)優美的舞蹈形象與意境
孔雀舞之所以能作為傣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除了孔雀舞本身所具有的審美價值,更多的是因為孔雀的象征性意義極強。首先,孔雀是神靈的使者、美的化身,是傣族人民心中的圖騰信仰??兹肝璐砹舜鲎迦嗣駥τ诿篮镁竦淖非蟆?兹缸鳛榇鲎迦嗣竦木窦耐校瑯邮谴鲎迦嗣衩篮脙刃氖澜绲耐饣F浯?,孔雀象征和平與吉祥,傣族人民認為孔雀是一種祥瑞,孔雀的出現代表美好生活即將到來。在眾多的文學作品或記載中,孔雀是可以為人們帶來和平吉祥的動物??兹肝柙趯兹干裥芜M行模仿表現對孔雀崇拜的同時,也展現出傣族人的心境與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兹肝枳鳛闅v史悠久的民族舞,是傣族人將信仰與本民族思想理念相結合,將對孔雀的崇拜和喜愛與之高貴的形象結合起來,并將之寄托于舞蹈動作之中,表現出傣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五、結論
傣族舞蹈在翩躚之間,不僅提升了舞蹈本身的魅力,更將傣族的深厚文化底蘊展現得淋漓盡致。舞蹈的演變實質上也是情感的流動與傳遞,它巧妙地融入自然元素,如清泉之水、參天古木、生靈百態,這些元素賦予舞蹈更加多變與豐富的內涵,使其獨具一格,充滿神奇的魔力,藝術價值不言而喻。傣族的孔雀舞,作為中華舞蹈中的璀璨明珠,承載著豐富的藝術文化傳統與習俗,是中國舞蹈藝術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支。傣族文化歷史悠久,不同歷史時期的審美觀念也各具特色。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變革,人們的審美觀念也在悄然轉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藝術的多元化與創新性。在傳承傣族舞蹈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我們要致力于挖掘其深層含義與特色,并巧妙地融入現代藝術元素,為孔雀舞增添一抹現代文化的亮色。這樣既能滿足大眾審美需求,又能提升民族文化的價值,使傣族舞蹈在現代化舞臺上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參考文獻:
[1]羅雄巖.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教程[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4.
[2]陳申.云南民族舞蹈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3]石裕祖.云南民族舞蹈史[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6.
[4]劉金吾.中國西南少數民族舞蹈文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作者單位:云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