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新文科建設理念的提出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在交叉學科選題、人工智能AI輔助、個性化指導等方面的質量提升提供技術實現路徑。提升高校師范類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質量需要建設綜合性的制度保障路徑,實現學校、二級學院、基層教學組織和指導教師等各個層面協同發力,推動教學大綱、專業課程與畢業論文課程需求的有機銜接。高校教師要發揮指導教師的學術專長,引導學生結合學情、個體特點打造出最有價值的選題。
關鍵詞:地方師范類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質量;選題優化;質量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0?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20-0111-04
Abstract: The proposal of construction concept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provides a technical realization path for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graduation theses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n terms of interdisciplinary topic selec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ssistance, and personalized guid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ion these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path,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efforts of schools, secondary colleges, grassroots teaching organizations, instructors and other levels, and promote the organ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needs of teaching syllabuses,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graduation thesis courses.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cademic expertise of their instructors and guide students to create the most valuable topics based on their academic conditions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local norm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quality of dissertation; topic selection optimiz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AI技術等新科技革命的時代,傳統的文科建設遇到了挑戰,原有的學科范式、人才培養模式等需要進一步優化、調整,以實現學科發展更高境界的理念更新、研究創新。正如一位學者所言:“就學術研究而言,例如傳統歷史研究強調考證,強調做卡片,強調資料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而互聯網、大數據改變了這種學術研究方式。有學者分析,目前大部分歷史學研究資料幾乎都已被數據化,如《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漢籍全文檢索系統、二十五史多媒體全文檢索閱讀系統、國學寶典等,研究資料的數據化從根本上改變了歷史研究者的工作手段和條件,考據學家恐怕要失業了。[1]”由此看來,隨著信息化技術、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像歷史學等文科專業一樣,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工作面對新學科環境、新技術環境迫切需要進行研究理念、學科培養定位、寫作方法和指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創新。
但是從近年來地方本科高校撰寫的畢業論文整體情況看,現狀令人擔憂,論文撰寫存在著選題方向扎堆、同質化嚴重,文獻資料整理、分析的信息化能力缺乏及內容觀點創新意識不夠等問題。畢業論文質量問題令人堪憂,人們對畢業論文課程設置也存在認識上的差異,甚至有學者認為大學本科畢業論文沒有存在的必要。主張取消畢業論文一方的代表性觀點就是:教師畢業論文指導投入不足,學生過于依賴網絡文本,論文撰寫失范現象嚴重,學術問題失察現象較多,出現畢業論文非學術性傾向,并以此為借口批駁畢業論文的‘注水現象,要求取消或改革本科畢業論文[2]?;谝陨蠁栴},本科畢業論文需要借助現代信息化技術、建設完善的畢業論文工作保障體系、提高教師的參與度及指導方式等角度出發,探索提升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路徑、方法。
一? 畢業論文選題的質量問題:運用人工智能AI等技術路徑優化論文選題
從眾多教師的教學經驗來看,畢業論文的質量與選題的質量密切相關。一篇優秀的畢業論文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論文選題有價值,具有較高的學術創新性,反之,多數情況下質量存在問題的論文在選題方面往往存在不少問題。
(一)? 選題范圍比較狹窄、創新性不足
選題的確立與專業指導教師密切相關。在平時的專業教學中,教師要在課程教學大綱中明確知識內容,將專業知識與大四畢業論文寫作進行對接,讓學生重視了解和把握最新理論動態,初步確立自己感興趣的科研方向。同時考慮到師范類人才培養方向,要引導一定比例的學生選擇專業探討與中學語文教學掛鉤。以廣東省粵東一所地方本科高校(簡稱“H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為例,從2021屆到2023屆的選題統計來看,選題范圍狹窄、方向分布不合理、不均衡現象嚴重。具體數據統計如圖1所示。
根據圖1可以看出,H高校畢業論文選題大多偏向于文學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及外國文學較多,而文藝理論與語言類選題很少;基礎理論研究選題較多,應用型研究選題較少;跨學科、交叉學科選題,以及地方文化研究題材論文更少。此外,一些論文題目存在選題陳舊、范圍過大或者研究對象不明晰的現象,如《中國古代美學思想與審美實踐》《中學古文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研究》《宋江:古代政治既得利益者的普遍面貌》等。目前我國各本科高校正在開展師范類專業認證工作,師范類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主要是中學語文老師,但2021屆時H高校主動選擇中學語文教學法論文方向的學生不多,其他方向跟中學語文教學掛鉤也不緊密,可以看出學生在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關聯方面認識不足。隨著H高校二級學院在畢業論文管理工作中的政策引導,以及指導老師的提前介入,2022屆、2023屆的畢業論文選題有大的改觀,84%以上學生選擇中學語文教育類選題。
(二)? 運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輔助確立選題
隨著現在人工智能AI技術、大數據平臺的算法分析能力的飛速發展,特別是以2022年11月30日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OpenAI發布的ChatGPT智能對話模型為代表,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一個現象級的科技事件,對傳統的文科論文寫作等高等教育領域產生了重大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3]??梢钥闯觯斯ぶ悄蹵I技術、大數據分析平臺,由于掌握著大量信息存儲,并具有人工智能化的優化評估系統,克服了傳統人工掌握學術論文信息數據的局限,正在成為引領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手段。按照一些學者的看法:“在教育領域中,人工智能技術可通過自動化評估與反饋的機器學習系統,提升學生寫作技能。[4]”學術創作者以ChatGPT為案例,在不需要專業知識背景下,利用ChatGPT的大型語言模型、預訓練語言系統,通過提供相關專業指令,可以撰寫出邏輯連貫、內容明晰流暢的一篇學術論文。
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畢業論文時,可以將近幾年的本校畢業生論文選題提供給學生,或者利用中國知網、讀秀等大型學術論文數據庫和電子數據資源平臺,尋找有價值的學術選題。也可以結合學生的教育背景信息、學習經驗、學習特點等,利用人工智能AI交互對話模型輔助分析偏好選擇,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綜合各方面因素,進行個性化的學術創作指導。學生都可以通過這些個性化的人工智能輔助指導,優化論文寫作過程,讓論文寫作變得更加專業、高效、個性化,甚至有趣。盡管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領域的應用仍然存在一些質疑,但是,隨著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這些新技術手段必然為我們的文科畢業論文寫作帶來更多的創新和觀念的變革。
二? 強化指導教師在選題優化環節中的作用
在專業興趣培養和論文格式規范已經熟悉的情況下,論文選題作為畢業論文寫作的起始點,是論文寫作的關鍵之處,直接關系到畢業論文的質量,因此指導老師要引導學生重視選題的可行性論證,優化選題,提高選題的質量。從學生論文寫作的角度來看,最重要的是論文選題的優化。本科畢業論文顯現出陳舊重復的癥候,因此選題要與學生具體學情、個體情境相契合。學生可根據自身興趣、專長、修學情況、民族和生活經歷等情況確定選題,構建與學生個體較高匹配度的能力增值空間,激發學生論文寫作的成就感,建立學術自信。這即是:“與學生興趣特長、能力稟賦甚至個性特點高度匹配,能令此前被評價結果標識為各個等次的學生‘人人皆可有為,立足學生個體而設計的論文選題,可以爆發巨大感召力,將學生有效整合進從選題到定稿的問題驅動的‘項目式學習的研究實踐過程。[5]”學生的選題要與指導老師的專業對口,讓熟悉該選題研究前沿的指導老師精準細致指導論文,為論文寫作提供可靠的過程支持和質量保障,同時深化踐行“潤物無聲”的立德樹人課程思政育人理念。
(一)? 實現指導教師與學生的深層專業互動
優化選題,確定好有價值的選題,鼓勵學生立足自身特長,結合地方高校師范類專業實際,打造出最適合自己的有價值的選題,這離不開指導教師的作用。一個好的選題,是指導教師與學生雙方在專業上的共同探討、深層互動的結果。這就是有些學者指出的:“為從根本上提升畢業論文的質量,論文指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選題環節就高度重視,讓他們通過自主思考、與教師進行溝通或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利用借鑒學習的方式選擇更加具有研究可行性、創新性和實踐性的論文寫作題目。[6]”重視指導教師的精準細致指導,精細開掘專業選題,實現學生論文專業細分研究方向與指導教師學術專長精準對接,保證畢業論文寫作的精細化、實時化指導。重視學生個體學情的掌握,關注學生個體興趣、學業專長、所在學校實際等情況,突出因材施教、研究“在地化”,將專業探討與實踐應用緊密結合起來確立選題,撰寫畢業論文。中國傳統教育理念推崇大思想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體差異出發,有目的地進行差異性、個性化的教學,使得每個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長處,揚長避短,獲得個體的最佳發展。因材施教作為教學當中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和育人原則,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最優發展,它同時也具有豐富的現代內涵。在畢業論文的撰寫中,也要踐行因材施教的原則,倡導學生在老師指導幫助下根據自身特點、學校學情、地方特色選出適合學生的最佳專業選題。
高校教師在專業上相比學生有更為長期的知識積累,對專業有更為深入的認識和體會,具有豐富的學識和經驗,發揮指導教師的學術專長,因材施教、量體裁衣,引導學生結合學情、個體特點打造出最有價值的選題,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實現畢業論文質量提升的最有效途徑。對于地方本科高校師范類專業的選題,指導教師就要指導學生緊密結合社會實際,選出有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的選題,比如地方作家、方言土語、區域文化、民間文藝和民間文化習俗類,或者與中學語文教育密切相關的教學實踐性選題。這些選題有別于純理論的研究類論文,可以有效啟發學生選擇出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突出應用性和新穎性的論文選題。
(二)? 強化學生自主選題與師生互動下確立選題
通過師生互選或者學院分配,確定指導教師,學生在指導教師指導下,可參考論文選題指南,自由選擇與所學專業相關的研究范圍,對研究對象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來確定畢業論文題目。這種做法可以鼓勵學生培養學習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但從H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自擬題目比例來看,從2021屆到2023屆學生自擬題目的比例分別為88.17%、87.2%、86.54%。從數據上看,學生自擬題目的比例有小幅下降。下降的因素有很多,一方面有師范類專業論證學生在選擇教研選題時有很多的不適應,這需要一個調整的過程,另一方面也需要學生在確立擇業目標時平衡好考編、考公、考研等各方面。數據統計見表1。
為了實現指導教師對學生畢業論文進行高質量的指導,學院可以通過建立相關機制引導學生提前進入畢業論文過程,高度重視指導教師提前介入學生的論文選題環節。建立學生-指導教師雙向互選機制,確保論文選題與指導教師的研究方向比較吻合,讓最專業的導師指導他最擅長的選題方向,實現雙向選擇的最優化。正如有些學者指出的:“建議繼續實施師生互選,尊重學生在選擇指導教師上的優先權,優化論文指導教師配置方式,充分調動師生在論文選題中的積極性、主動性。[7]”作為師范類漢語言文學專業,二級學院可以在教育實習當中就開展畢業論文選題工作,將這一過程納入評優考核環節。學生開展教育調研,通過實習考察、調研、實踐,提煉問題,提出有價值的教研學術選題。學生要加強平時專業積累,在課程論文寫作、教育實習中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學術思維、問題意識和學術規范意識。為了提高選題質量,提升指導論文的水平,可以出臺相關政策對指導教師資格進行把關,如建議學校出臺《畢業論文指導教師遴選與管理辦法》,指導二級學院根據專業要求對畢業論文指導教師資格進行資質審核。對于中學語文教育方面的畢業論文選題,可以引入中學語文教師參與論文指導,實行以校內指導教師為主、校外語文教師為輔的“雙導師”制,促進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的多樣化。
三? 制度保障路徑:構建科學合理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
(一)? 構建科學規范、可操作性強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為提高畢業論文質量,需要構建科學合理的畢業論文內容質量評價體系,這就需要設計一套符合漢語言文學專業實際的、可操作性強的畢業論文評價標準,在原有的論文評價標準中進一步細化、量化本專業畢業論文質量評價指標。目前在許多高校,教師所依據的畢業論文評分標準,普遍存在尺度不好把握,得分點描述比較籠統、模糊,不夠細化的問題。盡管相對于傳統畢業論文老師直接打分的狀況有很大改進,但是這種類型畢業論文評分標準在當前面向論文寫作過程性考核評價的情況下,仍需要進行較大力度改革。
畢業論文評價指標體系是一個不斷完善的動態標準,它需要在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總體指導下,及時吸收教育部門、專家機構、用人單位、指導教師和學生本人等各方面力量的反饋,持續改進,不斷優化,使得畢業論文評價指標體系更加科學、合理。因此,有學者認為:“建立暢通的反饋渠道,不斷聽取來自教育主管部門、高等學校、用人單位、指導教師以及本科生本人的意見和建議,對于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8]”
(二)? 規范和優化畢業論文工作流程設計和管控
規范的制度是保證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支撐,學校通過出臺相關工作規劃、執行文件,以及信息平臺建設,規范和優化畢業論文工作流程設計和管控,實施定期抽檢、評估畢業論文質量制度,建立對畢業論文工作全過程、多角度的質量監督保障機制。學校從頂層設計上要建立主管教學校長統一領導下的“教務部—二級學院—教學系部”三級管理體制。從學院層面講,要形成二級學院的監督管理機制,進一步細化畢業論文過程管理監控機制,形成一個由學院正院長統一領導下的“教學院長—教學系部—指導老師”三級管理體制?!坝山虒W院長、系主任組成的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小組來商討制定管理制度與流程節點,由系主任負責各畢業設計(論文)專業工作小組具體工作的執行,通過各專業工作小組內劃分的指導教師小組進行小組間相互監督與評審,包括開題報告審查、中期檢查、答辯環節等。[9]”通過一整套系統嚴密、規范的流程監控機制,在設計上實現了院級和各基層教學組織對畢業論文選題、開題、中期檢查及答辯等環節的全過程監督工作。覆蓋畢業論文撰寫整個細節的論文指導、監督機制,形成了科學量化評價畢業論文成績的客觀依據,按照教育學家布盧姆的理論,這一評價過程構成了形成性評估和總結性評估的過程。特別是總結性評估,在布盧姆看來,“總結性評估為教師提供了其給學生打分并證實此分數合理所需的數據”[10]。除了規范畢業論文工作的整個流程設計和監督機制,還要充分激勵論文指導主體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在績效考核、職稱晉升、業績評優、畢業論文評優指標等方面激勵指導教師的工作熱情,完善、優化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師資儲備,出臺政策引導指導教師,讓指導教師親身感受到指導畢業論文是教師職業發展的重要內容。
探討提升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路徑是一項綜合性的教學工程。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作為地方高校師范類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是學生從事專業學術、中學語文教研的初次探索,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從指導教師角度來講,要將學生的畢業論文和本校教師的科研項目結合起來,加強師生學術合作精神,使指導教師的指導更專業,學生科研的方向感更明確。從學生角度看,要具有選題的創新理念、批判性思維、專業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特長,結合本校、地方特色,開展個性化的畢業論文撰寫工作。建立科學、專業、規范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讓學生和指導教師的畢業論文目標方向有規可循,量化、細化畢業論文質量評估制度,并貫徹畢業論文成果評價的持續改進措施。提升師范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是一項復雜性的專業建設工作,需要各方協力、密切配合,持續改進、優化人才培養工作,科學設計好畢業論文的課程目標和配套的課程體系支撐,才能使得畢業論文的質量水平達到理想效果。
參考文獻:
[1] 黃啟兵,田曉明.“新文科”的來源、特性及建設路徑[J].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8(2):75-83.
[2] 時偉.大學本科畢業論文的棄與存[J].中國高等教育,2010(7):45-47.
[3] 習近平.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5.
[4] 崔宇紅,白帆,張蕊芯.ChatGPT在高等教育領域的應用、風險及應對[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3,37(5):16-25.
[5] 汪青梅,張挺璽.西部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優化策略——兼論增值性評價與課程思政在本科畢業論文寫作教學中的融合[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3(4):18-24.
[6] 陳志剛.地方應用型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質量提升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2022(10):75-77.
[7] 冉杰,楊琴.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優化研究——以四川旅游學院調查數據為樣本[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23,43(4):113-120.
[8] 吳海波,陳拾菊.本科畢業論文質量評價標準研究[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23,43(4):105-112,121.
[9] 金燁琛.高校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監督機制與持續改進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4(30):69-71.
[10] [美]布盧姆.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分類學[M].皮連生,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05.
基金項目:廣東省2021年度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等教育專項)“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文學理論課程倫理價值導向實現路徑研究”(2021GXJK402);2020年度廣東社科規劃粵東西北專項課題“杜國庠馬克思主義本土化的理論與實踐研究”(GD20YDXZMK04);2021年度韓山師范學院校級一流課程“文學概論”項目(無編號);廣東省高教管理學會2023年度一般項目“地方本科高校師范類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質量提升路徑研究”(BYLW2023017)
作者簡介:吳亞南(1980-),男,漢族,安徽淮北人,文學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文學教育、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