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來,隨著人們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逐漸增強,果樹的新品種權保護申請數量逐年遞增。以中國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中的梨屬、桃、蘋果屬、葡萄屬、獼猴桃屬、李、櫻桃、梅八種落葉果樹為對象,從新品種權保護的申請量、授權量、申請主體和地區等方面,介紹中國農業八種落葉果樹1999-2023年新品種權保護現狀,探討中國落葉果樹新品種權保護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為我國落葉果樹的新品種權保護和育種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落葉果樹;農業;保護名錄;新品種權保護
Variety Protection Current Status and Analysis for
Chinese Agricultural Eight Deciduous Fruits
ZHAO Jia,MA Xiaofen,LI Hongyan,PENG Huili,XU Xiaoqing,XU Jiaojiao,
WANG Dan,YU Jianwen,LI Jing,Tang Hao
(Development Cent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Beijng 100176)
中國是果樹種植面積和總產量最大的國家,果品已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果樹按照葉的生長期分為落葉果樹和常綠果樹,落葉果樹是秋末落葉第2年春天又萌發的一類果樹,分布相對廣泛,在我國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北區域,部分分布在長江以南區域。由于落葉果樹的繁殖方式可通過枝條的扦插或嫁接私繁、擴繁,新品種權的保護難度較高,而且是一項長期性高投入的育種工作[1]。因此,新品種權保護逐漸成為落葉果樹產業的重要環節。
對國家植物品種保護名錄內經過人工選育或者發現的野生植物加以改良,具備新穎性、特異性、一致性、穩定性和適當命名的植物品種,由國務院農業農村、林業草原主管部門授予植物新品種權,保護植物新品種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植物新品種權即植物新品種保護,與專利、商標、著作權等均屬于知識產權范疇,是種業領域最核心的知識產權[2]。我國于1999年加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UPOV),并于當年開始受理農業植物新品種權申請,截至2023年,被列入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的果樹共24個屬(種),其中落葉果樹包括梨屬、桃、蘋果屬、葡萄屬、獼猴桃屬、李、櫻桃、梅僅八個屬(種),其他落葉果樹如石榴、杏、棗、山楂、柿、板栗、核桃、榛子則被列入林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其中農林兩個部門發布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中不乏有交叉重疊的屬(種)。雖然落葉果樹的申請量逐年遞增,但相較于大田、蔬菜、花卉等作物,落葉果樹的申請量還很低,由于落葉果樹的無性繁殖投入大、效益低,導致育種主體多以科研教學單位為主,企業參與少,所育成的好品種少,加之授權速度慢,對落葉果樹的品種權保護意識薄弱。本文以中國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中的八種落葉果樹為對象,介紹落葉果樹新品種權的申請量、授權量、申請主體和地區等保護現狀,結合中國國情,提出中國農業落葉果樹新品種權保護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助力中國種業振興。
1 中國農業八種落葉果樹新品種權保護基本情況
截至目前,農業農村部共發布了十一批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受保護的植物種類共有191個屬(種),果樹24個,其中落葉果樹包括梨屬(第二批)、桃(第四批)、蘋果屬(第五批)、葡萄屬(第五批)、獼猴桃屬(第五批)、李(第五批)、櫻桃(第九批)、梅(第十一批)。
1999-2023年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的總申請量為76914件,果樹3188件,僅占總申請量的4.14%,落葉果樹的申請量1948件,占果樹申請量的61.10%;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的總授權量為31486件,果樹1108件,僅占總授權量的3.52%,落葉果樹的授權量700件,占果樹授權量的63.18%。農業植物新品種權轉讓數量達2000余件,果樹僅有34件涉及轉讓,其中蘋果屬19件、梨屬5件、獼猴桃屬4件、柑橘屬3件、香蕉2件、葡萄屬1件。
2 中國農業八種落葉果樹新品種權保護現狀
2.1 梨屬新品種權保護概況 2000年梨屬列入第二批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是第一個列入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內的果樹,但申請總量截至2023年,在八種落葉果樹中僅居第5位,為282件,授權量為128件(圖1)。2000-2015年梨屬的年申請量不足10件,此后大幅度增加,于2021年最多,高達47件。梨屬國內申請量為235件,國外申請量為47件;國內申請主體以科研單位為主,有181件,占國內申請量的77.02%,國內教學單位36件,國內個人10件,國內企業8件;國外申請主體以企業為主,有30件,占國外申請量的63.83%。申請共涉及2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山東省57件、遼寧省40件、河南省37件(表1)。申請量排在前三的單位分別是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34件、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31件、青島農業大學23件。梨屬品種權轉讓僅有奧紅一號、紅貴妃、NCPX1、普瑞P109和范多恩5個品種,其中NCPX1、普瑞P109和范多恩是國外品種。
2.2 桃新品種權保護概況 2001年桃列入第四批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2002-2023年桃的申請量為327件、授權量137件(圖1)。2002-2019年申請量在20件以下,從2020年開始申請量大幅度增加,2022年最多高達73件。國內申請量為314件,其中國內科研單位為267件,占國內申請量的85.03%,國內企業、教學單位、個人均不到20件;國外只有日本和韓國申請,共計13件,其中日本個人申請4件。申請共涉及18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河南省115件、山東省42件、遼寧省37件(表1)。申請量排在前三的單位分別是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114件(占申請總量的34.86%)、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27件、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林果花卉研究所25件。截至2023年,桃還未有品種權轉讓。
2.3 蘋果屬新品種權保護概況 蘋果屬列入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的時間晚于梨屬和桃,為第五批,但蘋果屬的申請量與授權量卻位居落葉果樹之首,分別為415件和142件(圖1)。2004-2017年申請量最高為22件,隨后申請量激增,至2022年達到最高,為87件。蘋果屬國內申請量313件,其中國內科研單位申請量179件,占國內申請量的57.19%;國外申請量102件,占申請總量的24.58%,共有13個國家申請,國外申請量排在前三的依次是日本21件、新西蘭16件、意大利14件。在落葉果樹方面,雖然蘋果屬申請量最大,申請主體廣泛,但僅涉及15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山東省103件、遼寧省98件、北京市42件(表1)。申請量排在前三的單位分別是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94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18件、青島農業大學和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均為16件。蘋果屬轉讓的品種19件,為落葉果樹轉讓數量最多,其中3件是國外品種,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培育的新品種魯麗,以10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威海奧孚苗木繁育有限公司[3]。
2.4 葡萄屬新品種權保護概況 葡萄屬同蘋果屬一樣,被列為第五批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申請量374件,在落葉果樹中僅次于蘋果,居第2位,授權量居第4位,為129件(圖1)。2004-2017年申請量最高為19件,此后申請數量呈波動性增長,2023年申請量最高達68件。國內申請量為271件,其中國內科研單位申請量為164件,占國內申請量的60.52%;國外申請量為103件,占申請總量的27.54%。葡萄屬申請共涉及19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北京市42件、浙江省40件、河北省26件(表1)。申請量排在前三的單位分別是上海市農業科學院18件、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17件、張家港市神園葡萄科技有限公司16件。葡萄屬品種權轉讓僅有阿佛洛狄特1個國外品種。
2.5 獼猴桃屬新品種權保護概況 2003年獼猴桃屬列入第五批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截至2023年,獼猴桃屬的申請量為340件,授權量139件,在落葉果樹中申請量居第3位,授權量居第2位
(圖1)。2003-2012年申請量最高為7件,2013-2023年申請量整體呈遞增趨勢,2021-2023年的申請量均達到40件以上。國內申請量為321件,雖然申請主體最多的是科研單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企業的申請量也高達101件,占國內申請量的31.46%;國外申請量為19件。申請共涉及2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湖北省90件、陜西省47件、湖南省42件(表1)。申請量排在前三的單位分別是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41件、長沙炎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5件、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果樹茶葉研究所24件。獼猴桃屬品種權轉讓僅涉及湘吉、金玉、Y356和新園16A,其中Y356和新園16A是國外品種。
2.6 李、櫻桃、梅新品種權保護概況 李、櫻桃、梅雖然為我國傳統原產的水果,但是作為小眾水果,申請量相對較少,品種權轉讓也均為空白。截至2023年,李的申請量69件、授權量僅13件(圖1)。李的申請主體中不乏有以藥用價值為培育目標的申請企業。李的國內申請量為65件,國外申請量為4件。申請省份涉及17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申請量最多的為陜西省9件,其次是北京市和浙江省,均為8件(表1)。申請量排在前三的單位分別是浙江養生堂天然藥物研究所有限公司8件、中國農業大學8件、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7件。
2013-2023年櫻桃的申請量為132件,授權量僅為10件(圖1),櫻桃的申請量整體呈逐年遞增趨勢。櫻桃作為高端水果,國內企業和個人申請還處于空白,國內科研單位申請量57件,國內教學單位申請量50件;國外申請25件。四川農業大學作為第一申請人共申請49件,列第1位,山東省煙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申請15件,列第2位,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申請8件,列第3位。四川省為國內申請量最多的省份49件,其次為山東省19件,北京市12件,僅有8個省市申請櫻桃新品種權保護(表1)。
梅列入第十一批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新品種保護起步相對較晚,截至2023年,梅的申請量僅為9件,授權量僅為2件(圖1)。其中國內南京農業大學申請6件,溜溜果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申請1件,均為江蘇省,國內申請的梅品種均用于食品加工;國外僅日本申請2件。
3 中國農業八種落葉果樹新品種權保護存在的問題
3.1 農林兩部門保護名錄交叉重疊 桃、蘋果屬、獼猴桃屬、李、櫻桃、梅是農林兩部門發布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中交叉重疊的屬(種),蘋果屬和李的水果類在農業申請,除水果類外的在林業申請,具有觀賞價值的桃花在林業申請,食用的桃在農業申請,獼猴桃屬與梅沒有進行區別,在農林兩部門均可以申請。由于農林兩部門數據不互通,兩個部門重復申請授權的品種只能依靠社會提示,所以會造成重復申請授權的可能,而《種子法》第二十六條規定,一個植物新品種只能授予一項植物新品種權。
3.2 落葉果樹的產業布局區域性不平衡 由表1可知,落葉果樹的品種權申請主要集中在我國的東部和中部地區,西部地區申請量較少,青海、西藏申請還是空白,主要由于西部地區氣候地理條件的限制,以及育種水平較落后,品種權保護意識薄弱。中國的南果北栽利用設施栽培技術已經實現,而北果南移的技術卻較為復雜,海南地處熱帶,落葉果樹無法休眠,但隨著耐熱新品種的出現以及栽培技術的突破,海南已經實現了葡萄的栽培生產[4-6],但其他落葉果樹的栽培育種未見報道。
3.3 落葉果樹的國內申請主體企業較少 2023年農業植物新品種權申請總量為14278件,其中國內企業申請7697件,占比高達53.91%,企業已經逐漸成為種業科研投入的主導力量。在落葉果樹國外申請主體中,除桃以外,其他的落葉果樹中均是國外企業占主體;反觀落葉果樹國內申請的主體,只有李的國內企業申請量超過30%,其余的分別為獼猴桃屬29.71%、葡萄屬13.90%、梅11.11%、蘋果屬9.40%、桃5.50%、梨屬2.80%,櫻桃國內企業的申請甚至還處于空白。
3.4 品種權授權速度滯后 截至2023年,落葉果樹的授權量僅占申請量的35.93%,授權比例低,授權時間滯后,果樹的DUS測試方式不同于其他有性繁殖材料,主要是申請人自主測試與官方現場考察相結合的方式,隨著申請數量的增加,官方現場考察壓力也不斷增大,排隊等待時間較長影響了授權進度,且因為自然災害、天氣等不可抗拒因素而錯過現場考察的最佳時間,授權時間又要延后一年。
3.5 品種權申請多而不優 落葉果樹保護名錄發布后,申請量普遍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快速發展,但申請品種多而不優,科技成果轉化力弱,梨屬、蘋果屬、葡萄屬、獼猴桃屬僅轉讓29件,其中還包括了9件國外品種。另外,轉讓的品種多為早期育成的品種,本土培育的新品種在市場上占比較低,蘋果、葡萄主栽品種仍以國外品種為主,例如蘋果的富士系,葡萄的巨豐、陽光玫瑰等國外品種,而且葡萄早期申請的7個新品種保護均為國外品種,我國培育的新品種很多也是在國外品種基礎上選育的。
4 加強中國農業八種落葉果樹新品種權保護的對策
4.1 避免農林兩部門重復授權 目前農林兩部門存在交叉重疊的屬(種)不局限于桃、蘋果屬、獼猴桃屬、李、櫻桃、梅,交叉重疊的還有其他很多(屬)種,這個問題非常具有典型性。截至目前,農業農村部發布了十一批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受保護的植物種類共191個(屬)種;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了九批林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共涉及313個(屬)種。為避免造成重復申請授權的可能,一是建議農林兩個部門實現兩套審查系統數據互通協查,避免重復申請授權;二是農林兩部門加強溝通協調,科學發布配套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7]。
4.2 優化果樹的產業布局 我國落葉果樹種質資源雖然豐富,但是資源的研究利用和育種的協調配合不夠深入,西部地區發展落后,種質資源利用不充分。鑒于此,果樹的產業布局調整需要進一步優化,加強西部優勢特色果業育種研究,把西部的特色及野生果品列入品種保護名錄中,大力推廣西部新特優果品。此外,南部熱帶地區可加強耐熱品種的育種研究,探索北果南栽的育種新思路,豐富中國的“果盤子”,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
4.3 發揮企業主體作用 從申請量的總體看,國內企業是申請的主導力量,但落葉果樹的申請主體還是以國內科研院校為主,果樹不同于有性繁殖植物,果樹生長繁殖周期長,加之管理繁瑣,投入大,所以國內果樹育種主要依托科研院所和高校。建議合理配置科研資源,鼓勵高校院所與企業開展合作,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提高落葉果樹新品種的國際競爭力。
4.4 加快品種權授權速度 針對落葉果樹授權速度慢的問題,李丹等[8]提出對于具備測試能力和條件的申請人,無需每個申請品種都安排現場考察,官方對自行測試報告可進行抽檢,鼓勵申請人做好自主測試。此外,2023年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對符合現場審查條件的農業植物品種,開展現場審查,隨后即可快速授權,現場審查不同于現場考察,它是對農業植物新品種開展全面審查,中草藥天麻是第一個開展現場審查的植物。因此若申請品種具有較大社會或經濟價值,或育種技術、方法、成果等具有獨創性,或要求特殊栽培技術和管理措施的可以申請現場審查,以加快品種授權速度。
4.5 培育高品質品種 雖然落葉果樹的新品種權申請量逐年遞增,但主栽的品種多從國外引進,我國選育的品種在生產上還沒有發揮主導作用,育種技術很多還是以雜交、實生選種等常規育種方法為主,近幾年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可以利用分子技術輔助常規育種進行篩選和標記,新老技術相結合,最大程度地提高果樹育種效率,改良果實品質。此外,還要大力開展果樹種質資源的系統收集保存,王海波等[9]強調除了加大力度引進國外果樹種質資源外,也要加強對珍稀、瀕危和特有資源的收集和保護,增加果樹種質資源的多樣性。
參考文獻
[1]王燕,田泰,馬艷,楊佳銘,陳隆隆,廖翊雯,羅雪文,周小杰,王小蓉.中國果樹新品種保護與DUS測試研究進展.江蘇農業學報,2022,38(3):849-864
[2]蘇國釗,王京,殷紀偉,龐雪兵,陳宇華,鄧超,徐振江.我國苦瓜新品種選育與保護現狀分析.中國蔬菜,2023(1):7-15
[3]蔣欣然,呂兵兵.一個身價千萬的新品種——山東省農科院果樹所“魯麗”蘋果研發推廣轉化記.農村·農業·農民(A版),2020(1):45-46
[4]周兆禧,林興娥,黃海杰,藏小平,葛宇,劉永霞,馬蔚紅.海南葡萄產業發展淺析.熱帶農業科學,2016,36(10):93-95,101
[5]陳冠銘,王賓,劉揚,李宏楊.基于三維SWOT-AHP-聚合診斷法的海南葡萄產業分析.熱帶農業科學,2019,39(6):94-102
[6]劉瑩瑩,袁淑娜,張志揚,符家杰,陳允后,楊開樣,周兆禧.3個葡萄品種在海南西部地區的產量和品質比較.熱帶農業科學,2018,38(3):33-37
[7]楊紅旗,李磊,董薇,安素妨,梁慧珍,郝仰坤.淺議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的發布施行.種子科技,2022,40(21):130-132
[8]李丹,楊旭紅,許蒙蒙.對甘肅兩個桃新品種DUS現場考察及思考.中國種業,2022(12):17-22
[9]王海波,楊振鋒,叢佩華,曹玉芬,程存剛,劉鳳之,周宗山,徐國鋒,王文輝,胡成志,孟照剛,張彩霞,姜淑苓,曹永生.我國果業重大使命和“十四五”重點任務.中國果樹,2022(4):1-4
(收稿日期:202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