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赤葵3號是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所以不育系207A為母本、恢復系1336R為父本雜交育成的優質食用型向日葵雜交種。2022年8月通過國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GPD向日葵(2022)150041。該品種熟期適中,品質優良,豐產性好,抗病性強,抗列當。
關鍵詞:食用型;向日葵;赤葵3號;新品種
A New High Quality Edible Sunflower Variety Chikui No. 3
ZHANG Wei,BI Jingwei,XUE Wei,ZHANG Yuntong,TIAN Jun,TAN Liping
(Chife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Chifeng 024031,Inner Mongolia)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起源于北美洲,為菊科向日葵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由于其具有耐旱、耐貧瘠、耐鹽堿等特性[1],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泛種植,與大豆、油菜、花生并稱為世界四大油料作物。向日葵在我國種植歷史悠久,分布區域廣泛,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100萬hm2左右,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和東北地區。內蒙古是全國最大的向日葵主產區,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占全國的30%以上,居全國首位。隨著向日葵種植水平的不斷提高,高產、抗病、廣適性品種的應用逐步擴大,向日葵產業在種植業結構調整中的地位逐步提升,種植面積逐年增長,年產量增速較快。
向日葵作為一個朝陽產業,其發展需要優良品種的有效支撐[2]。近年來國產食葵雜交種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但目前生產上種植的向日葵品種同質化較為嚴重,缺乏真正高產、優質、抗病性強的向日葵品種[3-5]。雜交食葵生產上高度依賴少數幾個品種,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高端化的消費和加工需求,同時也增加了生產風險。近年來,品質育種研究成為向日葵育種的新方向[6],以滿足食用向日葵色澤好、香味濃、籽粒大的市場消費需求。
赤葵3號是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所通過廣泛搜集向日葵種質資源,利用不育系207A與恢復系1336R采用不完全雙列雜交的方式配制組合,歷經多年選育出的品質性狀優良、產量高、適應性強的食葵新品種。2016-2017年參加鑒定和品種比較試驗,田間表現優良;2018-2019年參加食用向日葵品種多點聯合試驗,表現較好。該品種的種植推廣,豐富了市場需求,增加了農民收益。
1 品種特征特性
1.1 農藝性狀 赤葵3號生育期103d,生育整齊度整齊。株高203cm,莖粗2.5cm,葉片數27片。舌狀花中等黃色,花盤直徑24cm,花盤形狀平,花盤傾斜度5級。籽粒長錐形,主色黑色,邊緣有白色條紋,粒長2.3cm,粒寬0.8cm,百粒重17.0g,單盤粒重113.0g,籽仁率51%,結實率66%。
1.2 抗病性 2021年經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所進行抗病性鑒定,中抗盤腐型菌核病2級(32.26),高抗莖、根腐型菌核病(7.75),中抗黃萎病(26.56),中抗黑斑病(28.57),中抗褐斑病(25.79),高抗銹病(9.32)。
1.3 品質分析 2021年經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及加工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進行品質檢測,籽實蛋白質含量17.40%,籽仁蛋白質含量26.70%,籽實粗脂肪含量30.35%。
1.4 適宜區域 適宜在東北地區的吉林省,西北地區的甘肅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以及內蒙古自治區等向日葵種植區域≥10℃活動積溫2200℃以上的地區推廣種植。
2 產量表現
2018年、2019年分別在內蒙古、新疆、甘肅、吉林等4個向日葵主產區的12個試驗點參加食用向日葵品種多點聯合試驗,以SH363為對照品種。結果表明,24個試驗點中有23個點增產,1個點減產,2018年赤葵3號每667m2平均產量為219.38kg,比對照SH363增產8.49%;2019年平均產量為212.39kg,比對照SH363增產5.71%;2年平均產量為215.89kg,比對照SH363增產7.10%,居參試品種第3位。
3 栽培技術要點
3.1 選地與整地 應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耕層深厚、地力較好且近3年以上沒有種植過向日葵的壤土或沙壤土耕地;最好在上一年秋季整地,沒有條件進行秋季整地的應在早春進行整地。整地(起壟)同時施入底肥。早春化凍后,及時進行耙耱保墑,以達到土地平整、土碎無坷垃、墑情良好,為播種創造上虛下實的良好條件。
3.2 播種 在保證向日葵正常成熟的前提下盡量晚播,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播種為宜,播種密度為1200~1500株/667m2。
3.3 田間管理 間苗定苗 出苗后及時進行苗情檢查,對缺苗嚴重的地塊盡快催芽補種,確保苗全。植株達到1對真葉時間苗,達到2對真葉時定苗,以促進壯苗。中耕除草 向日葵生育期內通常需要中耕2次,第1次在向日葵長出1~2對真葉時,結合間苗和定苗進行;第2次在定苗后7d左右進行,控制中耕深度在15cm左右。水肥管理 建議每667m2一次性施用向日葵專用復合肥20~25kg,或施用磷酸二銨10kg、硫酸鉀5~6kg、鋅肥0.6kg、硼肥0.3kg;現蕾期追施尿素10~15kg。通常在現蕾后進行第1次灌溉;初花期、灌漿期進行二次灌溉。如遇嚴重的旱情可以適當提前灌溉,灌漿期澆水應結合當地氣溫及降水情況選擇適宜的灌溉時間和灌溉量。
3.4 病蟲鳥害防治 播種前后應注意防治地下害蟲,如金針蟲、地老虎、蠐螬等,在生育后期注意防治白星花金龜;出苗期和成熟期均應注意防治鳥害;生育期間遇降雨頻繁、低溫寡照天氣易發生病害,應著重防治菌核病、黑斑病、黃萎病等。
3.5 適時收獲 當向日葵植株莖稈變黃,花盤上的舌狀花干枯或脫落,莖稈下部葉片枯死,中上部葉片變黃下垂,大部分花盤背面變為黃褐色,籽粒變硬并呈現固有色澤時即為收獲適期。過早收獲,籽粒的含水量過高,品質下降;過晚則容易發生落粒,影響產量[7]。收獲的花盤應及時攤開晾曬,防止雨淋雪蓋導致霉爛變質。收獲時需注意要將菌核病、霜霉病等的病株或病盤揀出并帶至田外集中處理。
3.6 注意事項 應進行多年輪作,避免重茬、迎茬;開花期自然界中昆蟲數量不足時,應引入蜜蜂或進行人工輔助授粉,以提高結實率。
參考文獻
[1]郭樹春,苗紅梅,李素萍,于海峰,聶惠,牟英男,溫馨雨,梁晨,張海斌,邵盈.向日葵抗列當育種研究進展.作物雜志,2022(3):27-32
[2]李麗君,李素萍,苗永茂,薛凱,陳春梅,郭樹春.內蒙古自治區向日葵品種登記現狀分析.中國種業,2021(5):32-34
[3]石鑫巖,王志丹.內蒙古向日葵產業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農業經濟,2020(2):12-13
[4]李文略,駱霞虹,柳婷婷,金關榮,葛亞英,陳常理,安霞.不同類型向日葵籽粒的理化性質.浙江農業學報,2022,34(4):671-677
[5]郭樹春,李素萍,孫瑞芬,于海峰,聶惠,溫馨雨,王海霞,李麗君,牟英男,喬慧蕾,梁晨,張勇,張曉蒙,苗紅梅,張艷芳.世界及我國向日葵產業發展總體情況分析.中國種業,2021(7):10-13
[6]馮九煥.中國食用向日葵育種國產化歷程及研究進展.西北植物學報,2022,42(10):1779-1800
[7]宋付生,馬秀云.向日葵栽培技術.種子科技,2024,42(2):65-67
(收稿日期:202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