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籽用西葫蘆是以收獲籽粒為主的農作物,其瓜籽富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與微量元素,被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和化妝品等行業,隨著葫蘆籽精深加工的發展,國內外葫蘆籽年需求量呈穩定增長趨勢,河套地區作為全國籽用西葫蘆十大生產區域之一,年生產與銷售占比在不斷增加,但在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品種更新換代問題。為指導內蒙古河套地區對籽用西葫蘆科學選種用種,增加農民收益,從山西、甘肅等地區引進17個品種,通過對品種生育期、產量、品質、效益進行綜合比較分析,從中篩選出旭榮88、弘昌212、弘昌211、葫地8581、禾興101、錦凱008、金裕一號7個品種,產量在143.41~158.12kg/667m2之間,瓜籽品質優,經濟效益可達1551.38~1816.16元/667m2,通過對品種的篩選與推介,以期加快內蒙古河套地區對7個籽用西葫蘆品種的推廣利用。
關鍵詞:內蒙古河套地區;籽用西葫蘆;品種篩選;產量;品質;經濟效益
Screening and Economic Benefit Analysis of Excellent Varieties of Seeding Zucchini Suitable for Hetao Region in Inner Mongolia
LI Wenfeng1,WANG Chunmei1,LI Jie1,ZHAO Zhiyuan1,SU Hui2,GAO Huicheng3
(1Bayannur Moder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Center,Bayannur 015000,Inner Mongolia;
2Urat Front Banner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Urat Front Banner 014400,Inner Mongolia;3Linhe Distric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Bayannur 015000,Inner Mongolia)
籽用西葫蘆作為內蒙古河套地區種植的主要特色經濟作物,每年種植面積基本保持在16666.67hm2左右,該地區產出的葫蘆籽皮薄、籽大、顆粒飽滿、色澤好、味香,深受國內外市場的喜愛[1-3]。
由于近年來籽用西葫蘆商品價格的持續上漲,市場上銷售品種也隨之增多,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品種的多而雜現狀在為種植戶提供更多選擇的同時,也為挑選適宜種植品種增加了難度[4-5]。因此,為了篩選出適宜在內蒙古河套地區大面積推廣種植的高產、穩產、適應性強的籽用西葫蘆新品種,從不同地區引進17個籽用西葫蘆品種,對其生育期、產量、品質及經濟效益進行分析,綜合評價各品種在內蒙古河套地區的種植表現,以期為這些品種在河套地區的推廣利用奠定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參試品種 參試品種未包含在《第一批非主要農作物登記目錄》中,所以不用進行登記,其包裝標簽及使用說明中適宜種植區域包含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即可進行種植及推廣;參加本次試驗的籽用西葫蘆品種共17個,對照品種為九園金豐88,該品種在巴彥淖爾市種植多年,且產量與抗性表現較穩定。參試品種名稱、供種單位、生產經營企業見表1。
1.2 試驗地情況 試驗地位于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額爾登布拉格蘇木阿日齊嘎查烏梁素海南岸現代農牧業產業科技示范園,該試驗地土質為沙壤土,地勢平坦,地力均勻,肥力中等,灌溉采用滴灌系統,排灌方便,前茬作物為玉米。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排列,2次重復。每個品種為1個小區,小區面積866.71m2。每小區7膜14行,膜間距離1.2m,大行80cm,小行40cm,株距45cm,品種1~10保苗2500株/667m2;品種11~17按照供種單位提供方案要求,將株距調整為53cm,按三角留苗,保苗2100株/667m2;采用干種濕出的方法保證出苗率。
1.4 栽培管理措施 5月4日覆膜,每667m2帶種肥復合肥(N∶P∶K=11∶28∶12)25kg;5月8日人工定距播種;5月9日滴灌給水,保證出苗率;5月22日、5月29日、6月5日、6月12日澆水,每次間隔7d左右,澆水時帶液體復合肥(N∶P∶K=9∶2∶4)30kg;6月19日、6月22日澆水,帶液體復合肥(N∶P∶K=3∶0∶9)30kg。5月30日、6月10日進行機械化中耕除草;6月15日、7月1日、7月18日、7月27日進行人工除草。
分別于6月14日、7月14日、7月21日、7月29日進行病蟲害防治,預防白粉病、病毒病及蚜蟲等,在開花前結合葉面肥噴施保護性藥劑。每667m2藥劑使用劑量分別是:第1次噴施四霉素50mL、噻蟲嗪15mL、氟啶蟲酰胺20mL;第2次噴施吡唑酯·乙嘧酯35mL、甲基硫菌靈50mL、吡唑醚菌酯25mL;第3次噴施嘧菌酯25mL、硼25mL、鈣30mL;第4次噴施氨基酸80mL、阿米西達25mL、吡唑酯·乙嘧酯40mL。9月27日進行機械收獲。
1.5 測定項目與方法 在果實成熟后期,調查株數與座果數,每小區隨機選擇連續5株,測量瓜型尺寸,掏籽后經過7d的晾曬,稱5株的產籽重,并測量籽粒長、寬、厚及百粒重,統計生育期;在果實完全成熟后,采用自走式采收機分品種逐個收獲、晾曬,水分達到入庫標準后進行風篩清選、測重,根據實收產量計算折合每667m2產量。根據內蒙古河套地區當年的籽用西葫蘆市場價格計算各品種的種植效益。
2 結果與分析
2.1 參試品種生育期情況 由表2可知,15個參試品種在5月8-9日開始播種,京研系列2個品種在5月17日播種;早播品種發芽約需要7d時間,晚播品種需要5d時間;開花結果期在早播品種中相差1~3d,成熟期相差1~6d;所有參試品種生育期在110~115d之間,九園金豐88、豐贏108、綠星213、弘昌211、弘昌212、京研1號、京研2號生育期最長,為115d,錦凱001、錦凱008、旭榮88、TC800、TC3.0X2生育期最短,為110d,各參試品種生育期均較為適宜內蒙古河套地區。
2.2 參試品種產量及其構成因子的情況 由表3可知,不同品種的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間存在明顯差異。九園金豐88座果系數為1.32%,其余16個品種在1.11%~3.23%之間;弘昌211的座果系數最高,豐贏108最低;除豐贏108外,其余品種的座果系數比對照高0.17~1.91個百分點,座果情況較好的是弘昌211,較差的是豐贏108,其余品種適中。九園金豐88單株粒重66.2g,其余16個品種在61.2~106.0g之間;京研2號單株粒重最高,HX600最低;除HX600和旭榮88外,其余品種的單株粒重比對照高0.6~39.8g;單株粒重在80.0g以上的品種有京研2號、弘昌211、葫地8581、錦凱008、豐贏108,表現較好。
九園金豐88每667m2產量為141.73kg,其余16個品種在115.82~182.00kg之間;京研1號產量最高,豐贏108最低;參試品種產量高于對照的有京研1號、旭榮88、弘昌212、弘昌211、葫地8581、禾興101、錦凱008、金裕一號,分別為182.00kg、158.12kg、153.13kg、150.90kg、150.53kg、149.65kg、143.80kg、143.41kg,增幅在1.19%~28.41%之間,其余品種產量較對照減產0.94%~18.28%,減產10.00%以上的有HX600、錦凱001、豐贏108,表現較差。
2.3 參試品種籽粒及其商品品質情況 粒長、粒寬、粒厚、百粒重是決定商品品質的重要衡量標準。由表4可知,九園金豐88粒長15.83mm,其余16個品種在16.10~19.60mm之間;京研2號籽粒最長,九園金豐88籽粒最短。九園金豐88粒寬8.76mm,其余16個品種在8.78~10.26mm之間;京研2號籽粒最寬,九園金豐88籽粒最窄;粒寬≥10mm的是京研1號、京研2號。九園金豐88粒厚2.97mm,其余16個品種在2.68~3.15mm之間;禾興101籽粒最厚,TC3.0X2籽粒厚度最薄;除金裕一號、弘昌211、弘昌212、旭榮88、HX600、旭榮99、TC800、TC3.0X2外,其余品種的粒厚比對照高0.01~0.18mm;籽粒厚度在2.80mm以下的為較薄,2.80~3.50mm之間為正常,3.50mm以上為較厚,較薄的是旭榮99、TC800、TC3.0X2,其余品種籽粒厚度均正常。九園金豐88百粒重15.44g,其余16個品種在14.30~20.19g之間,京研2號百粒重最高,TC800百粒重最低;除TC800、TC3.0X2、錦凱008外,其余品種百粒重比對照高0.06~4.75g。
商品性屬性為大片的是京研1號、京研2號,其他15個品種均為中片;中片籽粒厚度正常的是九園金豐88、豐贏108、綠星213、錦凱008、錦凱001、弘昌212、弘昌211、金裕一號、禾興101、葫地8581、旭榮88、HX600,中片籽粒厚度較薄的是旭榮99、TC800、TC3.0X2;以上結果表明,京研1號、京研2號的商品品質較好,旭榮99、TC800、TC3.0X2的商品品質較差。
2.4 參試品種經濟效益分析 由表5可知,九園金豐88單價在18.0元/kg,其余16個品種在17.0~20.0元/kg之間;京研1號、京研2號價格最高,TC3.0X2價格最低;除TC3.0X2外,其余品種價格與對照相同或較對照品種高0.5~2.0元/kg。九園金豐88每667m2收益在1521.14元,其余16個品種在1165.46~2610.00元之間;收益最高的是京研1號,最低的是錦凱001;收益高于對照的品種,由高到低排名是京研1號、葫地8581、旭榮88、京研2號、禾興101、弘昌212、弘昌211、錦凱008、金裕一號,較對照收益增加30.24~1088.86元;收益低于對照品種的是TC800、旭榮99、綠星213、HX600、豐贏108、TC3.0X2、錦凱001。
京研1號、京研2號為第1年在當地進行大田種植試驗,不作為推薦品種進行推廣種植。通過經濟效益分析得出,具有高產潛力的內蒙古河套地區籽用西葫蘆品種是旭榮88、弘昌212、弘昌211、葫地8581、禾興101、錦凱008、金裕一號。
3 討論
通過對不同地區引進籽用西葫蘆品種的生育期、農藝性狀、商品品質、種植經濟效益進行綜合分析可知,旭榮88、弘昌212、弘昌211、葫地8581、禾興101、錦凱008、金裕一號等7個品種的產量較高、種植經濟效益好,可作為內蒙古河套地區的籽用西葫蘆品種進行推廣種植,進一步使種植農戶增產增收,促進籽用西葫蘆產業的發展。
目前,在內蒙古河套地區種植籽用西葫蘆留苗2700~2900株/667m2,該種植密度產量有一定增加,但是成本投入也相應加大,植株通風透光不良,容易感病害,籽粒商品性降低,商品價格有所下降,收益隨之下降。通過前人研究[6-7]并結合本次試驗各項指標可知,適當將種植密度降低,可以增加單株座果率與單瓜粒重,植株也有較大的生長空間,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增產增收的效果,建議在內蒙古河套地區籽用西葫蘆種植密度可以設置為2200株/667m2。
通過本次試驗發現,內蒙古河套地區籽用西葫蘆種植技術仍過于粗放,由于近年來灌溉用水的減少及灌溉方式的轉變,現有栽培技術措施已無法適應目前大面積的生產需要,水肥一體化將成為今后內蒙古河套地區打籽西葫蘆的主要灌溉模式。水肥一體化灌溉模式可節約灌溉用水和化肥施用量,減少農藥用量,實現灌溉施肥科學化管理[8-9]。
下一步將繼續完善試驗內容,對篩選出的籽用西葫蘆的種植栽培技術進行深入的探討與研究,完善內蒙古河套地區水肥一體化籽用西葫蘆高產栽培技術規程,進一步增加內蒙古河套地區籽用西葫蘆新品種,促進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黃爍,何玲,劉琰軍.籽用南瓜新品種比較試驗.農村科技,2022(2):53-56
[2]魏照信,陳榮賢,殷曉燕,荊愛霞.中國籽用南瓜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中國蔬菜,2023(9):10-13
[3]黃峰華,李曉晨,王敏,單嘉瑤,劉洪萌,王珣,李柱剛.中國南瓜產業優勢及貿易競爭力分析.農業展望,2023,19(11):87-94
[4]喬寧,焦彥生,武青山,雷陽,梁燕平,苗如意,劉釗,李禎珍.籽用西葫蘆比較試驗.蔬菜,2021(6):75-78
[5]閆龍.第十師籽用西葫蘆品種比較試驗.新疆農墾科技,2023,46(5):30-32
[6]菅彩媛,蘇文斌,任霄云,樊福義,郭曉霞,黃春燕,李智.不同種植密度對籽用西葫蘆經濟性狀及產量的影響.黑龍江農業科學,2019(9):44-46
[7]帥娜娜,南炳東,張麗娟,浩立軍,王亞靜.基于正交試驗的慶陽籽用南瓜高產栽培技術研究.農業科技與信息,2023(12):58-65
[8]李作忠.昌吉地區籽用南瓜膜下滴灌高產栽培技術.農村科技,2021(5):9-12
[9]閆長偉,訾慧芳,王建玉,王志鵬.籽用西葫蘆高產栽培關鍵技術.農村科技,2023(3):58-61
(收稿日期:2024-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