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方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作為我國最權威的政府科技獎勵,國家科學技術獎的頒發是科技界的盛事,備受矚目。
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50個項目。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49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2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5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39項,特等獎3項,一等獎16項,二等獎120項。最高獎授予2人,分別是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以及凝聚態物理領域著名科學家、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授予10人。
此次大會上,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推薦,北京化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泰達潔凈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聚合物熔體納米纖維綠色高效制造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了2023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聚合物納米纖維因其優異的物理和化學性能,在醫衛防護、能源環保、國防建設和生物醫藥等領域的需求十分迫切。“零溶劑”的熔體納米纖維綠色制造工業化技術一直是該領域的世界難題和研究重點。項目團隊近二十年來,在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資助下,通過多學科交叉和產學研協同創新,首創聚合物熔體微分靜電紡絲新原理和新方法,并進一步發明多場耦合纖維細化、非均相熔體微納米纖維粗細交替、動態電場均化成膜、高壓靜電噴紡等關鍵技術,攻克了聚合物納米纖維高效綠色制造的一系列世界難題,實現了聚合物熔體納米纖維綠色制造技術及裝備的工業化,獲授權發明專利86項,發表學術論文120余篇,《納米纖維靜電紡絲》專著入選國家重點出版物。
據了解,該項目產品在防霾抗疫、航空航天、能源環保和生物醫藥等領域應用創造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該技術發明成果在化學纖維高效綠色制造和高端紡織品等領域的應用開發潛力巨大,是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一項標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