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學術抑或市場:培養目標定位對博士生學術志趣變化的影響

2024-07-12 12:31:30朱德玲何沛蕓
江蘇高教 2024年6期

朱德玲 何沛蕓

【摘 要】 學術志趣作為當代博士生多元學術職業使命的內涵性力量,深受“學術”和“市場”兩種不同培養目標定位的影響。研究采用2022年Nature全球研究生調查數據,運用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注重學術能力培養,滿足求真旨趣”的“學術導向”培養目標定位更能提高學術志趣,而“注重通用能力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市場導向”培養目標定位則更有助于抑制學術志趣消退。聚類分組后發現,相比于其他類型培養目標,由“高學術”和“高市場”組合而成的“融合一體化型”培養目標更有利于維持或激發“以學術為志業”的志趣追求。此外,伴隨高“市場化”培養目標的出現,僅導師支持對抑制學術志趣消退有積極效應;而組織支持只能在低“市場化”培養目標下對學術志趣變化產生影響。鑒于此,培養單位應遵循從“理論建構”到“實踐體認”的培養邏輯,堅守“抱樸守真”的學術本位,注重“融入式”指導與訓練,為激發博士生學術志趣建立良好的產學研支持體系。

【關鍵詞】 培養目標;學術志趣;博士生;學術導向;市場導向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章編號】 1003-8418(2024)06-0017-08

【文獻標識碼】 A? 【DOI】 10.13236/j.cnki.jshe.2024.06.003

【作者簡介】 朱德玲(1993—),女,安徽銅陵人,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博士生;何沛蕓(1997—),男,四川南充人,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博士生(通訊作者)。

一、問題的提出

馬克斯·韋伯在《以學術為志業》的演講中強調了學術志趣之于科學研究的重要意義,他認為,熱情和志向是產生科學靈感的先決條件,如果沒有這種被所有局外人譏笑的少有的癡迷和狂熱,就不會將從事學術研究作為使命[1]。在博士生培養過程中,學術志趣同樣也被認為是成為學術人必備的核心要素,因此,為了更好激發學術志趣,早期博士生教育強調培養以“為學術而學術”為原動力、以生產“純粹知識”為主要目標的“學術接班人”。在“學術導向”的培養目標定位下,大部分人認為博士生畢業后應選擇作為“線性管道”的學術職業,而非選擇作為“管道泄露”的非學術職業[2]。然而,隨著知識生產模式的轉變和學術勞動力市場需求的變化,博士畢業生涌向政府、企業等非學術領域已成為新的國際趨勢,博士生培養目標也開始圍繞滿足社會需求而逐漸聚焦于培養“多才多藝者”(Versatile Experts)(所謂“多才多藝者”是指能適應復雜多變的市場需求,為非傳統學術職業做好準備的博士畢業生[3])。從“學術接班人”到“多才多藝者”,博士生教育“從大學到教職”的線性管道逐漸被瓦解,博士生培養目標的學術邏輯逐漸被“強調知識應用與職業技能訓練”的市場邏輯所替代。

伴隨著學術勞動力市場競爭加劇和供需進一步失衡,“工具理性”逐漸取代“價值理性”使得“以學術為業”的志趣追求持續解耦,一些博士生即使在入學時具有強烈學術動機,最后也喪失了對“以學術為業”的志趣追求,更有甚者選擇直接放棄學術職業。有調查數據顯示,多數國家博士畢業生從事非學術職業的比例已超過60%[4];在中國,從事非學術職業的博士畢業生也高達44.2%[5],尤其是非人文學科博士畢業生,其從事學術職業的比例更是下降了0.8%~8.4%[6]。在如此令人憂慮的現實下,我們亟須思考:培養目標定位是否會影響博士生的學術志趣變化,不同類型的培養目標是否對博士生的學術志趣變化具有異質影響,以及在不同類型的培養目標下哪些因素對于博士生學術志趣變化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將基于2022年Nature全球研究生調查數據對這些關鍵問題進行深入探究。

二、文獻綜述

(一)“學術”抑或“市場”:博士生培養目標定位的兩種導向

作為高等教育活動中心的學術活動,既是研究者的生命也是博士生教育的主要途徑。在傳統的“學術”培養目標定位下,博士生教育主張堅持“以探究為核心,以學科為載體”的高深知識生產,注重專業發展并以“學術接班人”為培養目標。可以說,此類培養模式下的“學術導向”既是激發博士生學術志趣的內驅力,也是學術活動的核心。

然而伴隨知識生產模式1轉向知識模式2,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技能訓練逐漸成為雇主共同關注和追求的人才培養目標[7],如表1所示,與傳統的學術活動相比,學術資本主義時代的學術活動在中心、評價方式、目的、任務、方式、獎勵準則上都發生了變化,大學知識生產也更傾向于依據“效率原則”與“實用原則”等市場運行機制進行資源配置,這就導致了博士生培養目標從以培養“學術接班人”為目的轉向滿足社會需要的“多才多藝者”。

在“學術導向”和“市場導向”的影響下,博士生培養目標定位被一分為二地看待,以“學術”為主導的培養目標定位強調的是“書香門第式”的知識生產情境,注重高深知識的生產、傳播,因此,只有獲得開啟并勝任學術職業所需的核心技能與素養方能實現“以學術為志業”的學術追求,其核心技能與素養主要包括獨立研究能力、分析與思考的能力等[9]。以“市場”為主導的博士生培養目標定位則強調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提供的是“學以致用式”的知識應用情境,注重博士生職業發展能力、管理能力、項目應用能力、商業與技術發展能力、領導能力等通用能力的培養[10]。

(二)博士生學術志趣及其影響因素

學術志趣內涵較為豐富,是一個融合了學術興趣與學術志向的綜合概念,具體是指個體在學術上有志向且發自內心地想要獻身學術[11]。學術志趣類似于韋伯所謂“內心受天職召喚”的精神內涵,不僅是博士生堅持學術職業取向的內在源泉,更是其持續學術創新的不竭動力。那么,什么樣的因素有助于博士生學術志趣的激發?既有研究雖將博士生培養目標定位的指向分為“學術”與“市場”,但往往聚焦于“學術”或“市場”某一培養定位指向或具體維度對博士生學術志趣的影響,尚未整合和對比兩種培養目標定位的作用,更未揭示出兩者組合交叉所構成的不同類型培養目標對博士生學術志趣變化的影響。此外,已有研究也尚未展現出在不同類型培養目標下何種因素更有利于激發博士生學術志趣或抑制博士生學術志趣消退。鑒于此,本研究利用2022年“Nature全球研究生調查”數據,從“學術”與“市場”這一培養定位的視角切入,探討與識別何種培養目標更有利于維持或提升博士生學術志趣,并呈現“導師支持”和“組織支持”在不同類型培養目標下對博士生學術志趣變化的異質影響。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數據

本研究采用2022年“Nature全球研究生調查”的數據,其樣本涵蓋3252個研究生樣本。該調查旨在刻畫全球研究生群體在學習動機、學習經歷滿意度、心理健康狀況和職業選擇傾向等方面的發展趨勢。由于本研究關注的是博士生群體的培養目標定位、學術志趣、導師支持和組織支持等因素,故僅保留博士生調查樣本,在對所涉變量的缺失值、異常值作剔除處理,并刪去了博士生樣本量低于20的國家,最終獲得1057個有效樣本。

(二)變量選取

本研究的因變量為博士生學術志趣變化。借鑒王倩、蔣貴友對學術志趣變化的指標測量,本研究將“與你開始攻讀博士課程相比,現在從事研究的可能有多大?”的回答作為衡量博士生學術志趣變化的依據,將“有點可能”“非常有可能”歸為“學術志趣增長”,將“同樣可能”歸為“學術志趣不變”,將“不大可能”和“有點不大可能”歸為“學術志趣消退”[12]。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本研究中學術志趣消退的占38.03%,學術志趣不變的占31.98%,學術志趣增長的占29.99%。

本研究的自變量為博士生培養目標定位、導師支持與組織支持。博士生培養目標定位將依據Nature調查問卷中“培養單位在以下學術活動中對博士生能力培養程度如何?”這一問題的回答來衡量。其中,“學術導向”培養目標側重于培養博士生的學術能力,借助問卷中培養單位在“論文發表”“參與實驗設計”“獨立研究”“參與學術會議”四項學術活動中對博士生學術能力培養程度作為衡量指標;“市場導向”培養目標側重于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通用能力,借助于問卷中培養單位在“管理復雜項目”“找到滿意職業”“制定商業計劃”“申請基金”“預算管理”五項學術活動中對博士生通用能力培養程度作為衡量指標。問卷采用李克特5級、7級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培養單位對博士生的能力培養效果越好。導師支持通常包括情感支持、職業支持、學業支持[13]等維度,故本研究主要從受訪博士對“導生關系”“職業規劃指導”“學業指導”三個方面的滿意度作為衡量指標。問卷采用李克特7級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對導師支持越滿意。組織支持一般涉及經濟支持等有形資源支持和工作文化氛圍、學術交流等無形資源支持兩個維度,本研究從受訪博士對“薪酬福利”“工作與生活平衡”“交流環境”三個方面的滿意度作為衡量指標。問卷采用李克特7級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對組織支持越滿意。

以上自變量均是通過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從量表中提取因子值予以代理,其中各量表的KMO值分別為0.69、0.77、0.66、0.62;巴特利球形檢驗均顯著(p<0.001),表明所使用的量表結構效度良好,適合用于因子分析;克朗巴哈系數α分別為0.69、0.79、0.80、0.59,表明所選取題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內在一致性較好。此外,本文還選取了博士生就讀時長、是否在本國就讀、每周工作時長以及所在地區等控制變量納入回歸模型。變量說明及描述性統計如表2所示。

(三)模型構建

本研究首先探討博士生培養目標定位與學術志趣變化之間的關系,由于因變量為多分類別變量,故建立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模型,其模型的一般估計式如下:

lnP(y=j/x)P(Y=J/x)=αj+∑ki=1βijXi+γijZi

上式中,ln為自然對數,j為學術志趣消退、學術志趣增長,參照組J為學術志趣不變。Xi為自變量,Zi為控制變量。此外,導師支持是博士生學術志趣提升的重要影響因素,而組織亦可通過提供資金和學術支持激發博士生學術熱情,故本研究還進一步利用此模型分析在不同類型培養目標下,導師支持與組織支持對博士生學術志趣變化的異質影響。

四、研究結果

(一)培養目標定位對博士生學術志趣變化的影響

由表3來看,在控制相關變量與地區固定效應時,與博士生學術志趣不變相比,單一“學術導向”的培養目標定位不僅有利于抑制博士生學術志趣消退(β=-0.262,p<0.01),同時也有助于博士生學術志趣加深(β=0.449,p<0.01);單一“市場導向”的培養目標定位對學術志趣增長的作用影響較小(β=0.167,p<0.1),但對學術志趣消退卻有明顯的抑制作用(β=-0.371,p<0.01)。除此之外,為了比較“學術導向”培養目標定位和“市場導向”培養目標定位在影響博士生學術志趣變化的效應大小,我們還將兩種培養目標定位同時納入回歸進行分析。研究發現,與“學術導向”培養目標定位相比,“市場導向”培養目標定位對抑制博士生學術志趣有更大的作用且影響效應也更為顯著(β=-0.317,p<0.01),但其對博士生學術志趣增長的影響不顯著(β=0.067,p>0.1)。與之相反,與“市場導向”培養目標定位相比,“學術導向”培養目標定位對博士生學術志趣增長的積極影響更為顯著(β=0.429,p<0.01)。

(二)不同類型培養目標對博士生學術志趣變化的影響

作為影響博士生培養目標定位的兩種導向,“學術導向”與“市場導向”并非不可共生。Thorlakson基于標準化和融合化兩個維度(標準化培養主要包括必修課、方法課及與課程相關的考試,融合化培養包括充當研究助理、教學助理及其他與未來職業相關的實踐活動),發現了歐洲政治科學博士教育存在四種培養模式:孤獨學者模式,即既沒有得到專業課程的標準化訓練,也缺少專門的實用技能培訓;學徒模式,即博士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學術職業社會化進程;標準課程模式,即通過嚴格的課程訓練以掌握提升科研能力的關鍵技能,較少涉及實踐技能訓練;混合模式,即既涉及學科的專門訓練,也涉及與實踐技能相關的培訓活動[14]。以此為鑒,本研究以“學術”和“市場”進行聚類分析,根據博士生培養學術化水平與市場化水平的高低,將博士生培養目標分成四種,如圖1矩陣模型所示:“低學術—低市場”的孤獨學者型(19.5%),“高學術—低市場”的學術型(32.5%),“低學術—高市場”的應用型(21.8%),“高學術—高市場”的融合一體化型(26.2%)。在孤獨學者型培養目標下,博士生的培養過程既沒有正式的課程,也沒有與實踐技能相關的培訓活動,只能依靠自主獨立性完成博士學位,其既不能成為滿足高深知識生產的“學術接班人”,也不能成為滿足社會發展要求的“多才多藝者”。在學術型培養目標下,其培養過程較為注重高深知識的生產與傳播和反思性思維方式的培養與訓練,但缺乏與社會現實的緊密聯系。在學術化水平較低、市場化水平較高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高校為了契合社會向度的培養方向,更為強調能夠提供博士生應用知識所需的通用能力。在學術化和市場化水平都很高的融合一體化培養目標下,高校注重從“理論構建”到“實踐體認”的培養方式,將博士生學術嵌入納入社會規訓的動力機制,使其學習結果與社會需求產生內在關聯從而推動博士生對職業社會化身份的體認。

以“低學術—低市場”的孤獨學者型培養目標作為參照組,不同類型培養目標對博士生學術志趣消退抑制的作用(見表4)由高到低分別為:“高學術—高市場”的融合一體化型、“低學術—高市場”的應用型、“高學術—低市場”的學術型。可見,高“市場化”培養目標更有利于抑制博士生的學術志趣消退。在學術志趣增長上,“高學術—高市場”的融合一體化培養目標對其影響最大(β=1.104,p<0.01),“低學術—高市場”的應用型培養目標與“高學術—低市場”的學術型培養目標對學術志趣影響效應相差較小,但總體來看,學術型培養目標對學術志趣增長的影響效應更為明顯。

(三)進一步討論

為進一步了解在不同類型培養目標下各類因素對博士生學術志趣變化的影響,以期為高校在不同類型培養目標下有側重點地針對博士生學術志趣培養提出改進措施,本研究將在“孤獨學者型”“學術型”“應用型”“融合一體化型”四類培養目標下探討“導師支持”和“組織支持”對博士生學術志趣變化的影響。

由表5可知,在孤獨學者型培養目標下,導師支持對博士生學術志趣增長和消退都沒有影響,組織支持對博士生學術志趣增長有較強的積極影響(β=0.724,p<0.1),說明在市場化水平和學術化水平都較低時,高校可通過加大科研補貼、改善學術交流環境等組織資源來激發博士生學術志趣。在學術型培養目標下,導師支持對博士生學術志趣增長有顯著的正向作用(β=0.460,p<0.05),組織支持對博士生學術志趣消退有抑制作用(β=-0.295,p<0.1),這意味著高校在該培養目標下需重點發揮導師作為博士生學術領路人的重要作用,同時也要發揮組織支持在抑制博士生學術志趣消退中的積極作用。在應用型培養目標和融合一體化培養目標下,導師支持對抑制博士生學術志趣消退有著顯著的積極效應(β=-0.490,p<0.05;β=-0.588,p<0.05),但對博士生學術志趣增長不再產生影響;組織支持在這兩類人才培養目標下都難以發揮作用,這進一步說明了伴隨著高市場化水平的培養目標出現,高校難以通過組織支持來提高博士生學術志趣,唯有通過導師支持來維持博士生原有的學術志趣。

五、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與討論

第一,“學術導向”培養目標定位是影響博士生學術志趣增長的內生邏輯,而“市場導向”培養目標定位則是抑制博士生學術志趣消退的外生邏輯。本研究發現,盡管“學術導向”培養目標定位和“市場導向”培養目標定位均有利于抑制博士生學術志趣消退和提高博士生學術志趣,但與“市場導向”培養目標定位相比,“學術導向”培養目標定位更有利于提高博士生學術志趣。受洪堡理念的影響,德國博士生教育向來將大學視為“科學運用理智之藝術”的學校,并將養成純粹的“學者”作為人才培養目標,現有研究也證實了此種“學術導向”培養目標定位有利于激發學術志趣在探索未知、追求新知中的積極作用。與以往研究結論不一致的是,本文發現與“學術導向”培養目標定位相比,“市場導向”培養目標定位更有利于抑制博士生學術志趣消退。可能的解釋是,在學術資本主義浪潮下,基于科研項目的研究使研究者得以在項目化的制度規范中培育自我控制與調節的能力,增強了在科研項目中的自我效能感;同時,研究者在“科研項目前臺”根據資金提供方的規范、價值與期望進行精心謀劃與“扮演”,而在“科研項目后臺”則獲得在學術研究意義上的學術自主及控制權利[15],這些不損害學術工作規范與實質的應對方式都有利于抑制博士生學術志趣消退。

第二,與其他類型培養目標相比,“高學術—高市場”的融合一體化型培養目標對博士生學術志趣變化的影響效應最大。現有的研究多認為“學術導向”與“市場導向”的培養目標在與博士生學術志趣的關系上難以調和[16],而本研究則發現兩種導向的培養目標定位并非難以調和,與其他單一以“學術”或“市場”為導向的培養目標相比,由“高學術”和“高市場”交叉組合形成的融合一體化型培養目標更能對博士生學術志趣變化產生顯著影響。一方面,在“高學術—高市場”的融合一體化型培養目標下,博士生仍然保有人文主義的品格。盡管學術導向與市場導向存在高度結合的傾向,并且這種傾向會對博士培養過程中的人文精神和博士生個體的價值觀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傳統的學術信念仍是博士生研究議程中最重要的激勵因素,因此,即使進入市場也并不意味著博士生追求真理的熱情會被學術資本主義湮滅。另一方面,研究者的學術活力固然與學者的學術興趣、天賦等因素相關,但更多地卻是受到“制度性的持續認可與獎賞”[17]影響;在市場化時代,合理的產權歸屬與收益分配比例比“沒有制度激勵”更有利于鼓勵科研人員參與成果轉化,激發其進一步產生探索新知的欲望[18],這在很大程度上印證了X、Y理論所做的人性假設。有鑒于此,對于博士生學術志趣的激發,需兼顧“經濟人”與“自我實現人”兩種身份的特性。

第三,在高“市場化”培養目標下導師支持仍能抑制博士生學術志趣消退,但組織支持對學術志趣變化無顯著影響。研究發現,導師支持在高“市場化”培養目標下依舊對博士生學術志趣消退具有抑制效應,但組織支持在此類培養目標下卻難以發揮其顯著影響。可能的解釋是,學術志趣作為一種指導學術行為的積極情感驅動力,其更易在導師的“關懷”“理解”與“鼓勵”的情感互動中產生。鑒于此,有學者指出情感作為研究生教育活動背后的隱性力量,是研究生認知學習的動力機制,其會在一定程度上帶來“抱負、想象、靈感或動力”,促使其發展成認知樂趣[19]。同時,情感因素作為學生內在動機的組件,能夠提升學生的專業興趣,即對導師有積極情感的學生能表現出認真完成任務的動力,反之學術熱情與動力低靡[20]。相較之下,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冰冷”“理性”的組織支持則只能滿足博士生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并不能給博士生帶來更高級的“歸屬與愛”的情感需要,因而也就無法通過產生更高級的積極情緒動力激活博士生內心深處的“閑逸的好奇”與“求知的快樂”。

(二)研究建議

第一,重申“學術性”在培養定位中的價值。“以學術為志業”作為終生的學術追求不僅是博士生的學術職責,更是一種“責任倫理”,它意味著博士生需對真理的認同有著獨立的價值判斷,不受名利誘惑,心無旁騖地進行學術研究。因此,為了激發博士生“以學術為志業”的學術追求,博士生培養定位應注重“以提高人的理性修養,促進學術發展為旨趣”的“學術導向”而非以“就業為目標,強調應用”的“市場導向”。研究結果也表明,相較于“市場導向”培養目標定位,“學術導向”培養目標定位更能提高博士生學術志趣。但回歸博士生的現實境遇就會發現,博士生培養中充斥的各項嚴格制度、競爭機制在淪為合法化工具與表演性資本的同時,也消解了博士生“追求真理、獻身科學”的學術熱情。因此,在當前博士生教育聚焦科研創新質量的制度背景下,更應堅守學術價值,弱化市場場域的控制性,摒棄功利化學術價值取向,回歸“抱樸守真”和“尚善尚美”的初心,以期充分發揮科研的育人價值,讓“以學術為志業”的博士生能夠成為潛心科研的“學術接班人”而非“以學謀利者”。

第二,適度秉持“市場化”對博士生研究議程的重塑。研究結果表明,在博士生的研究議程中,“市場導向”培養目標定位比“學術導向”培養目標定位更有利于抑制博士生學術志趣消退,且由“學術”和“市場”交叉組合所形成的“高學術—高市場”的融合一體化型培養目標最有利于提高博士生學術志趣,因此,為了在學術資本主義時代更好地激發博士生“獻身科學”的志趣追求,高校可在強調博士生學術科研以社會實踐問題為導向的研究旨趣的基礎上,探索內外部利益相關者多元共治的“融合一體化型”的博士生培養模式。一方面,可從知識應用與轉化方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上對其研究主題、研究任務、研究過程等進行重塑,并以市場調節方式為博士生提供多元化的激勵方式與動力來源。另一方面,高校應加強博士生成果認定與社會需求之間的聯系,將專利轉化、課題結項、創新研發等應用研究成果納入評價體系,使其能在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實踐中彰顯自身學術科研的價值與意義。

第三,建立自主包容的產學研融合支持體系。因學術志趣是彈性的,隨具體的培養目標定位變化而變化,因此當博士畢業生就業的“社會彌散性”推動了博士生培養目標由“學術接班人”轉向為各行各業輸送未來的“多才多藝者”時,培養單位更應為博士生學術志趣成長建立自主包容的產學研融合支持體系。一方面,作為博士生生涯發展的陪伴者,導師既要給予博士生學術科研指導,以己作為“以學術為業”的學習榜樣,激發其學術信心與主觀能動性,促進其學術職業精神、良好人格和道德修養的形成,還需高度關注博士生的職業興趣和職業發展優勢,充分了解培養博士生職業技能的方法,為博士生在校和未來職業發展方向提供情感、學業和職業支持。另一方面,培養單位在重視學術精神和職業理想教育的同時,應建立“跨學科協作機制”,構建開放包容的產學研融合環境,重視跨學科科研項目等對博士生職業發展能力的提升以及實踐技能獲得的作用,并通過“端口前移和情景化呈現”的方式對博士生培養空間進行重塑,以便其更好地游走于學術界和產業界之間。

(三)研究局限

盡管博士生在培養目標定位的變化中會承受來自高等教育領域和學術勞動力市場中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學術法則與市場法則之間的較量,但事實證明,在“高學術—高市場”的融合一體化型培養目標下,博士生“以學術為志業”的志趣并沒有下降反而顯著上升。因此,不難預測,在知識生產模式轉型和學術勞動力市場激烈競爭的背景下,多元化的博士生培養目標將成為一種新的國際趨勢,但是當前,我國仍然以學術型人才培養目標為主,那么,如何改革我國博士生培養制度,使得制度改革與培養目標定位相一致,現有的數據無法進行回答。除此之外,本研究只是基于“學術”和“市場”這兩類培養定位與博士后學術志趣變化之間的關系,未能揭示培養目標定位對博士生學術志趣變化的影響機制,對于此類問題的回答也是未來繼續深入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德)馬克斯·韋伯.學術與政治:韋伯的兩篇演說[M].馮克利,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23-27.

[2]Fuhrmann C N, Halme D G, O'sullivan P S, et al. Improving Graduate Education to Support a Branching Career Pipeline: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a Survey of Doctoral Students in the Basic Biomedical Sciences[J]. CBE—Life Sciences Education, 2011, 10(03): 239-249.

[3]Gu J, Levin J S, Luo Y. Reproducing “Academic Successors” or Cultivating “Versatile Experts”: Influences of Doctoral Training on Career Expectations of Chinese PhD Students[J]. Higher Education, 2018, 76: 427-447.

[4]Auriol L.Labour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national Mobility of Doctorate Holders: Results for Seven Countries[J]. OECD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Working Papers, OECD Publishing,2007(02):1-36.

[5]羅洪川,向體燕,高玉建,等.我國博士畢業生去向及就業特征分析——基于2015—2020年博士畢業生數據的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2(01):53-62.

[6]許丹東,沈文欽,陳洪捷.博士就業去向與擇業心態——基于兩次全國調查的對比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22(07):69-75.

[7]燕艷,胡欽曉.多元共生:英國博士培養的特色模式[J].高教發展與評估,2023,39(04):84-95+123.

[8]Usher R. A Diversity of Doctorates: Fitness for the Knowledge Economy?[J].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2002, 21(02): 143-153.

[9]韓雙淼,顧超,許心.以學術為志業的博士生的核心素養及其培養機制探究——基于中英兩國青年學者的反思性建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3(06):86-93.

[10]彭湃.博士生可遷移能力培養:張力及消解[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55(01):52-58.

[11]鮑威,杜嬙,麻嘉玲.是否以學術為業:博士研究生的學術職業取向及其影響因素[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04):61-70.

[12]王倩,蔣貴友.博士生學術志趣緣何消退?——基于2022年Nature全球博士生調查數據的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23,17(04):102-113.

[13]Crisp G, Cruz I. Mentoring College Student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Between 1990 and 2007[J].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2009, 50: 525-545.

[14]Thorlakson L. Models of Doctoral Training in European Political Science[J]. European Political Science, 2005, 4(01): 82-94.

[15]黃璟琿.學術資本主義與研究議程的重塑:挑戰與契機[J].重慶高教研究,2022,10(06):115-127.

[16]Gilbert R, Balatti J, Turner P, et al. The Generic Skills Debate in Research Higher Degrees[J].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2004, 23(03): 375-388.

[17]劉宇文,范樂佳.高校教師學術生命的激勵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21,20(06):48-54.

[18]馮鋒,廖潤永.產權激勵促進科研人員成果轉化積極性的認知機制[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5(05):73-82.

[19]武永江.論導師與研究生情感共同體的構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02):59-62.

[20]林杰,劉業青.重建巴別塔:導生隱性沖突的生成與歸因[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22,43(02):73-83.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項目“高校困難學生社會互動中情感能量的形成機制研究”(BIA23018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項目“制度變遷視域下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的實施路徑研究”(BGA230253)。

Academic or Market:The Impact of Training Objectives Location on the Change of AcademicAspirations and Interests of Doctoral Students

Zhu Deling, He Peiyun

Abstract: As the connotative strength of the diversified academic career missions of contemporary doctoral students, academic aspirations and interests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wo different training objectives:"academic" and "market".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data from Nature's survey of global graduate students in 2022 reveals that the "academic-oriented" training objective of "focusing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satisfying truth-seeking interests" can improve academic aspirations and interests, while the "market-oriented" training objective of "focusing on career development and meeting social needs" is more conducive to curbing the decline of academic aspirations and interests. After clustering and grouping, it was found that the "fusion and integration" training objective composed of "high academic" and "high market" was the most effective in sustaining and enhancing the academic aspirations and interests of doctoral students. In addition, with the emergence of high "market-oriented" training objective, only tutor suppor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nhibiting the decline of academic aspirations and interests, while organizational support can only have an impact on changes in academic aspirations and interests under low "market-oriented" training objective. In view of this, training units should follow the training logic to move from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to "practical exercises", adhere to the academic standard of "simplicity and integrity", pay attention to "integration" guidance and training, and provide a good innovative environment and institutional space for stimulating the academic aspirations and interests of doctoral students.

Key words: training objectives; academic aspirations and interests; doctoral student; academic orientation; market-oriented

(責任編輯 肖地生 劉夢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va|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99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日韩毛片免费| WWW丫丫国产成人精品|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日本|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永久天堂网Av|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论坛|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天堂网亚洲综合在线|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欧美激情综合| 午夜不卡视频| 波多野结衣国产精品| 911亚洲精品| 久久视精品|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国产成人亚洲日韩欧美电影|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色综合激情网|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国产婬乱a一级毛片多女|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992Tv视频国产精品| 国产理论精品| 亚洲无码久久久久| 国产喷水视频| 亚洲有码在线播放|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干中文字幕| 四虎精品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白丝av|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99re精彩视频| 国产精品短篇二区| av免费在线观看美女叉开腿|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99|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播放|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视频久久|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页|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无码AV动漫| 精品久久蜜桃| 日韩免费视频播播|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 激情乱人伦|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1区| 久久超级碰|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