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 劉夢婷
摘要:高標準農田主要是指土壤肥沃適宜生產的土地,南方地區氣候溫和,農業發展水平較高,其中高標準農田小型水利工程更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不僅有助于帶動當地農業的良好發展,還有助于促進現代化農業事業的穩定進步,為了充分地發揮工程的建設效果,管理人員在具體工程建設的過程中,要根據南方高標準農田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的需求規劃現有的建設方案,選擇針對性較強的施工措施,強化對建設過程的深入性監督,及時地解決在其中存在的問題,在短時間內高效率地完成高標準農田小型水利工程建設,促進當地農業的良好發展。
關鍵詞:南方地區;高標準農田;小型水利設施;建設方法
為落實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依托基礎數據,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高產穩產、田塊平整、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道路通暢、生態良好的高標準農田,著力于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群眾看天吃飯的問題,能夠有效解決農業項目灌溉、排澇、出行問題。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大大提高農業項目增產增收。管理人員在高標準農田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需要貫徹落實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則,提高工程建設的針對性,建立統一的工作標準,突破在施工中存在的困難之處,保證工程的建設效果。
1 南方高標準農田小型水利工程建設需求
我國南方地區氣候條件特殊,土地資源豐富,農田水利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國南方地區為改善農田灌溉效果、確保農作物充分供水、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等,已著手進行高標準農田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該施工既要具備科學規劃設計與先進技術設備,又要重視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1]。高標準農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電配套、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劃定為永久基本農田的耕地。我國南方高標準農田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設需要科學地規劃設計,規劃設計階段需充分考慮土地利用氣候條件和水資源狀況,保證農田水利設施布局合理,結構牢固且易于維修;同時應根據作物需水量、氣候等因素對灌溉區域、水利設施等進行合理分區,讓每一塊地都有足夠水源供給,以提高作物產量與品質。南方高標準農田小型水利工程建設需要先進技術設備的運用,在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農田水利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現代化灌溉設備,智能化監測系統及節水灌溉技術等應用不但能夠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而且能夠降低水資源浪費及土壤鹽堿化程度。另外,利用科技設備可以提高農戶勞動效率、減輕勞動負擔、改善農田水利建設成效與效益。南方高標準農田小型水利工程建設需要重視環境保護與資源可持續性利用。施工期間,需按照環保原則進行,降低土地及水資源污染。建設者們要對水資源進行合理的使用,以免過度開采而造成浪費。同時加強水土保持與水環境治理,預防農田水利設施對土壤的侵蝕與水體污染等問題。之后是南方高標準農田小型水利工程建設需要強化管理與養護,農田水利設施完成后必須對其實施科學管理與定期維護,以保證其正常、長久地運轉,及時對設備進行大修、更新,對受損渠道、水閘進行維修,使灌溉系統暢通,保證農戶用水需要;同時也要加大培訓與引導力度,增強農戶農田水利設施的管理能力,使其能熟練地運行與保養設備。
2 南方高標準農田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的方法
2.1 構建不同的模塊
2.1.1 排水系統施工
良好的排水系統能有效調節土壤濕度、改善土壤通氣性、透水性、保證農作物正常生長。排水系統施工前,要有周密的規劃設計。依據農田規模,地勢特點以及降雨情況等因素對排水區域進行合理分區,確定排水路徑及排水口位置。設計時還要綜合考慮降雨量變化以及排水能力要求等因素,以保證排水系統能處理各種天氣條件下的排水需求[2]。在實際建設中要選擇適宜的排水設施及材料,通常常用排水設施有,排水溝、排水管道及排水孔。排水溝可隨地形開挖以保證排水路徑暢通;排水管道可采用耐腐蝕性能良好的PVC管材確保長期穩定運行;排水孔可選用鋼筋混凝土制成,承重能力強,耐久性好。施工時還要重視排水設施布置及施工質量控制。排水溝寬、深需結合農田實際情況設計,以保證農田積水能被包容、排泄;排水管道連接需使用堅固接口以防漏水;排水孔孔徑大小及布置需合理才能保證有效排水,避免土壤流失。另外,為使排水系統更加高效,可與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輔助施工。例如遙感技術與地理信息系統可用于對農田地形與土壤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從而更精確地對排水系統進行規劃;本實用新型能夠利用智能水位監測設備對農田積水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從而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排水。排水系統建成以后,還要定期維護管理;定期對排水溝、排水孔進行清理,排除積水、堵塞物等雜物,確保排水暢通;檢查排水管道連接是否緊密,并對破損處進行維修及更換;根據作物生長需求對排水系統排水能力進行合理調整。
2.1.2 灌溉系統的建造
灌溉系統合理設計與高效運行不僅與農田水分供應有著直接聯系,而且在農作物生長與農田生態環境保護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施工時可考慮利用地下滲漏灌溉系統。該體系通過埋置于土下的滲漏管直接向農田根系區域輸送水。滲漏管設計應綜合考慮土壤滲透性及水分需求等因素,保證水分能均勻滲入根系區域,避免水分浪費及土壤過濕[3]。地下滲漏灌溉系統具有節約水資源、降低水分蒸發與損失、提高水分利用率等優勢。另一種常用的灌溉系統施工方法是噴灌系統。該系統通過布置噴頭將水呈霧狀或者噴霧狀均勻地噴灑在農田之上。噴灌系統設計應綜合考慮作物生長特點及水分需求,保證水分能完全覆蓋植株葉面及根系區域。噴灌系統具有可靈活調節噴水量及噴水范圍、適合不同作物及土壤類型等優點。另外滴灌系統是灌溉系統施工中普遍采用的方式。滴灌系統采用滴灌管布置方式,以滴水方式將水直接輸送至農田根系區域。滴灌系統設計應綜合考慮作物根系分布及水分需求等因素,保證水分能準確滴入植株根部,以免造成水分浪費及土壤過濕。滴灌系統具有水分利用效率較高、可減少水分蒸發與損失等優點,適合干旱地區及水資源匱乏地區使用。最后也可考慮太陽能灌溉系統的應用。該系統利用太陽能電池板把太陽能轉換成電能并帶動灌溉設備灌溉。太陽能灌溉系統設計應綜合考慮太陽能電池板布置及灌溉設備選擇等因素,保證太陽能得到充分利用,滿足農田需水要求。太陽能灌溉系統具有可持續、環境友好、對傳統能源無依賴性等優勢,適合偏遠地區及電力供應不方便地區使用。
2.1.3 道路建設方面
道路建設是農田水利建設中的重要任務,它不僅在農田管理與交通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而且能夠促進農田整體效益的提高。南方高標準農田小型水利工程建設中的道路施工方法非常關鍵。在道路建設之前,要有一個周密的規劃設計。規劃時,需綜合考慮路徑的長、寬和坡度;根據公路所處位置地形、土壤條件及周圍環境選擇適宜建設方案;同時,也要充分考慮農田布局及農作物種植,保證道路和農田和諧共處。道路建設時需要對材料以及施工工藝進行合理的選擇,南方地區多雨潮濕,因此選材時要兼顧耐水和抗濕性能[4]。常用道路材料為砂石、水泥及瀝青,可依據特定需要選用適當材料。就施工工藝而言,可采取鋪預制板或直接鋪料,視情況而定。另外,道路建設時對水利設施的兼顧顯得格外重要,南方地區地形復雜、溝壑縱橫。所以在道路建設中要充分考慮與水利設施配合。例如在修建公路時,可合理布設排水系統以保證公路排水通暢,避免水患影響農田。此外,在道路建設中也要充分考慮農村的交通實際需要。在我國南方廣大農村中,農戶主要交通工具大多是摩托車、自行車等,因此應針對這些條件對道路寬度、坡度進行合理設計。另外,還應兼顧農戶日常出行需要,對道路出入口進行合理布置,以便于農田管理及農戶居住。最后是在道路建設完成之后要對其實施有效的養護與管理。南方地區經常遭受暴雨等極端天氣襲擊,對路面穩定性及使用壽命有較高要求。所以,道路建成之后,應該經常對道路進行檢查與修復,及時地發現與處理道路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保證道路安全可靠。
2.2 妥善處理挖壓占地問題
正確地處理挖壓占地問題,其中一個途徑就是合理規劃。開展農田水利建設之前,需要對挖壓占地范圍做細致規劃研究。其中包括明確挖壓區域范圍、形狀及位置,合理安排農田布置及農作物種植方式等;通過科學規劃能夠將農田占用降到最低程度,留足農田,保障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挖壓占地位置的合理選擇同樣重要,選擇挖壓占地位置時應綜合考慮地勢、土壤質量和水資源,并盡可能選擇農田受影響不大的地區;同時要避開生態敏感區,重要農作物種植區及水源保護區等有特殊保護意義的場所[5]。合理選點可使農田受損程度降到最低,生態環境得到保護。在實際挖壓占地時,要重視施工技術。合理挖壓占地施工技術既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夠降低對周圍環境造成的破壞。如:可采取防塵措施以降低施工時揚塵污染;可采用適當的機械設備來減少土地被擠壓損壞;也可采取合適的施工時間以免擾動作物。通過科學施工技術能夠將農田破壞程度降到最低,土地資源得到保護。另外,妥善處理挖壓占地問題需重視環境保護,尤其是土壤及水資源。挖壓占地建設期間,要加強土壤防護工作,如:采用覆蓋、固化等方式降低土壤侵蝕損失。同時應合理利用與保護水資源,如:開展水土保持工程、設置水資源補給措施等。加強環境保護才能保護好農田生態環境和確保農業持續發展。
2.3 附屬工程建設
附屬工程是以主體工程為依托,為保證項目正常運營、優化項目效益所實施的系列輔助工程建設項目。我國南方地區高標準農田小型水利工程附屬工程建設,應充分考慮地域特點及水資源狀況,在工程規劃階段需開展細致的土地調查與水文勘測工作,明確工程建設必要性與可行性;同時,要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技術等現代手段,合理劃定工程邊界和水資源配置方案。附屬工程設計階段要采取科學合理的設計理念并充分考慮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如:渠道設計時,渠道斷面的形狀、坡度等都要合理地選擇,這樣才能降低水流阻力、提高灌溉效率。排水工程中要合理布置泵站及溢流設施確保農田排水暢通及農作物生長需要。在建設施工中,應重視水利、土木、農業及環境等多個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以保證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及長遠效益。附屬工程施工階段要發揮工程技術與管理優勢,保證工程質量與安全。比如:嚴格控制施工工藝及材料選擇,確保工程穩定、耐久,之后的合理安排施工隊伍與設備資源以保證施工進度與施工質量。
3 結語
由于南方高標準農田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與當地農業經濟發展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工作人員要具備較強的精細化思維。①著眼全局,做到科學規劃。在實施高標準農田小型水利工程建設選址上,深入實地調查摸底,充分聽取村組干群的意見和建議,根據項目區地形地貌、河流走向及產業布局等基礎資料,充分考慮國土空間、水資源利用和產業發展等相關專項規劃,結合群眾實際需求,科學確定項目布局,實現項目效益最大化。②規范管理,做到建管并重。在高標準農田小型水利工程建設方面,全程公開招投標。項目實行“四方監督”制度,由項目業主管單位、施工方、監理方和項目所在村的村干部或老黨員、群眾代表作為項目建設監督員,每月定期通報項目進展和工程質量情況。在后期管護方面,統一將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小型水利工程上圖入庫,按照“誰所有、誰負責”“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制定高標準農田管護制度,將登記造冊好的各項工程設施統一移交至各項目區所在鄉鎮、村委,層層簽訂管護協議,明確管護責任、履行管護義務,維護好農田水利工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業綜合開發工程設施的利用率。③綠色生態,做到持續發展。切實加強水土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在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小型水利工程項目中,因地制宜,對耕地進行肥力培植、土壤改良,通過采取秸稈還田、冬種綠肥、增施有機肥等方式,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有效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有序地推動高標準農田小型水利工程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和穩定使用。
參考文獻
[1] 陳秀芳.小型高標準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現狀與對策[J].農業工程與裝備,2021,48(6):20-22.
[2] 趙國軍.小型高標準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現狀與對策[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1(7):88-89.
[3] 王長棟.小型高標準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現狀與思考[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7):134.
[4] 田恒倉.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現狀和對策[J].農業災害研究,2023,13(6):152-154.
[5] 孫風朝.鄉村振興背景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探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