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佳樂
重慶市黔江區武陵初級中學校物理教師。曾獲重慶市物理現場賽課一等獎、黔江區人民政府表彰記功人員、區優秀教師、區“十佳微型黨課宣講員”、區教研先進個人、區級骨干教師等榮譽。撰寫論文多次獲得市級一等獎,主研市區級重點課題4項,教學設計課件等作品多次獲市區級特等獎、一等獎。
生長于北方,扎根于南方,對待教育,董佳樂既有果敢爽利的一面,又有細致入微的時刻。課堂教學中的她,認真嚴謹、富于創新,總是以“奇思妙想”打造“有思考力”的學習天地。十余載教育路,董佳樂被學生們親切地稱呼為“董”事長,這不僅是因為她姓“董”,更是因為她懂得學生所需,懂得教學之道。
講臺上,董佳樂手拿一個開口的箱子面向學生,在學生們目不轉睛的注視中,她將一個物體從箱子的頂端放入,神奇的是這個物體竟“不翼而飛”了。物體到底去哪了?箱子里有著怎樣的奧秘?在講授《平面鏡成像》一課時,董佳樂化身“魔術師”,以一個精彩的魔術開場,讓學生帶著探索欲和好奇心與她一同走進物理的奇妙世界。
在揭秘魔術的訣竅之前,董佳樂從加菲貓在鏡子面前跳舞的趣味視頻出發,引導學生觀察和討論“兩只加菲貓”有何異同。“它們一只是‘假的,一只是‘真的”“它們的大小一樣”“它們的舞蹈動作左右相反”,在熱烈的討論中,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逐漸清晰。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董佳樂進一步提出疑問,激發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原來是因為“光的反射”,“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物體發出的光線射到鏡面上發生的發射,光線發射到我們的眼睛里,我們會感覺光是由該發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在鏡后的物體發出的。”董佳樂給學生們講解到。
從未知到已知,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在董佳樂循序漸進的講解中,課堂走向尾聲,而學生們也早已揭開了魔術背后的原理——只要在箱子中擺放一面45度傾斜的反射鏡,鏡子產生的對稱圖像就給人感覺箱子內容都一覽無余,但其實物體都落在了視線看不到的鏡子背面。這樣有趣又深刻的教學課堂,便是董佳樂“淺顯易懂、形式新穎、內容生動”特色教學風格的真實展現。
“不耽誤一節課,千方百計上好每一節課”,多年來董佳樂用心研究物理課的趣味生成之道,把實驗融入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發聲”,讓他們的思維“發生”。她將西瓜、雞蛋同時放入水里,看誰下沉,讓學生感受突破認知的浮力;她用桿秤稱水果,讓學生從生活情境中探究杠桿平衡的原理;她讓學生用手機拍攝身邊真實的剎車和啟動現象,分析數據、畫出圖像,認識物體運動的規律。“我希望我的課堂是有趣的,能夠帶給學生們學習知識的快樂,同時也要有‘生活氣,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科學的奇妙,最終我希望我的課堂能帶給學生的是生命的體悟和價值的思考。”董佳樂表示。
董佳樂的智慧課堂不僅深受學生喜愛,也備受身邊教師的贊揚。面對新教師的請教,她更是傾囊相授、耐心解答,幫助許多教師獲得了區市級賽課一、二等的佳績。在開拓進取、創新實踐中,她走向了教科研管理崗,繼續用自己的智慧強化學校學科教科研建設,助力學生素養提升,幫助學校教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