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增敏
山東省濰坊市濰坊錦程中學教師,淮坊經濟開發區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研究方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生活化策略是一種基于學生日常生活經驗和實際問題的教學方法,通過將道德與法治教育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
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作用
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生活化教學使道德與法治的知識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通過生活化教學,教師可以將道德與法治的原則和規范,與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案例相結合,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并能夠將其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去。
其次,生活化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意識。通過生活化教學,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道德與法治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從而激發他們對道德與法治的關注和思考。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問題時,能夠主動運用所學的道德與法治知識來解決問題,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
再次,生活化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通過生活化教學,學生將有機會參與到道德與法治的實踐活動中,如模擬法庭、社會實踐等,從而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最后,生活化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道德與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生活化教學,學生能夠了解和體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要求,培養民主意識、法治意識、責任意識等。這些素質的培養將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為他們今后的人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因此,生活化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應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和推廣。
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利用生活中的事情引入新課。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生活化教學策略是指通過引入生活中的實際事例或情境來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思考,從而提高他們的道德與法治素養。這一策略的核心是將抽象的道德與法治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習過程更加具有實際意義和可操作性。在利用生活中的事情引入新課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出發,選擇與新課內容相關的真實案例、新聞報道或學生身邊的故事來引入。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使他們愿意主動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例如,在講解關于誠信的道德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入一個學生曾經遇到的誠信問題,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故事或經歷,引導他們思考并討論這種行為是否符合誠信的原則,以及背后的道德價值。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誠信的重要性,并從自身經歷中學習到道德原則。
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新聞報道來引入新課。選擇與新課內容相關的社會熱點事件或法律案例,讓學生了解真實的社會問題和法律糾紛,引發他們對于道德與法治的思考。通過學習和討論這些案例,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道德和法治的應用,培養判斷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升教師業務能力和自身素養。教師是實施生活化教學的關鍵人員,他們的業務能力和素養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因此,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自身素養非常重要。
首先,教師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巧。他們需要了解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深入研究相關法律法規和道德準則,以便能夠準確傳授給學生。
其次,教師應該掌握一些生活化教學的方法和技巧,能夠將抽象的道德和法治概念轉化為生活中的具體案例,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和應用這些概念。
再次,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和引導能力。生活化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而不是簡單地灌輸知識。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思考和表達自己的觀點,鼓勵他們提出問題和質疑,并幫助他們找到答案。
同時,教師還應該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以便能夠更好地引導他們。
最后,教師還應該具備不斷學習和更新知識的能力。道德與法治教育是一個不斷發展和變化的領域,教師需要時刻關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學方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他們可以參加專業培訓和學術研討會,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和分享經驗,以便能夠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開展生活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知識應用意識。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策略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還需要通過生活實踐活動來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應用意識。生活實踐活動可以是社區服務、志愿者活動或實地考察等形式。教師可以在暑假和寒假以及其他節假日,安排學生參加一些實踐活動。通過親身參與和實踐,學生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道德與法治的實際應用。
開展生活實踐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在參與社區服務活動時,學生們能夠深刻體會到自己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責任和義務,從而培養起關心和幫助他人的意識。同時,生活實踐活動也能夠讓學生們更加了解社會的運作機制,認識到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強學生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的意識和能力。
此外,通過實地考察和參觀,學生們能夠親身感受到法治的重要性和實際效果。例如,學生們可以參觀法院、警察局等法律機構,了解法律的執行過程和法官、警察等職業的工作內容。通過親眼目睹法律的執行和維護現場,學生們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法治的重要性,增強對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意識。同時,生活實踐活動也可以通過模擬法庭、法律辯論等形式,讓學生們在實際情境中運用所學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提高他們的知識應用能力。通過角色扮演和互動,學生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的適用和道德決策的過程,培養起正確判斷和行動的能力。
通過身邊的人物事跡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是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身邊的正面典范,如社會公德模范、感動中國人物等,向學生展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踐行道德和法治原則。通過講述這些人物的事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他們的行為背后所蘊含的價值觀和法律意識。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模仿這些人物的行為,通過角色扮演或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親身體驗并理解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這種教學策略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認識和了解,還可以培養他們的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識,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更好地遵守道德規范和法律法規。
筆者希望能夠找到一條基于生活化策略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開展路徑,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只有通過將道德與法治教育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培養他們的道德判斷力和法治素養,使其成為具有良好品德和法律意識的公民。
專家點評
將生活化策略應用于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內容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也能讓學生明白,道德規范和法律法規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指導日常生活行為的具體準則。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學生個人全面發展,也是構建和諧社會、培養未來公民的關鍵舉措,具有不可忽視的教育價值和社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