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蕾
摘要: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數字化賦能養殖過程成為畜牧業發展的重要趨勢。通過數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養殖過程的精細化監控、智能化決策和高效化運營。
關鍵詞:數字化;畜牧業;發展
隨著經濟的不斷進步,畜牧業規模化養殖已成為趨勢,也成為當前農村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數字化養殖的應用,不僅可以提升養殖場的產量與產值,同時還能減少人力的投入,降低人工成本。畜牧信息化也是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的必然選擇。
1 畜牧業數字化發展的意義
畜牧業數字化促進了畜牧業生產力的發展,促進畜牧業生產的科學化、規模化、現代化,提高了生產力水平。畜牧業信息化通過把傳統農業結合現代技術,通過實施畜牧業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等技術,形成了畜牧業生產的全自動系統,幫助農戶養殖過程中精準診斷和精準喂養等,提高了畜禽的品質和產量,節約了能源和資源,改善了農業環境,增加農戶收益。
2 政策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黨和國家事業全局,深刻把握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城鄉關系變化特征,順應億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重大決策部署。2020年
7月,中央網信辦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的通知》,指出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構建面向農業農村的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建立涉農信息普惠服務機制,推動鄉村管理服務數字化。
安徽省委省政府積極響應相關政策文件,出臺并部署了“數字江淮”和數字鄉村建設的一系列文件。2021年2月,安徽省委網信辦、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印發《關于開展安徽省數字鄉村試點工作的通知》,開始在全省試點數字鄉村建設。東至縣高度重視數字鄉村建設,堅決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部署,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
2021年東至縣為貫徹落實中央、安徽省委省政府、池州市委市政府相關文件要求,充分結合本地特色,深入推進數字鄉村建設與試點示范工作。同時東至縣將基于自身發展特色及資源稟賦優勢,推動實施土地資源的適當、適度流轉,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集約化程度,重點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種植、養殖大戶等農業經營模式。鄉村農業科技創新供給將得到增強,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進一步融合,農業生產數字化轉型全面推進,科技農業、精準農業、智慧農業等農業新業態得到推廣,農業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進一步提升。
基于政策引導,東至縣將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傳統種(養)植業的深度應用,加強專用傳感器設備、傳輸設備、物聯網控制系統的部署應用,推動農業生產數字化轉型[1]。一是在水稻、茶葉等大田種植領域,推廣水稻智能催芽、智能測土配方施肥、智能農機、病蟲害監測、無人機植保等技術的應用,探索建設無人農場、數字茶園等。二是在食用菌種植、蔬菜水果采摘等重點設施農業領域,加強智能大棚、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監測、溫濕度控制等技術應用,推廣建設數字果園、數字菜園等。三是在鱖魚、甲魚、土雞等重點養殖業,加強水質監測、飼喂機器人等設施的應用,探索養殖場的在線監測、精準作業、數字化管理。四是大力推廣數字育種孵化技術的應用,在水稻、食用菌、皖南土雞等農業產業領域,建設數字種苗示范基地,加快“經驗育種”向“精確育種”轉變,逐步發展數字化設計育種。
3 傳統畜牧養殖存在的問題
3.1 飼養效率低下
傳統畜牧養殖往往采用人工方式進行飼養管理,養殖觀念傳統落后,不僅工作量大,且效率低,飼養管理水平也跟不上市場需求,同時缺乏精細化的管理思想與理念,難以滿足規模化、集約化的養殖需求,從而無法保證畜禽健康生長,導致出欄率不高,最終影響經濟效益。
3.2 資源利用不合理
畜牧養殖生產過程中合理搭配飼料是不可忽視的養殖技術,傳統畜牧養殖技術粗糙,缺乏科學的配比飼料,無法充分發揮飼料的作用,無形中容易增加生產成本,浪費資源,不僅導致養殖成本增加,同時也不利于環境保護。
3.3 疫病防控難度大
傳統畜牧養殖由于管理不規范、防疫意識不強等原因,容易導致疫病的傳播和流行,給養殖業帶來重大損失。同時由于缺乏專業獸醫指導,存在長期和過量使用抗菌藥的問題,易導致疫病流行多發,增加動物耐藥性,加大畜禽死亡率。
3.4 產品質量不穩定
傳統畜牧養殖由于缺乏標準化、規范化的管理體系,沒有系統的免疫程序,“重養輕防,輕防重治”的錯誤思想嚴重,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4 數字化養殖的基本原理
4.1 基礎建設
數字化養殖的基本原理是將傳感器、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應用于養殖場的管理與運營中。通過安裝傳感器設備,可以實時監測養殖環境中的溫度、濕度、氣體濃度等關鍵指標,并將數據傳輸到云平臺進行集中管理。這樣的監測系統能夠幫助養殖場主及時發現環境異常,提前采取相應的措施,確保畜禽的健康和生長。
4.2 應用技術
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利用是數字化建設的重要途徑。通過對大量養殖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和規律,為養殖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例如,基于歷史數據和氣象預報,可以利用機器學習算法對養殖周期和氣候條件進行預測,幫助養殖場主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此外,人工智能還可以通過圖像識別技術對動物的行為和狀態進行監測,實現早期發現和預警,提高養殖效益。
5 數字化養殖現狀
東至縣唯一一家省級認定的數字化蛋雞養殖場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泥溪鎮,安徽隱山畜牧業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池州市規模最大的專用型蛋雞生產企業,擁有自動控溫設備、自動集蛋設備、自動投料設備,率先建成了單棟育雛2萬只,單棟飼養成雞4萬只的全自動大型雞舍,年存欄20萬只蛋雞。
由于養殖業利潤空間正在逐步被壓縮,風險不斷增加,養殖業面臨產業升級,基于此,安徽隱山畜牧業開發有限公司抓住契機,在政策的引導下,由傳統養殖模式向智慧養殖、數字化管理和智能化調控的方向轉變。
2022年安徽隱山畜牧業開發有限公司總投資
300萬元左右,建設集智能化、產業化為一體的智能化養殖模式。一是建設自動化精準環境控制系統。配備畜禽圈舍通風、溫控、光控、消毒、環境監測、視頻監控、糞便清理等設施設備,實現飼養環境自動調節。二是利用二氧化碳、氨氣、光照度等大量傳感器,建立起養雞場各個雞舍的環境參數24 h采集系統,包括視頻監控系統。在此基礎上聯動調控通風換氣設備、喂水喂食設備、清糞機、增溫設備、飲水消毒殺菌等設備。減少人工勞作管理難度,減少人員支出,同時精細化管理可以滿足蛋雞不同階段的生長需要。另一方面也改變了傳統養雞場人員不可離場的限制,通過手機、電腦遠程調整、啟停相關設備等,實時生效。對于養雞場突發的環境參數異常、設備故障等情況,也能在第一時間接收和處理。三是建設數字化精準飼喂管理系統。配置電子識別、自動稱量、精準上料、自動飲水等設備,實現精準飼喂與分群管理。通過程序的設定,喂料從中央料線直接輸送到雞舍,實現每天的定時自動化喂料。數字化精準飼喂管理系統不僅帶來一鍵啟動的便利,根據記錄的雞群采食和飲水量,結合雞群的健康狀況,系統還可以設計出喂料的最優供給。科學精準的養殖模式在節省人工的同時也帶來了生產效率的大幅度提高。與之前人工喂料相比,蛋雞自然產蛋率只有30%~40%,實施數字化改造后,我們產蛋率最高可以達到95%~97%,90%以上的產蛋高峰可以達到6~8個月,實現全程高產。
通過以上系統的建設應用,從硬件到軟件,尤其是帶給企業與管理人員思路上的轉變,促進企業基本完成了由傳統養殖企業向現代數字工廠的轉變。與傳統養雞場相比,智慧養雞場所需的設備并沒有增加多少,其主要是增加了智能化調控設備:如空氣溫濕度、氨氣、空氣質量、噪聲、粉塵、硫化氫、水質pH、水質濁度、水質余氯等采集養雞場環境、用水用電等參數的感知設備;支持手動控制的智能控制柜、水泵控制柜等控制類設備;用于聯通各類智能監測調控設備,雞舍內的養殖溫度、濕度、空氣流量等環境指標全部由電腦自動控制、精準調節,確保雞舍全程處于密閉、舒適、無菌狀態。通過程序的設定,喂料從中央料線直接輸送到雞舍,實現每天自動化喂料。現在雞糞也通過機器控制實現一鍵輸送到有機肥廠,實現了雞糞無害化處理,達到了中央管理的效果。
針對不同日齡的蛋雞,精準調節雞舍的溫度、濕度、通風、光照時長、光照強弱等,通過數字賦能,建設數字蛋雞工廠,養殖項目達到質效雙提升,蛋雞的死淘率降低5%~10%,按產1 kg雞蛋計算,飼料要比傳統養殖模式下節約0.5 kg,蛋雞全周期產蛋量增加2 kg,每只雞可比傳統養殖多收入5~10元。以20萬只蛋雞養殖量計算,5G+智慧養殖收益可比傳統養殖收益提高100萬~200萬元。
通過建設數字化工廠模式,傳統養殖企業得到極大的節本增效,實現可持續發展。每年采購本地玉米1 000多噸,帶動300余戶農民增收;優先聘用養雞場所在地附近村民,解決20余人的就業;為50余家中小型養雞場提供技術服務,帶動大家共同發展養殖產業,助力傳統農業轉型升級跑出“加速度”,助力鄉村振興。同時也可提高我市雞蛋自給率,并帶動周邊勞動力就業。
6 畜牧業數字化發展的作用
6.1 提高生產效率
在養殖過程中,數字化技術可以優化畜牧業的生產流程,實現精準飼養、自動化管理,從而提高生產效率。通過數字化技術,可以實時監測畜禽的生長情況、飼料消耗,減少人力和物力的浪費等,為生產決策提供數據支持[2]。
6.2 促進產業升級
現代化的管理技術的應用可以推動畜牧業的產業升級,實現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的轉變。數字化技術可以提高畜牧業的技術水平,推動畜牧業向高效、綠色、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6.3 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建立智能健康的監測系統可以對動物的生理指標進行實時監測,及時發現疾病和異常情況,提供精準的獸醫干預建議。確保飼料和獸藥的使用符合標準,提高畜產品的品質。同時,通過數字化追溯系統,可以追蹤畜產品的來源和生產過程,保障食品安全。
6.4 提高市場競爭力
在銷售過程中,利用數字化技術可以幫助畜牧業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通過數字化管理,可以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品質,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同時,數字化技術還可以幫助企業進行市場分析和預測,制定更加精準的市場營銷策略。
6.5 促進可持續發展
基于物聯網技術,數字化養殖技術可以實現設備的互聯互通。不同設備之間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數據傳輸和信息交互,從而實現養殖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例如,智能喂食系統可以根據動物的需求和飼料配方,自動控制喂食量和喂食時間,減少浪費并提高飼料利用率。可以優化資源配置,減少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污染。同時,數字化技術還可以推動畜牧業的循環經濟發展,實現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
7 結語
數字化技術利用是助力畜牧業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應用先進的傳感器技術、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可以實現養殖過程的精細化管理、智能化決策和高效化運營。這不僅能夠提高畜禽的生產性能和健康水平,還能夠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實現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韋曉霞.數字技術推動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發展研究[J].商業觀察,2023,9(30):46-49.
[2] 雷文穎.鄉村振興背景下數字化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路徑探索[J].南方農機,2024,55(5):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