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妙君
摘要:在促進養殖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畜禽養殖糞污處理已經成為我國畜禽養殖業發展重點關注的問題,尋找一種有效的糞污處理技術、提升糞污資源化利用效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內容。本文詳細分析了做好畜禽養殖糞污處理的必要性,并詳細闡述了目前常見的糞污處理技術以及資源化利用策略,最后針對如何強化畜禽養殖糞污處置水平提出相關意見,以期為綠色養殖提供有力依據。
關鍵詞:畜禽養殖糞污;糞污處理;資源化利用
畜禽養殖糞污是指畜禽業生產中產生的有機或無機污染物,長期以來,在農村地區粗放式的畜禽養殖模式下,導致當地的糞污污染問題較為嚴重,這不僅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環境污染問題,對當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不良影響。為解決上述問題,我國在2018年推出了《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針對農村地區環境保護作出詳細規定,并重點闡述了畜禽養殖糞污處理的必要性。為更好地維護農村地區生態環境,提供畜禽養殖糞污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科學有效的解決辦法。
1 畜禽養殖糞污處理的必要性
1.1 可顯著改善地區生態環境
畜禽養殖糞污處理與利用是提升地區生態環境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畜禽養殖糞污中可能含有部分病原體或者蟲卵,其可成為病毒傳播媒介,進而威脅居民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畜禽養殖糞污本身會造成土壤與水資源污染,例如,農村地區的強降雨問題會導致部分糞污排入地表水中,導致地表水衛生水平下降。除此之外,當前農村地區的畜禽養殖糞污通常采用露天排放模式,缺乏科學的處置路徑,長時間堆放糞污的行為會極大影響土壤條件,且糞污產生的氨氣也會造成空氣污染,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而積極推廣畜禽養殖糞污處理與利用則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降低糞污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提升地區環境的整體水平。
1.2 促進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畜禽養殖糞污處理對于當地養殖業可持續發展有重要影響,隨著居民對農產品的品質關注度不斷提升,而畜禽養殖糞污可以為病蟲害與細菌的生長提供條件,導致畜禽肉制品品質下降,最終被市場所拋棄。通過推廣畜禽養殖糞污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則可有效降低畜禽被感染風險,也可以提升畜產品肉制品和蛋制品品質,提升市場滿意度,進而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1]。
1.3 有助于實現農民增產增收
一方面,畜禽養殖糞污的處理可顯著提升畜禽產品品質,不斷提升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畜禽養殖糞污的資源化利用是農村地區綠色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適當運用糞污資源化產品可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為打造地區綠色與有機農產品品牌奠定良好基礎,最終體現在促進農民增產增收上,對于地區經濟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2 畜禽養殖糞污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
2.1 畜禽養殖糞污處理技術
2.1.1 糞污除臭技術
(1)物理除臭技術。該技術要求通過向糞污中添加具有吸附劑或者除臭劑的物質,減少糞污臭氣散發。目前常見的物理除臭吸附劑成分包括沸石、鋸末、膨潤土、秸稈與泥炭等,具有較為滿意的效果。例如相關調查發現,在向豬糞中添加15%~20%的沸石后,豬糞的氨氣產生量減少90%以上,證明上述物質在除臭中具有較為滿意的效果。
(2)化學除臭技術。該技術利用化學物質與糞污中有機物的化學反應達到除臭目的,例如通過添加氧化劑以及催化劑(如二價鐵離子等)即可顯著提升臭氣吸收率,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可以通過氧化作用,將糞污中的有機物轉化為二氧化碳,減少臭氣產生。
(3)生物除臭技術。該技術主要通過微生物的代謝活性減少糞污中的臭氣,可加快臭氣自然分解而實現凈化目的,與物理以及化學除臭技術相比,生物技術的效果顯著、二次污染少,成為各地區的首選。目前較為常見的生物除臭技術為生物濾池,該技術的特征是不使用流動液體,相反,其是通過塑料或者碎石等搭建生物處理構筑物,通過增加糞污與填料表面上微生物的接觸,達到凈化的效果。該技術的成本較低,因此推廣難度不太高,但存在占地面積大的問題。除此之外,生物滴濾池在糞污除臭中的作用得到更多學者的關注,與傳統的生物濾池相比,生物滴濾池則增加了流動液相,當臭氣從底層進入填料床后會轉化為水相,進而被微生物降解,降解后生成的氣體則可從頂部排出。該技術的優點是整個反應過程可控,有助于降低畜禽養殖糞污臭氣處理空間與成本。
2.1.2 病原菌污染處理技術
畜禽養殖糞污中存在大量病原微生物,其中不乏大量人畜共患病原菌,包括沙門菌、大腸桿菌等,因此在糞污處理中應高度重視糞污造成的衛生問題。目前常見的糞污病原菌污染處理技術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在堆肥過程中產生的高溫可以有效殺滅糞污中的病原菌,是實現糞污無害化處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其殺菌效果與反應溫度、含水量等存在密切關系。有研究認為,當堆肥中的反應溫度約為60℃時,需1周左右即可有效殺滅糞污中的寄生蟲與病原菌。同時考慮到水分含量對殺菌效果的影響,在采用堆肥技術期間可考慮將其含水率控制在50%左右,避免含水率過高或者過低而無法在設定時間內殺滅病原菌。
(2)生物技術處理成為當前發展的新方向,其中采用黑水虻以及蚯蚓具有滿意效果,其中采用蚯蚓可有效清除糞污堆中的大腸桿菌,其滅活率超過99%;黑水虻則可以有效處理糞污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鼠傷寒沙門菌,其滅活周期不足1周,且后期檢測也證明上述致病菌在黑水虻體內無殘留現象。由此可見,利用生物技術處理糞污病原菌科學有效。
2.1.3 重金屬殘留處理
目前在家畜家禽飼養中會使用一定量的高銅、高鋅日糧,此類食物對于畜禽生長(尤其是豬只)的效果顯著,但不容忽視的是,動物體內的重金屬元素利用率偏低,除少部分被身體吸收外,大部分將通過糞便形式排出體外,這也是糞污造成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要原因,該問題在養殖業發展水平高的省份也尤為常見。目前在糞污重金屬殘留處理中可采取的技術措施包括:
(1)采用沼氣或者堆肥發酵的方法可以促使糞污中的重金屬物質出現鈍化反應,促使重金屬在不同形態下發生轉化,最終形成穩定的形態,可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
(2)若動物糞污中的鉛污染問題較為嚴重,則可采取好氧堆肥技術,該技術的鉛元素鈍化率超過40%,具有成本低的優點。但是該技術僅適用于鉛含量偏低的糞污中,若鉛含量偏高則難以取得滿意效果,此時則可考慮在好氧堆肥的基礎上使用生物炭等添加劑,則可將重金屬轉化為穩定部分,降低對環境的危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該方法無法從根本上降低重金屬的含量,因此在采用該技術時依然應該高度警惕可能出現的重金屬污染問題。
(3)淋洗法是清除糞污中重金屬的常見方法,該技術的主要路徑包括生物淋洗以及化學淋洗2種模式。其中生物淋洗技術主要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清除糞污中的重金屬,目前較為常見的微生物種類包括氧化硫硫桿菌以及氧化亞鐵硫桿菌等,上述2種微生物處理重金屬的效果已經得到學術界的廣泛認可。但在實施階段需要注意的是,生物淋洗技術處理效果受到溫度、底物濃度等因素影響,例如,當氧化亞鐵硫桿菌菌液與糞污體積的占比不足1∶1時,整個反應過程進展緩慢;而在將二者占比提升至3∶1后,則會顯著加快糞污淋洗進程,該技術在銅離子與鎂離子中的脫除率均超過95%,取得預期效果。化學淋洗技術則是一種低成本的處理技術,即利用化學試劑促進糞污中的重金屬物質向絡合離子態方向轉化,常見的反應試劑包括鹽酸、硝酸等。雖然化學淋洗技術的處理效果很高,但反應過程會對化學試劑的用量提出較高要求,最終導致該技術的總成本居高不下。
2.2 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
2.2.1 糞污還田技術
對于畜禽養殖糞污量偏大的問題,可積極探索堆肥發酵還田模式,利用糞污的數量優勢完善還田路徑。該技術的核心,是將糞污與水混合后灌溉到農田中,達到提升土壤肥力、促進農作物生長的效果。與傳統的化肥技術相比,糞污還田滿足可持續發展要求,有良好的經濟與生態環境效益。
該技術的原材料來源廣泛,當地養殖場生產過程中的糞污均可使用,一般為預防傳播病蟲害的目的,在獲得糞污后可做腐熟發酵處理,利用發酵過程殺滅其中的細菌病毒,提升肥力。該技術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糞污還田技術可顯著提升土壤肥力,以豬糞為例,其中含有大量的磷、鉀元素,還田后被土壤吸附并分解,最終反饋給農作物,可提升農作物的發芽結果能力。
(2)糞污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如有益菌等,因此在實現還田后可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群落數量、抑制有害病原菌生長[2]。
2.2.2 沼氣發電技術
沼氣發電是一種環保、清潔的能源技術,可減少畜禽養殖糞污對環境的危害,也為偏遠地區資源開發提供了新的方向。因此對于養殖戶而言,在收集畜禽養殖糞污后可建立厭氧發酵池,經過厭氧發酵作用生成沼氣,并裝有綜合發電裝置,以產生電能和熱能。該技術不僅能為養殖戶提供清潔的能源,也能減少糞污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
從技術發展現狀來看,我國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建立了大量大中型沼氣工程,其中農村戶用沼氣池數量超過1 100萬,被認為是能源領域的朝陽產業。未來,隨著畜禽養殖業集約化發展水平不斷提升,面向地區性糞污資源構建沼氣發電站已經成為部分地區的重要方向,因此未來可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推進規模化養殖場建設,并配合沼氣收納池的集中發酵、集中產氣等作用消除糞污污染問題,真正實現糞污資源的循環再利用[3]。
2.2.3 加工制作有機肥
用糞便制作有機肥是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的關鍵,該技術可以解決糞污無法遠距離運輸的實際情況,是拓展市場、實現農民增收的關鍵。目前各地區可以在構建肥料集中處理中心的基礎上,通過成熟的加工技術將其快速轉化為有機肥。整體操作步驟包括:
(1)原材料的準備,即準備數量充足的糞便、發酵劑、水等,其中發酵劑屬于一種含有大量微生物物質,可縮短物質轉換、分解時間的效果。
(2)混合下料,按照特定比例將糞污與水混合在一起,二者比例約為1∶1,之后向其中添加適量發酵劑,之后密封,將其放置在溫暖、通風的空間中。在整個發酵過程應定期打開密封裝置,使內部反應生成的沼氣等氣體逸出。一般連續發酵40~60 d后,肥料變為沒有異味,且顏色多為黑褐色或者黑色即可。
(3)使用。發酵好的肥料可以施肥,將其直接播撒在植物根部,或者與土壤混合使用。
3 強化畜禽養殖糞污處置水平的建議
3.1 做好源頭管理
(1)增加政府方面的財政支出,能結合地區養殖業發展實際情況,構建全方位的畜牧業區域布局,并配合相應的政策引導,在堅持統一管理的基礎上,利用政府的宣傳、招商等方法,鼓勵有能力、有意愿的糞污處理單位入駐本地區,為糞污處理與利用提供技術支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鼓勵當地相關企業興辦糞污處理單位,通過糞污資源整合等相關手段實現資源規模化利用。
(2)嚴格管理糞污利用項目主體,即通過開展周期性培訓的方法,詳細介紹糞污處理的新技術以及糞污資源化利用的相關規定以及技術前沿內容,配合相關的宣傳手冊與視頻,加深項目主體對相關技術的認識,增強項目主體對糞污治理的主體責任意識。
(3)積極借鑒國外畜禽養殖糞污處理的成功案例與經驗,例如日本以及我國臺灣地區采用節水木屑養豬法,即在豬舍地面上鋪設一層含有微生物的木屑,豬的排泄物會直接被木屑中的微生物消化、吸收,養殖戶只需要定期更換木屑即可。實踐結果證明,該技術可有效解決豬糞造成的污染問題。而美國在大型養豬場建設中則會優先選擇荒漠地區的山坡上,日常工作中糞水順坡而下,之后經過十余年的糞水灌溉可顯著改善土壤肥力,之后只需要將可移動式圈舍遷移至別處即可。
3.2 推廣種養結合模式,提升資源利用率
結合我省的實際情況,在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化利用過程中可通過種養結合的模式將糞污視為一種清潔的農業生產原材料,并形成完整的利用方案。例如對于糞污產量較大區域,可考慮通過生物工程技術綜合處理糞污,在厭氧發酵技術的支持下,打造生態養殖→干清糞→沼氣→有機肥料的新生產模式,最終經過有機肥料的支持,可有效推動當地農業發展。同時湖南省也可根據當地農作物概況,打造“畜禽→沼氣→果(油茶、菜)”的生態化養殖模式,經無害化處理的動物糞污可滿足茶園、農田、果園的基本生產要求,也可以為養殖戶提供穩定的電力。
4 結語
實現畜禽養殖糞污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具有極高的環境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通過相關技術可有效降低畜禽養殖糞污造成的環境污染,同時也能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因此對于相關人員而言,應根據當地環境治理要求正確選擇糞污治理與利用技術,并在政府部門綜合引導基礎上優化技術路徑,爭取通過技術創新等方法有效消除糞污造成的污染問題,并利用綜合化處理方法,為構建農村地區穩定生態、實現農民增收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胡年才.畜禽養殖糞污處理與資源化利用[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農業科學,2023(3):145-148.
[2] 歐忠云,湯潤生.淺談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方法[J].養殖與飼料,2023,22(9):49-52.
[3] 熊俏.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管理與利用方略淺析[J].中國動物保健,2023,25(9):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