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銳 羅妃娟
摘要:隨著現代農業技術的發展和消費者對肉類產品品質要求的提高,地方優質品種的養殖與研究成為重要課題,為提高地方品種信都三黃雞的養殖產量與品質,本文首先詳細分析了信都三黃雞的品質特點,并結合生產實際,闡述了信都三黃雞的養殖技術,通過信都三黃雞養殖科學化、規范化的養殖模式,顯著提升了養殖效率和雞只的健康水平,同時也保障了肉質的品質,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實踐參考。
關鍵詞:信都三黃雞;品質特點;養殖
賀州市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賀州市培育和發展了許多地方優質品種,其中“信都三黃雞”作為廣西三黃雞系列中的一員,以其獨特的品質特點受到市場的高度評價和消費者的青睞。信都三黃雞以其肉質細嫩、香味濃郁、營養豐富而著稱,肌肉中含有較高比例的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健康極為有益。其生長周期短、適應能力強、耐粗飼,適合賀州當地的自然和社會經濟環境,但隨著市場需求的日益增長,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信都三黃雞的養殖,提高肉質品質和產量,保障可持續發展,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1 “信都三黃雞”的品質特點
1.1 品種來源
信都三黃雞中心產區包括信都、仁義、鋪門、靈峰,均屬亞熱帶氣候,年降雨量約1 450~14 750 mm,雨水以4~9月份較多,年均氣溫21℃,土地肥沃,作物種類豐富,群眾養雞傳統習慣加喂稻谷、大米和米糠,同時以散養為主,形成了信都三黃雞體小、肉質細嫩多汁的特性。信都三黃雞的品種來源有著悠久且獨特的歷史背景,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信都野生原雞的演化,此演化過程不僅受到了當地特有水土條件的長期養育和馴化影響,而且還得益于當地農民對于雞種的精心選擇和長期選育。而且如信都、仁義、鋪門、靈峰以及相鄰的蒼梧縣的石橋、沙頭,還有廣東封開縣的南豐、江口等賀江流域地帶的自然環境和生態條件為信都三黃雞的養殖提供了優越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從人為因素的角度出發,在鴉片戰爭后,隨著香港和澳門的割占,對三黃雞的需求大大增加,這不僅促使了商人前來收購,更刺激了當地群眾養殖三黃雞以供出售,此種經濟利益的直接激勵使得養殖三黃雞的農戶數量迅速增加。此動機下,經過近百年來的群眾性選育,不僅使信都三黃雞的品種得以穩定下來,而且還形成了特定的連片產地[1]。
1.2 品種感官特征
信都三黃雞的品種感官特征體現了其獨特的外觀和肉質品質,是其受歡迎的重要原因。從體型上來看,信都三黃雞體軀矮小而緊湊,展現出一種別致的外觀。它們的喙、毛、腳均呈現出明亮的黃色,這種黃色的一致性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公雞和母雞的羽毛顏色有著明顯的性別差異,這一特征不僅使得信都三黃雞在視覺上更具吸引力,而且反映了其獨特的遺傳特性。公雞羽毛通常呈金紅色,部分為金黃色,翼羽的醬紅色帶有黑邊,主尾羽則是墨綠色,顯得既威嚴又美麗。單冠直立,雞冠和髯的大小是母雞的
3~4倍,眼睛微突顯得有神,整體毛色光澤亮麗,彰顯了公雞的雄壯和活力。母雞的冠呈鮮紅色,虹彩為橘黃色,全身羽毛以黃色為主,頸部則呈深黃色,并間有黑色斑點。信都三黃雞的皮膚為黃色,宰后體表呈淺黃色,不僅外觀可勾起食欲,而且肌肉白色、結實且有彈性,肉質嫩滑,味美鮮甜,此點在肉品市場上極為受歡迎,此種獨特的肉質特征,不僅彰顯了信都三黃雞在品質上的優勢,也是其作為高品質家禽品種受到消費者喜愛的重要原因[2]。
1.3 品種營養成分及價值
信都三黃雞的營養成分豐富多樣,其肉質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其蛋白質含量達到了24.8%~26.4%,而蛋白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對于維持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修復細胞、增強免疫力等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總脂肪含量僅為0.32%~0.35%,該數據相較于許多其他肉類而言較低,低脂肪含量使得信都三黃雞成為追求健康飲食人士的優選,尤其適合心血管疾病患者和減肥人群食用。灰分含量控制在1.25%~1.33%,灰分在食物中代表了礦物質的含量,包括鉀、鈉、鈣等對人體有益的元素,進一步豐富了信都三黃雞的營養價值,有助于補充人體所需的各種微量元素。最后,信都三黃雞的肌苷酸含量為303.6~322.4 mg/100 g,此種物質能夠增加食物的鮮美度,而且氨基酸總量高達20.05%~21.29%,人體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大部分可以通過食用信都三黃雞獲得,所以整體分析,信都三黃雞具有較高且豐富的營養成分,這也是其在市場中較為受歡迎的核心原因[3]。
1.4 品種繁殖性能特征
母雞體型小且早熟,能較早地開始產蛋,開產日齡早,此特征對于養殖戶而言較為重要,直接影響到養殖的經濟效益,早熟種類可以更快地進入生產周期,從而提高養殖效率。信都三黃雞的蛋雖然個體小,但蛋白濃度高,這表明其蛋的營養價值較高,雖然從單個蛋的重量來看不占優勢,但高蛋白意味著更好的食用價值和營養價值,這對于追求高品質蛋品的消費者而言吸引力較高。信都三黃雞的個體產蛋數約為120~160枚,此產蛋量在傳統家禽中處于上等水平,既能保證養殖戶有穩定的產出,也避免了過度消耗蛋雞體力。雖然信都三黃雞的產蛋期相對較短,但母雞后期容易沉積體脂和腹脂,此方面養殖戶應妥善管理母雞的飼養,以防止過度肥胖導致繁殖性能下降[4]。
2 地方優質品種“信都三黃雞”的養殖技術分析
2.1 選擇良好的養殖環境和條件
養殖環境中的光照和通風條件是確保信都三黃雞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理想的養殖環境應保證每天有14~16 h的自然光照,有助于雞的生長發育和提高產蛋率。對于通風,養殖場應設計成能夠自然流通的結構,空氣交換率至少1~1.5次/h,以維持舒適的氣溫和濕度水平,同時降低疾病的風險。具體而言,夏季溫度應控制在22~28℃,冬季不低于10℃,相對濕度維持在40%~70%。飼養密度方面,考慮到傳統養殖方法中主要以散養為主,所以在現代化規模養殖中,為促進健康成長,每只成年三黃雞需占有至少0.5 m2的空間。對于肉雞,初期的養殖密度應控制在15~20只/m2,隨著雞只的成長,密度應相應減少,直至出欄前期調整為10~12只/m2,確保每只雞都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減少壓力和競爭,從而優化它們的生長環境[5]。
2.2 合理配比飼料,確保營養均衡
合理配比飼料以確保營養均衡,不僅能滿足雞只生長的營養需求,還能提高肉質,降低養殖成本,從而增加養殖戶的經濟收益。信都三黃雞在不同生長階段對蛋白質、能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求不同,生長初期(1~6周齡)的雞只對蛋白質的需求較高,建議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為22%,以支持其快速生長,能量需求約為2 900 cal/kg飼料。進入生長中期
(7~18周齡)后,蛋白質需求降低至18%,能量需求增至3 000 cal/kg飼料,以適應雞只的生長速度和身體發育。成年期(19周齡以上)時,飼料中蛋白質和能量的比例應進一步調整,蛋白質含量可降至16%,能量需求維持在3 000~3 100 cal/kg,以保持健康的體重增長和優良的肉質。原料選擇方面,高質量的玉米和豆粕是提供能量和蛋白質的主要來源,玉米作為主要的能量來源,其在飼料中的比例可根據價格和可獲得性調整,一般占總飼料的50%~60%。豆粕作為優質蛋白質來源,通常占總飼料的20%~30%,而且為滿足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需求,應添加適量的石粉(約1%)、鹽(約0.3%)和綜合維生素礦物質預混料(約2%),不僅可促進雞只生長,還有助于防病。
隨著信都三黃雞生長階段的變化,飼料配方應適時調整,養殖人員可觀察雞只的生長情況、羽毛光澤、肉質等指標,定期調整飼料配方,并采用分階段飼養策略,根據雞只的實際生長情況,適時調整飼料中蛋白質和能量的比例,是達到最優養殖效果的關鍵。考慮到飼料成本對養殖戶經濟效益的影響,可采用經濟效益分析策略定期評估飼料配方的成本效益,找到成本和營養需求之間的最佳平衡點,實現以最小經濟效益提高產量與品質的目的。
2.3 強化疾病預防和健康管理
針對信都三黃雞常見的疾病,如新城疫、禽流感和馬立克病,應根據疫苗生產商的推薦和當地疫情情況制定接種時間表,比如新城疫疫苗可以在雞只1周齡時進行第1次接種,4周齡時進行加強接種,接種記錄應詳細記錄每只雞的接種日期、疫苗類型和批號,以便于跟蹤和管理。而且信都三黃雞應接種多種疫苗,如禽流感和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接種計劃需根據雞只年齡和地區疫情制定,例如,新城疫疫苗在雞只1周齡和6周齡時分別進行活疫苗和滅活疫苗接種,并將接種率控制在100%。養殖過程中,養殖技術人員應定期監測雞群的健康狀況是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的關鍵,需每日對雞群進行觀察,注意任何異常行為或癥狀,如食欲下降、呼吸困難或羽毛蓬亂。若發現任何疑似疾病的跡象,應立即隔離病雞,并向獸醫部門報告。如果雞群中有5%以上的雞群出現呼吸系統癥狀,應立即通知獸醫部門,以便采取樣本進行實驗室檢測,以確定病原體類型和適當的治療方案。最后,保持良好的飼養管理和環境條件,確保飼料和水的質量,避免污染和霉變,雞舍應定期清潔和消毒,保持適宜的濕度和溫度條件,給雞只創造健康有益的生活環境。例如,溫度應根據雞只的年齡而調整,一般在第1周內保持在32~35℃,之后每周降低3℃,直至穩定在21~23℃,并定期更換墊料,保持雞舍干燥,可以減少病原體的滋生和傳播。
2.4 建立生物安全程序
強化疾病預防和健康管理是信都三黃雞養殖中的重要環節,養殖實踐中,養殖人員可建立嚴格的養殖場生物安全程序以預防疾病傳播的基礎。對于人員進入,所有工作人員和訪客必須在進入雞舍前通過消毒通道,該通道配備有至少2%的苯酚類消毒劑或相當濃度的其他認證消毒劑進行全身消毒。工作服和鞋子應當是專用的,并且在進入前進行高溫(不低于60℃)消毒處理60 min,以消滅可能攜帶的病原體,而且所有進入雞舍區域的車輛必須在專用消毒區進行徹底消殺,包括輪胎和底盤的噴灑消毒,使用的消毒液應為10%的漂白水溶液,保證同時養殖場設計有效的野生動物和害蟲控制措施,以減少這些潛在載體對雞群的影響,圍欄和網格的設置可以防止野生鳥類進入,同時使用鼠藥和捕鼠夾來控制嚙齒動物的數量。
在飼料和飲水管理方面,所有飼料必須來自經過質量認證的供應商,并在入庫前進行隨機樣本檢測,以確保無污染和霉變。水源方面,采用紫外線消毒系統對飲用水進行處理,每立方米水至少暴露于
30 mj/cm?的紫外光下,以確保水質的安全性。同時定期對雞舍進行徹底清潔和消毒,每批次出欄后,進行至少7 d的空舍期,其間進行2次消毒,第1次消毒使用10%的漂白水溶液噴灑雞舍所有表面,第2次使用配有高效過濾系統的霧化設備,將2%的過氧乙酸溶液進行細致噴霧,確保消毒劑能夠覆蓋到雞舍的每個角落,空舍期間還需要監測雞舍內的氣體濃度,確保二氧化碳和氨的濃度低于20 ppm和10 ppm,以防止對后續入舍的雞只造成健康影響。最后,加強對養殖人員的培訓和管理,所有養殖人員必須接受生物安全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確保他們理解并能夠正確執行所有生物安全措施,培訓內容包括個人衛生、疫情報告、消毒程序和緊急響應措施等,以及如何使用個人防護裝備來減少職業暴露風險。
2.5 針對性疾病治療
一旦雞只出現異常,應立即隔離并進行詳細檢查,并采集病雞的血液、糞便等樣本,通過PCR技術檢測病原體,如果懷疑新城疫(雞瘟),可采集喉部拭子進行病毒核酸檢測,確診后立即采取治療措施。針對特定疾病制定治療方案。以新城疫為例,確診后,病雞需隔離治療,使用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劑量為每1L水中添加10 mg,連續用藥7 d。同時,為減輕癥狀,可配合使用解熱鎮痛藥物,如阿司匹林,劑量為每1 kg體重1 mg,連續3 d。同時建立全面的疾病監控體系,除定期采樣檢測外,還應利用數據分析工具監測雞群健康狀態,如通過體重增長率、飼料轉化率等數據進行早期異常預警。若發現異常,應立即采取檢測和隔離措施,避免疾病擴散。最后,建立完善的疾病記錄和回顧分析系統,記錄每次疾病發生的詳情,用于回顧分析,不斷優化疾病防控策略。對每次疾病的發生,需要記錄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疾病類型(如新城疫、禽流感等流行性、傳染性疾病),確診日期,發病率(即疾病影響的雞只比例,以百分比表示),具體治療方法(包括使用的藥物名稱、劑量、治療持續時間),治療開始和結束的日期,以及治療效果(包括死亡率下降幅度、恢復健康的雞只比例等)。
3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信都三黃雞的品質特點與養殖技術進行了深入分析,不僅對其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品種特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明確了提升養殖效率和產品品質的關鍵技術路徑。在實際養殖過程中,相關人員應實施科學管理、優化飼料配比、加強疾病預防控制、提高養殖環境以及注重雞只福利,以此提高產量與雞只健康。未來,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和養殖管理水平的提高,相關人員可以科學技術支撐實際養殖,為畜禽養殖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王建偉.生態雞養殖技術優勢及養殖模式[J].中國畜牧業,2023(24):87-88.
[2] 王振芳,劉曉坤,李春紅,等.解析太行雞養殖技術與發展前景[J].北方牧業,2023(22):25.
[3] 孫萍萍,魯英,莊長男,等.吉林黑羽雞種雞養殖技術要點[J].農業與技術,2023,43(21):112-114.
[4] 浦聲偉.規模化養殖中蛋雞無抗高效養殖技術[J].北方牧業,2023(19):22.
[5] 鐘旭.無抗養殖條件下蛋雞疾病的預防[J].吉林畜牧獸醫,2023,44(8):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