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梅 路延平



作者簡介:劉梅梅,大學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免疫預防管理和疾病預防控制。
【摘要】目的 分析博興縣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的流行病學特征,為乙肝預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通過查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及個案調查,收集2017—2022年博興縣報告的乙肝病例數據,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分析乙肝流行病學特征。結果 2017—2022年博興縣共報告乙肝2 799例,年均發病率為92.39/10萬,且占病毒性肝炎構成比呈上升趨勢;各月均有乙肝病例報告,乙肝無明顯季節性發病高峰和周期性;各鎮、街道均有乙肝病例報告,其中博昌街道辦事處年均發病率最高,曹王鎮最低;
15歲以下人群發病22例,占報告病例總數的0.79%,且該年齡段發病呈下降趨勢;20~74歲組發病例數最多,占報告病例總數的92.48%;男性乙肝發病例數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為1.82:1(P<0.05 );發病職業中農民(含民工)構成比最高,占82.92%;慢性病例所占比例最高,占93.10%;乙肝疫苗報告平均接種率為99.83%,首針乙肝疫苗及時接種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結論 博興縣接種乙肝疫苗在預防乙肝方面取得較大成效,但仍要繼續落實乙肝的綜合防控措施,尤其是加強對農村居民(農民工)等重點人群健康教育和疫苗接種,有效預防和控制乙肝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
【關鍵詞】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學;乙肝疫苗
【中圖分類號】R51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10.0099.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0.033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以肝臟病變為主,是一種可損害多種器官的傳染性疾病。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截至2019年,全球有2.96億例慢性HBV感染者[1]。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截止2014年統計,中國1~29歲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1~4歲、5~14歲和15~29歲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檢出率分別為0.32%、0.94%和4.38%。[2-3]。乙肝是許多家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重要原因,是中國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4]。 2002年,中國將乙肝疫苗接種正式納入兒童免疫規劃,并于后期開展乙肝疫苗補種等工作,使得博興縣15歲以下兒童乙肝發病率逐年下降。為進一步研究博興縣乙肝流行規律,為該市的乙肝預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本研究對博興縣2017—2022年乙型肝炎流行病學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乙肝病例資料均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中的傳染病報告信息管理系統報告的相關數據,居住地址按現居住地統計,人口資料以年末人口數統計,數據來源于博興縣統計局。
1.2 統計學分析 將收集到的2017—2022年博興縣乙肝病例作為基線數據,采用Excel 2013軟件整理數據資料,運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例(%)]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017—2022年博興縣乙肝報告發病情況 2017—2022年博興縣共報告乙肝2 799例,報告發病率波動在84.05/10萬~101.19 /10萬,年均發病率為92.39/10萬,其中2018年發病率101.19 /10萬為最高。乙肝占病毒性肝炎構成90.77%~96.21%,平均占比93.11%,乙肝占甲、乙類傳染病總數的構成49.46%~66.87%,平均占比60.65%。乙肝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乙肝占病毒性肝炎構成比呈上升趨勢,見表1。
2.2 2017—2022年博興縣乙肝報告病例發病時間統計 2017—2022年博興縣各月均有乙肝病例報告,各月病例構成比波動在6.79%~10.15%,其中12月報告病例最少,占6.79%(190/2 799),5月報告病例最多,占10.15%(284/2 799);乙肝無明顯季節性發病高峰和周期性,
見圖1。
2.3 2017—2022年博興縣各鎮、街道乙肝發病率 全縣共轄9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2017—2022年博興縣轄區12個鎮、街道均有乙肝病例報告,錦秋街道辦事處病例數最多(351例),博昌街道辦事處次之(338例),曹王鎮報告最少(120例);博昌街道辦事處年均發病率最高(139.55/10萬),城東街道辦事處次之(112.19/10萬),曹王鎮最低(47.42/10萬),見表2。
2.4 2017—2022年博興縣乙肝報告病例性別和年齡分布情況 2017—2022年除10~14歲年齡組外各年齡組人群均有乙肝病例報告,病例多集中在20~74歲,占報告病例總數的92.48%(2 639/2 799);45~49歲年齡組累計報告病例最多(398/2 799),占報告病例總數的14.22%;0~14歲3個年齡組累計報告病例最少(22/2 799),占報告病例總數的0.79%。 2 799例病例中男性1808例(64.59%),女性991例(35.41%),男女比例為1.82: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75.832, P<0.05),見表3。
2.5 2017—2022年博興縣不同職業乙肝報告發病數及構成比 2017—2022年博興縣乙肝患者職業構成最高的是農民(含民工),報告發病數為2 321例,占比82.92%,且呈上升趨勢;其次為工人167例,占比5.97%。隨著乙肝疫苗接種工作開展,15歲以下兒童發病呈下降趨勢,
見表4。
2.6 2017—2022年博興縣乙肝報告病例分類 2017—2022年博興縣報告的2799例乙肝病例中,慢性病例2606例,所占比例最高,為93.10%;未分型病例128例,占4.57%;急性病例65例,占2.32%,見圖2。
2.7 2017—2022年博興縣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系統乙肝疫苗報告接種情況 自2002年將乙肝疫苗接種納入兒童免疫規劃實施免費接種以來,博興縣新生兒乙肝疫苗全程接種率一直保持較高水平。 2017—2022年博興縣GAVI系統乙肝疫苗報告接種率為99.83%,首針乙肝疫苗及時接種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見表5。
3 討論
乙肝作為一種接種疫苗即可預防的乙類管理傳染病,主要經母嬰、血液和性接觸等途徑傳播,病情易遷延、反復,且病程較長,是中國重點防控的三大傳染病之一,也是現階段較為突出的甲類公共衛生問題。按照衛生部的統一部署,2002年博興縣將乙肝疫苗接種納入兒童免疫規劃,2005年開展了學齡前乙肝疫苗補種工作,2006年開展了15歲以下兒童乙肝疫苗查漏補種,2009—2011年按照省、市的要求對18歲以下兒童實施了乙肝疫苗查漏補種,新生兒乙肝疫苗一直保持著高接種率和高及時接種率,這些措施均降低博興縣15歲以下人群發病率。2017—2022年博興縣累計報告乙肝病例2 799例,年均報告發病率 92.39/10萬,乙肝占病毒性肝炎93.11%,占甲乙類傳染病發病構成60.65%(2 799/4 615)。雖然通過廣泛接種乙肝疫苗在預防乙肝方面取得很大成效,但達到消除乙肝的目標仍需努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⑴男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率高于女性。分析原因為,男性抽煙喝酒等導致自身肝臟代償功能較差、接觸HBV的機會多;與北京、江蘇等地區流行特征一致[5-6]。還有研究認為,由于性激素的差異導致女性的免疫力高于男性,男性更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與侵害[7]。⑵職業分布中,以農民(含民工)為主,發病數占82.92%,發病率最高。分析原因為,博興縣農民(含民工)人口基數大,農民務工流動性較大、傳染病防范意識差,且乙肝知曉率、疫苗接種率低,因此,農民(含民工)發病率高[8-9]。⑶從地區分布來看,博昌街道發病率最高。分析原因為,博昌街道位于主城區,發病率高與流動人口增多、社會活動多、鄉鎮人口在城區買房遷入增多、具有感染風險的人群(醫務人員、公安警察、司法警察、消防、應急救援、托幼機構工作人員等)居住多等有關。
鑒于目前乙肝流行現狀,建議從以下方面加強防控:⑴健康教育方面:通過線上和線下多種渠道的媒體宣傳等,加強群眾對乙肝疫苗接種知識和乙肝防治知識的了解,讓群眾切實提高對傳染病的自我防范意識。⑵兒童乙肝疫苗接種方面:提高24 h內乙肝疫苗及時接種率,特別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母親所生的新生兒,需做好乙肝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聯合免疫。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或者不詳產婦所生新生兒建議在出生12 h內盡早接種第一劑乙肝疫苗;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雙陽性孕婦做好臨床管理,應盡量避免羊膜腔穿刺、宮內感染[10]。⑶感染者管理方面:從篩查、復查、隨訪、提醒及時治療
4個方面,做到乙肝感染者全生命周期的一體化管理服務。⑷重點人群及地點干預方面:加強對重點人群和重點地區的干預,特別是對農村、社區及建筑工地等居民和農民工及有感染風險的人群(醫務人員、警察、消防人員、救援人員、托幼機構工作者等),開展健康教育、定期隨訪、檢查乙肝五項指標。⑸重視成人的預防接種方面:提高公眾和衛生管理者的認知,制定成人預防接種的免疫策略或者指南;增強預防接種單位服務的標準化、規范化,為公眾提供就近便捷服務;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可對感染高風險人群免費接種乙肝疫苗,以便提高成人乙肝疫苗接種率。⑹科技創新方面:積極研發新型乙肝疫苗,提高人群抗體陽轉率。多部門共同探討并落實乙肝防控的新舉措和新路徑。⑺孕產婦管理和篩查方面:盡早發現乙肝病毒感染孕產婦并規范對其的診治,以便阻斷母嬰傳播。⑻培訓方面:要求轄區各級醫院對乙肝患者作出及時準確的診斷并進行病例報告,避免錯報、漏報和重報;提高信息系統敏感性和查重分析模塊,及時準確掌握乙肝流行情況,為消除乙肝危害行動提供依據。
綜上所述,接種乙肝疫苗在預防乙肝方面取得較大成效,但仍要繼續落實乙肝的綜合防控措施,尤其是加強對農村居民(農民工)等重點人群健康教育和疫苗接種,有效預防和控制乙肝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
參考文獻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guidelines on antiviral prophylaxis in pregnancy[R].Geneva:World Heahh Organization, 2020.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J/CD].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 2015, 9(5): 570-589.
傅燕燕,來杰峰,程賢文,等.中醫藥對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調控的研究進展[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8, 28(3): 248-251.
周紹英,邊國林,馬瑞.1990—2008年浙江省寧波市乙型病毒性肝灸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監測, 2010, 25(4): 267-269.
閆樂,祝春景.朝陽市2002—2009年乙型肝炎發病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 2011, 28(3): 349.
陳躍,劉林飛,胡錦流,等.淮安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學特征[J].現代預防醫學, 2006, 33(10): 1958-1959.
陳夢,郭青,趙自雄,等.2012-2021年全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重復報告分析[J].首都公共衛生, 2023, 17(1): 1-6.
許長沙,杭棟,周新亞,等.2004—2018年宿遷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學分析[J].江蘇預防醫學, 2019, 30(6): 652-654.
周隋,張文華,張靜敏,等.2012—2016年樂山市乙肝流行病學分析[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 2018, 34(4): 503-506.
劉巧君,張萍,史堅.太原市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聯合免疫阻斷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的效果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疫苗和免疫, 2023, 3(29): 33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