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要:發展林業是響應政府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建成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途徑,而良好的林業發展得益于科學助力,有效的林業技術是帶動林業生產和建設、實現現代化、高效化的關鍵,因此,林業部門必須高度關注并重視林業技術的宣傳推廣,借助先進技術手段的優勢,全面提升林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成效。基于此,本文主要圍繞新形勢下加強林業技術推廣的有效途徑展開論述,首先,概述了林業技術推廣的有關概念;其次,闡述了實施林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性;最后,分析了立足新形勢做好林業技術推廣的具體途徑。
關鍵詞:生態保護;農技推廣;林業技術;技術推廣
在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倡導下,我國的林業事業高速發展,林區面積不斷擴大,有效治理了一些地區出現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問題,切實維護了生態平衡。為了進一步鞏固我國的林業建設成果,林業部門清楚認識到發展并推廣林業新技術的必要性,不斷探索運用合理、可行的技術推廣措施,從而更好促進新形勢下的生態環境保護。
1 林業技術推廣概述
從本質上來說,林業技術是農業技術的一種,在技術推廣方面,二者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均是將特定的媒介作為主要載體,面向各林業生產經營主體,向他們及時傳播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再為其推廣融入信息化的科技手段。但在林業技術推廣實踐中,還會涉及林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因此,技術推廣過程也是一個技術成果的轉化過程,能夠促進林業技術研發者和受眾者之間的聯系。[1]一般而言,可以通過廣義和狹義這兩個視角來認識林業技術推廣工作,廣義與狹義的存在也造就了不同的技術推廣方式及內容。
從廣義視角來看,林業技術推廣工作主要是以相關政府部門為主導,由相關技術推廣機構負責具體實施,推廣對象為廣大林農以及林業生產經營主體,技術類型包括林木養護、病蟲害防治、科學施肥等技術,以此保證林業生產在各項技術手段的支持與助力下,實現生產力水平的顯著提升,有效增加林農的林木及經濟項的產量和生產效益。
從狹義視角來看,林業技術推廣具體需要借助多元化的服務形式,比如咨詢、教育、開發等,引導林業工作人員形成對林業技術的正確了解與深刻認識,熟練掌握相關知識,有效打通林業技術的推廣渠道。與此同時,還需要林業技術推廣人員全程提供專業的指導以及高效的服務,具體包含產前、產中、產后中的各項技術環節,致力于推動林業技術在林業發展進程中的有效運用,為建設綜合、系統的生態林業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
2 實施林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性
2.1 有助于提高森林覆蓋率
目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社會建設進程不斷加快,加之工業大規模發展,給自然環境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同時,也出現了資源利用不合理的問題,引發了較為嚴重的資源浪費,使得森林覆蓋面積有所減少,大大降低了植被覆蓋率,由此也衍生出了水土流失、沙塵暴等諸多生態環境問題。面對這樣的形勢,進一步強化對林業資源的發展與維護勢在必行,而這些的前提是林業技術的大力支持,必須通過對技術的大范圍推廣,提升其在林業建設工作中的利用率,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提升林業建設的質量,而且還能增加森林覆蓋率,更好保障林業建設的持續性、有效性,并且也明顯加大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不僅如此,還有助于預防并抑制病蟲害的發生,減少由于病蟲害給林木造成的損害,有利于保護林木的健康、茁壯成長。
2.2 有助于促進林農增收
當前,社會各界和相關工作部門給予了林業事業以更高的關注和重視,同時,在森林資源開發方面,也樹立起了新型發展理念,并據此制定了兼具科學性、可執行性的工作規劃。然而,因為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被一些內外部因素所影響,以至于對森林資源的利用率并不高,不利于林業建設的高效率發展。但基于全面、有效的林業技術推廣工作,將針對林業建設者的培訓提上日程,注重培訓的針對性、系統性落實,能夠督促其了解更加豐富的林業科學知識,從而為后續各項有關工作的順利開展與有序實施提供充足的理論保障,還能獲得專業、可靠的指導,進而相應提高林業建設的能力,確保對各種林業資源的高效使用,有利于大幅度提高林業的生產效益。
2.3 有助于提升生態林業建設水平
在林業事業的長期發展中,林業技術普遍實現了長效應用,而且縱觀以往林業生產工作的實施情況,可以發現其中采用了諸多適配性較高的科學技術,這些技術在現代化的林業生產中也同樣適用。但隨著國家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其中也不乏存在一些比較滯后的林業生產方式,不僅對林業資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浪費,也不能使當下的林業生產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很難呈現出與國家生產建設宗旨相迎合的建設效果。對此,通過加強對林業技術的推廣和使用,能夠有效彌補傳統林業生產方式下暴露出的問題與不足,有助于推動林業生產的規范化、標準化實施,切實規避其中可能會出現的個別生產隱患,加快林業生產的落實進程,充分發揮林業技術在林業建設中的積極作用,給我國生態林業建設水平的提升提供強效的技術支撐。
3 新形勢下加強林業技術推廣的有效途徑
3.1 提升林業科技成果轉化率
科技成果轉化率是對科學技術創新成果在實際生產活動中的應用情況的客觀衡量,能夠直觀反映出技術進步在促進林業事業發展與建設方面的支持作用。實踐表明,我國的林業系統取得了很多科學技術成果,但有很多卻并沒有得到真正的推廣與應用,根據相關研究資料數據顯示,一些科學技術成果的推廣使用率尚未達到30%,由此不難看出,林業科技成果和實踐應用之間的發展并不協調,甚至出現了一定的脫節。
在推進實施林業技術推廣的工作進程中,科技成果轉化率的高低與技術推廣成效息息相關,但要實現成果的高質量、高效率轉化,前提是現有的林業科技成果必須同時具備適用性、成熟性、先進性,以這一角度作為出發點,對與之有關的林業科研工作提出了較高要求,即應當將林業生產及其市場需求作為工作開展的核心,緊緊圍繞當下的生態建設目標,制定行之有效的林業發展戰略,優先明確科研方向,然后再適當調整既有的科研結構,確保結構的科學性、合理性,組建專業的科研工作團隊。科研人員還要定期深入到基層林業建設工作中,全面調研不同林業生產經營主體在實施生產階段遇到的技術使用難題,同時,向他們及時宣傳正確的科技意識,促使其積極轉變自身落后的思想觀念,并從中尋找新的突破口,以此更好完善相應的林業科研工作,保證林業科技成果有的放矢。
3.2 豐富推廣模式
首先,需要構建不同類型的社會化服務平臺,便于為廣大林業工作者提供更為優化、便捷的服務,使其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到林業相關的科技、政策信息,切實增強科技轉化的質效。[2]與此同時,引導并鼓勵行業內的科學技術人才依托適合的服務平臺,共同參與到技術推廣工作當中;其次,還要加強對新形勢下大數據技術優勢的運用,深入探索豐富、多元的技術推廣模式,在各林業生產經營主體之間實時、準確地傳遞各種信息,以此保障技術推廣工作的系統性、權威性。對于性質不同、類型不同的林業科技成果,所需選擇并使用的技術推廣模式并不相同,因此,相應的推廣平臺也會存在一定差異。如若把林業科技成果比擬為一種虛擬商品,那么,就可選用不同種方式進行有機結合的模式,比如對開發、定制、示范、承包等方式的結合運用。
如果是屬于公共產品類型的林業科技成果,無法確定其在市場機制運行下所能呈現出的最佳推廣成效,所以,可以借助政府主導的模式參與推廣;如果某項林業科技成果屬于個人性質,那就要優先采取以市場為主體的推廣模式,由政府提供宏觀指導,采用合資或獨資的途徑,然后在林業技術推廣中實現廣泛參與,打造優質化、便利化的林業科技服務,最大限度提升針對各項林業技術的推廣效率;如果林業科技成果是介于公共性質和個人性質中間的,那么則需政府層面和市場層面共同參與進來,一同圍繞林業技術推廣發出有效合力,進一步增擴技術的實際推廣范圍。實際上,林業技術推廣工作具備明顯的排他性,應當根據當前現行的市場機制來進行對應交易類型的選用,這能夠呈現出政府和市場共贏的良好局面。[3]因此,在現實推廣環節,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面向廣大技術受眾群體適當征收部分費用,后續要為他們提供充足的反向補償,保證在現下的經濟系統內構建科學、完善的循環體系。
3.3 深挖推廣潛在動力
目前,在我國現有的林業科技成果中,有相當一部分成果是存在一定公益性質的,但這部分成果的產業化程度并不高,對應的市場盈利能力也不強,因此,最終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就比較低,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推廣工作的難度。因為林業生產工作通常需要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建設周期,而且科研周期會更長,所以,在短時間內要想看到明顯的科技成果轉化效果并不容易。再加上一些林業技術實際運用到林業生產環節時,能夠取得的經濟效益不甚理想,而很多林農的生活工作環境普遍比較閉塞,文化水平也不高,更傾向于使用傳統化的生產經營模式,不善于接收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對于新發展理念的理解也比較有限,受這些情況的限制,如若再沒有足夠的經濟效益作為支撐,那么在林業技術推廣工作受阻時,就極有可能會左右他們的選擇,嚴重影響了林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實施進展。[4]基于當前林業發展需求不斷提升的局面,必須進一步挖掘技術推廣的內在動力,培訓并提升廣大林農的整體文化素養,強化他們對新型林業技術的正確認知,這主要是因為林農是林業技術手段的主要實踐者,所以,他們的認知能力與水平將直接關系到林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成效,由此,著力發展普通教育、深挖推廣潛在動力、提升林農使用新型科技成果的自主性,之于林業技術推廣的大范圍落實是十分有必要的。
3.4 構建科學完善的林業監測體系
新形勢下,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我國得到了全面貫徹與施行,社會對林業建設有較高的重視程度,推動生態林業的發展。其中,林業發展與技術的科學性、有效性密切相關,依靠林業技術的支持和支撐。但要進一步加快林業建設進程,為提升林業建設質量提供全方位、多方面的保障,就必須適時建立兼具科學性與完善性的林業監測體系,如此一來,才能給林業技術推廣的有效性帶來強大的動力,督促相關工作人員不斷強化對林業資源的定期、專業監測。[5]第一,利用林業監測體系隨時隨地了解林業事業的真實發展狀況,對于其中極易出現的病蟲害等能夠依托監測體系進行及時、全面的監測,不僅如此,還能在農業生產工作中進行推廣與應用,真正做到了對林業和農業的同步、高效監測,有效避免病蟲害的發生。而且即便出現類似問題,也能借助監測體系及時獲知,從而第一時間采取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在全力維護林木健康生長的同時,還可以營造出穩健、有序的林業建設環境,充分激發林業工作者服務于林業建設事業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第二,為了保證林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充分落實,需要林業部門做好技術推廣人員的培訓,強化技術人員的責任意識,激發他們參與林業技術推廣的自主性,比如能夠通過對自身的反思和總結,進而不斷學習并儲備更加豐富的理論和技能,再結合相應的培訓進一步提升自己;第三,管理部門重視技術人員工作分工,在充分了解不同地區的區域差異的基礎上,為其調配更為適合的推廣工作人員,并明確、細致地劃分好他們的工作職權與工作責任,以及不同人員所需負責的技術推廣范圍,據此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和體系,加大對林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管理力度,增強推廣工作人員的責任感、使命感,使其在不同推廣階段能夠充分利用自身才能促進林業技術作用的有效發揮。
4 結語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加強林業技術推廣的有效途徑是要了解林業技術推廣的有關概念,使相關技術人員全面、正確了解林業技術;在充分認識林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性基礎上,總結林業技術推廣的實踐經驗,立足新形勢,找到加強林業技術推廣的具體途徑,為今后的林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高質高效運行提供一定參考,切實加快林業建設發展的速度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魯貫雄,陳在萍.淺談基層林業技術推廣工作質量提升的途徑[J].花卉,2019(18):183-184.
[2] 聶國柱.基層林業技術推廣工作質量提升的途徑研究[J].江西農業,2018(22):100.
[3] 易麗華.林業技術推廣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J].農經,2023(3):109-111.
[4] 李銀軍.生態林業建設中林業技術推廣的問題與改進建議[J].河北農機,2022(3):85-87.
[5] 覃海英.分析生態林業建設中林業技術推廣的優化途徑[J].大科技,2020(1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