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啟霞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肉產量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在此背景下,由于山羊肉口感好,且營養豐富,還能產奶,十分適合大規模飼養。山羊舍飼是指將其放在羊圈中飼養,區別于傳統的放牧,羊舍內部的設施更加齊全,且配有專用飲水系統,因此健康能得到保障。此外,羊舍外部也要有充足的活動場所,促進山羊免疫力的提升。本文將結合實際詳細探討山羊舍飼規模養殖技術要點,希望能為我國畜牧業的長遠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山羊;舍飼;規模養殖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不斷改變,山羊由于其膽固醇含量低、營養價值高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并且需求量與日俱增,已經成為農民養殖的主要牲畜之一。受到長久以來固有觀念的影響,山羊養殖過于依賴放牧,管理方式較為粗放,不利于大規模養殖山羊。為改善現狀,舍飼規模養殖技術應運而生,更能滿足現代化的山羊養殖發展需求,促進養殖戶經濟效益的提升。
1 山羊品種的選擇
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位于西南地區,其中第一產業較為發達,2022年畜牧業總產值接近24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山羊養殖業是桐梓縣的主要產業之一,岷山山羊、華山羊、廣東山羊以及黑山羊都是桐梓縣最為常見的養殖品種,每個品種都具有獨特的優勢以及適應環境。在山羊舍飼養殖過程中,需選擇性價比最高的品種,并建立經濟雜交組合,以此提升養殖經濟效益。因此,要一方面發揚地方品種的資源優勢,注重選育和配種,促進群體生產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還要引進國內外的優秀品種,例如南江黃羊、簡陽大耳羊、努比亞黑山羊等,逐漸試驗出最符合本地自然條件的山羊品種,之后再進行大規模舍飼,以此最大程度上提高養殖經濟效益。
在選種工作完畢后,還需建設羊舍以及運動場地。種公羊的面積為每只2.2 m2、繁殖母羊為每只2.0 m2、后備公羊每只1.5 m2、后備母羊每只1.2 m2、斷奶羔羊每只0.6 m2、育肥羊每只0.8 m2。此外,運動場地的面積至少為羊舍面積的3~6倍,圍欄高度1.2~1.5 m。山羊舍飼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控制好養殖規模,過疏或者過密都不利于山羊的茁壯成長,甚至會造成疫病大面積暴發,因此理應得到重視。在生產過程中,養殖戶需充分考慮經濟水平、飼料資源以及技術力量等因素,對養殖規模進行適當調整,實現產業效益的最大化。據調研可知,通常情況下,普通養殖戶最好飼養200~300只母山羊,稍大規模的養殖場飼養母山羊300~1 000只,大規模的養殖場飼養母山羊1 000~3 000只,上述均為最大化經濟收益的數學模型。
2 山羊養殖業發展策略
2.1 推動產業穩定發展
第一,在養殖山羊過程中,需嚴格遵循可持續性發展理念,注重環保,推動整個產業的良性發展。政府相關部門應制定符合本地區自然條件的環保條例,制定合適的獎懲措施,激勵養殖戶將舍飼規模養殖技術融入日常的飼養之中,可選擇種植園、菜地以及茶園作為活動空間,推動種養結合循環的發展,實現資源高效利用,以此降低人工養殖成本。在處理糞便過程中,養殖人員將羊糞放入沼氣池中進行發酵,經過發酵后的糞便可充作農機有機肥,實現“廢物利用”。
第二,需制定科學、合理的排污補貼政策。為盡量減少養殖山羊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政府相關部門應為養殖戶提供排污補貼,以此降低其處理糞便的經濟成本,對規范養殖戶的日常行為具有較為重大意義。此外,制定政策時需充分考慮本地的現實情況以及未來發展需求,從而提升補貼政策的合理性與可行性。
第三,應組織當地養殖人員開展環保宣傳培訓,促進技術研發能力的進步。為了讓養殖戶能認識到遵守環保方面法律法規的重要性,政府相關部門應對其進行資源重復利用指導培訓。與此同時,對山羊養殖所產生的垃圾進行綜合治理,促進整個地區環保意識的提升。該領域的專家應積極探索升級資源重復利用的最佳路徑,最終實現最大化降低山羊養殖成本,提升產業經濟效益的發展目標[1]。
2.2 加大專項資金投入
在推廣山羊舍飼規模養殖技術過程中,政府相關部門的正確引導十分重要。應根據本地自然條件制定科學、合理的扶持政策,以此促進山羊養殖業的發展。除此之外,應設立專項資金用以支持山羊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推動技術推廣應用的關鍵就在于資金投入力度。因此,除了國家層面的大型投資以外,也要針對山羊舍飼規模養殖進行力所能及的投資,制定專項扶持方案,實現地區的協同發展。
2.3 組織舍飼養殖技術培訓
對于山羊舍飼規模養殖技術的推廣而言,要想提升養殖戶的綜合素質,就需組織其進行培訓指導。政府相關部門應對所有養殖戶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養殖技術培訓,例如飼養管理、疾病防治等。與此同時,還要更加重視實踐培訓環節,促進其專業技能熟練度的提升,還可組織專家座談會,從而實現本地山羊舍飼規模養殖水平的飛躍式進步[2]。
2.4 加大市場監管力度
山羊舍飼規模養殖技術的推廣應用離不開嚴格的市場監管,政府相關部門應建立相應的監管機制,以確保山羊養殖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還需對公眾進行宣傳教育工作,讓更多的農戶了解該項養殖技術的優勢。一方面,要嚴格落實各項法律法規,強化山羊養殖污染防治監管,推進養殖企業合法經營與規范管理。另一方面,要完善山羊養殖市場準入制度,確保市場秩序不會出問題。此外,政府鼓勵山羊養殖企業采用清潔生產方式,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上述舉措均有助于促進山羊舍飼規模養殖技術的全面推廣。
3 合理搭配飼料
優質飼料是舍飼規模養殖山羊的基礎,只有滿足一年四季均衡、充足的飼料供應,才能為山羊的生長發育提供保障,最大化經濟效益。除了充足的優質飼料作為保障外,還需準備優質的牧草,使得山羊的營養保持均衡。利用本地豐富的農產品,粗細搭配,并將其混合調制成飼料,用于育肥,實現山羊的快速生長,有效縮短養殖周期。根據不同年齡段山羊的生長需求,將精粗飼料的比例控制在2∶8或者3∶7,并適量地添加微量元素,確保豐富的營養成分供給。
要想實現上述目標,政府相關部門應對山羊養殖戶進行扶持,出臺符合本地區現實情況的補貼文件,并成立專項資金。除了可為山羊養殖戶提供必要的經濟支持以外,還能起到保護優秀種羊,激發養殖戶積極性的作用。除此之外,為避免出現仍存在繁育價值母山羊被屠宰的情況,應制定有效的應對方案。還要對本地的山羊養殖龍頭企業進行鼓勵與扶持,在較為偏遠的貧困地區開辟山羊繁殖基地,充分利用其養殖成本相對低廉的優勢,逐步形成價格壁壘,從而得以搶占市場先機,提高相關企業的競爭力。充分利用草料資源,將其作為飼料,以此降低養殖成本。政府相關部門可大力推行“糧食改成飼料”的政策,實現種養結合的內循環模式,鼓勵養殖戶種植優質的草料,以此推動本地區全產業鏈的發展,將草料直接轉化為飼料,促進養殖效率的提升。在生產草料過程中大力普及機械化,研發出符合桐梓縣自然條件的草料生產設備,以此最大程度上降低生產成本,緩解本地區山羊舍飼規模養殖飼料緊缺的問題,為養殖戶解決實際的困難[3]。
4 提升養殖水準
首先,在正式引種之前,養殖戶要嚴格遵守相關的牲畜檢疫管理條例,并檢查手續是否齊全,對引進地的山羊疫病流行情況進行深入了解,盡量避免從疫區引進種羊。選擇健康、強壯、適應能力強的山羊,并根據自身的經濟能力對引入數量加以控制,避免出現后續的飼養危機。如果需引進母山羊,則需對妊娠率加以控制,數量不宜過多,且盡量杜絕長途運輸,以此降低流產率,確保飼料以及飲用水的充足,并制定應對突發狀況的預案。如果母山羊處于妊娠期,則需對其進行保胎處理,每只注射25 g黃體酮。在運輸過程中,羊群可能會出現暈車,應將10 g葡萄糖以及0.5 g水混合攪拌在一起喂服,癥狀即可緩解。
其次,需提升山羊養殖設施的標準化水平。根據實際情況對飼料通道、清理下水道等養殖設施進行改造和升級,為實現機械化生產目標,應確保設備安裝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查缺補漏,對生產環節加以完善。除此之外,不斷強化生產山羊飼料的機械化普及程度,例如草料、收割、運輸以及加工等。自動投食設備和糞便清理裝置也非常適用于私人養殖山羊場。
最后,對傳統的山羊養殖技術進行改革,尤其要重點改變膳食搭配,從而提高山羊的品質。一方面,制定滿足地區發展需求的山羊舍飼規模養殖技術規范,并進行試點推廣。另一方面組織養殖戶進行培訓,促進整個地區山羊標準化養殖的發展進步。為了降低山羊的難產率,在飼養過程中,養殖戶需搭配好精飼料和青飼料的比例,最大限度上滿足妊娠山羊對高蛋白、礦物質以及各種微量元素的需求,切忌喂食過量的混合精飼料,注意羊舍內部的清潔,避免暴發大規模疫病,規避經濟損失。
5 加強飼養管理
在山羊養殖過程中,相關人員應進行定期體檢,在體檢合格后持證上崗,避免因自身攜帶病毒而導致山羊染上疫病,造成難以挽回的經濟損失。羊舍內部的養殖密度需控制好,過于擁擠的生存環境會加速病毒傳播。養殖戶應確保山羊每天都進行適當的活動,以此增強其體質。有條件的養殖戶可暫時將引進的山羊單獨飼養,確認其健康無疾病后再進行集體飼養。在舍飼規模養殖過程中,需對羊舍內部的溫度加以控制,當冬季較為寒冷時羊舍內部的溫度應不低于12℃,而且要將門窗密封好,避免因冷風侵入導致山羊感染風寒。羊舍內部的墊草應確保清潔、干燥,一旦室內濕度過高,應立即更換并加厚墊草。除此之外,養殖人員還需注意羊舍內部的衛生情況,早晚及時清掃糞便,妥善處理養殖廢棄物。山羊的飲用水以及飼料需保證干凈,切忌將發霉的飼料喂給山羊,導致其生病[4]。
6 常見病的防治
養殖人員應了解本地和周邊地區的羊群疫病情況,并以此制定科學、合理的防治方案,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疫苗接種。要注意保管好疫苗,避免其出現變質,接種方式也要正確,最大化發揮其防疫作用。對于部分羊群高發性疾病而言,疫苗應每年接種1次。在正式接種之前,需對其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接種完畢后仔細觀察,定期檢測是否存在抗體。除了接種疫苗以外,還需注意驅蟲。山羊屬于食草動物,因此極易感染寄生蟲,通常無明顯癥狀,但是會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體質變弱、免疫力下降等問題。為有效解決上述問題,需進行定期驅蟲,每隔60~90 d驅蟲1次。在喂食飼料過程中,可添加適量的伊維菌素,能起到消滅寄生蟲的作用。此外,藥浴也能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在水中添加1%濃度的敵百蟲藥劑,之后給山羊淋浴。
例如,乳房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山羊疾病。如果養殖人員的飼養方式不當,可能會造成羊乳房炎的廣泛傳播。例如,在擠壓時用力過猛,導致羊乳房受到外傷,或者擠奶設備沒有徹底消毒殺菌。為解決上述問題,應盡量豐富飼料種類,做到營養搭配均衡,促進羊乳房的健康發育。飼料的營養成分越多,羊的抵抗力與免疫力就會越強,感染乳房炎的概率就越小。此外,確保羊舍內部沒有能夠傷害羊的銳器,經常通風,保證羊舍的干燥性。
在羊感染乳腺炎之后,會出現乳房腫痛、發炎、高燒不退等癥狀,并伴有痙攣反應。急性乳房炎還會導致病羊的下肢行動遲緩,甚至跛行。在患病后,會出現精神萎靡不振、拒絕喂奶、進食欲望消退、身形消瘦、產奶量急劇下降等癥狀,死亡率居高不下。在治療該病過程中,可采取中醫治療。具體藥方如下:炒山甲30 g、皂角刺30 g、當歸60 g、制乳香30 g、制沒藥30 g、金銀花50 g、赤芍30 g、花粉30 g、防風30 g、川貝母30 g、白芷20 g、陳皮30 g、甘草30 g。如果母羊有外感風寒癥狀,在上方中加羌活50 g、獨活50g。如果病羊乳房有腫塊,在上方中加入桃仁40 g、紅花40 g、柴胡50 g、通草30 g、路路通40 g。藥物煎服,每天1次,連用5~6 d。如果羊癥狀較嚴重,需加大劑量,由日服1劑變為日服2劑,直至癥狀減輕。除藥物內服治療外,為提升治療效果,可在病羊乳房處進行冷敷,以消炎止痛,減少炎癥刺激[5]。
此外,還可對患病山羊進行西醫治療,可使用適量的青霉素和濃度1%的普魯卡因5 ml,通過導管注入病羊的乳房內部,之后對該部位進行輕柔地按摩,使得藥物可被均勻吸收。在注射藥物完畢后,為了加快炎癥滲出物的吸收和消散,可適當地選擇熱敷或者冷敷方式來消腫。在發病初期,為了降低乳房的溫度,可使用冷敷法,并且在3 d后進行熱敷,以此加快病羊的血液循環速率。在進行熱敷的同時,還可配合使用1000 mL濃度為10%的硫酸鎂溶液,加熱到40~50℃,每日外洗熱敷2次,連續使用4~7 d。
7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對舍飼規模養殖技術的大范圍推廣,山羊出欄量變得更高,實現了地區產業化的升級。需注意的是,在養殖山羊過程中,應注重對羊群的管理,包括人工授精、育肥、防疫以及飼料喂養等,促進生產潛能的激發,提高養殖效益。除此之外,政府相關部門也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山羊養殖策略,逐步建立舍飼養殖體系,為我國山羊養殖業的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國祥,林海濤,龍梅.提高山羊舍飼效果的技術措施[J].中國動物保健,2023,25(12):90-91.
[2] 周愛民,張曉暉,劉亞東,等.南方山羊規模化舍飼羔羊育肥技術解析[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3(4):87-89.
[3] 田樹清.舍飼山羊飼養管理技術的關鍵點研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2(7):115-117+120.
[4] 宋富華.沂蒙黑山羊舍飼養殖技術[J].農村新技術,2022(7):27-28.
[5] 丁世偉,王家明.遼寧絨山羊舍飼綜合配套技術應用現狀[J].當代畜牧,2022(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