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瑞士職業教育體系的特征、成因及啟示

2024-07-12 00:00:00許宇飛關晶
教育與職業(上) 2024年7期
關鍵詞:成因特征

[摘要]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瑞士職業教育以“三元制”特征聞名于世,對完善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有諸多啟示。借助新制度主義理論分析框架,瑞士職業教育體系先后歷經了基于內生發展需要的雛形衍生階段、基于政策工具驅動的快速發展階段和基于產業聯盟牽引的體系構建階段,并帶有普職融通、跨界融合、多軌并行、多元共治和成本共擔等鮮明特征。在規制性要素層面,政策驅動與職業教育內生發展相適應;在規范性要素層面,行業規范有效規避參與主體自利風險;在文化—認知性要素層面,職業文化與認知理念實現協調統一是瑞士特色職業教育體系得以形成的關鍵成因。借鑒瑞士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經驗,我國在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過程中,應從優化職業教育制度設計、打造產教融合實體組織和提升職業教育治理效能層面尋求突破。

[關鍵詞]新制度主義;瑞士;職業教育體系;特征;成因

[作者簡介]許宇飛(1992- ),男,河南周口人,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在讀博士;關晶(1978- ),女,福建福州人,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管理學系主任,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上海" 20023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國家一般課題“中國特色學徒制的國家制度優化研究”(項目編號:BJA230038,項目負責人:關晶)和2023年上海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拔尖人才培育項目“職業大學學術漂移的影響因素與防范策略”(項目編號:209-AC9103-23-368072008,項目負責人:許宇飛)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9.3/.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4)13-0077-08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職業教育的關鍵要素”[1],職業教育體系是否系統完備深刻影響著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成效與質量。2022年5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正式施行,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提供了法理支撐。同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強調“以深化產教融合為重點,以推動職普融通為關鍵,以科教融匯為新方向,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有序有效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與域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基礎相對薄弱。長期以來,職業教育體系缺乏整體性構建。[2]事實上,理論界及實踐界對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關注度從未減弱,只不過這一關鍵議題被特定時期內單個層面的改革熱點暫時遮蔽。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關涉職業教育改革及發展的方方面面,無論是政策導向還是實踐訴求,它都是職業教育改革無法回避的根本性和原點性議題,重新審視這一議題是深化職業教育研究的理性回歸。智能化時代背景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與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兩大重要命題實現了跨界交會,破解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面臨的體制障礙具有歷史必然性與時代緊迫性。然而,對于如何構建與中國國情相適切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尚未形成具體可行的“中國方案”。審視歷史,瑞士立足本國情形形成了聞名于世的“三元制”職業教育體系(因職業教育過程一般在職業院校、企業以及培訓中心三個地點而得名),對構建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具有借鑒意義。雖然學界對瑞士職業教育的討論偶有涉及,但多聚焦于事實層面的情況介紹,如周紅利、周鐵梅對瑞士職業教育體系、管理體制的研究[3],多數缺乏學理層面的深刻反思。基于此,本研究擬借助新制度主義分析框架,聚焦瑞士職業教育體系的歷史變遷,概括瑞士職業教育體系的典型特征與具體成因,以為完善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供經驗借鑒與路徑選擇。

一、新制度主義及其適用性分析

(一)新制度主義的主要內容

新制度主義是學科交叉融合的“結果”,主要包含歷史制度主義、理性選擇制度主義、社會學制度主義三大流派。[4]約翰·邁耶爾(John Meyer)、布萊恩·羅萬(Brian Rowan)、理查德·斯科特(Richard Scott)是新制度主義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5]新制度主義三大流派關注的內容各有側重。歷史制度主義側重制度或歷史的演變脈絡,以國家和政治制度為核心考察歷史;理性選擇制度主義強調利益主體的行為偏好等對制度的影響;而社會學制度主義從更加宏觀的層面對制度進行重新界定,指出制度不僅包括正式規則、程序、規范等正式制度,也包括為人的行動提供“意義框架”的象征系統、認知模式和道德模板等非正式制度。[6]新制度主義突破了舊制度主義在制度發生層面的空間局限性,強調制度化并非發生在組織內部,而是在社會層次或部門層面不間斷發生的。[7]此后,新制度主義得到進一步發展與完善,開始廣泛應用于教育研究領域。20世紀70年代,新制度主義與比較教育研究開始交匯[8],為透視教育體制變革、制度演化等議題提供了重要分析工具。

(二)新制度主義的適用性剖析與分析框架構建

B.蓋伊·彼得斯(B. Guy Peters)指出,新制度主義并不是一只單獨的生物個體,而是包括眾多不同種類的屬群[9]。新制度主義源于跨學科的有機融合,并與外部實踐環境保持著高度交互,其內容結構始終處于動態發展過程中。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社會學制度主義代表人物斯科特將規制性(Regulative)、規范性(Normative)和文化—認知性(Cultural-cognitive)要素視為制度的核心,并指出在相應的制度環境中各要素之間以相互依賴和相互強化的方式,構成一個強有力的社會框架,這一社會框架既能容納又能展現這些結構的強大力量和彈性。[10]斯科特對制度要素進行了有機分解,力圖揭示不同類型制度要素及其內在互動關系對制度演化的影響。這一觀點為解釋制度演化提供了重要分析視角,也為深入剖析制度演化動因提供了極具解釋力的理論框架。

職業教育體系是職業教育制度的關鍵內核。職業教育制度的變革與發展深刻影響著職業教育體系的現實樣態。借鑒新制度主義理論,本研究構建了相應的理論分析框架:在一定制度環境中包含三種不同類型的制度要素,它們分別是規范性、規制性與文化認知性要素,各要素之間存在緊密的互動關系;制度要素分別借助規制性、規范性與文化認知性制度力量,共同促進了職業教育體系的演化與發展。

二、瑞士職業教育發展歷程

(一)基于內生發展需要的雛形衍生階段

傳統的行會制度是歐洲早期職業教育的雛形。中世紀時期以行會制度為紐帶的行會學徒制成為技藝延續和技能傳承的重要組織載體,這也是瑞士職業教育的起源。由于產業發展成熟度等因素限制,這時的行會學徒制帶有較強的封閉性,僅涉及部分成年男性,技藝傳承過程注重保密性,職業教育覆蓋面較為有限。1874年,瑞士實現了全國范圍內的貿易自由[11]。與此同時,受到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沖擊,瑞士產業工人數量急劇增加,由于產業工人未得到系統的學習培訓,導致瑞士企業產品質量低劣,無法在產品市場上與英法等工業強國進行競爭。為了加快提升產品質量和國際競爭力,在瑞士政府的引導下,同類屬的產業界開始建立本行業的行業協會,以規范企業的生產行為。這類行業協會覆蓋商業、工業和手工業等多個行業,如1879年成立的瑞士貿易協會。行業協會的規范性力量在這一時期發揮著重要的約束作用。行業協會的建立結束了生產界因惡性競爭而導致的盲目擴張行為。同時,行業協會開始關注企業員工的技術技能提升,以適應產品市場的激烈競爭。在這一階段,職業教育服務技能人才培養的自主意識開始覺醒,在行業協會的引導下開始有限介入國家經濟發展進程,但內生演進依然是瑞士職業教育發展的主旋律,瑞士職業教育體系的雛形由此而生。

(二)基于政策工具驅動的快速發展階段

為有效滿足產業快速發展需要,瑞士聯邦政府開始從職業教育的邊緣地位,逐步邁入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場域,其主要形式就是借助政策的強勢干預介入職業教育發展。1884年,瑞士聯邦政府開始以政府資助的形式開展學校層面的職業教育與培訓活動(VET)。1980年,瑞士法語區的州政府率先通過了地方性保護性法規[12]。1990年,德語區的州政府也頒布了相應的職業教育與培訓條例[13],以保證職業教育與培訓活動的質量和學徒權益。[14]1908年,瑞士聯邦政府對職業教育培訓的管轄權在法律層面得以確立。1930年,聯邦政府頒布了《職業培訓法》(Vocational Training Act),這是瑞士針對職業教育培訓活動的第一部專項法律。1963年,聯邦政府完成《聯邦職業教育法》的修訂,其主要變化是決定支持發展繼續教育;為每個職業引入培訓要求以應對越來越多的申請人;重新評估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學校教育部分,其重點不僅是教授職業技能,還包括普通教育。[15]1963年的國家立法和各州隨后實施的地方法案對瑞士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形成具有決定性意義。[16]這一階段,規制性要素成為影響瑞士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制度力量,聯邦政府借助政策工具逐步成為職業教育的關鍵引導者,并以法律的形式拓展了職業教育的覆蓋面。與此同時,聯邦政府與行業協會及產業聯盟深度協作,充分確保了既定法律的適應性,瑞士職業教育得以蓬勃發展。

(三)基于產業聯盟牽引的體系構建階段

構建適應產業發展需要的職業教育體系成為聯邦政府調整的重心。1978年,聯邦政府第三次修訂《職業教育法》。在本次修訂過程中,聯邦政府首次明確了職業教育培訓的第三方場所,正式將行業企業從法律層面納入職業教育體系,并成為職業教育體系的關鍵“一元”。1994年,聯邦政府推出職業教育學士學位(Federal Vocational Baccalaureate),學生通過聯邦職業會考可以進入應用科學大學繼續深造[17],暢通了職業教育技術技能人才的專業發展通道。聯邦政府還注重發揮行業企業的重要作用,并將其作為職業教育課程開發的重要主體,旨在賦予技術技能人才綜合技能。為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體系,2004年聯邦政府對原有的《職業培訓法》進行修訂與完善,頒布了新的《職業教育與培訓法》(VPETA)。法律修訂后,高等職業教育作為一個獨立的正規高等教育類型從非正規教育中脫離出來[18],以產業聯盟為代表的第三方組織深度參與職業教育全過程,職業教育體系日臻完善。在聯邦政府與行業企業的互動參與下,這一階段公眾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得到有效提升,文化—認知性要素成為影響瑞士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制度力量。比如,2005—2022年進入職業教育與培訓領域的高中注冊學生占比始終保持在60%以上[19],高于同時期的奧地利與德國[20]。這一時期,企業與職業教育之間形成了一種彼此依存的關系,企業將參與職業教育視為一種責任與義務,從而確立了自身在瑞士職業教育體系中的地位。至此,以“三元交互”為特征的瑞士職業教育體系基本形成。

三、瑞士職業教育體系的典型特征

(一)普職融通: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有機銜接

從瑞士職業教育體系的內容來看,職業準備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學術類精英教育借助職業考試與資格文憑等方式實現了“自上而下”式的互聯共通。從職業準備教育開始,為中學畢業生提供進入職業教育的通道,為更好地實現其職業發展奠定基礎。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在修滿相應課程的學分并通過專業資格考試后,可以進入到應用科學大學繼續深造,滿足了職業教育受教育者專業發展的訴求,實現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有機銜接。但與此同時,瑞士職業教育體系內部也存在明顯的制度分層,高等職業院校也有可能會對標學術精英高校,誘發“學術漂移”風險。

(二)跨界融合:致力于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的有效互動賦予了瑞士職業教育長久不竭的內生發展動力。學徒制培養傳統為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奠定了堅實基礎。瑞士職業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聯邦政府、行業企業與職業院校跨界融合的育人格局。從本質上來看,政府、院校與企業的參與目標是高度一致的,即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適應產業發展需要。聯邦政府從宏觀層面充分發揮政策工具的調節作用,做好頂層設計與宏觀謀劃,確保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緊密對接。職業院校承擔技術技能人才的理論教學任務,會同各方參與主體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保證培養計劃的科學性與有效性。行業企業主要承擔實踐教學任務,提供實施職業教育的場所,制定并完善職業培訓內容和考試標準,受政府委托為職業證書考試和技能考試命題,開發新的教育培訓課程[21]。生產界與教育界實現了跨界融合,共同致力于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三)多軌并行:暢通技術技能人才向上發展通道

瑞士在構建職業教育體系過程中,注重滿足技術技能人才的專業發展訴求,為其架設多軌并行的向上晉升通道,為技術技能人才的成長與發展提供了多樣化的路徑選擇。因此,瑞士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對青少年具有較高吸引力,因為他們在完成學徒學習后擁有勞動力市場“入場券”,同時還擁有相應的學位,可隨時繼續學習。[22]以高等職業教育為例,在瑞士職業教育體系中,學習者有兩條路徑可供選擇。其一,選擇在高等職業學院完成相應的課程學習。學習方式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全日制學習至少需要兩年時間,兼職則至少需要3年時間。[23]其二,通過聯邦考試。聯邦考試分為職業考試(Berufsprüfung,BP)與高等專業考試(H?hereFachprüfung,HFP),該路徑的學習者必須同時通過兩次考試方能取得相應的學歷證書。

(四)多元共治:提升職業教育治理能力與治理水平

提升治理水平與治理能力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目標。多元參與是瑞士職業教育體系的鮮明特征,為避免參與主體權責交叉對職業教育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聯邦政府構建了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首先,以法律的形式對參與主體的治理邊界進行界定。《聯邦職業教育法》和《聯邦職業教育條例》規定聯邦政府及州政府從宏觀層面做好職業教育發展的頂層規劃,提供資金支持和監督。職業院校提供院校層面的教育場地,開展理論教學。行業企業主要承擔實踐層面的教學任務,并會同行業組織進行相應的資格考試與專業認證,避免了參與主體在治理層面可能產生的權責交叉與重疊。其次,基于“善治”需要構建平等的治理關系。根據職業教育發展需要,以法律的形式為行業企業參與掃清了障礙,確保參與主體基于一致性治理目標進而形成平等互利的治理關系,確保治理水平與治理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五)成本共擔:確保職業教育良性運轉的總體格局

以行業企業為代表的利益相關者深度參與職業教育,將有效緩解政府在職業教育經費支出上所面臨的壓力。瑞士職業教育經費主要包含政府公共經費、職業教育基金及企業投入。其中,職業教育基金由同一類屬的行業協會提供,聯邦政府充分發揮規制性要素的重要作用,引導參與企業將有益于職業教育作為自身行為趨向的出發點。《聯邦職業教育法》明確了聯邦政府與州政府在公共經費方面的承擔比例,分別為25%和75%。有數據表明,2009年瑞士全國企業學徒培訓的投入總額為53億瑞郎,凈收益為5億瑞郎[24]。企業不僅僅是培訓成本的承擔者,也是職業教育的受益者,可以獲得一定收益。總的來看,聯邦政府充分把握了企業營利性的本質特征,綜合運用政策和激勵杠桿的調節與激勵作用,既減輕了自身在職業教育投入上面臨的經費壓力,又充分調動了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確保了職業教育體系運轉的穩定性。

四、瑞士職業教育體系的成因透視

(一)規制性要素:政策驅動與職業教育內生發展相適應

“自發形成制度的確認過程是一個分散無序的過程,與此不同,一項新法規的確認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有序制度化的過程。”[25]以制度企業家為代表的利益相關者通過各種手段干預政策形成,并借助政策權威推動自上而下進行組織變革,構建全新的組織場域。在瑞士職業教育發展歷程中,以政府為代表的參與主體發揮了關鍵作用。借助《聯邦職業教育法》等政策工具的強制性作用,滿足了職業教育向產業界擴張的需求,將職業教育發展與產業需求緊密銜接。同時,通過多次修訂和完善法律文本,革除了與產業發展不相適應的內容,結合產業發展的現實訴求,進一步明晰了各參與主體的權責邊界與功能定位。此外,在政策調適中,政府也在不斷調整自身與州政府、行業企業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力求實現各參與主體功能的最大化。由此來看,聯邦政府的政策驅動力與瑞士職業教育自發的內生發展訴求實現了有效銜接,適應了特殊背景下組織環境變革的要求。一般來說,政策制定到執行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但瑞士政府通過對政策與法律的多次修訂革新,較好地平衡了政策供給與市場需求之間的關系,為本國職業教育體系的形成創設了良好的制度環境。

(二)規范性要素:行業規范有效規避參與主體自利風險

制度主義者指出,“組織傾向于模仿那些在其所處領域中看上去更為成功或更具合法性的類似組織。專業協會和行業協會是界定和傳播組織與專業行為的規范性規則的另外一個重要渠道”[26]。在規范性要素層面,強調社會責任與道德支配是其制度遵守及獲得合法性的基礎。企業是市場生產的細胞,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自身組織目標,其與生俱來的營利性與教育公益性之間的矛盾天然對立。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自利性不利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但瑞士很好地平衡了兩者之間的張力,并將其扭轉為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合力。古老的行會制度是技藝傳承的重要組織載體,但隨著產業發展的迅速擴張,行會體系隨之瓦解。在聯邦政府的引導下,同一類屬的行業協會相繼建立,并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其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角色,賦予了行業協會作為非正式組織應有的行業約束力。行業協會的成立規范了企業成員的參與行為,借助職業教育基金的調節作用,使得參與企業不僅成為職業教育成本的分擔者,也成為職業教育的最終受益者。行業協會所帶有的規范性,規避了企業自利性所帶來的風險,為瑞士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穩定的內部環境。

(三)文化—認知性要素:職業文化與認知理念實現協調統一

文化—認知性要素是影響組織場域內利益相關者價值觀念與意識認知的深層次要素,是賦予組織最深層次合法性地位的關鍵。文化—認知要素的核心是同行認同、產業認可、公眾認知。行會學徒制是西歐國家職業教育的起源,扮演著延續技藝傳承的重要角色,并在瑞士本國社會環境中積淀了崇尚技能的職業文化。以此為基礎發展而來的職業教育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組織合法性,再加上政策工具的推動與促進,使得職業教育從法理層面確立了在國家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獲得了以精英大學為代表的同行認同。同時,瑞士職業教育發展與國家產業發展需求實現了同頻共振。聯邦政府一方面,通過修訂和完善法律文本的形式確立行業企業參與主體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聯邦政府也注重將產業需求通過行業參與的方式反饋到職業教育領域,推動職業教育體系的完善,實現了產業認可與體系完善之間的雙向互動。此外,在瑞士,社會公眾普遍認為職業教育能夠幫助青年人更好地實現就業與生存。數據表明,2000—2021年獲得高等職業教育資格的人數增加了約30%[27]。學生、家長等主體均對職業教育有著較為理性的社會認知,為職業教育體系的完善與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外部支持。

五、瑞士職業教育體系的現實啟示

(一)從規制性要素向文化—認知性要素轉變,優化職業教育制度設計

借鑒瑞士的實踐經驗,在優化我國職業教育制度設計過程中,要遵循同行認同、產業認可、公眾認知三個原則。首先,以政策有效供給為抓手,鞏固職業教育的類型定位。新修訂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首次以國家法律的形式明確了職業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了法理基礎。要以此為契機,強化有關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等關鍵議題的有效政策供給,破除影響職業教育發展的體制障礙,確保其能夠真正被同行所認同。其次,以服務產業發展需要為核心,提升職業教育的社會服務能力。與產業發展深度對接是職業教育區別于其他教育類型的顯著特征。要立足區域經濟發展訴求,主動將行業企業納入職業教育場域,彌補企業“缺位”對職業教育發展造成的不利影響。同時,根據產業發展態勢靈活調整院校專業設置及教學內容,提高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的適應性,促進職業教育發展與區域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爭取產業界的認可。最后,以完善職業教育體系為關鍵,提高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完善職業教育體系是職業教育制度優化調整的主攻方向,而職業本科是職業教育向上延伸發展的必要選擇。要堅持示范與引領趨向,遴選優質院校作為模仿原型,積極推進職業本科建設。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職業教育專業碩士、博士學位建設,暢通職業教育受教育者的向上發展通道。在實現普職銜接層面,要構建并完善職教高考制度,加速普職融通,為職業教育受眾提供多次選擇的機會,重塑社會認知。

(二)從被動適應產業需求向主動引領轉變,打造產教融合實體組織

從瑞士職業教育的發展經驗來看,暢通有效的產教融合機制不僅提升了瑞士職業教育與行業發展銜接的緊密度,還實現了職業教育從被動適應產業需求向主動引領轉變,提升了職業教育內在吸引力。首先,基于集體協作需要,共建產教融合聯盟。瑞士的行業企業在構建職業教育體系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應將具備行業影響力和引領行業未來發展的龍頭行業企業納入產教融合聯盟,保障產教融合聯盟的代表性與行業影響力。聯盟成員共同制定符合行業發展需要的聯盟章程等內部約束性文件,規范聯盟成員的行為趨向。結合區域實際,對標院校專業設置情況,細分聯盟成員的產業屬性,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相吻合,消除校企雙方合作障礙,并鼓勵其深入參與法律完善、課程建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等方面。同時,根據產教融合成效、學生滿意度等指標淘汰并吸納聯盟成員,保證產教融合聯盟的組織活力。其次,基于人才培養需要,鼓勵校企雙方共建產業學院。產業學院是針對特定行業企業需要進行技能人才培養的模式。在推進產業學院建設過程中,要以“真實需要”為根本原則,結合區域產業發展與合作企業的真實需要,充分發揮院校和企業雙方在場地、設備、人員、資金等方面的優勢資源,實現育人資源的重新組合,將行業企業的最新技術標準融入實踐教學過程,扭轉職業教育長期以來被動適應產業發展的不利局面,不斷提升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最后,基于產業發展需要,積極推進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可以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則,允許企業舉辦或參與職業教育教學,擴大產教融合型企業的規模[28]。充分發揮政府提供的“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組合方式的激勵作用,鼓勵產教融合型企業投資興辦職業教育,打造高質量產教融合基地,為職業教育師資崗位實踐和學生實習提供必要支持,鞏固職業教育的地位。

(三)從校企二元割裂向多元協同參與轉變,提升職業教育治理效能

在瑞士,聯邦政府、州政府、行業企業及職業院校等利益相關主體均被納入職業教育體系,共同參與職業教育過程,有效提升了瑞士職業教育的治理水平與治理能力。我國的職業教育治理中,職業教育管理機構借助政策工具介入職業教育各個環節,而企業的主體性作用并未得到有效發揮,造成校企二元割裂的發展困局。為適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我國應構建多元主體協同參與的新型治理格局。首先,實現職業教育治理理念從“一元管理”轉向“多元治理”。政府應在政策或法律框架內保障職業教育利益相關主體在職業教育治理過程中的重要地位,明確不同主體的權責義務、避免權責交叉,確保各利益主體能夠有效參與、深度參與。同時,積極暢通職業教育治理參與平臺與渠道,認真聽取相關主體反饋的意見與建議,為改革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其次,促進職業教育治理結構從“單一”轉向“復合”。職業教育治理結構可以分為內外兩大部分。就職業教育內部治理來看,職業院校要打破單一的治理格局,推進“學校+學院”分層治理模式,確立二級學院在職業教育治理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就外部性治理結構而言,可將政府、行業企業、職業院校等要素主體納入同一治理場域中,實現治理結構要素間的優勢互補,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相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對接,促進多元主體間的良性互動。最后,推動職業教育治理手段從“政策強制”轉向“共商協作”。政府要調整借助政策工具強制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的傳統做法,主動與職業教育利益相關主體開展協商對話,通過定期交流、專項討論會等多種形式,對職業教育改革的重大議題進行有效協商,提高職業教育治理決策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胡新瑞.論新《職業教育法》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構[J].教育發展研究,2023,43(17):40.

[2]匡瑛.走出誤區:深化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認識與行動[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28-40.

[3]周紅利,周雪梅.瑞士職業教育體系、管理體制及其啟示[J].教育與職業,2012(35):18-21.

[4]高春芽.理性選擇制度主義:方法創新與理論演進[J].理論與改革,2012(1):5-10.

[5]CARNOY M.Transforming Comparative Education FiftyYears of Theory Building at Stanford[M].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19:107.

[6](美)彼得·豪爾,羅斯瑪麗·泰勒,何俊智.政治科學與三個新制度主義[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3(5):20-29.

[7][26](美)沃爾特·W.鮑威爾,保羅·J.迪馬吉奧.組織分析的新制度主義[M].姚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3,76.

[8]尤錚,覃云云.新制度主義與比較教育研究:理論、案例及問題[J].比較教育學報,2022(3):3-13.

[9](美)B.蓋伊·彼得斯.政治科學中的制度理論:新制度主義[M].王向民,段紅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2(譯者序).

[10](美)W.理查德·斯科特.制度與組織:思想觀念、利益偏好與身份認同[M].4版.姚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61.

[11]陳洲.瑞士職業教育:體系構建與困境應對[J].職業技術教育,2016,37(21):69-72.

[12]Philipp Eigenmann,Michael Geiss.Doing it for them:corporatism and apprentice activism in Switzerland,1880-1950[J].History of Education,2016,(45)5:570-586.

[13]Fa?hauer Uwe,Aff Josef,Fürstenau B?rbel,Wuttke Eveline (Hrsg).Lehr-Lernforschung und Professionalisierung[M].Opladen:Verlag Barbara Budrich,2011:187-197.

[14]Renold U,Bolli T.On the Multiple Dimensions of Youth Labour Markets[J].KOF Studies,2014(8):58-61.

[15]汪晟.瑞士職業教育制度變遷、體系及治理研究[J].職教論壇,2019(4):163-169.

[16]Gonon P,Freidorfer-Kabashi L.Education and Training Regimes within the Swiss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A Comparison of the Cantons of Geneva,Ticino and Zurich in the Context of Educational Expansion[J].Education Sciences,2022,12(1):1-13.

[17]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Switzerland.Bundesgesetz über Fachhochschulen(Fachhochschulgesetz-FHG)[EB/OL].(1994-05-30)[2024-03-12].https://www.sbfi.admin.ch/campus-switzerlande.html.

[18]BiBB.Berufsbildung 4.0-Fachkr?ftequalifikationen und Kompetenzen für die digitalisierte Arbeit von morgen:Branchen- und Berufescreening[EB/OL].(2017-01-01)[2023-01-26].https://www.bibb.de/de/49603.php.

[19]BFS.Bundesamtfür Statistik[EB/OL].(1994-05-30)[2023-11-30].https://www.bfs.admin.ch/bfs/de/home/statistiken/bildung-wissenschaft/bildungsabschluesse/sekundarstufe-II.html.

[20]GRAFL.The rise of work-based academic education in Austria,Germany and Switzerland[J].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mp; Training,2016,68(1):1-16.

[21]夏爽.論國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經驗及啟示[J].教育與職業,2014(27):19-21.

[22]WINCH C.The Economic Aims of Education[J].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2014(36):101-117.

[23]鄂甜.瑞士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路徑、特色及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18,39(22):67-73.

[24]M Strupler,Wolter S C.Dieduale Lehreeine Erfolgs geschichte-auchfiir Betriebe[M].Zurich:Ruegger,2012:76.

[25](美)杰克·奈特.制度與社會沖突[M].2版.周偉林,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197.

[27]BFS.截至2022年6月的教育資格(SBA)統計數據[EB/OL].(2022-06-01)[2024-03-26].https://www.bfs.admin.ch/bfs/de/home/statistiken/bildung-wissenschaft/bildungsabschluess

e/tertiaerstufe-hoehere-berufsbildung.html.

[28]李鵬.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制度化:新尺度、新挑戰與新方向[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6):24-33.

猜你喜歡
成因特征
抓住特征巧觀察
說說兩種『白氣』的成因
色散的成因和應用
新型冠狀病毒及其流行病學特征認識
幼兒自信心的缺失成因及培養策略
甘肅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2
如何表達“特征”
不忠誠的四個特征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04
抓住特征巧觀察
暈紋石成因解讀(上)
寶藏(2017年7期)2017-08-09 08:15:19
翻譯實踐問題及成因
唐山文學(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免费小视频|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毛片免费视频|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 久久永久视频| 亚洲欧美h|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无码在线激情片|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欧美日韩国产一级|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午夜日b视频| 日韩美毛片|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日本福利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色悠久久久|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 免费亚洲成人| 亚洲男人在线| 91在线播放国产|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无码久看视频| 91精品专区| 亚洲国产清纯|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AV不卡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色爽网免费视频|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熟女日韩精品2区| 99er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日本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9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 久久人人97超碰人人澡爱香蕉|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日产AⅤ| 亚洲一区色|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九九热免费在线视频| 99热精品久久| 91视频国产高清|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系列在线|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在线看AV天堂| 成人午夜天| 黄色三级毛片网站|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伊人丁香五月天久久综合| 精品国产Ⅴ无码大片在线观看81| 色播五月婷婷| 小蝌蚪亚洲精品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