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組織部長會議提出,聚焦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不斷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天門市將深入學習貫徹會議精神,大力推行黨員干部上門問事、黨員群眾大會議事、黨支部帶頭干事、群眾全過程參與評事“四事工作法”,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有效提升基層黨組織向心力、凝聚力。
實行干部上門“問事”,解決好十件實事從哪來的問題。堅持把黨員干部實地上門察民情訪民意作為辦好十件實事的“先手棋”。干群組團“查事”。實行每年年初由包聯鄉鎮(街道)市領導帶頭,與包片鄉鎮(街道)黨(工)委班子成員、駐村第一書記、駐點機關干部和村(社區)“兩委”干部、黨員群眾代表一道,開展民情“大走訪、大調研、大排查”。敲門入戶“問事”。采取“一走遍四必談五必訪”的方式,摸清群眾最急、最需、最盼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全面分析“理事”。將上門走訪調研群眾反映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按照組織建設、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益事業、環境整治等板塊進行分類、梳理匯總,形成群眾急難愁盼“需求清單”。
實行黨群會商“議事”,解決好十件實事如何定的問題。堅持把群眾實際需求作為辦好實事的“第一選擇”,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程序,“三步走”選好定準“十件實事”。支部初審“過篩子”。要求村(社區)黨組織對收集的“需求清單”進行初篩,形成初步清單。干群互通“拿盤子”。組織村(社區)兩委干部召集灣組(小區)黨員、群眾召開屋場會、夜話會,對十件實事初步清單修改完善形成候選清單。黨群大會“定調子”。召開黨員、村(居)民代表大會,對十件實事候選清單進行決議,確定本年度村(社區)為民服務辦好十件實事具體內容,同步在公示欄公開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實行支部發力“干事”,解決好十件實事誰來抓的問題。堅持把廣泛發動群眾全過程參與作為推動十件實事落地的最大力量來源。黨組織“帶領干”。建立十件實事工作臺賬,明確村(社區)干部為責任人,定下時間表、路線圖和具體措施,實行銷號管理。黨員“帶頭干”。以灣組、小區為基本單元推選黨員中心戶,每名黨員中心戶聯系3至5名黨員、每名黨員聯系10戶群眾,織密黨員聯戶“1+10”微網格,營造黨員帶頭、群眾跟隨的良好共建氛圍。群眾“一起干”。抓實“愛心食堂”“積分超市”等有效載體,激勵引導群眾代表深度參與十件實事建設方案確定、資金安全使用、工程質量監督等各環節全過程,凝聚民力民智。鄉鎮“監督干”。建立“月調研、季拉練、年考評”工作機制,推動鄉鎮(街道)黨(工)委班子成員每月到聯系點調研指導,幫助協調解決十件實事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實行群眾參與“評事”,解決好十件實事滿意度的問題。堅持把黨員群眾認同不認同、滿意不滿意、是否得實惠作為評判十件實事成效的最高標準。主題黨日“每月評”。明確村(社區)黨組織在每月支部主題黨日活動上向黨員、群眾代表通報十件實事當月進展、下月計劃,協商解決推進中的難題。實事落地“立即評”。每件實事完成后,第一時間組織黨員群眾代表到現場對完成實事進行效果評價,確保實事辦理不走過場。年底考核“大家評”。每年12月底組織全體黨員和村(居)民代表集中對所有十件實事完成質效進行民主評議,將評議結果作為村干部評先評優、兌現績效、升降去留重要依據,確保十件實事取得實效。
(作者系天門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