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以紅色黨建為引領,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減負賦能為核心,聚焦基層微小事,撬動治理大效能,持續優化基層治理方式方法,助推經開區高質量發展。
突出黨建領治,鑄就基層治理“紅引擎”。鍛強中樞主軸,構建一貫到底的組織體系。深化黨委抓支部、支部管黨員、黨員帶群眾“抓管帶”機制,構建“社區—網格—樓棟—單元—居民”組織體系;圍繞黨建主軸,橫向推動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雙向發力,縱向深化機關、企事業單位與社區結對共建,完善黨建聯建聯席會議制度。建強先鋒主力,打造一呼必應的硬核雁陣。強頭雁,開展村(社區)書記常態化集訓,抓實駐村第一書記年度考核;促后雁,著力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帶群雁,推行書記“導師幫帶制”,設立老書記工作室,培養村(社區)后備干部80名,形成基層黨建“頭雁領飛、群雁齊飛”的雁陣效應。延伸“神經末梢”,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吹響在職黨員下沉基層“集結號”,持續深化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收集解決問題126個,辦結民生實事21項;引導無職黨員就近下沉,推選黨小組長332名,樓棟長475名,開展“三亮”行動,切實發揮黨員示范帶動作用。
聚力協同共治,構建基層治理“強磁場”。以德育人,厚植基層治理德治土壤。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抓實道德講堂、法治講堂、市民學校、法治夜校、學校講臺、文化舞臺等德育陣地,深入開展“知荊州、興荊州、愛荊州”活動。以智賦能,凸顯基層治理智治優勢。強化“1+3+N”維穩平臺的統一指揮調度;深入開展基層減負大調研,建立動態管理準入退出機制;強力推進政務服務“一事聯辦”“一網通辦”和掌上辦,完成209項政務服務事項下沉。以人為本,激發基層治理自治活力。微優化減負賦能增效,扎實開展形式主義掛牌集中整改,清理“僵尸群”,整合工作群,以面對面代替“鍵對鍵”;微整合激活社區資源,變居委會單槍匹馬為多部門“聯合作戰”,試行共享菜園,解決了還遷村民菜籃子問題,建設愛心食堂,讓老年人安享舌尖上的幸福晚年,改造解憂亭,召開解憂議事會18場次,解決綠化、硬化、停車、充電等居民煩心事26件;微服務助力幸福生活,開展獨居孤寡老人照料、扶貧幫困志愿服務等公益服務活動180余場次。
強化依法治區,夯實基層治理“硬支撐”。深化平安聯創。統籌推進“緝槍爆、除毒患、打電詐、治黃賭”等集中攻堅行動,今年以來,抓獲電詐及關聯犯罪嫌疑人65人,止付2913萬元,挽損70萬元;開展重點領域、重點場所督查檢查6次,及時排查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筑牢安全防線。深化矛盾聯調。組建平安建設、治安巡邏、人民調解志愿服務隊75支,發展“經開義警”117名,吸納兼職調解員150余名;持續開展矛盾糾紛大走訪大排查大化解行動,嚴格落實重大矛盾領導包案,截至目前,共排查矛盾糾紛208起,化解199起,化解率95.7%。深化部門聯治。建成47個“區—鄉—村”三級綜治中心,深化府院聯動,開通涉企案件綠色通道;強力推進基層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推動行政執法權限和力量向各街道延伸,在全市功能區中率先打破基層綜合行政執法工作空白。
(作者單位:荊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黨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