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養老服務隊伍普遍面臨工作壓力大、收入待遇低、專業水平低、社會地位低和缺乏相關保障等困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老年人養老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這為新時代養老服務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對全力推進新時代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要求。2022年底,湖北省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1302萬、占比22.28%,老齡化程度居全國前列、中部第一,預計到2031年邁入重度老齡化階段,高齡和失能老年人數量龐大,迫切需要我們加快建設一支規模適度、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專業化養老服務人才隊伍。湖北省民政廳圍繞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主題教育調研課題,先后赴武漢、宜昌、咸寧等地的14家養老服務機構,通過實地調研、座談了解、統計數據分析等方式,對涉及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支持政策、薪酬待遇、職業技能培訓和認定、引才育才機制、激勵機制等問題開展了調查研究。
現狀分析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北省積極推進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在努力提升養老服務設施硬件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為擴大養老服務供給、提高養老服務質量打下了較好基礎。
出臺支持政策。2021年,湖北省民政廳、省人社廳等5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實施康養技能人才培訓計劃打造“湖北護工”品牌的通知》,要求2021—2022年,全省培訓養老護理員6萬人次以上,并給予政策支持;武漢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護理員補貼、積分落戶和授予榮譽等政策;宜昌市民政局、市財政局等3部門出臺《宜昌城區養老護理員補貼津貼實施辦法(試行)》,建立護理員入職、長期養老護理獎勵補貼和養老護理崗位津貼、培訓補貼等制度;咸寧市民政局、市衛健委等5部門出臺《咸寧市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建立護理員入職補貼和崗位津貼等制度。
完善培訓體系。建立省級培訓基地。武漢、宜昌、咸寧3個省級培訓基地先后承辦全省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和全省養老護理師資培訓,并輪流舉辦全省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大賽,省級彩票公益金每年支持每個培訓基地30萬元—50萬元。完善線上與線下培訓模式。爭取省人社廳將中國民政培訓網納入我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線上平臺,各地組織護理員線上開展理論學習和考試;線下組織護理員開展實操技能培訓,“十四五”以來,全省線上線下累計培訓護理員11.27萬人次。引導高校發展養老健康服務學科專業。目前我省已布點康復、護理、中醫、公共衛生類專科專業點75個。
加強宣傳激勵。2022年,湖北省有8名同志被民政部授予“全國養老服務先進個人”稱號,7名養老護理員被評為湖北技術能手。同年,省民政廳聯合省委宣傳部在全省集中宣傳展示了10名“荊楚最美養老護理員”和10名提名人選,并給予獎金獎勵。
逐步壯大隊伍。據不完全統計,全省養老機構從業人員現有1.9萬余人。其中,養老護理員9900余人,醫護、社工、營養、心理咨詢師、評估師等1800余人,院長及其他管理和工作人員7200余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從業人員現有9000余人。
對策建議
(一)完善養老服務人才保障政策。民政部出臺《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后,會同相關部門積極爭取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出臺《關于加強湖北省養老服務人才保障的實施意見》,系統完善養老服務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激勵、評價政策,推進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專業化、職業化進程。一是完善人才培養機制。爭取教育部門支持,加快發展養老服務職業教育,加大養老服務應用型人才培養力度,支持高校、職業院校發揮專業優勢建設康養產業學院,引導已開設養老服務類相關專業的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與養老服務機構共建行業學院。引導開放大學將養老服務人才納入培養范圍,為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繼續教育提供平臺。鼓勵各地建設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基地和實訓基地,支持培養基地與養老服務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建立“訂單式”定向培養合作關系,定期提供指導、咨詢、培訓服務。按規定落實職業技能培訓補貼、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補貼等政策。爭取人社部門支持,凡是交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養老護理員均同等享受相關免費培訓政策。二是健全人才使用管理機制。引導養老服務機構科學設置管理、專業技術、工勤技能等崗位,落實重點崗位配比要求。提升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持證上崗率,將其作為養老服務機構參與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合作招投標的重要評價指標。拓寬養老服務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引導技能人才按職業技能序列晉升等級。支持養老服務機構優先從一線服務人員中選拔技術骨干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三是提高養老護理員薪酬待遇。探索建立全省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崗位補貼、入職補貼制度,取得職業技能評價機構頒發的初級、中級、高級、技師和高級技師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養老護理員,在養老護理崗位從事工作滿2年后,分別按相應給予一次性崗位補貼。鼓勵各地制定養老護理員特殊崗位津貼政策,根據養老護理員的工作年限、職業技能等級等因素,按月發放崗位津貼。
(二)三級聯動推廣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組織養老服務人員參與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提升養老護理職業技能水平,“十四五”末,全省養老機構護理員持證比例力爭達到100%。一是在省級層面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將養老機構養老護理員持證率納入全省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評價考核指標體系,逐年提高持證比例。二是在市(州)層面抓好統籌推進。各市(州)要探索建立養老護理員培訓一批認定一批的常態化機制,鼓勵符合條件的人員參加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支持養老服務機構、養老服務行業協會和職業院校等申報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評價機構,面向社會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三是在縣(市、區)層面開展技能競賽提升行動。建立職業技能培訓機制,對照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要求,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確保本地養老護理員培訓全覆蓋。對部分年齡偏大、文化程度較低的護理員開展針對性輔導。
(三)加大養老服務人才褒揚激勵和宣傳力度。加大養老服務人才的宣傳和表彰力度,提升社會認知度。通過持續開展“荊楚最美養老護理員”評選活動,挖掘和宣傳一批愛崗敬業、默默奉獻的先進典型事跡,推薦有突出貢獻的養老服務人才參與“湖北工匠”、五一勞動獎章等評選,提升養老護理員職業榮譽感;結合開展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同步進行宣傳報道,讓社會大眾通過觀摩大賽,了解養老服務工作、了解養老服務人員辛勤付出,增強社會認同;同時,對有突出貢獻的養老服務人才給予一定物質獎勵。利用“重陽節”等時機,結合開展敬老孝老宣傳,爭取新聞媒體支持,積極宣傳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照護老人、關愛老人的善心善舉,積極展示養老服務人才專業化、職業化形象,提升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的職業歸屬感,動員全社會支持和參與養老服務工作。
(調研組成員:曾鴻鈞 黃菊 楊國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