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環境為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便利和豐富的資源,同時也帶來了諸多挑戰。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教師和家長需要共同努力,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互聯網使用習慣,培養他們的深度閱讀能力,增強他們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使小學生能夠在互聯網環境中健康成長。本文分析互聯網環境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影響,探索如何利用好網絡資源,以優質的閱讀教學推動小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提升。
多元化的互聯網傳播為小學生和小學教育帶來了十分重大的影響,其雖然具有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的優點,但小學生的信息素養不強,對海量的信息無法做到正確處理,尤其碎片化閱讀、淺理解等帶來的信息過載不利于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綜合這些積極和負面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綜合考慮互聯網的特性和小學生的學習需求,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提升小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
一、互聯網環境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不利影響
從小學語文教師的角度來看,互聯網環境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帶來了諸多影響,可謂機遇和挑戰并存,下文主要分析其為教學帶來的不利影響。
(一)互聯網改變了學生的閱讀習慣
互聯網的碎片化信息改變了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導致學生更習慣于閱讀短文、微博、微信文章等,而不是系統地閱讀書籍或長篇文章。這種習慣的改變不僅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影響了他們的寫作能力和思維深度。尤其是在注意力的問題上,互聯網的多媒體內容和即時通信工具極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這種注意力的分散導致學生難以集中精力閱讀,影響了他們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吸收。
(二)信息過載導致閱讀教學的深度和質量下降
互聯網上海量的信息往往讓小學生感到不知所措,他們難以區分哪些是有價值的閱讀材料,容易在信息過載的情況下胡亂閱讀。信息過載也使得學生在尋找閱讀材料時花費更多時間,卻往往收獲甚少??梢?,互聯網提供了大量快速、簡短的信息,使得學生習慣于淺嘗輒止的閱讀模式,而不是深入思考和理解。這種淺層次的閱讀習慣影響了學生的深度閱讀能力,使他們在面對需要長時間專注和深度理解的語文閱讀材料時倍感困難。
(三)互聯網閱讀降低了小學生的審美層次
互聯網傳播和充斥著各種娛樂信息,網絡上大量的娛樂和低俗內容會轉移小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注意力,這些內容往往缺乏文化深度和教育價值。長期沉浸在這種環境中,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會受到負面影響。為了找到更加合適的閱讀內容,小學生需要依賴檢索功能,但這種依賴性導致他們失去了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機會。
二、互聯網環境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積極影響
互聯網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ヂ摼W提供了大量的語文閱讀資源,包括電子書籍、在線文章、教育網站和視頻講解等。這些資源涵蓋了從古典文學到現代文學的廣泛內容,資源的豐富性不僅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閱讀需求,還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接觸到更廣闊的知識領域。同時,互聯網平臺如教育論壇和社交媒體等,為學生提供了交流討論的空間,讓學生可以在這些平臺上分享閱讀心得、討論文學問題,甚至與作者直接交流,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和表達力。在小學課堂上,互聯網技術支持個性化教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興趣所在,為每個學生推薦合適的閱讀材料和學習路徑,實現針對性教學。
對小學社來說,互聯網能夠帶來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助力自身理解水平的提升?;ヂ摼W環境支持多媒體學習方式,如視頻、音頻、動畫和互動游戲。這些方式使語文閱讀教學更加生動有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特別是對于復雜的文學作品,通過視頻解析和動畫演示,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作品內容和文學價值。此外,互聯網還能夠使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和學習時間,這種自主性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效率。同時,通過搜索信息、篩選資源和在線交流,學生可以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互聯網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跨越式的升級。一方面,促進了文化的理解和傳播?;ヂ摼W為學生提供了了解多元文化的窗口,通過閱讀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學作品,增強學生對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尊重。跨文化的閱讀經驗對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和文化包容性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便捷的遠程教學支持對閱讀教學的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面對自然災害或公共衛生事件導致的學校關閉時,互聯網教學資源和平臺確保了教學活動的連續性,保證學生的學習不受干擾。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模式陳舊
很多小學語文教學仍舊采用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的模式,這種單向的教學方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究的動力,導致學生對語文閱讀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濃厚的興趣。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課堂教學“一刀切”,難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點,導致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受限。課堂時間有限,少有促進學生互動交流和合作學習的活動,這種缺乏互動的教學環境不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也影響了學生理解和吸收知識的效率。
(二)教學目標不明確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很多教學活動一味地強調考試成績,忽視了閱讀教學的本質,即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文學素養。這種偏向于考試的教學目標與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和閱讀習慣的目標背道而馳。教學目標的不明確還表現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很多教材和閱讀材料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脫節,難以激發學生的共鳴和興趣,影響了閱讀教學效果。此外,還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閱讀思維的引導,缺乏有效的閱讀過程指導,導致學生很難形成有效的閱讀習慣,難以提高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三)閱讀素材單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嚴重依賴教科書,教師很少引入額外的閱讀材料,導致學生接觸到的閱讀內容有限,難以涵蓋廣泛的題材和風格,限制了學生視野的拓展。部分教師在選用閱讀材料時,往往忽視學生的實際興趣和生活經驗,導致學生難以在閱讀過程中建立起與自己生活的聯系,這種脫節感使閱讀變得枯燥無味,減小了學生的閱讀動機。
四、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化路徑可以概括為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多元化、互動性強的教學情境,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理解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首先,數字化閱讀資源的豐富與整合。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學提供了大量的數字化閱讀資源,包括電子書籍、在線文章、互動故事等,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求,從這些資源中篩選和整合出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內容,形成豐富多樣的閱讀材料庫。這不僅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習需求,還能夠幫助學生接觸到更加廣闊的知識領域。
其次,利用多媒體技術創造生動的閱讀情境。信息技術的另一個優勢是將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多媒體元素結合起來,創設出生動有趣的閱讀情境。例如,通過教學軟件展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歷史背景視頻,或者利用虛擬現實技術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故事情節。這些都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沉浸感,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識。
再次,互動式閱讀平臺的建設與應用?;ヂ摼W提供了便捷的互動交流平臺,教師可以借此搭建班級或學校級別的在線閱讀交流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學生可以發表閱讀心得、書評或與同學討論,教師也可以發布閱讀指導、推薦閱讀材料等。這有助于激勵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活動,增強他們的交流與合作能力,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最后,個性化閱讀指導的實施。信息技術能夠幫助教師實現對學生閱讀行為的跟蹤和分析,從而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閱讀指導和支持。通過智能化教學系統,教師可以了解每個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理解水平,然后根據這些信息為他們推薦適合的閱讀材料,設置合適的閱讀任務,以及進行個性化的閱讀輔導。
(二)圍繞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明確教學目標
首先,明確教學目標,圍繞核心素養培養進行設計。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圍繞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明確教學目標,包括閱讀理解、文化認知、審美鑒賞和表達交流等。教學內容的設計應緊密圍繞這些素養,通過閱讀教學活動的有效實施,提升學生在這些領域的能力。例如,教師讓學生閱讀經典的文學作品,增強學生的文化認知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開展討論和表演活動,提升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
其次,利用信息技術豐富閱讀材料?;ヂ摼W時代,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閱讀材料,不僅限于傳統的文學作品,還可以包括最新的科普知識、國內外時事新聞、優秀的網絡文章等,以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應注意篩選適宜的閱讀材料,保證其質量和適宜性,避免學生接觸不健康的網絡信息。
最后,開展項目式學習,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它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一個主題進行深入研究。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以讀書、研究、創作為主題的項目式學習,鼓勵學生對互聯網資源進行資料搜集、信息整合,最終完成一篇研究報告或一件創意作品。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能促進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以生活為背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天性是好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將閱讀素材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考習慣。
首先,小學語文教師要樹立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將生活實踐和情境融入語文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在與生活緊密相關的閱讀材料中發現學習的有趣和價值。例如,教師可以選取描述日常生活、反映學生興趣和關切的文章作為閱讀材料,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產生共鳴,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其次,小學語文教師要用好互聯網的閱讀資源,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閱讀平臺,包括電子書籍、在線文章、新聞報道等,并且幫助學生掌握檢索和選擇閱讀材料的方法,讓學生在接觸多元化的閱讀材料的同時,了解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多樣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好閱讀內容的推薦和審核工作,篩選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優質內容,讓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
最后,小學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開展以項目為基礎的綜合性學習,將生活與閱讀深度融合。項目式學習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探究學習,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圍繞與生活相關的主題,如環保、地方文化、社區服務等,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不僅能夠運用互聯網資源進行信息搜集和數據分析,還可以通過撰寫報告、制作視頻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從而實現知識的綜合運用和能力的全面發展。
(四)開展多元化評價,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小學語文課堂應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實現線上反饋,建立涵蓋知識理解、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等多方面的評價體系,使評價更全面、更能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在這個體系中,除了傳統的筆試評價外,教師還應加入口語表達、項目作業、同伴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為了提高反饋效率,語文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工具實現實時反饋。即時反饋機制不僅能幫助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態,調整學習策略,還能使教師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方法,以更好地適應學生的需求。
小學語文教師還應該將項目式學習與綜合評價相結合,促進小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教師以項目式學習為基礎,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法如項目報告、演示展示等,不僅能全面考查學生的學習成果,還能有效評估他們的信息搜集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教師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通過在線論壇、互評系統等工具,學生可以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和思考,評價和反饋同伴的作品。這種互動不僅增強了學生間的交流和合作,也讓他們在評價過程中學會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
五、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ヂ摼W不僅改變了信息獲取的方式,也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圍繞語文核心素養明確教學目標,不斷提升教學水平,豐富閱讀教學資源,是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進一步優化課堂閱讀教學策略,充分運用互聯網工具和評價方式,推動語文教學質量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