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睿
動物權利論是一種西方的環境倫理學理論,認為人類應當把道德應用的范圍擴展到所有的動物,尊重動物的生存與發展權。澳大利亞的辛格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平等原則,認為人的利益和動物的利益同等重要。
但現在一些動物權利論者的做法往往令人震驚。早幾年,美國舊金山唐人街家禽店被圍攻。動物保護人士站在店門口,手捧白花,放聲痛哭,要求店主放生這些雞。眾目睽睽之下,他們還強行帶走了店中的六只母雞,用自己以為正確其實過于極端的方式,挽救了一些母雞的生命。生命無價啊!可是他們忽略了極為重要的一點:在某種意義上,人和動物沒有一樣的權利,也不可能有一樣的權利。
我們常說“人是高級動物”。這句話很巧妙,在生物學上既體現了人類的歸屬,又體現了人類的不同。也許上述動物權利論者也能以此為憑借說明動物權利:既然人也算是動物,動物和人一樣有情感,那我們有什么資格去糟踐動物權利呢?這個邏輯看起來十分正確。然而他們一定忘記了,在自然界,在叢林中,捕食才是動物的本能;他們甚至想否定人類吃飯的正當性。
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是高級動物”的論斷不足以定義人類本身。所有的權利、同情心,以至于動物的分類,原本就是由人類定義的。人類把自相殘殺定義為可恥可惡的事情,但動物不會。動物界沒有法律,似乎也不講究道德。例如,有些杜鵑會把蛋產到別的鳥的巢中。小杜鵑先破殼,而且它們天生就會把其他的蛋或雛鳥擠出巢穴。我們是不是要對杜鵑作出強烈批判?是不是要討論“鳥性”本惡還是本善?是不是要出于“鳥道主義”想辦法讓杜鵑絕種?
現實生活中,偏偏就有很多人因為動物而忽視人的權利。
狗咬人的新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重慶北碚區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市民報警稱有流浪犬撲咬群眾,民警趕到現場后連開數槍將狗擊斃。很快,網絡上充斥著對警方的謾罵,污穢之語不堪入耳。甚至還有極端“愛狗人士”真的找到警察破口大罵。事實上,不拴繩的狗危險性極大,導致狗傷人的事件屢見不鮮。即使狗沒錯,事件背后依然透露出一種荒謬、可笑的邏輯,即對人的權利的忽視。極端“愛狗人士”不關注人本身,而是過分抬高動物。或許動物是真正單純無知的,某些人卻借仁義道德之名行“吃人”之實,怪哉怪哉。
看到這里,列位看官一定認為我是一個對動物沒什么感情的人,也不愛護動物。非也!看到南開園里悠游自在的小貓,我有時也忍不住去摸一摸,拍照定格;看到草坪上的戴勝鳥,甚至是蛇,我也樂于去觀察它們并留下影像;校內的白狐意外被撞身亡,我甚至參加了它的“葬禮”。我是個愛動物的人,但對動物之愛,絕不可能超過對人的愛;或者說,對動物的愛根本區別于對人的愛。
很多時候我在想:我們為什么愛護動物?我們到底在愛護動物的什么?
傷人逃竄的東北虎,怎么就沒有像重慶的流浪犬一樣被直接射殺呢?因為東北虎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全球瀕危物種之一。有人會說,生命之間是平等的,受保護動物的生命不會比流浪犬生命更珍貴。在生命的尺度上,這些動物的確是平等的;但在自然和生態意義上,東北虎無疑更重要。這不是在比較生命,而是事實。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愛護動物的原因之一:它們的滅絕或者減少可能導致生態系統的失衡。另外,它們可能具有其他一些價值。人類通過動物學到了很多技術,比如蝙蝠就給人類帶來了發明雷達的靈感。而保持動物的多樣性,也會讓我們真正擁有一個不寂寞的地球。說不定哪天,某種生物還會成為人類走向星辰大海的重要靈感來源。但是,如果你厘清了其中的邏輯關系就會發現,人類為保護動物所做的一切,最根本的依然是為了人類更好地生存、生活。
另外,人類對于動物的同情、珍愛、保護,也是人性使然。
最典型的例子,是在汶川地震中活下來的“豬堅強”。這頭豬從地震廢墟中來到建川博物館后,有不計其數的游客去看望過它。其實,大家關注的并非一頭豬,而是對那段苦難記憶的深思。它沒有在36天暗無天日的廢墟中棄生。它是生命的奇跡,也是一個堅強的符號。它是汶川大地震中堅強意志與生命力的鮮活體現。我們在一頭豬身上找到了人性的光輝。由是,我看到了另一種愛護——我們通過此類愛護,滿足人性本身的需求,甚至是發現人性的可貴。
我們喜歡部分動物,比如熊貓、貓、狗,喜歡它們的馴良、可愛;同樣我們會討厭一部分動物,比如蚊子、蒼蠅等。其中關鍵的一點,是因為前者“類人” “通人性”,它們的舉動在我們看來是“可愛”的,實際上這些都是我們“人化”動物的結果。可以說,我們愛它們,就是愛自己的一種體現。而我們厭惡蚊子,是因為它們吸我們的血。我們常常把蚊子打死,并且不會帶有什么憐憫。我想,最大的可能是因為我們真的沒有在蚊子身上找到“類人性”的地方。
我討厭一切虐殺動物的行為。有人虐貓、虐狗,還把相關圖片、視頻傳到網上。為什么這樣的虐殺行為會引起人們的反感呢?因為我們在其中看到了人性的殘忍,看到了人性的陰暗面。我們看到那些動物痛苦地被虐待致死,就像看到人類在承受痛苦一樣,由此而生的憐憫和痛惜,是出于良知,出于良善。
這就涉及動物福利原則。動物福利是指動物如何適應其所處的環境,滿足基本的自然需求。科學證明,如果動物健康、感覺舒適、營養充足、安全、能夠自由表達天性并且不受痛苦、恐懼和壓力威脅,則滿足動物福利的要求。動物福利尤指動物的生存狀況;而動物所受的對待則有其他術語加以描述,例如動物照料、飼養管理和人道處置。
我或許贊同動物福利原則,不過,若動物的權利和人的權利相沖突時,我會毫不猶豫地站在人類權利這邊。我希望人類能和動物永遠和諧相處,但還是那句話:我愛動物,但我對動物之愛,絕不可能超過對人的愛;或者說,對動物的愛根本區別于對人的愛。畢竟,人無論如何都是人,動物無論如何都只能是“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