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休假》是一部講述母女親情的奇幻劇情片,母親福子去世后成為鬼魂,偶然間,她獲得了可以回人間休假三天的機會,就在這遲來的時光里,終于和熟悉又陌生的女兒達成了愛的和解。
電影前半段充滿了有趣笑點,面對自己離世以后產生巨大變化的女兒,福子“窺視”著女兒的生活,仿佛一個“隱形”的人形彈幕,不停在旁邊或吐槽或干著急,插科打諢間,讓電影充滿了歡樂的氣氛。
隨著電影層層深入,一個有關母女的動人故事徐徐展開。出身窮苦、卑微又自尊心強烈的母親,離婚后因無法為女兒提供生活保障,不得不把女兒寄養在弟弟家,自己獨自生活。年輕時的這個決定成為她對女兒最大的歉疚,她拼命努力,將自己力所能及的全部付出給女兒,最大的心愿就是女兒不要重走她的人生路,去外面的世界過更好的生活。女兒很有出息,去國外留學,并且有機會成為教授。在母親的視角里,成長中的女兒很少向她流露感情,她總是很忙,離開家鄉去外地上學后沒能再見一面,直到自己過世后的這三天假期。
當母親整日“跟隨”女兒,看到女兒竟然變得和她一樣擅長廚藝,看到她生活在自己曾生活的地方,出現在她們曾經約會見面的地方,她開始慢慢明白,女兒似乎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彌補她們之間曾經缺失的那份靠近與親昵。不善于表達的何止母親,女兒同樣對那份情感深藏于心,只是不知道如何去打破。在女兒心中,如今最大的傷痛,是她一路努力終于能夠去過另一種生活時,卻將母親永遠留在了孤獨而清冷的角落里。她本來可以放下羞怯,直面那個“你當年為什么要拋下我”的問題,和母親重新建立更加親密的關系。
在電影中,母親與女兒基于對方的情感刻畫立體而深重,有不理解、怨恨與犧牲,同樣飽含深情、愧疚與遺憾。經由獨特的設定,讓這個本來很常見的親情大和解故事迸發出強烈的情感共鳴。當母女倆終于有機會能夠再次面對面,她們淚眼蒙眬,互訴衷腸,一起吃著那頓彌補過去卻再無將來的飯,躺在床上聊著那些積蓄了半輩子的要說的話。
女兒說:“你所獻出的,你那如花般的人生,我在替你過呢,媽媽。可我明知這點,還讓你那么孤單。”
母親說:“好好保重,不要覺得抱歉,我沒法一輩子都替你擦眼淚啊。”
在含蓄的東方文化里,我們總是羞于說出愛,越是重要的人,越是深刻的愛,越是不知如何去表達,每每說出口的話,不是冷淡的回避,就是猛烈的傷害,而我們大多數人就在某種缺失及天然的羞怯里,終其一生也沒能學會好好去愛,沒能活成一個更完整的人。這部電影很簡單,全部故事凝練成一句話:愛,就要好好說出來。
編輯 林洋 74462892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