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以通道侗族自治縣原創排舞《哆嘎哆耶》為例,對湘西侗族舞蹈與排舞交融的意義、創編的原則與方法進行分析,系統從樂曲分析、舞蹈風格和水平定位、舞步元素挖掘、結構要素組成、舞譜撰寫等方面研究湘西侗族排舞創編,并提出以“全國排舞推廣中心及湖南省分中心”為依托、以“國內外排舞賽事”為平臺、以“排舞進校園、進社區”為融合推廣路徑。
關鍵詞:侗族舞蹈;排舞;創編;交融路徑
2021年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指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支持各地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培育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品牌[1]。為推動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貫徹落實,促進全民健身事業在全國各地的高質量發展,202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印發了《湖南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2—2025年)》,指出著力打造全民健身特色品牌,拓展全民健身活動的廣度和深度。大力開展廣場舞、民族健身操等健身活動,大力扶持和推廣民間民俗傳統項目[2]。隨著全民健身活動的蓬勃開展,排舞因極具健身性、觀賞性和創新性,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排舞的特點是有固定的舞步動作,手上動作和隊形則可以自主創編,因而有著無窮的變化空間。
排舞在我國已經具備良好的群眾基礎,在幾十年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了特有的藝術特點和審美文化。2022年,排舞首次在湖南省第十四屆運動會上亮相,成為省運會比賽項目,原創民族排舞將民族舞蹈元素與排舞運動結合得恰到好處,展現出一幅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美好畫卷。當前,在我國推廣的排舞作品仍以國外的為主,本土的民族原創排舞作品數量還遠遠不足,一方面是因為在偏遠地區進行民族舞蹈、民族音樂采集的難度比較大,另一方面是一部分舞蹈愛好者沒有嚴格按照排舞創編的要求進行作品創編,在自發組織的健身活動中進行推廣很容易使參與者對排舞產生誤解。因此應立足少數民族地區,以湘西侗族排舞采風作品為例,分析湘西侗族舞蹈與排舞融合創編的原則、方法以及推廣路徑,宣傳和弘揚湘西特有的少數民族文化,促進中國排舞多元化發展。
1" 湘西侗族舞蹈與排舞交融的意義
排舞起源于美國西部鄉村的民間社交舞,形式多樣,可單人、雙人也可集體進行,后不斷發展壯大成為風靡全球的一項健身運動。挖掘少數民族舞蹈元素在排舞中進行創編,可以豐富舞蹈表現的形式、內容,形成民族舞蹈與排舞融合的舞蹈形式,彰顯民族文化特色和民族文化價值。湘西侗族舞蹈源于生活,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背景,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也是促進民族文化傳承和經濟發展的途徑之一。由于湘西地域獨特,其少數民族舞蹈鮮為人知,其動作難度大、特色文化濃烈。探索湘西侗族舞蹈與排舞深度交融路徑,對提高民族排舞作品藝術價值、弘揚湘西特有的少數民族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 湘西侗族舞蹈與排舞融合創編路徑
創編是排舞發展的源動力,通過挖掘整理湘西侗族舞蹈元素與排舞進行融合創編形成排舞作品,讓全國各地的愛好者通過音樂、舞蹈來了解湘西侗族地區的文化,帶動湘西侗族地區的文化交流和旅游發展,其意義遠遠超過了跳舞本身。自古有“南楚極地”“北越襟喉”的通道侗族自治縣地處湖南省西部,始建于秦,這里的人民勤勞淳樸,在長期的生產勞作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侗家文化。其中侗族民間舞蹈“哆耶”是一種集體自娛性舞蹈,是侗族最早、最唯一的歌舞形式之一,也是群眾最喜歡、流傳面最廣、參與性最多的歌舞之一[3]。在侗語中“哆”的意思是“唱,跳”,在曲調的開頭和結尾均有“耶哆耶鑼……”,因此取名“哆耶舞”,梳理少數民族舞蹈在排舞中融合創編的原則與方法,并以湘西侗族排舞《哆嘎哆耶》為例進行論述。
2.1" 尋找音樂和樂曲分析:創編的依據和基礎
音樂是排舞創編的靈魂,一首好的音樂包含并決定著排舞動作的特征,排舞音樂的節奏要強烈鮮明、旋律要能夠展現民族風情、歌詞要能夠抒發舞蹈情感、音樂長短合適且節拍完整。湘西侗族排舞《哆嘎哆耶》以耳熟能詳的同名音樂《哆嘎哆耶》為依托,遵循先音樂后舞蹈的原則,創編出侗族排舞舞蹈動作。首先分析樂曲背景包括樂曲的創作年代、風格、歌詞及演唱者的地位等,侗族風格的音樂《哆嘎哆耶》是由著名音樂人溫喆與春雷共同創作完成,歌詞大意“蘆笙曲悠揚,米酒誘人的香,幸福跳躍在山水間,花兒開得更艷。”描述了侗家人的美好生活,歌曲清新、動感,充滿民族氣息,至今在民間廣為流傳,深受人民的喜愛。
2.2" 舞蹈風格:創編的關鍵
排舞作品的舞蹈風格是識別與把握不同流派、時代、文化以及創編者之間區別的重要標志,同時也是與其他類似排舞作品不同之處的重要體現。排舞風格是作品的總體特點在創作中的一種綜合性體現,它在整體上呈現出獨特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正如湘西侗族排舞《哆嘎哆耶》,是典型的侗族舞蹈風格,與國際上其他排舞作品相比,其舞蹈風格獨具特色。
2.3" 舞蹈水平和舞步元素的確定:創編的難點
舞蹈水平和舞步元素的確定是創編的難點,排舞舞蹈水平可分為三個級別,初級:有很規則的節拍舞步,很少有方向的變化,基本沒有間奏和重新開始。中級:有不規則節拍的舞步,有方向變化,有間奏和重新開始。高級:有大于360度的旋轉,有排舞里很少見的舞步,有不規則的節拍,組合性舞蹈,有每段不重復的舞步。湘西侗族排舞《哆嘎哆耶》的舞蹈水平被定位為中級,既具有一定的觀賞性、表演性,又便于普及和推廣。而舞步元素的選定注意要根據舞蹈風格來,侗族排舞《哆嘎哆耶》的舞步元素以左右走步、點地、提膝、踢腿、繞圈、擺胯等為主,活動多在膝、胯、腳尖這三個部位,隨意擺的動作是它的基本律動。另外,在編排舞步時需要反復推敲,步子銜接要流暢,舞蹈起點和終點之間的距離盡量重合。
2.4" 結構要素:構成排舞作品結構的重要環節
結構要素是構成排舞作品的重要環節,是排舞作品內容形象外化的體現。排舞作品內部各元素的排列與組合構成了作品的結構,包含排舞舞步組合結構和方向、節拍變化等,從舞蹈、健美操、啦啦操、排舞作品結構的區別來看,舞蹈首先把“軟度”放在首要地位,更加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和舞美的整體效果;健美操、啦啦操對藝術性的呈現主要通過難度動作和操化動作的組合完成來實現;而排舞在結構上與舞蹈、健美操和啦啦操有著本質的區別,更加強調民族性、健身性和娛樂性。
2.4.1" 湘西侗族排舞《哆嘎哆耶》舞步組合結構分類
舞步組合的結構包含四種類型,即組合型、間奏型、完整型、表演型:(1)組合型排舞是指由兩個或三個(最多不超過三個)舞步組合構成,如包含組合AB或組合ABC,每一個舞步組合所包含的節拍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要求每一個組合的節拍數達32拍以上,且循環的規律不一定必須按照順序進行,可能是ABCABC,也可能是BBCBAC、ABCCBA、CCAABABC等等;(2)間奏型排舞是為了保持音樂的完整性,在固定的舞步組合外,還有一個或多個間奏舞步,間奏舞步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最多不超過2個八拍,在難度級別上屬于中等難度;(3)完整型排舞的舞步動作和方向變化都是比較簡單的,屬于初級水平的排舞,固定的舞步組合不斷循環重復至音樂結束,動作組合非常好記,適合初學者;(4)表演型排舞一般由較復雜或不規整的舞步組合結構組成,比較適合舞臺表演,這一類排舞基本屬于中高級組合。根據上述分類來看,湘西侗族排舞《哆嘎哆耶》的舞步組合分為A、B、C、D四個組合,包含前奏和間奏,屬于中等難度級別的間奏型排舞。
2.4.2" 湘西侗族排舞《哆嘎哆耶》舞步組合方向變化
按照時鐘的方向來確定舞步組合的方向變化,包含12點方向、1點半方向、3點方向、4點半方向、6點方向、7點半方向、9點方向、10點半方向。舞步組合方向變化多采用四個方向或兩個方向進行,四個方向變化可以按照順時針或逆時針的方向,如12點、3點、6點、9點的順序或12點、9點、6點、3點的順序進行,順時針的方向變化首先在12點方向完成舞步組合,再依次轉到3點方向、6點方向,最后在9點方向完成舞步組合。兩個方向變化是指在12點方向完成舞步組合,之后轉到6點方向完成舞步組合,循環重復至音樂結束。綜上,湘西侗族排舞《哆嘎哆耶》方向變化為兩個方向,右腳起步,面向12點方向的舞步組合結束后,面向6點方向又開始重復這一組合動作。
2.4.3" 湘西侗族排舞《哆嘎哆耶》舞步組合節拍變化
舞步組合的節拍變化和方向變化構成了排舞的結構特征,在創編的排舞作品中如果不能準確把握這兩個方面,其作品就不能稱之為排舞而是廣場舞。排舞的音樂節拍包含2/4拍、3/4拍、4/4拍,對應的節拍數不同,其中2/4拍和4/4拍的舞步組合一般由32拍、48拍、64拍組成,而3/4拍的則一般由36拍或48拍組成。顯而易見,湘西侗族排舞《哆嘎哆耶》舞步組合節拍由32拍組成,即每個組合包含4×8拍動作,另外前奏有2個八拍,間奏有4拍。
2.5" 撰寫舞譜、舞曲圖表、遞交審查:創編的根本、必要和終結
舞譜是學習排舞的重要工具,它記錄和描述排舞的舞步動作。舞譜撰寫是否規范、清晰、準確,直接影響排舞作品的推廣。排舞作品必須用英文寫成舞譜后,才能被全世界的排舞愛好者學習,然而撰寫舞譜是很多排舞創編者經常遇到的難題。這就需要創編者在創編作品的同時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英語水平,掌握更多的專業術語。此外,還需按照要求將舞曲圖表(見圖1)填寫完整,遞交審查材料,最后等待審查結果。例如侗族排舞《多嘎多耶》成為全國推廣曲目,就完成了一系列程序,包括英文版的舞譜(中文歌曲用拼音注明)、舞曲圖表,提供舞蹈的演示、教學視頻以及歌曲的鏈接,待這些資料準備齊全后遞交至國家體育總局排舞推廣中心進行審查,審查通過后便可以在全國進行推廣。
3" 湘西侗族舞蹈與排舞融合推廣路徑
構建以“全國排舞推廣中心及湖南省分中心”為依托、以“國內外排舞賽事”為平臺、以“排舞進校園、進社區”為助推,突出“民族特色”,傳播“民族精神和文化”,促進“民族團結和進步”的湘西侗族排舞推廣路徑[4,5]。
3.1" 秉承服務于“國家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和“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宗旨,成立具有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的民族采風小組,進行湘西民族原創排舞曲目的申報和推廣,并做好地方服務工作,為單位、企業及學校完成大型體育賽事開幕式表演或進行民族民間項目展演等,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3.2" 以國內外排舞賽事為平臺:立足湘西多民族聚居區的區位特點,組建地方排舞隊,積極參加國家體育總局全國排舞中心主辦的排舞聯賽,保持與外界的交流,努力打造湘西侗族舞蹈與排舞運動融合的特色品牌[6,7]。
3.3" 以“排舞進校園、進社區”為路徑,堅定文化自信、弘揚民族精神、促進民族團結。通過“民族排舞進校園、進社區”,在地方開展以湘西侗族排舞為特色的體育課堂教學、大課間及群眾健身活動,積極引導學校和社區開展民族排舞競賽和展演,推廣湘西侗族原創排舞曲目,提供各民族交流交往的平臺。
4" 結語
湘西侗族舞蹈是形成并主要流行于湘西侗族聚居地的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舞蹈文化,充分挖掘湘西侗族舞蹈的藝術文化底蘊,從融合創編和融合推廣兩個維度構建湘西侗族舞蹈與排舞深度交融路徑,目的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弘揚湘西侗族傳統體育文化,喚起民眾對湘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強化文化自信。將湘西侗族舞蹈元素與排舞進行融合創編形成排舞作品能夠推動中國排舞項目的多元化發展,將原創排舞作品在全國乃至國際舞臺上進行展示,對弘揚民族精神、促進湘西侗族地區體育文化產業和民族團結有著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8/03/content_5629218.htm,2021-08-03.
[2]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湖南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2—2025年)》的通知[EB/OL].http://www.hunan.gov.cn/hnszf/xxgk/wjk/szfwj/202201/t20220110_22458627.html,2021-12-31.
[3]蘇金梅.侗族耶歌芻議[J].民族音樂,2009(6): 40-43.
[4]王洪珅,韓玉姬,梁勤超.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生境困境與消弭路徑[J].體育科學,2019,39(7):33-34.
[5]孫鈺婷,王艷.我國排舞發展現狀及創新路徑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21(12):53-57+104.
[6]王艷.中國的排舞原創作品融入中國不同民族舞蹈元素的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0,32(2):134-139.
[7]程蕾,于樂.排舞創編對巴渝民俗文化元素的吸納與創新[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5(1):11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