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這個比我高出半個頭的男孩佝僂著背站在隊伍的最后,雙手緊緊地插在單薄的校服口袋里,四面襲來的風無情地拍打著他瘦削的身體。男孩縮著脖子,黑框眼鏡下的鼻子凍得通紅,像黃泥土中露出的一小截胡蘿卜。
這是一個冬天的早晨,北風夾雜著浩浩的霜寒在天地間肆虐。一支支晨跑隊伍正陸陸續續從跑道向操場會合。廣播里值日老師的講話聲被一陣陣卷地而來的北風吹得忽遠忽近,孩子們也立刻裹緊了身上的棉衣,有的還戴上了帽子和手套。只有小J那么格格不入,一件寬大的校服,一條短了一截露出腳踝的運動褲,與同學們暖和的穿著形成強烈的對比。
我趕緊穿過隊伍走到他身邊,輕輕喊了一句:“小J,你過來。”他慌亂地抬起頭,看了我一眼,又急忙把目光轉向腳尖。“天氣太冷了,快來這里。”他一邊吸著鼻子,一邊跟著我走進了教室。
“你怎么穿得這么少?”我拍了拍他的肩膀,“這個星期大降溫,你是不是沒有帶厚衣服來學校?”他點點頭,眼睛里閃過一絲悲傷。“離周五放假還有好幾天呢,你這樣下去會感冒的。老師現在打電話叫你家長送厚衣服過來,好嗎?”我拿出了手機,翻看著班級通訊錄。
這時,小J突然開口說道:“老師,不用了。我爸媽在外地打工,只有奶奶在家,她不會騎車,沒人能送……”說著說著,他的聲音越來越小,語氣里滿是委屈。我心里一驚:原來是這樣……
“老師有辦法的,你不要擔心。”我撥通了小J爸爸的電話,和他說明情況后,叮囑他讓同村的村民送孩子上學時幫小J帶些厚衣服來學校。他爸爸很是激動,一直說著感謝的話。“不用謝,小J爸爸,你們周末有空多給他打電話,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我邊說邊回過頭看看小J,他站在那兒小聲地抽泣著,眼含熱淚,臉上淚痕交錯。我不知道此刻這個男孩為什么哭泣,但是我確信自己應該這樣做。

小J在班上屬于“不起眼”的那一類孩子,少言寡語,成績落后。在我的印象中,他似乎很怕老師,和老師交流時眼神躲閃,不敢抬起頭直視老師,就像犯了彌天大錯一樣。也許是因為成績不好,老師的批評、訓斥,加上家庭教育的缺失,他身上有一種深深的自卑感。
那通電話過后,小J變了。課堂上的他會抬起頭來看黑板,面對我的神情不再那么緊張,偶爾還會舉起手回答問題。雖然聲音不夠響亮,但是多了一份堅定。雖然小J的學習成績沒有明顯的提高,但是他低垂的頭慢慢抬起來了,以往那雙膽怯的眼睛里有了自信的光亮。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里抬起頭來走路。”多么富有智慧的一句話!每個學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思想的人,他們的分數可能有高低之別,但是孩子絕無優劣之分。作為老師,我們要看見孩子。看見孩子的內心世界,看見孩子的情感需求。當我們能夠看見孩子時,就更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就更容易洞察孩子的各種情緒和變化,也能與之產生共情,建立聯結。看見,是建立美好師生關系的重要方式。最后,我們要相信孩子。理解孩子當下的困難,看見他們的需要,相信他們的潛力和能力。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當孩子獲得了老師的信任、贊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支持,獲得了積極向上的動力,從而更加自信。只有看見孩子,相信孩子,才能更好地守護孩子。
我愿意俯下身來,看種子破土,聽禾苗抽穗,撫摸每一片葉子,靜待每一朵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