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主要闡述培養幼兒表征能力的重要意義,討論運用一對一傾聽提高中班幼兒表征能力的有效措施,旨在更好地了解幼兒的所思所想,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一對一傾聽;表征能力;措施
作者簡介:李晶晶(1991—),女,江蘇省揚州大學第三幼兒園。
教師需要結合新時代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巧妙借助一對一傾聽的措施,啟發幼兒利用語言表達、藝術繪畫、肢體動作、特殊符號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觀點,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此外,教師還應創設寬松、適宜的教育環境,支持幼兒以繪畫、行動、語言等多種方式進行表征。教師在一對一傾聽中,可以走進幼兒多彩的內心世界,從而基于幼兒的情感與其展開交流。
一、培養幼兒表征能力的重要意義
(一)促進幼兒的情感發展
幼兒的情感是細膩的,但他們缺乏表達技巧,不知道應該如何向他人表達自己。基于一對一傾聽活動,幼兒可以用特有的語言、動作、圖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教師、家長可以通過幼兒的表征了解其內心世界,從而更好地與他們溝通。
“一日生活”是教學的重要素材,教師需要巧妙借助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的細節,引導幼兒學會表征,從而讓幼兒表達自己的細膩情感。
(二)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
幼兒缺乏文字表達能力,無法通過文字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通常,幼兒喜歡用作圖或是肢體動作的方式來記錄、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參與過的趣味游戲、一日生活中的某個片段,以表征的方式進行記錄,可以促進幼兒的情感表達。另外,幼兒在嘗試表征的過程中,可以真實反映內心的想法、喜好,而教師結合幼兒的表征情況稍加指導,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其能更好地與他人進行交流。
二、運用一對一傾聽提高中班幼兒表征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引導幼兒記錄生活
1.引導幼兒進行語言表征
幼兒往往希望將喜悅分享給周圍的人,讓大家感受他們的快樂。教師引導幼兒向自己分享趣事,可以有效培養幼兒的語言表征能力。因此,教師要認真聆聽幼兒的語言描述,并針對幼兒的發言進行分析指導。
最近,筆者班級的樂樂笑容明顯多了起來。每天入園后,樂樂都笑著跟所有人打招呼。樂樂的身上發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呢?午間休息時,筆者親切地拉著樂樂,想讓他說說為何最近變得開心了。樂樂將自己的經歷慢慢道來:“老師,我交到朋友了。”聽到這里,筆者繼續追問,在認真傾聽中得知,樂樂結交了幾個不同班級的新朋友,恰好這幾個新朋友跟他住在同一小區。現在,每天放學后,樂樂能跟新朋友一起在小區里玩游戲。如此,樂樂在班級里有聊得來的朋友,在幼兒園外又有新的朋友,朋友變多了,樂樂變得更開心、自信了。
筆者就“結交新朋友”這件事與樂樂展開討論,引導、鼓勵他嘗試進行語言表征。一方面,樂樂學會大膽表達;另一方面,筆者結合樂樂的語言描述進行指導,進一步激發了樂樂的表征興趣。
教師支持幼兒運用簡單的語言描述他們的經歷,可以在培養他們思維能力的同時,鍛煉他們“大膽說”的能力。此外,教師在認真傾聽的同時,應結合幼兒的描述情況適時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更為流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分享自己的經歷。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導幼兒分享趣事的過程中,教師應嘗試結合普通話與家鄉方言的模式激發幼兒對語言表征的興趣,增強幼兒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進而激發幼兒對家鄉文化的表征興趣[1]。
2.引導幼兒進行圖畫表征
用畫圖記錄日常生活片段的方式,比較符合幼兒的表征特點。教師應指導幼兒巧妙利用素材,通過圖畫表征日常生活的精彩片段。
筆者提問樂樂:“在幼兒園里,你跟朋友做了哪些事情?放學后,你跟朋友又會做什么事情?”提問的方式,有利于啟發樂樂回顧自己的生活和游戲經歷。樂樂思索后,嘗試用語言回答筆者的問題。起初,樂樂說得很認真,但漸漸地,就無話可說了。考慮到樂樂要講述的內容比較多,且樂樂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不強,筆者啟發他先用鉛筆描繪他與朋友活動的場景,再用水彩筆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進行著色。受到點撥后,樂樂立馬拿起畫筆用心創作起來。筆者在認真觀察中發現,樂樂的繪畫很有特色,他不僅能畫出每個人物的動作,還能寫下簡單的旁白。
幼兒以圖畫的方式記錄生活,可以有效表達自己的情感。教師可以透過幼兒的圖畫作品,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喜好。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導幼兒進行圖畫表征的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引導幼兒使用豐富的素材,從而提高幼兒的表征能力[2]。
3.引導幼兒結合語言與圖畫進行表征
幼兒是天生的藝術家,他們對事物有自己的認知。在幼兒進行圖畫表征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簡單介紹自己的繪畫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認真傾聽,嘗試走入幼兒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如此一來,教師可以針對幼兒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個性化指導。
筆者從樂樂創作的繪畫作品中,選擇幾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鼓勵樂樂介紹畫作的內容。在筆者的啟發與鼓勵下,樂樂組織語言開始介紹作品:“這是我和朋友在小區里捉迷藏;這是我和朋友在幼兒園一起吃午飯;這是我和強強在公園玩對抗游戲……”樂樂一邊說,筆者一邊認真地聽。聽到精彩之處時,筆者對樂樂豎起大拇指表示稱贊。受到鼓勵后,樂樂講得更起勁了。從簡單的語言描述中,筆者真切地感受到樂樂喜歡結交朋友、樂于助人,他的內心世界非常精彩。通過細致分析,筆者發現,樂樂雖然能用相對完整的話介紹畫作,但語言表達的方式比較簡單。對于樂樂存在的不足之處,筆者及時進行針對性指導,幫助其學習有效的表征技巧。
可見,幼兒可以通過感知外部世界,產生表征的欲望。此時,幼兒能夠主動利用繪畫來記錄自己的經歷與所思所想。教師在鼓勵幼兒進行繪畫創作的同時,還需要主動聆聽幼兒介紹繪畫作品的內容,透過幼兒的畫作走入他們的內心世界。需要注意的是,每個幼兒的內心世界都不一樣,教師應盡可能開展個性化教學,充分尊重幼兒的想法,并對幼兒的創意給予正向的鼓勵,不斷增強幼兒表征的信心[3]。
4.引導幼兒進行動作表征
教師透過動作表征,可以了解幼兒的發展狀況,發現他們存在的不足之處。這樣,教師便能夠有針對性地開展指導。教師應基于幼兒的特點,鼓勵他們進行動作表征,讓幼兒運用肢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或再現游戲、生活中的某個精彩片段,從而在有效培養幼兒表征能力的同時,直觀地了解幼兒的精彩世界。
筆者引導樂樂:“樂樂,你能用動作向老師展示你和朋友在小區做的游戲嗎?”聽到這里,樂樂立馬興奮起來,他稍微整理一下思緒,便用肢體動作展現他參加的有趣游戲。只見他在原地蹦跳,努力跳到最高。筆者一邊看一邊猜測,這會不會是幾個幼兒之間相互比賽誰跳得最高呢?待樂樂完成動作后,筆者問樂樂:“這是比賽誰跳得最高嗎?”樂樂點頭。接著,樂樂做出另一個動作—單腳在方磚拼成的地板上跳格子。從樂樂的動作和地板上的方格不難看出,樂樂展示的是“跳房子”游戲;從樂樂的笑臉更可以看出,在與朋友玩游戲時,他是快樂的、自信的。筆者在表揚樂樂善于結交朋友、熱愛游戲活動的同時,還表示愿意和他一起參與游戲。在引導樂樂進行動作表征的過程中,筆者與樂樂的感情不斷加深,心靈越來越靠近。
中班幼兒已初步具備動作表征的能力。教師鼓勵幼兒運用動作表征介紹自己眼中的趣事,能更好地理解幼兒的想法。在一對一認真傾聽中,教師能更好地走入幼兒表征的精彩世界,透過心靈之窗感受幼兒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特點。
(二)引導幼兒品評同伴佳作
1.引導幼兒分享品評心得
幼兒對新鮮事物有好奇心,他們希望可以看看其他同伴的作品,也希望其他同伴給自己的作品提出意見。教師在傾聽幼兒心聲的基礎上,還需要為他們創造作品品評、心得分享的機會,讓他們有機會聆聽同伴的心聲。
在班級中,涵涵、強強與樂樂的關系非常好,他們特別想知道樂樂到底畫了什么。于是在自由活動時,筆者讓涵涵、強強、樂樂聚在一起,請涵涵、強強欣賞樂樂筆下描繪的世界,并請他們將欣賞心得告訴樂樂。拿到畫作后,涵涵、強強認真地欣賞起來,還不時發出贊嘆的聲音。涵涵告訴樂樂:“你的畫我特別喜歡,我認為你用的顏色很漂亮。”強強告訴樂樂:“從你的畫中,我能清楚地看到你畫的是哪些人物,也能看出畫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在同伴之間的互相交流中,樂樂看到自己在繪畫方面的優勢,涵涵與強強學到不少圖畫表征的技巧,他們都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表征能力。
可見,教師可以幼兒的心理特點作為出發點,鼓勵他們多與同伴進行溝通,讓他們傾聽同伴的想法,從而學會欣賞他人的作品。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引導幼兒學會以欣賞的眼光品評同伴的畫作,同時應引導幼兒學會以包容的心態接納同伴的意見,以更好地發揮品評的價值,提高幼兒的表征能力。
2.培養幼兒的符號表征能力
幼兒從2歲左右開始,就能初步掌握符號表征能力。此時,幼兒能根據表征符號的外形,與相關事物的外形建立聯系。培養幼兒的符號表征能力可以進一步增強幼兒的數感和語感。教師需要幫助幼兒通過符號認識世界,從而為幼兒后續的學習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一對一傾聽活動中,教師需要基于傾聽的內容引導幼兒研究具有特殊意義的符號,并啟發幼兒運用符號表達自己的態度、觀點,切實提高幼兒的符號表征能力。
筆者引導涵涵與強強:“剛才你們已經說出樂樂作品的優點了,那么,你們能用符號來評價樂樂的作品嗎?”聽到這里,涵涵和強強表示疑惑:“要用什么樣的符號進行評價呢?”筆者啟發他們思考:“你們可以參考熟悉的事物,設計一些簡單的符號。”涵涵與強強沉思了一會兒,分別在紙上畫出哭臉與笑臉兩個符號。他們一致認為,如果比較滿意一幅作品,就可以用笑臉作為評價;如果不滿意一幅作品,就可以用哭臉作為評價。統一意見之后,涵涵與強強在樂樂的作品上用紅色的水彩筆畫了笑臉。筆者繼續引導幼兒:“還有什么符號與笑臉的作用相同?”涵涵說:“我認為還可以用五角星表示贊賞。”強強說:“我認為還可以用‘鉤’的符號表示贊賞。”樂樂說:“我認為還可以用小紅花表示贊賞。”在不知不覺中,幼兒初步學會符號表征的方法,而且他們之間的關系也更親密了。
幼兒雖在2歲左右進入前運算階段,且具備一定的符號表征能力,但與成年人比較還有很大的差距。在培養幼兒符號表征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幼兒自主設計符號,并應積極指導、點撥幼兒,幫助他們拓寬思路。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鼓勵幼兒進行表征,并認真傾聽幼兒的所思所想,可以有效提高幼兒的表征能力。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應主動聆聽幼兒的心聲,基于幼兒的發展特點,站在幼兒的角度考慮問題,激發幼兒的表征欲望,了解幼兒的想法和情感,從而設計適合幼兒發展需要的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李楠.以物代物,玩轉想象:角色游戲中幼兒表征能力的培養探討[J].讀寫算,2020(21):45.
[2]吳玲思.試論在“養植”活動中提高幼兒表征能力[J].成才之路,2020(33):62-63.
[3]周曉慧.提高5-6歲農村幼兒繪畫核心細節表征能力的實踐研究[J].河南教育(幼教),2019(9):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