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稿日期:2024-01-20
作者簡介:傅霞(1992-),女,中學二級教師,主要從事中學物理教學與研究工作。
摘" "要:從教學評一體化角度設計并實施教學能有效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以學習目標為學習活動設計的導向,通過“教”和“評”促進學生的“學”,以教學活動為明線承載學習目標,以核心素養為暗線滲入評價方式,以學習任務支撐學習目標,利用結構式教學多維度促進目標的達成。
關鍵詞:教學評一體化;目標達成;結構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3-6148(2024)4-0093-4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著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1]。核心素養的發展和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應使其持久有效地融于各階段的教學之中,教師應樹立教、學、評一體化意識,在實踐中轉變教學方式,實現教、學、評的有機融合,重視評價的反饋功能,利用結構式教學多維度促進目標達成[2]。
1" " 教學評一體化
1.1" " 教學評一體化的內涵
教學評一體化強調以教、評促進學生的學,以教學活動為明線承載學習目標,以核心素養為暗線滲入評價方式,以學習任務支撐學習目標[3],通過明線和暗線相融合實施教學。在課堂中,教師應借助具有可辨識性的學生行為,掌握教學目標的實施程度[2],通過師生反饋及時調節教學活動開展進度、廣度和深度。教、學、評一體化,有機融合教師教學、學生學習以及課堂教學評價,把教師與學生都作為評價主體,實現了從關于學習的評價到為了學習的評價以及作為學習的評價轉變,這種評價理念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1.2" " 教學評一體化的具體操作
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設計以“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為目標,一體化設計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與課堂教學評價三個活動。從具體操作層面上來看,可分以下幾步:第一,要求教師依據課程標準的內容,結合教材編寫邏輯、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效果反饋、學生需求調查等進行教學評一體化目標設計;第二,依據教學目標預設教學活動,包含各環節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內容呈現、演示實驗的演練、教學器材準備等;第三,圍繞教學目標開展互動式課堂教學,組織教學活動和以小組為單位的討論,并進行教學評價,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跟進學習任務單或作品制作進度,給予學生必要的反饋與支持;第四,教師在課后進行教學反思,對課堂生成性資源進行復盤,對新的靈感和經驗做好反思與總結,并將其作為調整未來教學的依據[3]。
2" " 促進教學評一體化的學習目標設置
2.1" " 學習目標與教學目標的區別
教學目標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互動目標。更傾向于從教師“教”的角度入手。學習目標更多指向學生學習的結果,它的特點是:(1)指向學生學習的預期結果,行為主體是學生;(2)單靠行為動詞往往無法將目標清晰地表達出來時,需要附加限制條件,如學習情境、工具、時間、空間等;(3)行為動詞要盡可能清晰、可操作;(4)目標檢測要具有可操作性。
2.2" " 學習目標的規范表述
制訂出可追溯性強和延伸意義深遠的清晰目標是教學評一體化的前提和基礎,目標的設計與達成是實現教學評一體化的關鍵[4]。目標可追溯性強是指目標確定要有堅實的依據,主要包含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學情,以及不同水平考試的能力要求。延伸意義指本目標在培養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延伸出與核心素養相關能力的功能是否強大[4]。
根據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理論,建議學習目標采用“學生能夠或學會+行為動詞+名詞”的表述方式,將行為動詞與認知目標相結合,更便于教和學的把握與操作。
例如,在“超重和失重”一節中,關于超重、失重的物理觀念學習目標可寫為:學生通過觀察站起和蹲下時體重計示數變化,歸納出超重、失重的概念,能準確判斷具體情境中的超重、失重現象。關于超重、失重的動力學特征的學習目標可寫為:學生通過對物體受力分析,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推導出超重、失重時加速度的特征。以上目標中包含通過何種方式、應用什么工具、達到什么效果,體現了教學評一體化的目標設置原則。判斷教、學、評是否一致的依據就是,教學、學習與評價是否都是圍繞學習目標展開的[4]。
3" " 結構式教學促進學習目標達成
結構式教學的流程一般包括目標預設、目標達成過程及目標核驗。研讀本章節課程標準、精讀教材編寫,進行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課標分析、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完成本節內容的目標預設。為實現以上目標,一方面,應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要確定教學中使用的主要輔助工具。目標達成過程設計則關注具體教學環節的展開。例如,“簡諧運動的回復力和能量”一節中,設計了概括回復力效果、推導理論表達式、制作浮振子、尋找共性等環節。設計者需弄清每一個學習活動的設計是指向哪個教學目標的。目標核驗包含習題反饋、內化、應用等。一節課知識點的評價可以有三個方面:一是在課堂上生成的,例如以學習任務單為載體實現對概念的辨析和規律的正確應用等;二是學生用復述的方式進行知識和方法復盤,例如讓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和知識框架圖,以促進其對相關內容的理解;三是創新作業設計,用已學知識研究實際問題,體現物理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社會的理念。
4" " 案例展示
下面以人教版物理選擇性必修一中第二章《簡諧運動》的第三節“簡諧運動的回復力和能量”[5]為例,在圖1中展示結構式教學設計的思維導圖。
將該節學習目標分解成教、學、評三個維度,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根據教材中對應內容,作出如圖2的教學邏輯導圖和如圖3的目標達成流程圖。關于簡諧運動的描述,在本節中新增了回復力,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經歷回復力的得出、理解、深化過程,提升回復力的學習效果。
教學過程中,筆者主要用學習任務單開展評價,部分內容如表2所示。
5" " 結" "語
以上是對概念型新課的教學評一體化教學設計的初步探討,對于規律偏多的新授課的評價則應側重于規律的掌握,習題講評課的評價則應側重于題目拓展與解題方法的掌握。
參考文獻:
[1]但武剛,肖明.核心素養視域下“教-學-評”一體化體系的建構[J].基礎教育課程,2023(9):4-8.
[2]饒黎.教學評一體化:實現有效教學的途徑[J].林區教學,2022(9):80-83.
[3]商媛媛.圍繞核心素養構建高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內涵、意義及方式[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22(25):129-132.
[4]楊玉琴.“教、學、評一體化”下的目標設計與達成——基于2017版課標附錄案例的批判性思考[J].化學教學, 2020(9):3-9.
[5]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普通高中教科書物理選擇性必修第一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30-36.(欄目編輯" " 李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