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文科背景下,管理類課程的教學開始從傳統理論教學向實踐教學轉變,虛擬仿真實驗課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為實踐教學提供新途徑,但是虛擬仿真實驗課程在管理類課程中的實施存在一些挑戰和困難。該文旨在通過問卷調查,對管理類課程開展虛擬仿真實驗課進行研究,分析其優勢和不足之處,為新文科背景下管理類課程開展虛擬仿真實驗提出建議。
關鍵詞:新文科;管理類課程;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方法; 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21-0009-0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the teaching of management courses has begun to shift from traditional theoretical teaching to practical teaching.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as an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 providesnew ways for practical teaching. However, there are some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in management courses. This paper aims to condu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study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nducting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in management courses,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conducting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in management cours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Keywords:new liberal arts; management course;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在新文科背景下,應用于教學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它通過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和自主化學習機會可以使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和興趣選擇不同的實驗內容和難度,進行自主探索和學習,能夠達到對管理理論和實踐技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河南中醫藥大學(以下簡稱“我校”)管理類課程虛擬仿真實驗課通過模擬真實的社會環境和問題事件情境,讓學生能夠于虛擬環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公共政策決策、衛生應急管理、健康服務與管理和醫藥工商管理等實踐活動。國外已有很多關于虛擬仿真技術在自然科學教育方面的應用,但在公共管理類專業的應用較少。國內已有探索虛擬仿真實驗與經管類專業實踐條件與工具、實踐內容與教學模式、實訓組織與管理和實踐創新之處等以定性研究為主的研究,目前這些研究主要是涉及前期建設與中期實施的過程,關于開展虛擬仿真實驗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效果尚未研究[1-10]。因此,本文針對這一問題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等方面對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設計、組織、實施虛擬仿真實驗等方面開展問卷調查,對管理類虛擬仿真實驗課程教學效果進行研究。
一 對象與方法
(一) 研究對象
我校2023年部分管理類專業部分課程開始引入虛擬仿真實驗課。2023年10月對我校59名上過虛擬仿真實驗課的學生進行了調查;其中男生25名,女生34名;衛生事業管理專業28人,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21人,工商管理專業10人。
(二) 研究內容
對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調查內容從背景信息、教學方法、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四個方面設置20個指標。具體指標包括調查對象的性別、專業;教學內容包括契合度、推理難度、設計的合理度及其提高與了解度;教學方法包括虛擬仿真實驗在教育中的優勢,教師在教育方法上的關鍵要素和技巧,以及面臨的挑戰和困難;教學實施包括實施虛擬仿真實驗必要性及給老師和學生帶來的便利,具體實施措施完善程度等;教學評價包括對虛擬仿真實驗的滿意度、目前存在的問題、對虛擬仿真實驗評價的滿意度等。
(三) 研究方法
通過問卷星訪談教師和學生了解我校管理類課程開展虛擬仿真實驗的教學情況;利用SPSS21.0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并利用SPSS 21.0對調查問卷進行信度檢驗,得到的結果為0.924,大于0.7,信度較高,可靠程度高。利用KMO和Bartlett檢驗對問卷效度進行檢驗,得到的KMO值為0.84,大于0.7,Bartlett檢驗得到的p值小于0.05,表明問卷效度良好,可進行因子分析。
二 結果
(一) 管理類課程虛擬仿真實驗課教學內容調查情況
在完成虛擬仿真實驗所用到的知識與課程所學內容一致性方面,選擇“契合”和“非常契合”的人最多,合計占60.65%;其次是選擇“一般”的人,占39.34%。
在虛擬仿真實驗的推理難度方面,選擇“困難”和“較為困難”的人最多,合計占50.82%;其次是“簡單”和“非常簡單”,合計占26.23%。
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內容設計存在不合理之處方面,選擇“實驗內容重復操作較多”,占70.49%;其次是“完成所需時間較長”,占54.1%。“與需求契合度不夠高”的人最多,占39.34%。
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內容提高方面,選擇“操作分散難形成連貫思維”的人最多,占62.3%;其次是“操作提示少,無從下手”,占57.38%;再次是“內容繁瑣難懂”,占47.54%。
在更想了解管理類課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內容方面,選擇“部門之間協作實施過程”的人最多,占68.85%;其次是“處理前的計劃推理過程”,占55.74%;再次是“解決問題的監督過程”和“事后總結經驗的復盤過程”,各占52.46%。
(二) 管理類課程虛擬仿真實驗課教學方法調查情況
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方法在教育中的優勢方面,選擇“環境更加安全”的人最多,占72.13%;其次是“專業理論可以得到應用”,占70.49%;再次是“有更好的親身體驗”及“節約成本和資源”,均占63.93%。
在虛擬仿真實驗課程老師教學提高方面,選擇“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和合作”的人最多,占75.41%;其次是“提供充分的指導和支持”和“促進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維”,均占67.21%;再次是“設計清晰的教學目標”,占60.66%;最少的是“其他”,占59.02%。
在虛擬仿真實驗課程中學生學習所面臨的困難挑戰方面,認為“有些學生缺乏團隊合作能力”的最多,占65.57%;其次是“缺乏實踐經驗”和“自主學習能力不足”,均占62.3%;再次是“技術使用較難”,占49.18%;第四是“設備問題造成實驗困難”,占45.9%。
(三) 管理類課程虛擬仿真實驗課教學實施過程調查情況
在教學實施方面的調查中,選擇課程安排虛擬仿真實驗改革“十分有必要”和“有必要”的人最多,占92.8%。
在虛擬仿真實驗的實施過程中會面臨什么樣的困難方面,選擇“無法面向全體教學”的人最多,占60.66%;其次是選擇“運營風險的提高”和“運營成本的提高”的人,分別占57.38%和54.1%;再次是“難以達到課程目標”,占50.82%。
在認為虛擬仿真實驗實施過程中帶給老師的便利方面,選擇“完善課程教學資源”的人最多,占80.33%;其次是“線上線下結合教學”“合理利用互聯網資源”“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分別占67.21%、65.57%、62.30%;再次是“培養課程開發能力”,占52.46%。
在認為虛擬仿真實驗實施過程中帶給學生的便利方面,選擇“對學科興趣增強”和“增強相關實操沉浸感”的人最多,分別占73.77%和72.13%;其次是“提高了教學質量”“情境教學簡單易懂”“增強了學習體驗”,分別占68.85%、63.93%、60.66%。
在促進虛擬仿真實驗效果的措施方面,選擇“發展多樣化的仿真實驗”和“實訓平臺貼近學生興趣”的人最多,均占72.13%;其次是“培養方式多元化,提升趣味”“校內平臺專業化構建”“實訓內容貼合實際操作”,分別占67.21%、65.57%、63.93%。
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設施的完善方面,選擇“網絡連接的穩定性”和“實驗可在不同系統操作”的人最多,均占70.49%;其次是“提高圖形模擬分辨率”和“軟件的穩定性和流暢度”,分別占63.93%和60.66%;再次是“加強自動記錄數據”,占54.1%。
(四) 管理類課程虛擬仿真實驗課教學評價調查情況
在對管理類課程虛擬仿真實驗課評價的滿意度方面,選擇“一般”的人最多,占59.02%;其次是“不滿意”,占32.79%。
對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選擇“評估透明度不夠,不了解具體的評價標準”的人最多,占70.49%;其次是“評價工具單一,無法滿足需求”,占62.3%;再次是“反饋途徑不明確”,占54.1%。
對更傾向于通過哪種方式進行虛擬仿真實驗評價方面,選擇“教師評價”的人最多,占62.3%;其次是“同伴評價”,占57.38%;再次是“自我評價”,占47.54%;最少的是“平臺評價”,占34.43%。
三 討論
(一) 學生對開設虛擬仿真實驗課持肯定態度
調查數據顯示,多數學生選擇完成虛擬仿真實驗所用到的知識與課程所學內容“契合”和“非常契合”(60.65%),認為虛擬仿真實驗的教學優勢在于“環境更加安全”(72.13%)、“專業理論可以得到應用”(70.49%)、“有更好的親身體驗”(63.93%)及“節約成本和資源”(63.93%);認為課程安排虛擬仿真實驗改革“十分有必要和有必要”(92.8%);并認為虛擬仿真實驗帶給老師諸多便利,如“完善課程教學資源”(80.33%)、“線上線下結合教學”(67.21%)、“合理利用互聯網資源”(65.57%)、“教學內容進行優化”(62.30%)和“培養課程開發能力”(52.46%);并且也認為虛擬仿真實驗帶給學生諸多便利,如“對學科興趣增強”(73.77%)、“增強相關實操的沉浸感”(72.13%)、“提高了教學質量”(68.85%)、“情境教學簡單易懂”(63.93%)和“增強了學習體驗”(60.66%)等。因此,可以看出調查對象對虛擬仿真實驗課是持肯定態度的。
(二) 學生在虛擬仿真實驗課上遇到的困難
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內容方面,學生遇到的困難包括對于虛擬仿真實驗的推理難度感到“困難”(8.2%)和“較為困難”(42.62%)、虛擬仿真實驗“操作分散難形成連貫思維”(62.3%)、“操作提示少,無從下手”(57.38%)及“內容繁瑣難懂”(47.54%);面臨的其他困難挑戰包括“有些學生缺乏團隊合作能力”(65.57%)、“缺乏實踐經驗”(62.3%)、“自主學習能力不足”(62.3%)、“技術使用較難”(49.18%)及“設備問題造成實驗困難”(45.9%)等。因此,可以看出調查對象在虛擬仿真實驗課上遇到的困難是多方面的。
(三) 學生對教師上虛擬仿真實驗課的期待
調查對象希望在虛擬仿真實驗課程上,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和合作”(75.41%)、“提供充分的指導和支持”(67.21%)、“促進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維”(67.21%)和“設計清晰的教學目標”(60.66%)等。學生更想了解虛擬仿真實驗課教學內容中的“部門之間協作實施過程”(68.85%)、“處理前的計劃推理過程”(55.74%)、“解決問題的監督過程”(52.46%)和“事后總結經驗的復盤過程”(52.46%)等。因此,可以看出調查對象對教師上虛擬仿真實驗課的期待也是多方面的。
(四) 學生認為虛擬仿真實驗課需要優化教學內容設計及規避運營風險等
學生認為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內容設計存在不合理之處包括“實驗內容重復操作較多”(70.49%)、“完成所需時間較長”(54.1%)、“與需求契合度不夠高”(39.34%)等,另外學生還認為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應該避免“無法面向全體教學”(60.66%)、“難以達到課程目標”(50.82%)、“運營風險的提高”(57.38%)和“運營成本的提高”(54.1%)。由此,可以看出調查對象認為虛擬仿真實驗課需要優化教學內容設計及規避運營風險等。
(五) 學生期待虛擬仿真實驗的教學設施完善,采取多種措施提升其效果
學生希望完善虛擬仿真實驗的教學設施包括“網絡連接的穩定性”(70.49%)、“實驗可在不同系統操作”(70.49%)、“提高圖形模擬分辨率”(63.93%)、“軟件的穩定性和流暢度”(60.66%)及“加強自動記錄數據”(54.1%)。學生希望采取促進虛擬仿真實驗更有效果的措施包括“發展多樣化的仿真實驗”(72.13%)、“實訓平臺貼近學生興趣”(72.13%)、“培養方式多元化,提升趣味”(67.21%)、“校內平臺專業化構建”(65.57%)和“實訓內容貼合實際操作”(63.93%)。因此,可以看出調查對象期待完善虛擬仿真實驗的教學設施,采取多種措施提升其效果。
(六) 學生對虛擬仿真實驗課評價方式不太滿意
學生對管理類課程虛擬仿真實驗課軟件直接評價的滿意度選擇“一般”(59.02%)的人數最多,其次是“不滿意”(32.79%)。可以看出學生對當前虛擬仿真實驗目前的評價方式不太滿意。究其原因,學生認為是“評估透明度不夠,不了解具體的評價標準”(70.49%)、“評價工具單一,無法滿足需求”(62.3%)、“反饋途徑不明確”(54.1%)等。學生更傾向的評價方式包括“教師評價”(62.3%)、“同伴評價”(57.38%)、“自我評價”(47.54%)。因此, 可以看出學生對虛擬仿真實驗課評價方式不太滿意,希望引入多元評價。
四 建議
(一) 管理類課程應積極引入虛擬仿真實驗課,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調查數據顯示,學生認為虛擬仿真實驗課無論對教師教學還是對學生學習與能力培養益處良多。尤其是管理類課程理論學習多, 實際操作少, 受實習環境條件限制, 也不能很好展示課程所學內容,因此, 應該積極引入虛擬仿真實驗, 利用虛擬仿真實驗,打破時空限制, 訓練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實現專業培養方案中制定的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目標。
(二) 教師應改變教學理念, 加強虛擬仿真實驗課的教學能力提升
根據調查顯示,學生希望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和合作”“提供充分的指導和支持”“促進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維”和“設計清晰的教學目標”等,以及教師幫助學生搞清楚虛擬仿真實驗課教學內容中的“部門之間協作實施過程”“處理前的計劃推理過程”“解決問題的監督過程”和“事后總結經驗的復盤過程”,因此, 教師應該根據新型教學模式轉變自己的傳統教法,提升自己上虛擬仿真實驗課的教學能力,滿足學生的新需求。
(三) 學生應改變自己的學習理念, 積極提升虛擬仿真實驗要求具備的各項能力
根據調查可以發現,學生遇到的困難包括對于虛擬仿真實驗的推理難度感到“困難”、虛擬仿真實驗“操作分散難形成連貫思維”、“操作提示少,無從下手”及“內容繁瑣難懂”;“有些學生缺乏團隊合作能力”“缺乏實踐經驗”“自主學習能力不足”“技術使用較難”及“設備問題造成實驗困難”。虛擬仿真實驗模擬了一個真實的案例發生場景,不僅要求學生具備課本知識,還需要有使之運用到案例場景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和傳統課只要聽就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要求;而且還要求掌握互聯網資料查詢及軟件操作的技術,是對綜合能力的訓練,以及對學生能力要求的全方位提升。
(四) 學校需要加強開展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所需的教學條件保障
虛擬仿真軟件早期是靜態畫面, 現已經變為3D動畫場景模擬,而且上課時有大量學生同時訪問該軟件,因此,需要更大的存儲空間,學校及相關部門應積極投資于技術基礎設施,穩定網絡連接,保證虛擬仿真實驗平臺流暢運行,減少卡頓現象,節約課堂等待時間。
(五) 虛擬仿真實驗軟件公司需要不斷升級軟件,提升軟件的實用性和操作的簡便性
調查顯示,學生認為虛擬仿真實驗“操作分散難形成連貫思維”“操作提示少,無從下手”“內容繁瑣難懂”“部門之間協作實施過程”“處理前的計劃推理過程”“解決問題的監督過程”“事后總結經驗的復盤過程”“實訓平臺貼近學生興趣”“實訓內容貼合實際操作”及“培養方式多元化,提升趣味”這些都需要軟件公司不斷優化案例設計流程,升級換代軟件,使之操作更簡便,更好貼合學生需求。因此,可以看出學生對虛擬仿真實驗案例趣味性、場景生動性、操作流程連貫性和與實際結合的真實性等都有改進完善建議,這就要求虛擬仿真實驗軟件公司需要不斷升級軟件,提升軟件的實用性和操作的簡便性。
(六) 加強虛擬仿真實驗平臺建設,為學生學習提供支持和幫助
調查數據顯示,學生認為應加強虛擬仿真實驗平臺建設,希望軟件公司把關鍵操作步驟、設計示范、操作演示視頻放置在平臺上, 方便學生瀏覽學習;設置學生建議欄目,定期收集學生對虛擬仿真實驗操作困難問題的意見,并根據反饋意見進行教學軟件改進升級;學校、軟件公司、教師等應該在平臺上分享教學資源和經驗,及時更新配套資源,使學生能夠訪問所需的資源,豐富其學習體驗,提供其良好的教學支持;應該有一個提供支持學習的欄目,例如在線輔導、學術咨詢、技術支持等,為學生學習提供及時的在線幫助。
(七) 開展多元化評價, 明確評價標準,加強及時反饋
虛擬仿真實驗軟件自帶人工智能評價,因此, 學生提交后很快可知道自己的成績。根據調查顯示,學生不太適應這種評價,希望明確告知具體的評價標準,使其了解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評價內容,減少對人工智能評價的焦慮感;也希望引入教師評價,有針對性地及時提供反饋,幫助學生改進虛擬仿真實驗中的不足;并且也希望有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促進學生反思,加強團隊合作能力培訓。
五 結束語
從調查數據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新文科背景下管理類課程的虛擬仿真實驗是一種有發展潛力的創新教育方式,可以為學生提供運用管理知識解決管理中問題的實踐機會。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關注并不斷完善和創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問題。只有在精心設計和靈活性的實施中,才可以成為管理類課程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工具,使學生得到更好的訓練,提升其管理職業技能水平,有效應對未來工作中的挑戰。
參考文獻:
[1] 陳麗琴,石欣茹.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專業教學內容設置優化探討[J].海南開放大學學報,2022,23(2):60-67.
[2] 蔡明丹.高校應急管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建設探索——以廣西警察學院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1(23):99-103.
[3] 張敏,周勇義,劉金庫,等.高校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應用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2(15):1-6.
[4] 龔成斌,曹雅儀,王強,等.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需求現狀——基于西南大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需求問卷調查分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4(11):155-160.
[5] 朱科蓉.文科類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的問題與思考[J].現代教育管理,2016(1):87-91.
[6] HERADIO R, DE L T L, GALAN D, et al. Virtual and remote labs in education: A bibliometric analysis[J]. COMPUTERS & EDUCATION,2016(98):14-38.
[7] PARONG J, MAYER R E. Learning science in lmmersive virtual reality[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8,110(6):785-797.
[8] ROMAN-IBANEZ V, PUJOL-LOPEZ F A, MORA-MORA H, et al. A low-cost 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 system for teaching robotic manipulators programming[J].Sustainability,2018,10(4):1102.
[9] 楊赫然,孫興偉,董祉序,等.新工科視域下機械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能力提升研究[J].高教學刊,2024,10(4):72-75.
[10] 苑春苗,張靖林,丁世勛,等.基于虛擬仿真平臺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研究[J].高教學刊,2024,10(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