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生直接用AI(人工智能)寫論文、寫作業,這一現象值得關注。盡管AI生成的文本質量存疑,但打開網絡社交平臺,關于“AI幫你寫論文”的技巧分享帖俯拾即是。
業內人士指出,人機協同是大勢所趨,但用AI寫論文等有悖學術倫理,有必要厘清AI代寫和AI輔助之間的邊界,對文章“AI率”有所界定。文章“AI率”是指文中使用AI工具生成內容的比例,反映作者對AI的依賴程度。
北京一所高校教務部門負責人說,目前國內高校普遍未設置論文或作業“AI率合理值”,更沒有針對不同學科、不同研究目的等設置細分標準。
此外,AI寫作還可能涉及版權歸屬等法律問題。AI生成文本內容承載的知識產權,應歸于AI開發公司還是服務使用者,目前說法不一。
我國關于AI治理的立法研究工作未曾間斷?!渡墒饺斯ぶ悄芊展芾頃盒修k法》在包容審慎監管、應用分級分類治理的基礎上,細化了技術研發者、服務提供者以及使用者的相關權利義務,要求AI技術應用符合基本的科技倫理規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趙某說,AI代寫整篇論文屬于典型的學術不端行為,與傳統的找人代寫并無二致。AI代寫材料需使用海量文本數據,生成的文本內容很容易與現有作品雷同,產生侵犯著作權等法律風險。
2023年,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學位法草案明確,已獲學位者,如在獲得學位過程中存在使用AI代寫學術不端行為,經學位評定委員會審議后,學位授予單位可撤銷其學位證書。
(來源:《人民郵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