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數據時代,公共數據開放已然成為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在各地區積極建設公共數據開放平臺的基礎上,有必要分析公共數據開放對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產生的影響,以便于理解開放數據對經濟發展產生的帶動作用。文章通過分析發現,公共數據開放可通過緩解信息不對稱、改善區域營商環境、提升資源配置效率、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推動產業模式創新和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等對企業產生影響,以此助力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在此基礎上,文章提出密切關注企業數字需求、加大數據開放的宣傳力度、規范數據開放的標準和格式、積極引進數字人才等建議,以期為各地區優化公共數據開放工作、賦能企業變革創新進而帶動經濟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公共數據開放;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
一、引言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依靠人口紅利與投資驅動等拉動經濟增長的粗放發展模式已不再適用。在信息化、數字化加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數字技術已然成為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政府部門作為海量信息資源的擁有者,開放數據資源將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自2012年起,我國逐步開始重視政府數據開放工作。上海、北京、湛江等地區率先建立了當地的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帶動了其他地區政府數據開放工作的開展。根據復旦大學《2023中國地方公共數據開放利用報告》,截至2023年8月,我國已有226個省級和地方政府上線了數據開放平臺,與2022年下半年相比,平臺總數增長約9%。自2017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政府數據開放平臺數量持續增長,從2017年報告首次發布時的20個到2023年下半年的226個,公共數據開放平臺數量的激增也表明數據開放的重要性。那么,在公共數據價值日益顯現的情況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受到怎樣的影響?公共數據開放如何影響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本文將對這些問題作出探索。
二、公共數據開放與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概述
(一)公共數據開放
公共數據是指由政府、社會組織或其他組織收集、整理、管理并向公眾提供的數據資源。公共數據開放則是指政府、社會組織以及其他組織在公共數據范圍內,面向社會提供具備原始性、可機器讀取、可供社會再利用的數據集的公共服務。公共數據開放與政府數據開放既有聯系,也有區別。政府數據開放是公共數據開放的前提和基礎,為公共數據開放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和基礎設施,公共數據開放是政府數據開放的延伸,兩者是連續、承前啟后的關系。公共數據開放區別于政府數據開放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兩點:
1. 具有更強的開放性
政府數據開放的主體是政府部門,政府數據來源于政府部門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所產生和獲取的數據,數據獲取范圍和方式有限,且受限于隱私和安全的考慮,政府數據開放的目的主要在于增強政府透明度。而公共數據開放的主體是公共部門,包含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公共數據開放是由政府主導且社會力量協同參與的行為。公共數據經過脫敏、清洗原則后對社會公眾開放,可以用于合法的產品開發、數據分析、交易活動等。因此,從開放主體和內容來看,公共數據開放相較于政府數據開放而言具有更強的開放性。
2. 更加側重于經濟和社會價值
政府數據開放最初的目的是促進政府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增進部門間的了解和合作。之后,為增強政府透明度和滿足公眾獲取信息的需要,無償向社會公開,因此,從數據開放目的來看,政府數據開放更加側重于行政意義。而公共數據開放在政府數據開放的基礎上,逐步擴大數據開放的范圍和深度,為企業、公眾等眾多數據利用者提供數據要素,并鼓勵企業等主體充分利用數據開展技術創新和提升經濟收益,因此,公共數據開放更加強調發揮數據的經濟和社會價值。
(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指以區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協調、綠色、創新和共享為核心,通過科學規劃、市場化運作、創新驅動等手段,實現區域經濟增長、社會進步、生態保護和居民生活質量提升的一種發展模式。總的來說,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僅關注經濟增長速度,更關注經濟增長的質量和可持續性。通過優化結構、增強活力、提高效率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綜合發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以下特征:
1. 更加注重創新和均衡發展
經濟高質量發展意味著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轉向集約型,經濟發展更加注重創新。經濟增長的動力不再主要依靠勞動力、資本以及土地等傳統要素驅動,而是轉向以信息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創新要素驅動。在此背景下,數據則成為創新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和資源,高質量的數據供給通過鼓勵區域間的經濟合作、打破行政壁壘、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等推動經濟發展向結構更加合理、區域之間更加均衡的方向發展。
2. 更加強調公平和效率
經濟高質量發展以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等為目標。首先,區域經濟發展更加注重增長的效益。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落后產能和技術將會被逐步淘汰,綠色新興產業、資源再生產品生產技術得到發展,逐步提升經濟發展的效率。其次,經濟高質量發展意味著更加強調社會公平,區域、城鄉間的公共資源實現均等化,經濟發展成果可以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此外,經濟高質量發展還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三、公共數據開放對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分析
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的生產要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資源和創新引擎,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現階段,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以新的要素為重要抓手,而數據作為基礎性資源,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一)緩解信息不對稱,增強數據獲取能力
公共數據開放有助于緩解企業與企業、客戶與企業等多主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打破信息壁壘,推動數據共享與透明度,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公共數據開放使企業能夠更加準確地掌握市場信息、競爭對手的信息,比如各種類型的原始數據,包括訂單信息、客戶信息、交易行為等。這些信息不僅可以幫助企業了解市場和客戶,提升服務質量,更能幫助企業把握當前的行為趨勢,有效滿足客戶需求,為企業帶來利潤。此外,公共數據開放也增進了企業之間交流的機會,為企業進行投融資、獲取外部支持等提供幫助。另一方面,公共數據開放有助于降低個體的搜索成本。從個體就業與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公共數據開放有助于人才與企業之間的有效匹配,通過個體的高質量就業帶動經濟增長。準確、豐富的數據也能夠幫助創業者更加便捷地獲取信息,提高進入市場的準確度,提升個體的創新創業能力,激發大眾創業的氛圍,為經濟的持續增長注入活水。
(二)改善區域營商環境,優化城市政務環境
營商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而公共數據開放通過助力數字營商環境的形成,為經濟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賦能。一方面,公共數據開放為政府與企業和公眾進行溝通交流奠定了基礎。在大數據時代,數據是人們之間溝通的基礎和不可缺少的要素,公共數據的開放使企業在了解信息的基礎上向政府部門反映問題,政府部門則通過政務服務熱線對企業和公民訴求給予回應,縮短了回應流程和回應成本,也幫助政府部門更加高效地獲取真實的社情民意。在政府與企業、公民的溝通中,數據公開克服了信息傳遞中較多出現的溝通不暢和信息失真問題,有助于政府部門在了解問題的基礎上提前預判營商環境中出現的問題,繼而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營商環境政策。另一方面,公共數據開放有助于推動政府部門間的信息共享與合作。公共數據開放打破政府部門間的信息孤島和信息壁壘,推動更加便捷、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新方式。基于此,各部門在信息互聯互通的基礎上,不僅能夠實現各部門協同合作優化營商環境,協商解決營商環境建設中所面臨的棘手問題,更加有助于提升辦事效率,提升營商環境建設成效。
(三)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提升企業生產效率
公共數據開放可從兩個方面提升資源配置效率,進而使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收益,實現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的。一方面,公共數據開放有助于企業做出信用評價,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信用評價是決定是否為企業融資的重要因素,而數據缺少、數據獲取難往往成為企業信用評價中所面臨的障礙,提升企業融資的難度。公共數據開放通過減少信用評價主體與企業自身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減少企業的信貸風險和融資成本,進而推動資源投入更需要的企業和地方,進而通過資金的合理配置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另一方面,公共數據開放幫助企業規避僵尸企業的消極影響。僵尸企業已然喪失市場生存能力,但通過獲取政府補貼或銀行貸款而免于倒閉,其嚴重影響了市場資源配置和妨礙行業公平競爭。公共數據開放能夠顯著提升企業的透明度,降低資金供求雙方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僵尸企業的形成,促進以此促進有限資源的合理配置,增強企業的經濟收益。
(四)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升科學決策水平
公共數據開放在幫助企業節省成本、提高科學決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公共數據開放節省企業的信息搜索成本,提高數據采集和分析的效率。數據采集、數據整合與分析是企業利用數據促進經濟增長的基礎,在這一過程中,需要企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公共數據的開放使得企業無須進行大量的市場調研和行業數據收集,可以更便捷地獲取到各類市場數據,比如宏觀經濟數據、市場份額、行業趨勢等。這不僅節省了企業的市場調研成本和數據搜集成本,而且助力企業依據數據迅速調整商業策略,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另一方面,公共數據開放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和營銷成本。通過公共數據開放,企業可以及時了解市場和競爭對手的動態,從而在對市場數據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靈活調整經營策略,推動企業由經驗型決策轉變為數據驅動型決策,降低經營風險。此外,公共數據開放也有助于企業營銷成本的降低。企業可以利用數據進行市場研究,公共數據具有較強的權威性和科學性,企業可以據此充分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行為,從而執行更加有效的營銷方案,提升企業的經濟收益。
(五)助力供需精準匹配,推動產業模式創新
數據開放的目的在于滿足各方對數據資源的需求,數據的開放與共享能夠滿足行業內外、企業與客戶之間供需的精準匹配。一方面,公共數據開放有助于行業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推動產業模式發展。例如,泰州市從2023年6月至9月開展三個多月的公共數據匯聚治理攻堅行動,重點聚焦六大任務,包括全面梳理應用系統、全量編制數據目錄、推動數據全量全要素歸集。開展數據供需對接、推動數據—數—源—標準治理以及深化主題庫、專題庫建設。數據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有助于企業之間的數據交換和合作,共同推動行業發展與進步。另一方面,公共數據開放能夠通過促進產學研的深度融合進而推動產業創新。通過開放數據,政府、數據、科研院所、民營企業等可以共同對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促進各領域的協同創新,從而創造出更多具有實際應用價值和商業潛力的創新應用和商業模式。此外,開放數據也為企業通過數據分析深入了解客戶需求,進而為其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提供了條件和基礎。
(六)有效供給數字要素,提升區域創新能力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創新能力的提升越來越依靠外部知識。數據作為一種新的生產要素,應充分發揮基礎資源作用和創新驅動作用,即通過數據資源的整合與共享促進區域創新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公共數據開放通過有效供給數字要素為企業創新賦能。公共數據被視為創新過程中必不可缺少的資源,數據挖掘、數據整合與利用是創新的基礎。但是,在許多關鍵領域,企業缺少獲取相關信息的條件,進而對創新能力的提升造成阻礙。但政府部門通過免費提供稀缺數據和信息,幫助企業獲取并控制與創新相關的新信息,給予企業進行創新的基礎性條件,賦能企業創新的持續進步。比如,企業可以利用開放的地理信息數據,開發出更加精確的導航系統;利用開放的科研數據,開發更具創造性的產品等。另一方面,公共數據開放有助于通過區域間合作推動創新的持續發展。例如,廣東省的企業創新相對比較活躍,但是基礎研究能力相對不足,數據開放能促進省內和省外的企業和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通過知識共享推動創新的持續進步,繼而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源動力。
四、公共數據開放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基于分析可見,公共數據開放對促進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各地區應積極推進數據開放工作,不斷為企業的創新發展賦能,通過數字要素實現區域經濟發展的提質增效。
(一)密切關注企業的數字需求,為企業的創新發展賦能
首先,由于企業在表達訴求方面缺少相應的渠道和平臺,因此,可在公共數據開放平臺上增設與企業及其他主體互動的窗口,通過企業的實時反饋,為公共數據開放工作的進一步優化指明方向。其次,為充分為企業提供便利和了解需求,可設立專門的數據服務機構,通過定期開展調研活動、走訪等了解企業在獲取數據、分析和利用數據等方面面臨的困境,盡可能地為企業提供諸如數據清洗、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等專業服務,使企業更好地利用數據進行創新發展。最后,對各類企業的不同需求進行分析,力求開放數據能夠滿足各類企業的實際需求。央企、國企及中小型私企等面臨的市場前景不一致,自身擁有的資源也存在差異,因此,公共數據的開放也需要具有針對性。地方政府應以企業差異為出發點,向各類型企業征求開放數據的意見,并對反饋意見進行處理,從而開放更加具有價值、更加滿足數據利用者需求的數據,以此實現經濟發展的提質增效目的。
(二)加強數據開放工作的宣傳,提升企業的數據利用意識
雖然公共數據開放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但是仍存在部分企業不了解數據開放的問題。對于數據開放的時間、類型以及如何獲取等問題尚不清楚,也欠缺利用公共數據提升自身生產效率和經濟收益的意識。因此,在公共數據開放的基礎上,應采用多種方式開展宣傳工作,例如,建立專門的數據開放推廣部門,負責進行數據開放工作的政策制定、宣傳和推廣,增進企業以及其他主體對開放數據的認識,并進一步引導其將公共數據運用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以此幫助企業更加快速準確地發現問題并做出調整,以促進生產效率的經濟收益的提升。
此外,雖然現階段我國絕大多數省份和地區已經建立公共數據開放平臺,但仍有少數地區尚未開展相關工作,因此,政府應鼓勵有條件建立但尚未建立數據開放平臺的地區建設有自身特色的數據開放平臺,并充分利用社交媒體、網站、電視、報紙等宣傳數據開放的重要性、意義和影響,為企業以及其他數據利用者提供充分的數據資源,以企業的發展進步帶動區域創新能力的提升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三)確定數據開放的標準和格式,降低數據的搜索難度
統一、規范的數據開放標準和格式有助于數據利用者的信息檢索和查詢。但目前階段,我國大多數地區的公共數據開放尚未建立規范化的數據開放格式,導致數據查找困難、利用率低等問題,例如,在地方政府公共數據平臺中,存在數據下載量為0,瀏覽量低等問題。因此,地方政府在開放公共數據的基礎上,也應在開放標準、開放格式等方面做好規范。
一方面,在開放數據時將數據整理成同時面向人和機器的多種格式,包括HTML、PDF、EXCEL、交互式網頁等。既可以使數據被直觀地訪問,也便于機器理解。此外,也應盡可能在同一地方發布相同的數據,避免數據在不同地方分散,造成搜索成本增加的問題。另一方面,在開放公共數據時,設置一些明顯的標簽和元數據,幫助企業及其他數據使用主體快速理解和定位到所需數據,節省時間成本。例如,提供各種關鍵詞和摘要,降低數據的搜索難度。通過對數據開放的標準和格式進行規范,提升企業利用數據的積極性,釋放數據的更大價值。
(四)積極引進數字人才,增強數據開發利用能力
公共數據開放為企業提供關鍵的市場信息,有助于緩解信息不對稱、資源配置扭曲等問題。然而,對于一些中小型私企而言,由于對數據開發利用的意識和能力不夠,未能充分發揮數據的全部價值。因此,在地方政府積極進行數據開放工作的基礎上,政府和企業也應著力引入數字領域的專業人才,進而提升數據要素的綜合利用能力。
一方面,地方政府應通過制定優惠獎補政策、創新激勵政策等為地區招攬數字領域的專業人才,通過人才的聚集和供給為數據開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此外,地方政府也應與科研院校等機構之間建立緊密聯系,通過科研院校的專業型和科學型人才培養為數字化人才的供給注入原動力。另一方面,企業也應積極進行數字化轉型,在數字化人才的工資待遇、福利補貼等方面予以傾斜。通過數字化人才的引進加快與數據開放平臺的對接,提升對原始數據的信息提取能力和開發利用能力,最終達到降低企業成本、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創新能力的目的,以企業創新帶動當地經濟的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
五、結語
數據要素作為基礎性資源,是助力企業進行變革創新的重要推動力。公共數據開放不僅在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緩解信息不對稱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也有助于通過數據要素推動企業進行技術變革和創新發展,最終促進企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的提升。因此,各地區應進一步加大數據開放的力度,強化數據資源的供給,滿足各類企業的需求,以數字要素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提質增效。
參考文獻:
[1]趙宸宇,王文春,李雪松.數字化轉型如何影響企業全要素生產率[J].財貿經濟,2021,42(07):114-129.
[2]復旦大學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 中國地方公共數據開放利用報告——城市(2023年度)[R/OL].(2023-11-01)[2023-12-25]. http://ifopendata.fudan.edu.cn/report.
[3]王錫鋅,王融.公共數據概念的擴張及其檢討[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23,26(04):17-27.
[4]趙需要,姬祥飛,樊振佳.政府數據開放到公共數據開放的嬗變[J].情報理論與實踐,2024,47(04):50-58+83.
[5]張震宇,侯冠宇.數字經濟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歷史邏輯、理論邏輯與現實路徑[J].西南金融,2023(11):32-44.
[6]王宏偉,張靜,賈揚帆.我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J].技術經濟,2023,42(11):120-131.
[7]鄒豐華,安子偉,張晨.政府數據開放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提升[J].稅務與經濟,2023(06):93-101.
[8]夏杰長.數據要素賦能我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理論機制和路徑選擇[J].江西社會科學,2023,43(07):84-96+207.
[9]趙麗麗,郝文強.政府數據開放對數字經濟的影響[J].統計與決策,2023,39(18):67-72.
(作者單位:長安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