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九大以來,福州都市圈環三都澳區域加快了開放、開發的步伐。隨著環三都澳區域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環三都澳區域的產業和人口開始加快集聚,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速,這也就加大了環三都澳區域生態環境的壓力。在新的歷史時期,必須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中,推進美麗環三都澳大灣區的建設。
關鍵詞:環三都澳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生態文明
黨的十九大以來福建省福州都市圈環三都澳區域加快了開放和開發的步伐?!笆奈濉逼陂g環三都澳區域的現代化進程加快,環三都澳區域的寧德市正加速邁向萬億工業時代,環三都澳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也正在加速。近些年,眾多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環三都澳區域加快布局和崛起,環三都澳區域逐漸形成了不銹鋼新材料、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銅材料等四大千億主導產業集群。同時,環三都澳區域近些年來水產養殖和旅游業發展步伐也加快。環三都澳區域產業和人口的加快集聚,也給環三都澳區域的生態環境帶來了新的壓力。因而,在新的歷史時期,必須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加強對環三都澳區域生態環境的保護,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中,積極推進美麗環三都澳大灣區的建設。
一、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引領中國人民加快了中華民族的現代化進程,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中國現代化道路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和促進全人類和平發展的現代化。因此,“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而對于中國的綠色發展,習近平同志在中國的現代化實踐中一直以來都很重視。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指出,“我對生態環境工作歷來看得很重,在正定、廈門、寧德、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間,都把這項工作作為一項重大工作來抓?!绷暯酵驹诟=üぷ魇吣甓?,福建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習近平同志在廈門工作期間就十分重視廈門的自然生態問題,積極支持廈門筼筜湖生態環境的治理。“在人民群眾的呼聲下,人大代表議案,中央領導檢查督促,連續3年,總共投了3000萬元,終于把筼筜湖治理好了”。1989年,習近平同志擔任寧德地委書記時,說過“什么時候閩東的山都綠了,什么時候閩東就富裕了”。他認為寧德的山林資源是很重要的發展優勢。但由于多年來的亂砍濫伐,林業資源在減少,出現了許多荒山亟待綠化造林。習近平認為寧德要發展林業經濟,把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有效結合,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習近平同志在福州和福建省政府工作期間也十分重視福建省的生態文明建設,在全國率先啟動了福建的生態省建設。在踐行習近平同志“生態福建”建設過程中,福州長樂當時“立足長樂‘藍天、碧海、金沙灘’的獨特優勢,按照‘把海露出來,把地綠起來,把景美起來’的思路,提出了建設一個基礎設施完善、區域布局合理科學,生態環境優美、產業結構合理的濱海生態城市的構想”。2005年8月習近平同志時任浙江省委書記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時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逐漸形成。黨的十九大以來,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逐漸走向成熟。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實踐相結合的最新理論思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其一,習近平認為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提倡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其二,習近平認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山水林田湖草沙也是生命共同體,應共謀建設和呵護地球生命共同體。其三,習近平認為環境也是民生,保護環境也是為了民生,應該要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蘊含了深刻的新時代民本思想、新的發展理念和生命共同體的新思想。認為地球上的冰川、草地、森林、河流、海洋、濕地、灘涂、沙灘等都與人類構成了生命的共同體;認為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改善全球生態環境,保護地球生命共同體的重要途徑;認為保護地球生命共同體的主體是人民群眾,要依靠全球各國人民共同呵護地球生命共同體。
二、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環三都澳區域生態環境問題探析
“地球并不是一直對人類秉持友好,自然界也不是為了我們人類利益而建的公園,人類的不斷膨脹,人類在地球上的生活是不穩定的,必然會打破生態系統的平衡?!苯┠陙恚h三都澳區域現代化進程加速,環三都澳區域開放、開發步伐加快,環三都澳區域的產業和人口也正加快集聚。不銹鋼新材料、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銅材料等四大千億產業集群加快集聚,同時,近些年環三都澳海域的水產養殖和旅游業也發展迅速。環三都澳區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也給環三都澳區域的生態環境帶來了諸多的壓力,也帶來許多新的生態環境問題。
(一)環三都澳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加大了環三都澳區域的生態環境壓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環三都澳區域加快布局和崛起了諸多的戰略性高新技術產業和相關重工業。2008年,青拓集團落子三都澳區域的灣塢,15年間環三都澳區域崛起了全球最大的不銹鋼生產基地。近十幾年來,青拓發展的腳步越來越大,并吸引了甬金、宏旺等上百家產業鏈企業在三都澳之濱的福安灣塢抱團集聚。在三都澳之濱的焦城區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車里灣,寧德新能源、寧德時代、廈鎢等鋰電新能源千億產業鏈集群正加快集聚,三都澳之濱正在崛起全球最大的鋰電新能源生產基地。在三都澳之濱的焦城三嶼工業園區,亞洲最大的總裝車間上汽寧德基地正加快集聚新能源汽車千億產業集群。在三都澳之濱的焦城漳灣和福安市甘棠鎮上塘產業園,中鋁東南銅業和深圳正威集團正加快集聚銅材料千億集群。以及三都澳之濱的霞浦工業園區的時代一汽和古田大甲工業園區的杉杉等,都在加快環三都澳區域的工業化進程和加快環三都澳區域的產業、人口的集聚。同時,這也帶動著環三都澳區域的焦城區、福安市、霞浦縣,古田縣大甲等地的城市化進程,環三都澳區域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工業污水和工業廢氣的排放量的增多;產業集聚帶來人口的集聚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也帶來人類生活垃圾的增多;環三都澳區域各工業園區和配套公路、鐵路、碼頭的加快建設也帶來環三都澳區域林地、灘涂、濕地、海域面積縮小;環三都澳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環三都澳區域的燃油汽車和燃油輪船也日漸增多,也加大了環三都澳區域的碳排放量等等,都給環三都澳區域的生態環境帶來新的問題?!叭祟惿顚τ诟蓛?、清潔水質的需求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受到工業污染的影響,這樣的正常需求就不可能實現了?!崩纾簱{查,寧德城區排放水中的硅酸鹽(DSi)、硝酸鹽(NO3-)、亞硝酸鹽(NO2-)、氨氮(NH4+)、無機磷(DIP)和懸沙含量(SSC)濃度顯著高于海水中的含量,水質顯著劣于海水水質,是灣內主要污染源之一。營養鹽含量的升高主要是在豐水期,也說明營養鹽主要由陸源輸入。所以,環三都澳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也同時加大了環三都澳區域的生態環境壓力。
(二)環三都澳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的“圍海造地”對環三都澳區域生態環境的影響
環三都澳區域四大千億主導產業集群的加速集聚,加快了這一區域城市化的進程,工業用地和城市用地也漸漸地向三都澳海域延伸。如焦城區東湖塘的圍海造地、三嶼工業園區的圍海造地、三都澳新區的圍海造地、車里灣的圍海造地以及福安的白馬港、霞浦的溪南半島等地的圍海造地,都導致了三都澳海域濕地、灘涂、沙灘、海域面積的縮小。例如,依據1996-2018年間多源衛星遙感數據,結合野外地表調查,22年間環三都澳自然濕地面積減少26.79km2,進一步分析發現,環三都澳地區填海面積從1996年的61.18km2增長到2018年的98.27km2,增長率達60%,潮灘總面積減少39.21km2。還有就是隨著三都澳各港口開放開發的加快,三都澳海域航運的快速發展,世界各地貨輪和輪船攜帶了大量的外來生物來到了三都澳海域。例如互花米草被攜帶進環三都澳地區,由于它強大的適應性和競爭力使其瘋狂蔓延,迅速改變或破壞灘涂濕地的生態群落結構,濕地、海洋生態系統開始衰退,最典型的是對三都澳海域本地紅樹林生態系統的侵奪。紅樹林面積急劇減少,候鳥數量大規模減少,魚、蝦、貝產量降低,進而影響到環三都澳海域的生物多樣性的發展。
(三)環三都澳區域水產養殖和旅游業的加快發展對環三都澳區域生態環境的影響
寧德位居東南沿海,海岸線漫長,擁有4.45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三都澳、沙埕港等深水海港眾多,蕉城、福安、福鼎、霞浦4個沿海縣(市、區)擁有超過1000多公里的海岸線。20世紀90年代以來,環三都澳區域大黃魚養殖技術日漸成熟,環三都澳海域水產養殖業發展迅速,除了大黃魚,還有鮑魚、海參、海帶、紫菜等多個區域養殖品種,來自云南、貴州、四川等省的外來從業養殖人員日漸增多,養殖人員達到60多萬人,有力地推動了環三都澳區域的鄉村振興。然而,隨著環三都澳區域水產養殖業的崛起,由于養殖規劃不合理,養殖業的規模出現惡性膨脹,使得寧德環三都澳海域海上養殖“無證、無序、無償、無度、無法”的現象出現常態化趨勢。環三都澳灣區內的相當多區域網箱密布,養殖密度過大,有些甚至影響到了軍事區、航道、錨地和碼頭等的正常作業和航道的順暢。此外,由于長期粗放、落后的水產養殖方式,導致環三都澳海灣內每年都有相當多的易破碎、難分解的泡沫浮球成為海漂白色垃圾。三都澳內海海域中的水質也呈現惡化趨勢,嚴重影響三都澳灣區海洋生態環境和養殖業的轉型升級。還有就是灣內養殖規模大、密度高、無序粗放,投放的餌料嚴重加劇了灣內的富營養化程度,導致海灣水體嚴重富營養化。調查結果顯示,亞硝酸濃度遠大于其他河流和海洋自然水體,溶解氧含量普遍較低,生態系統急劇退化,形成“富營養、藻類少、養殖災害多”的獨特特征。另外,隨著環三都澳區域交通設施的完善,環三都澳區域的旅游業發展迅速,三都島、斗姆島及環三都澳區域的灘涂、沙灘、濕地等吸引了越來越多來自全世界各地游客,眾多游客的到來,環三都澳區域的生活垃圾也日漸增多。同時,隨著環三都澳區域水產養殖和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環三都澳海域的燃油漁輪和燃油客輪也日漸增多,這也增加了更多的碳排放量。也進一步加大了環三都澳區域的生態環境壓力。
三、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推進美麗環三都澳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
“開發三都澳、建設新寧德”的新號角正吹響閩東人民邁向現代化的新征程。擁有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家園也是閩東人民的夢想。環三都澳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也加快了環三都澳區域的現代化進程。在新的歷史時期,環三都澳區域必須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推進的過程中,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加大對環三都澳區域生態環境的保護,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中,建設美麗環三都澳大灣區。
(一)以“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的生態自然觀引領美麗環三都澳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
“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地球上的冰川、草地、森林、河流、湖泊、海洋、濕地、灘涂、沙灘等共同構成了地球生命共同體。它們都與人類同呼吸共命運。因而,在環三都澳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有必要以“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的生態自然觀引領環三都澳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近些年,環三都澳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工業用地和城市用地也開始向海要地,致使環三都澳區域濕地、灘涂等面積縮小,影響到環三都澳區域海洋生物多樣化的發展。但也要看到,閩東人民在“圍海造地”、向海要地的過程中,也開始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的生態自然觀,開展了力所能及的生態修復等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積極推進建設美麗環三都澳大灣區。例如:寧德中心城區焦城區,20世紀60年代焦城城區很狹小、耕地面積很少,當時的東湖塘還是與城區相連的一片灘涂。每當海水漲潮時,船只可以沿著三都澳航道直接開入城郊。為了拓展焦城區面積,焦城區華僑農場開始圍墾海灘,建造金馬海堤和二十五孔閘門工程。東湖塘的圍海造地,大大拓展了焦城區的城市用地和工農業用地,但同時也導致東湖塘區域的海域、濕地、灘涂等面積的大面積縮小,進而影響到該區域的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發展。近三四十年來,圍墾之后的焦城區東湖塘,在附近幾大溪流與三都澳潮起潮落的海潮,在長年累月的相互激蕩和交匯中,逐漸又形成了新的大面積的湖泊和濕地。再加上焦城區人民又在湖泊岸邊種上了諸多的花草樹木、加快修復金馬灘涂紅樹林生態系統以及建設了諸多的人文景觀,逐漸形成了現在的焦城區東湖國家濕地公園。公園總面積為623.8公頃。是福建省建設的第二個國家濕地公園。東湖國家濕地公園生物多樣性豐富,已查明維管束植物、野生脊椎動物數量眾多,并擁有種類眾多的鳥類,占福建省鳥類總數的20.0%。東湖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將有利于寧德市濕地生態環境的保護,改善市域內的生態環境,提升中心城區城市品位。同時,這也彰顯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的生態自然觀,也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寧德市區的具體落實和具體實踐。也必然成為美麗環三都澳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樣本。
(二)以“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作為美麗環三都澳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必須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近些年,環三都澳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環三都澳區域布局了諸多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相關重工業,產業與人口也隨之加快集聚,這也加大了環三都澳區域生態環境的壓力。要從根本上緩解環三都澳區域的生態環境壓力,也就必須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發展的環三都澳區域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空間格局?!昂芏喑鞘衅嚨拇蟊娀?,并沒有提供人們足夠舒適的交通便利,因而,人們放棄傳統汽車出行,尋找可替代的出行或許成為新的選擇” 。目前,環三都澳區域正充分發揮在產業布局方面的優勢,也即鋰電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兩大千億產業集群崛起的優勢,“技術革命可以帶來完全推翻基于經濟理性的變化”。2020年寧德市基本實現“電動寧德”的基本目標,寧德市中心城區分別從電動社區、電動城區、電動景區、電動廠區等重點區域實現電動化提出了具體目標,包括全方位公交車、出租車、網約車、分時租賃車、執法執勤車、全市環衛用車、郵政行業用車、自動擋教學用車等方面的電動化,極力營造新能源汽車使用的良好環境。此外,寧德時代生產的鋰電池已在長江航道輪船上應用。當前,寧德已加快開發三都澳國際大港,未來三都澳航運更為繁忙,三都澳海域貨輪、客輪和漁船的電動化也將成為大趨勢,這些都將大大減少三都澳區域的碳排放,加快實現環三都澳區域的“碳達峰”和“碳中和”。
(三)以“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環三都澳區域生態環境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環三都澳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也必須依靠法治。2019年寧德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2020年福建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相繼批準通過《寧德市三都澳海域環境保護條例》,該條例于2020年7月1日起施行。環三都澳區域的水產養殖業逐漸走上了法治化軌道,任何養殖單位和個人在寧德三都澳海域從事水產養殖活動,必須依據法律持證“上崗”。如果養殖戶違規使用不符合海洋環境保護要求的材料制造水產養殖設施,造成較為嚴重海洋生態環境問題的,相關執法機關將依法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三都澳海域任何養殖單位和個人對水產養殖過程中出現的垃圾應當集中收集治理并作無害化處理,而后循環再利用,嚴禁將生產、生活垃圾,直接排放入海;在三都澳海域岸邊從事工廠化養殖生產的,應當依據法律法規建設人工濕地等尾水處理設施,養殖尾水經處理后達標排放等等。例如,通過近幾年的綜合治理,三都澳之濱焦城區的海飄垃圾密度大幅下降,從2020年第二季度最高的14245.79m2/km,到2021年第二季度下降到289.24m2/km,同比下降97.96%,治理成效明顯,海飄垃圾的源頭管控得到有效落實,期間被列為中央生態環保監察“督察整改看成效”典型案例和全國水產養殖高質量發展綠色典型案例。近些年來,寧德市兩級法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緊跟市委部署,圍繞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打贏藍天保衛戰、推進凈土保衛戰,大膽探索創新,全方位加強海洋生態環境資源司法保護,全EK2YbZNUN2+8Ss39vEaxtw==力護航綠色發展、生態宜居、山海協同的美麗新寧德建設。
四、結語
黨的二十大吹響了全面建設現代化的新號角,全國各族人民正滿懷激情地邁向現代化的新征程,并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不負青山,青山不負人,寧德人民正牢記囑托,以“久久為功、水滴石穿”的閩東精神,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努力建設美麗環三都澳大灣區,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寧德篇章。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23:371.
[2]習近平.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J].當代黨員,2019(04):4-10.
[3]中央黨校采訪實錄編輯室.習近平在廈門[M].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2020:28.
[4]中央黨校采訪實錄編輯室.習近平在寧德[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20:71.
[5]中央黨校采訪實錄編輯室.習近平在福州[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20:296.
[6]Finn Bowring.Andre Gorz and the Sartrean Legacy:Arguments for a Person-Centred Social Theory [M].Hampshire and London:macmillan Press,2000:121.
[7]Adrian Little.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Andre Gorz[M].Routledge press,London and New York,1996:61.
[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9]Andre Gorz.Ecology As Politcs[M].Boston:South End Press,1980:76.
[10]Andre Gorz.Paths To Paradise:On The Liberation From Work[M].London:Pluto Press,1985:29.
*基金項目:2023年度福州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23FZB80)。
(作者單位:福建技術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