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講題是初三復習課的重要教學形式,通過講題,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厘清思路、掌握解題方法、思維訂正以及提高學習效率。本文通過緊扣課程、追根溯源、一題三做、提煉總結來探討習題課講評策略。
關鍵詞:習題課;一題三做;講題策略
習題課是初三復習課中一類重要的課型,在習題課的教學設計中,例題的選擇和講評至關重要。教師在選題時應注重目的性,在講題時應有策略意識,要幫助學生厘清思路,暴露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發展學生的思維。[1]
1 緊扣課標,立足學情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布的《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給教師選題指明了方向,是課堂練習、檢測試卷和中考命題的唯一依據。例如,在伏安法測電阻的復習中,用到了等效替代的方法,在已知電壓或者電流的情況下,想方設法替代另外一個物理量,讓兩個物理量等效;在電功率的復習中,也是想辦法替代另一個物理量,讓兩個物理量等效。從研究方法來看,上述兩者是相似的。而《課程標準》對電功率的考查要求較低,在電功率復習選題時就無需再增加難度。
再如,用中考題當作選題素材,要盡量減少復制和粘貼,應根據本校學生特點改編題目。[2]如果把中考原題完整呈現出來,只要學生有一兩個小問題不會做,就會有挫敗感,不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至于呈現原題中的哪幾個問題,教師就需要提前考慮好。
2 追根溯源,呈現母題在習題課之前,教師應當提前了解學生在復習相關內容時還存在哪些主要問題,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復習歐姆定律時,教師可先要求學生做一些基礎練習。
為了提升學生的思維,筆者選擇“電壓調不到”問題進行講評。
例1 小明用兩節新的干電池、電阻箱和規格為“30Ω 2A”的滑動變阻器,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前兩次實驗時電阻箱阻值為5Ω和10Ω,電壓表示數均控制為1V,分別測出兩次電流的大小。第三次實驗時電阻箱阻值為20Ω,此時發現無論怎樣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都無法將電壓表示數控制到1V,你有哪些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教師在講歐姆定律習題的時候,應引導學生關注物理量范圍的變化關系。例如電流表的變化范圍、電壓表的變化范圍和電壓調不到問題。但是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問題,“電壓調不到1V”是題目的呈現方式,并不是這個題目的本質。這個題目的本質在于學習歐姆定律知識最開始的問題,即歐姆定律的母題——滑動變阻器阻值變大,接在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表的示數為什么變大?
3 一題三做,厘清思路蘇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級上冊第十四章第三節“歐姆定律”中有關于滑動變阻器的描述:“要改變電阻R兩端的電壓,只需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3]在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變化的過程中,定值電阻R兩端電壓也變化了,那么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如何變化?為了引起學生對母題的重視,教師可設計例題,一題三做,幫助學生厘清思路,提升思維。
例2 “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實驗中,電路圖如圖所示。
在移動滑片使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變大時,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理由是:_____ 。
3.1 一題三做第一做,會做這個題目對于第一空,學生根據學過的知識,很快寫出了正確答案:變大。
對于第二空,多數學生寫串聯分壓原理:由于電阻變大了,其兩端的電壓也變大了。
如果教師追問:“什么是串聯電路分壓原理?根據串聯電路分壓原理,又是怎么得到‘電阻變大,兩端電壓變大’的?”此時多數學生講不出來,這是因為沒有真正理解。如果再追問學生為什么不用歐姆定律去解決,學生往往會回答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變大,電路中電流變小,電流與電阻的乘積不知道是變大還是變小;還有學生會說電阻變大,電流變小,但是電阻變大,肯定是大的厲害,這種說法是學生知道答案是變大,所以就這么胡亂推測電壓變大。
3.2 一題三做第二做,為什么這么做上述例2中電壓變大的理由不好解釋,是因為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在變化,導致電路中變化的物理量太多。變量太多時要尋找不變的量,這是解決這一類問題的突破口。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這樣做。
例2中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變大,電流變小,不容易判斷電壓變大還是變小,然而換個角度可以發現旁邊定值電阻的阻值不變,電源電壓不變,還有串聯電路電流處處相等。
推導過程:當R滑變大時,I變小;由于R一定,故UR變小;因為U一定,所以U滑變大。
通過具體的推導過程,幫助學生厘清思路。在解題的過程中用到了兩個不變量。也就是說,當我們在考慮變化的問題的時候,要尋找不變的東西,來解決這個變化的問題。
3.3 一題三做第三做,還能怎么做講習題的目的是通過一節課,做一道題,會一類題。從研究中考題的角度來說,第三做指的就是變化和創新。教師在講完第一做和第二做之后,還要考慮這個題目素材還能怎么做?以上題為例,教師可以現場編制一道題目。
例3 若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變為原來的兩倍,則電路中電流可能變為原來的____。
A. 二分之一 B. 三分之一
C. 三分之二D. 四分之一
教師先請學生在沒有具體物理量數值的情況下做定性思考。根據之前的結論,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變大,其兩端電壓肯定是變大的;電流變小,但不可能比二分之一小,因為可假設電流變成原來的三分之一,而電阻變為原來的兩倍,根據歐姆定律,電壓為原來的三分之二,與電壓變大的結論矛盾。
4 提煉總結,提升層次習題課上的一題三做講完后,必須要有最后的提煉總結。好的提煉總結是一名教師教學智慧的體現,也能極大地提升學生的思維。對歐姆定律的復習題總結如下。
其一,很多歐姆定律的變式問題,包括“電壓調不到”問題,都是由母題變式而來的。歐姆定律的所有類似習題的根源,都是滑動變阻器。
其二,滑動變阻器滑片位置的變化,會造成電路中的很多物理量發生變化,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變大、總電流變小、定值電阻兩端電壓變小。
其三,還能用兩種方法推出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變大。方法一,依據總電壓、定值電阻不變還有串聯電路電流處處相等;方法二,依據串聯分壓原理。“變”找“不變”,這是解決這類問題的主要思路。
5 結語
習題課的目的是檢測學生是否掌握前期應該掌握的知識,讓學生暴露問題。教師不能把知識點當作任務教給學生,而是要注意策略、研究教法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知識點。如果沒有注重策略的意識,教師的工作只會停留在行為訂正上,不能在思維訂正上有所成效。
參考文獻
[1] 許志,李秋霞. 基于復習課評價標準的課堂教學設計[J].物理教學探討,2018,36(12):24-26,32.
[2] 許志.中考復習課例題教學策略探討[J]. 物理教師,2015,36(3):43-45,49.
[3] 劉炳昇,李容.義務教育教科書 物理 九年級 上冊[M]. 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