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復雜動態電路分析是高中物理的難點,對學生而言,通過理論分析復雜動態電路問題往往比較困難。借助DIS系統直接測量動態變化電阻兩端電壓和電流的變化,將測得數據進行擬合,通過圖像的方式直觀呈現所測物理量的變化,利用圖像分析可快速得出結論。
關鍵詞:高中物理;DIS系統;動態電路
復雜動態電路的分析是高中物理的難點之一。在日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主要采用理論教學,然而復雜的數學公式推導過程,讓大部分學生望而卻步。近幾年,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使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直觀明了,從實驗角度出發,可將測量數據擬合成圖像,并借助圖像來形象直觀地反映物理規律。[1]本文以一道動態電路分析題為例,借助DIS來探究復雜動態電路問題。[2,3]
1 問題描述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定值電阻R1、R2、R3、R4的阻值均為R0,理想電壓表讀數為U,變化量的絕對值為ΔU,理想電流表讀數為I,變化量的絕對值為ΔI。在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自右向左滑動的過程中,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解析:由電路圖結構可知,滑動變阻器R與R4并聯后與R2串聯,再與R3并聯,最后與R1串聯,接在電源兩端,電源電動勢為E、內阻為r,電壓表的讀數為U,電流表讀數為I,分析可得選項A、B均正確。因為通過R2的電流減小,通過R4的電流增大,根據并聯分流原理,所以ΔI一定大于通過R4電流的增加量ΔI4,根據歐姆定律有R4=ΔUΔI4=R0,所以ΔUΔI<R0,選項D正確。經分析,只能確定ΔU>0和ΔI<0,故無法判斷ΔU和ΔI比值的變化情況,選項C錯誤。
然而大部分學生誤以為ΔUΔI增大,造成錯誤選擇。那么,ΔUΔI跟哪些因素有關系?
對于復雜動態電路而言,利用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推導結論計算量較大,采用等效電源法也容易出現錯誤,但是如果使用DIS直接進行實驗探究,能很快找到正確答案。
2 實驗裝置及數據采集
實驗裝置中有4個定值電阻,阻值均為R0(可以取任意值,本實驗R0大小為10Ω),1個最大阻值為20Ω的滑動變阻器,2節干電池,1個電流傳感器,1個電壓傳感器,1個數據采集器,導線若干。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
通過實驗裝置先測量兩節干電池整體的電源電動勢和內阻大小,采集多組數據(兩端電壓和流過的電流),并將數據記入表1。
按照圖1電路圖連接好實驗電路,再讀取滑動變阻器阻值不斷變大過程中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數據,采集多組數據并將其記入表2。
3 分析與討論
3.1 實驗數據分析
將表1的數據轉入DIS系統配套的軟件中,其中選擇電流為橫坐標、電壓為縱坐標,再選擇擬合函數進行圖像擬合,得出兩節干電池的伏安特性曲線(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根據離散數據點擬合的函數是一條傾斜的直線。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由系統生成的函數解析式可知,縱軸截距表示兩節干電池的電源電動勢,為E=3.2143V,斜率大小表示兩節干電池的內阻,為r=0.5150Ω。
將表2的數據轉入DIS系統配套的軟件中,其中選擇通過滑動變阻器的電流為橫坐標、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為縱坐標,再選擇擬合函數進行圖像擬合,得出滑動變阻器的伏安特性曲線(如圖3所示)。
由圖3可知,根據離散數據點擬合的函數是一條傾斜的直線。從系統生成的函數解析式可知,斜率大小ΔUΔI=5.8097,是一個定值。類比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表達式,縱軸截距表示以滑動變阻器為等效外部電路的等效電源電動勢,為E′=0.6115V,斜率大小表示等效電源的內阻,為r′=5.8097Ω。
3.2 理論推導
為了便于理論推導,將電路圖的串、并聯關系重新整理,整理后的電路圖如圖4所示。
4 總結利用DIS系統直接測量復雜動態電路中滑動變阻器的電學參量,將實驗數據通過作圖方式進行數據處理,分析擬合直線的縱軸截距和斜率代表的物理含義,借助圖像極大地降低了學生分析問題的難度。
通過DIS將信息和教學深度融合,可形象直觀地展現復雜動態電路中變化電阻的電學規律,進一步向學生證明了等效電源法在復雜動態電路中的有效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李慶國.通過“5個圖像”全面理解閉合電路歐姆定律——關于“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討論[J].物理教學探討,2016,34(12):60-62.
[2]馮容士.探索物理世界的新工具——DISLab傳感器DISLab的研究與開發(二)[J].物理教學,2004,26(10):17-21.
[3]丁宗星.基于DIS培養學生課堂核心素養[J].物理通報,2022(9):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