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分學科學習常態化的普通高中,推行以學科為附著點的“項目化+學科”課程,是撬動課程改革、推進項目化學習、培育核心素養的可行途徑。本文在大單元視角下,運用逆向設計方法,以“生活中的橋梁”為例,探討將項目化融入學科學習的路徑。
關鍵詞:大單元;逆向設計;項目化學習
在普通高中,學科學習是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為了構建學科間的聯系,幫助學生關注當下社會生活、融入現實生活,項目化學習已成為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項目化學習是在系統學科學習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多學科學習的成果進行自主學習的一種教育形態,它與學科學習相互支撐、相輔相成。然而,鑒于普通高中目前的學習狀況,開展跨學科的綜合性項目化學習在時空上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以學科學習為附著點,推行“項目化+學科”課程,使項目化學習融入學科課程中,才是當下最可行的教學途徑。
項目化學習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學習活動,需要多元的學科知識,因此僅在某節課中開展項目化學習是不現實的。教師必須設計大單元教學,不局限于所教的單元,甚至不局限于課本,擁有長遠的眼光,將學生課內、課外的學習結合起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層次,開闊學生的視野。逆向設計體現了“以終為始”的思想,重視表現性任務及其評價證據[1],通過評價指標和量表的前置為學習活動的推進明確目標、監控質量,這與項目化課程的學習和評價方式非常契合。
本文以“生活中的橋梁”為例,運用逆向設計法在“相互作用——力”學習單元中以基于“項目化+物理”的混合式學習重構單元目標,使學生在設計“生活中的橋梁”活動中,形成真正的學習需求,獲得物理學習的內驅力。在實時評價中明確學習目標,監控學業質量。在解決真實且具有挑戰性問題的驅動下,促使學生主動建構新知,在交流拓展中獲得情感體驗,感受物理與生活的聯系,提升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1 確定預期結果
1.1 項目學習目標
一個完整的學習項目首先需要制訂項目學習目標(如表1所示)。對于跨學科項目,需要分學科制訂詳細且有利于評價的學習目標。在項目發布時就預先呈現學習目標,使學生清楚地了解通過該項目的學習可以取得哪些收獲,為項目實施過程指明方向。[2]
1.2 核心學科學習目標
在以學科為附著點的“項目化+物理”課程中,核心學科物理的學習目標需要進一步細化(如表2所示),使評價的準確性更高、操作性更強。
2 確定合適的評估證據項目化學習的評價既關注成果作品,又關注知識的學習和學生的發展,評價貫穿學習的全過程,為項目推進明確目標、監控質量。制定學習目標就是確定評價的錨點,針對不同目標尋找契合的評價方式,[3]設計多樣的評價表格(評價量表、評價記錄單、評價指標)。所有的評價指標與量表都應該前置設計,學生在學習活動開始時就應該對過程性評價和成果作品的評價有充分的了解。
2.1 學科知識評價
在知識學習環節,重點對模型建構、科學推理、實驗探究、合作交流進行評價。力的分解評價量表如表3所示。
2.2 項目過程評價
在實踐活動環節,重點對設計作品、制作作品、小組合作進行過程性評價。橋梁設計過程評價量表如表4所示,由小組間以及教師共同進行橋梁設計的過程性評價。
2.3 項目成果評價
成果作品的評價是項目化學習的特色環節。小組自評和組間互評搭建的模型,并記錄在橋梁模型的評價記錄單中(如表5所示)。
利用傳感器和震級工作臺進行橋梁的承重和抗震能力測試,并記錄在橋梁的制作與測試評價量表中(如表6所示)。項目完成后,教師應該反思評價環節設計的不足,調整錨點,優化維度,重新設計量表,為下一次開展項目化學習做好準備。
3 設計學習體驗
3.1 項目設計
“生活中的橋梁”項目設計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項目立足真實生活情景,融合物理、數學、技術、藝術、工程等學科。從橋梁文化與技術鑒賞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基礎性學習解決橋梁的數學、力學問題,到拓展性學習解決橋梁工程設計、抗震測試、繪制和打印橋梁3D模型、搭建木結構橋梁以及玻璃雕刻技術等遇到的問題,通過項目綜合活動,形成創意橋梁作品。實施過程打破了基礎性課程和拓展性課程之間的壁壘,培養學生的學科融合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4]依據項目活動的設計明確課時安排(如表7所示)。
3.2 單元規劃
“項目化+學科”課程是在大單元視角下,對學科課程內容進行重構,在項目的驅動下落實學科知識的學習、高階思維的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項目實施分為七個步驟:項目導入、設計方案、雙基建構、調整方案、實施方案、高階融合、成果展示。每個實施環節按照不同需求設計相應的核心活動,并依據學情分配課時。本項目的單元規劃示意圖如圖2所示。
4 總結開發以學科為附著點的“項目化+學科”課程,可以從大單元視角出發,確定項目主題,運用逆向法設計項目課程。項目化課程的學習目標包含項目目標和學科目標,跨學科項目要分學科制訂學習目標,特別是作為附著點的核心學科的目標更要細化,評價才具備可操作性和準確性。項目化課程的評價包含學科知識評價、學生發展(項目過程)評價以及項目成果評價。學習目標和評價量表應該前置設計,體現“以終為始”,為項目學習明確目標、監控質量。設計項目活動可以先繪制設計導圖,理清各個學科基礎性和拓展性學習的內容,開發相應的綜合活動。項目實施可以分為七個環節:項目導入、設計方案、雙基建構、調整方案、實施方案、高階融合、成果展示,每個環節按照內容需求和學生學情設計相應的核心活動,并分配課時。
參考文獻
[1] 周和建.基于逆向設計的“STEM+物理”課例開發——以“橋梁+力的分解”為例[J].中學物理,2020,38(5):38-40.
[2] [美]格蘭特·威金斯,杰伊·麥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第二版)[M].閆寒冰,宋雪蓮,賴平,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61-65.
[3] 狄海鳴. 項目化學習評價量表的設計與應用[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2:56-57.
[4] 蔡雨,馬玲,馬曉波,等. 遞進型:物理與工程跨學科項目化學習實踐——以制作“港珠澳大橋”橋梁模型項目為例[J]. 物理教師,2023,44(9):72-79.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度浙江省臺州市教育信息化研究課題“基于物理學科的項目化課程開發”(課題編號:2023ETB12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