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服務貿易領域外向型會展平臺建設對促進我國對外開放合作、助力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貿會)實現提質升級和拓展議題,助力北京參與“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同時,在國際推廣、優勢領域建設、市場化水平方面還可進一步提升。本文通過分析進博會、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新加坡金融科技節等國內外知名外向型會展平臺的具體經驗舉措,可針對強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務實合作、推進精細化管理和專業服務水平等方面對服貿會打造全球標桿會展平臺提出建議。
關鍵詞:會展; 服貿會;服務貿易;一帶一路;北京
中圖分類號:F713.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4)07(a)--05
在“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我國與沿線國家服務貿易不斷取得新進展。據商務部統計,2015—2021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服務貿易年均增長5.8%,占同期國家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從12%升至14.7%,累計總額達6700億美元(中國新聞網,《“一帶一路”服務貿易合作面臨新機遇》,2023年9月,網址: http://www.chinanews.com.cn/cj/2023/09-05/10072386.shtml)。我國服務貿易發展迅速,具有巨大潛力和良好前景。盡管受到新冠疫情對國際服務貿易的持續影響,但我國服務貿易實現企穩回升,整體延續迅速發展勢頭。2022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到52.8%(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3年2月,網址:https://www.gov.cn/xinwen/2023-02/28/content_5743623.htm)。我國服務貿易總體規模已經超過疫情前水平,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我國高度重視服務貿易發展和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建設。習近平主席在2020年、2021年、2023年服貿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發表重要視頻致辭,向2022年服貿會發來賀信。當前,服貿會已經成為全球服務貿易領域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展會,涵蓋了全部十二個服貿大項,年度成交額突破千億美元。
服貿會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和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廣交會”)是我國三大對外開放會展平臺。學者已經對進博會(鄒磊,2021;梁威等,2022)、廣交會(王紹媛等,2020;萬紅珍,2016)進行了針對性研究,并提出了相關發展對策建議。同時,目前缺乏針對服貿會的相關學術研究。本文通過分析服貿會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進而借鑒國內外大型優質會展平臺的經驗,對服貿會實現進一步發展提出路徑建議。
1 北京外向型會展發展趨勢與整體評價
會展是集會議、展示為一體的大型平臺。會展經濟是推動會展發展的內生動力,會展也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經濟、文化活動。隨著市場化發展推動,會展業呈現出整合發展,會展形式得到不斷擴充,形成了大MICE概念,是會議(Meetings)、獎勵旅游(Incentives)、大型企業會議(Conferencing/Conventions)、活動展覽(Exhibitions/Exposition)和節事活動(Event)的整合。其中,外向型會展(Export-oriented exhibition)主要是指推動城市參與國際交往的具有出口導向屬性的大型會展平臺。
北京正在加快建設國際交往中心和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倡議下,會展平臺成為北京對外交往的一個窗口。2023年,國務院在關于《支持北京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建設工作方案》的批復中表示,原則同意該方案。當前,北京正在深入推進“兩區建設”,積極落實《支持北京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建設工作方案》,指出要“引進高品質國際會展,積極申辦國際組織年會和會展活動,打造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會展品牌,建設國際會展之都”。在此背景下,北京外向型會展顯現出內容豐富、開放交流、科技引領三方面趨勢。其一,多維度擴充會展含量。大型會展包括高端論壇、專題論壇、演講、對話等會議環節,還包括國別展、區域展、專題展、行業展等展示環節。其二,重視開放交流和國際推廣。服貿會、中關村論壇、金融街論壇、文化論壇等北京“四平臺”建設成為促進國際交往的重要平臺。其三,“會展+科技”模式成為推動會展業發展的重要手段,會展平臺也通過前沿科技產業展示、科技賦能辦展推進產業融合升級。
針對會展業的評價,學者將整合旅游目的地競爭力模型(Dwyer & Kim,2003)提出四要素:資源要素、管理要素、條件要素和需求要素,應用于會展業評價研究中(劉大可,2020;王起靜,2019)。參照這一模型進行分析,北京會展業在資源要素、條件要素具有較高水平和優勢條件。北京“四平臺”建設得到國家層面和北京層面的高度重視,國家會議中心、首鋼園等場館相關配套設施齊全,交通便利;服務團隊多次參與高級別會務工作,服務水平得到國內外高度贊賞。然而,北京會展業在管理要素和需求要素方面則有進一步提升空間。在管理要素方面,國際推廣的方式和力度可以進一步加強;專題領域的精細化處理和優勢亮點稍顯不足。在需求要素方面,科技賦能和市場化水平可以進一步提升。
2 服貿會高水平發展與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在我國服貿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作為國家三大對外開放平臺,服貿會一手抓“推廣”,一手抓“實效”,推進影響與收益的共同發展,并成為北京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對外交流平臺。
2.1 平臺建設提質升級,議題內涵持續拓展
2012年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由商務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京交會)。京交會從一開始就立足于高規格、高起點、高水平,平臺建設不斷拓展。第五屆的京交會指出,京交會要堅持國家級、國際性、綜合型服務貿易展會的定位。2019年京交會由黨中央和國務院批準更名為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
就規模而言,服貿會得到不斷發展壯大。參會人數從2012年第一屆京交會舉辦開始不斷增加,疫情前的2019年超過40萬人次。2020年盡管受疫情影響,服貿會采取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順利成功舉辦。從交易額來看,服貿會從首屆的600多億美元,2019年突破1000億美元。2021年的會展地點首次使用北京城市復興新地標——首鋼園區作為專題場館,與國家會議中心一同形成兩大展區。會展面積從第三到第五屆的5萬平方米擴大到2020年的20萬平方米,2022年與2023年也保持在15萬平方米以上,會展規模位列全國第29位。
從主題設置而言,服貿會持續提質升級。從開始的聚焦機遇與發展,到重點以開放、創新、融合為線索,再到2020年開始的全球視野,服貿會經歷了從地域性、專業性到國際化、規模化的轉型(見表1)。針對具體議題設置,服貿會保持了峰會、高峰論壇、綜合展示等環節,并在此基礎上對專業論壇進行了深化拓展,從開始時的電子商務、金融商務、旅游服務、智慧城市、知識產權等領域,到完整涵蓋服務貿易的12個大項。2020年服貿會創新展會模式,探索使用“1+8+N”布展新格局,即1個綜合展區+8個服務領域行業特色+若干功能服務區進行綜合展示。2022年,新增環境服務專題形成9個展區。服貿會還緊密結合區域發展戰略,高度重視京津冀協同。2023年,服貿會京津冀協同招商推介暨投資北京全球峰會簽約金額超過1000億元。
2.2 秉持全球服務互惠共享,實現綜合發展提升
隨著服貿會平臺建設,作為我國三大對外開放平臺的重要作用不斷顯現。當前,服貿會已成為全球服務貿易領域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展會,是國際性、國家級、綜合性的大規模展會和交易平臺,在多方面、多維度實現了開放創新發展。其一,平臺影響力持續提高。近年來陸續發布了《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報告》《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指數報告》等多項重要報告,成為服務貿易領域的重要信息和研究平臺。其二,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國際社會和世界500強企業參與程度不斷增強。在2021年服貿會中,服貿30強國家和地區中29個國家和地區有機構參與。2022年服貿會有超過400家的世界500強以及國際龍頭企業線下參展,整體國際化率達到20.8%(新華社,《商務部:2022年服貿會將有超400家世界500強及國際龍頭企業線下參展》,2022年8月,網址: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22-08/23/c_1128938553.htm)。2023年,服貿會吸引了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2400余家企業線下辦展。其三,科技賦能保持前沿。“一帶一路”倡議與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的一項重要協同舉措就是集聚全球科技創新資源,提升科技創新競爭力(劉波,2018)。科技創新也對服貿發展起關鍵作用。服貿會緊抓全球經濟數字化發展趨勢,精心策劃各類活動。服貿會在2021年首次設置數字服務專區,展覽面積1.1萬平方米。2022年服貿會上,在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題展中增加設置元宇宙體驗館。其四,創新理念驅動發展。服貿會不斷推出新活動、新設置。2022年服貿會發布以北京雨燕為原型的吉祥物“福燕”。2023年服貿會設立主賓國——英國在服貿會上舉辦70余場活動和體驗活動(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英國擔任2023年服貿會主賓國》,https://www.ciftis.org/channel/3467b87e67c748ab9fbc19ea098e9e3f/)。
綜上,服貿會2012年創辦以來,得到了全面、長足發展,其會展規模、議題設置得到大幅拓展,國際化水平和科技含量得到持續提升,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開放創新會展平臺(見圖1)。
2.3 多維度助力北京參與“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在“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我國與沿線國家開展了服貿領域的制度合作。至2022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13個國家建立了自貿區。同時,中國與東盟簽訂了《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服務貿易協議》,與金磚國家簽訂了《金磚國家服務貿易合作路線圖》等。北京服務業增加值連續7年占GDP比重超80%。《北京市“十四五”時期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中指出,北京至2025年現代服務業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將達到70%左右。(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的通知》,2021年11月,https://www.beijing.gov.cn/gongkai/guihua/wngh/ybzxgh/202111/t20211119_2540355.html.)北京采取多種措施支持“一帶一路”服務貿易合作,在《北京市推進“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中提出開展“絲路電商”行動。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服務貿易領域會展平臺,服貿會積極助力北京參與“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建設專題論壇,推進“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北京正在加快建設國際交往中心建設,服貿會成為推動國際交往的重要外向型平臺。近年來,服貿會舉辦了“一帶一路”服務貿易合作論壇,“一帶一路”中醫藥發展論壇,助力沿線國家國際交往和文化交流。依托專業會展板塊舉辦了信息通信合作發展論壇,支持“數字絲路”發展。第一,服貿會形成了“一帶一路”自由貿易信息服務平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色文化展等展臺。第二,打造專場推介和專業化服務,大力支持北京“兩區”建設。2023年服貿會舉辦專場推介會,進行重大項目簽約,其中來自西城區金融街的兩個簽約項目成為獲得最多金額的“兩區”建設重點園區簽約項目。針對專業領域,服貿會舉辦了“一帶一路”與北京“兩區”建設法治環境保障暨第六屆“一帶一路”綜合服務能力建設論壇,提供專業服務。第三,發布專業研究報告,促進產學研協同發展。作為重要的發布平臺,服貿會近年來發布了《“一帶一路”數字貿易指數發展報告》《“一帶一路”氣候狀況報告》等成果。
3 國內外大型科技和消費類會展平臺經驗
通過調研國內外大型外向型會展項目,可以從提升國際化水平、助力參展企業、打造品牌環節、科技賦能和宣傳推廣五方面開展分析研究,從需求要素和管理要素方面為服貿會實現進一步發展提供經驗借鑒。
3.1 案例選取
根據案例選取中的求同法,可以從三方面條件選取相似相近案例。第一,具有大型規模和相近領域,第二,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第三,議題設置不斷拓展和創新。通過調研對比,進博會同為我國對外開放會展平臺,新加坡金融科技節所涉及領域包括服務與數碼經濟以及金融科技等服務貿易領域,2016年創辦以來,議題設置得到了發展和創新。2019年新加坡金融局開始將新加坡金融科技節與新加坡創新與技術周聯合舉辦,創新了框架形式和內容形式。美國消費技術協會(CTA)主辦的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主要涉及消費類電子產業業務,在業內具有很高知名度。因此,以上四個大型外向型會展平臺與服貿會具有一定可類比性。
3.2 國內外大型會展平臺具體舉措與啟示
3.2.1 強化展商聯盟—專委會聯動,增加龍頭企業參展熱情,提升國際化水平
進博會作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國家大型會展,在2018年首屆期間就成立了由世界500強或行業龍頭企業自發倡議的參展商聯盟。展商聯盟為進博會擴大朋友圈起到紐帶作用。在進博會期間簽約的外資項目主要來自發達國家和地區,服務業占比超過75%,新設項目占比超過80%。展商聯盟針對專業領域成立了各專委會,搭建了信息和資源共享平臺,在當前百年變局和疫情持續,全球供應鏈出現堵、斷情況的背景下,專委會的建設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全面融合。國外龍頭企業可以參與專委會并擔任會長單位發揮作用,加入聯盟和專委會形成“路徑依賴”,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參展回頭率近90%。各專委會之間通過聯動還可以進行跨界合作,這一設置增加了參展商的參與度,激發了行業創新。連續成功舉辦四屆來,進博會參展企業共發布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超1500項,累計意向成交額達2700多億美元(新華網,《穩步前進“越辦越好”——寫在第五屆進博會倒計時一個月之際》,2022年10月,網址: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2-10/05/c_1129051912.htm),發布了農產品、乳業等多項專業領域的研究報告。
3.2.2 設置提升觀眾參與度和關注度的強互動環節,打造創新普惠包容品牌辨識
新加坡科技金融節(SFE)從2016年開展以來重視品牌建設,著重打造產學研結合的互動環節,增強大眾關注度和參與感。2021年的SFE聚焦Web3.0設計、構建可持續的金融服務,與大學和企業合作創建教育計劃,通過在線學習提供“知識流”。參與者在觀看的同時可以獲得由該研究所頒發的Web3.0金融服務知識證書。通過互動環節,培養專業觀眾,形成品牌活動。同時,SFE設置創新實驗室和大師課,對前沿議題進行專家講解,邀請具有行業知名度的企業參會。這就要求企業或個人均是帶著“項目和產品”來參會,有效地將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創新型企業和區域內有影響力的企業匯聚起來,形成品牌效應。新加坡金融科技節被稱為“全球金融科技頂級盛會”,2022年的新加坡金融科技節有來自115個國家的6萬多觀眾參會,設立25個國家展區,新加坡旅游局將其作為“成功案例”進行推介(Visitsingapore, Singapore FinTech Festival 2022, 2023年3月,網址:https://www.visitsingapore.com/mice/en/why-singapore/success-stories/singapore-fintech-festival-2022/)。受邀企業以此證明自身創新實力。
3.2.3 科技支撐跨境撮合、數字會展,通過零距離“云推介”實現增收
新加坡科技金融節在議程中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直播,為所有時區參與人員帶來沉浸式體驗,組織幾十場由全球合作伙伴城市主辦的相關活動。SFE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發布的系列措施如數字銀行許可、支付服務法案、綠色金融行動計劃、全球創新聯盟等緊密結合,獲得了較好效果。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與業界進行合作推出行業轉型藍圖,目標是使新加坡金融服務業在2021—2025年保持4%~5%的增長率。過去兩年,新加坡在金融領域年均增加7300個就業崗位(聯合早報,《打造更有活力經濟 政府將提升金融和科技領域就業機會》,2023年4月,網址:https://www.zaobao.com/news/singapore/story20230413-1382344)。
3.2.4 依托主辦方開展常態化宣傳推廣,吸引企業參與提升影響力建設
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主辦方美國消費技術協會(CTA)通過會員制與專業化措施并舉,建立行業影響力,CES則依托CTA推動品牌建設和國際化推廣。其一,對會員進行面向市場的專業培訓。提供及時的消費領域發展報告和行情預測報告,讓會員企業(非會員需繳費)獲取行業動態。其二,邀請企業共同參與制定行業標準。憑借行業影響力,CTA設立了多個消費技術行業的委員會,例如人工智能委員會和消費電子網絡委員會。通過CTA標準,讓企業有機會成為“市場塑造(market-shaping)決策中的早期參與者”。吸引企業加入會員。其三,采取針對性信息推送。對注冊者和潛在客戶定期發送郵件,重點介紹最新的展會公告,包括主題演講、參展商和物流情況(CES時事通訊);向注冊者和潛在客戶推送其感興趣主題的新聞通訊(CES目標市場快訊)。
4 推動服貿會打造全球標桿會展
在現有良好發展勢頭上,服貿會可統籌國際推廣和專題實施兩個重點,持續提升國際化、品牌化,擦亮服貿會品牌,進一步讓國際社會不僅認知“中國制造”,還感受“中國智造”使用“中國服務”,打造全球標桿會展平臺。
4.1 強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務實合作,提升國際聲譽和影響力
第一,與沿線國家使領館合作建設海外推介會,打造“永不落幕服貿會”國際版。從成交額和成果發布來看,服貿會的國際化程度還有進一步上升空間。服貿會可以積極承接國家服貿的對外交流事項,重視國際推廣、增加區域互動。引進國際先進的服務貿易技術和理念的同時,將中國優質服務向國際社會、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與我國新簽訂自貿雙邊協定經濟體推廣。新冠疫情背景下,通過“云端”打造多平臺互聯互通,與海外領使館合作設立商品推介會,支持優質企業在推介會上展示產品,打造“永不落幕服貿會”國際版。此外,在跨境服務方面,鼓勵“環球撮合薈”等跨境撮合平臺按照市場需求不斷迭代升級。
第二,加快落實推進全球服務貿易聯盟建設,搶先制定服貿標準,加強國際協同。習近平主席在2020年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發表重要視頻致辭中指出,支持組建全球服務貿易聯盟。服貿聯盟組建對擴大服貿會知名度、拓展行業溝通新渠道起到重要作用。當前,科技創新持續發展,國際服貿的形式和內涵都發生著變化。在此背景下,優先組織和參與行業標準和規則建設至關重要,可以有效推進服貿會品牌化和國際化發展。這一事項應加快積極推動落地。
4.2 推進精細化管理和專業服務水平,擦亮高水平品牌名片
第一,強化“專精特新”專區建設,賦予參展方機動權,提升創新型企業知名度。在設計“專精特新”專區的基礎上,服貿會可以加強與北交所合作,支持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進一步挖掘和釋放服貿會創新孵化器潛力。在參展方面,按照現實情況及時設定和調整準入、準出條例,實行“適度競爭”“良性競爭”,促使有實力、有潛力的企業參與進來,鼓勵企業“拿出好產品”,調動參展熱情。做大做強創新型企業可為服貿會增強活力。掌握好國內與國際創新型企業參展比例,提升重點科技領域的國際化水平;維護好參展企業的權益,保障前沿科技成果的展示。同時,可以賦予相關方一定的機動權,自行分配給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擴大一些具有科技內核、致力于服務國家的企業知名度,進一步挖掘和釋放創新型企業的潛力。
第二,完善專委會建設,深耕數字經濟領域,鍛造服貿會優勢領域項目。在展會治理層面,建設完善由各委辦局牽頭在不同專題下設立的專門委員會,以國家部委資源做戰略支撐,以需求導向加強對企業、服務機構、大學科研院所等相關單位的協調力度。通過整合資源,實現專題展專業化發展,落實會展成效。當前服貿會規模盛大,還可以著力鍛造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關注前沿時效熱點,不斷擴充專題內涵,使其成為服貿會創新發展標志和品牌化領軍項目。北京在數字產業化方面具有明顯的先發優勢和資源優勢。服貿會可進一步強化數字科技板塊內容,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等重要議題進行專業化設置,助力北京加快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同時,通過5G、大數據、AI等科技賦能進一步推進文化、環保、體育等服貿專題展設置,運用AR/VR、4K/8K視頻等技術提升展現效果,打造沉浸式體驗,通過“云端”打造多平臺互聯互通。
5 結語
我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指出,要辦好服貿會、進博會、廣交會。《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會展業發展規劃》指出,力爭將北京會展業發展成為推動首都新定位和新目標的重要支撐產業,將北京打造成為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國際會展中心城市。圍繞北京市總體規劃和“兩區”建設,服貿會建設處于重要節點。當前的服貿會規模盛大,可通過重點提升管理要素和需求要素,打造科技賦能的區域領先、全球領先專題項目,建設全球標桿會展。服貿會的國際化、品牌化發展有助于推動國際社會認知“中國制造”,感受“中國智造”,使用“中國服務”,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際交往和當地發展,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參考文獻
白明.打造服務貿易發展新格局[J].中國金融,2021(18):49-50.
梁威,依紹華.發揮進博會溢出效應 持續促進消費升級[J].國際貿易,2022(9): 41-48.
劉波.國際交往中心與“一帶一路”倡議協同發展的戰略措施[J].前線,2018(3):79-81.
劉大可. 京津冀會展業戰略布局與協同發展研究[M].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21.
王起靜. 展覽產業發展模式國際比較[M].北京: 經濟管理出版社, 2019.
王紹媛,秦煜浛.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的新舉措與新思路[J].國際貿易,2020(12):67-74.
伍建民. 北京推進“一帶一路”數字創新研究[M].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2023: 152-175.
謝孟軍.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提升的科技驅動因素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1(6):14-19.
鄒磊.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溢出效應與長效機制[J].太平洋學報, 2021,29(7): 56-66.
萬紅珍.廣交會對地方出口額影響分析: 基于面板數據模型[J].商業經濟研究,2016(12): 146-147.
Larry Dwyer and Chulwon Kim.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 Determinants and Indicators,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2003,6(5): 369-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