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綠色未了情

2024-07-19 00:00:00沙凡
時代報告 2024年5期

為了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一個礦區中學教師用半個世紀的時光,傾情投入,矢志追求,幾十年如一日,為環保事業作出了常人做不到的貢獻,確實令人稱奇和感動。

——題記

她做夢也未想到,作為一個普通的礦區中學教師,只是做了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情,卻能領著孩子們獲得了世界環保最高獎——“聯合國環保500佳”,自己也捧得中國首屆“地球獎”。這正符合生活的辯證法:人往往在舍棄自我的時候,卻實現了自我;在不思回報的時候,卻得到豐厚的回報。

1997年4月21日上午9時30分。北京中日友好環境保護中心報告廳。中國首屆“地球獎”頒獎典禮在這里舉行。

主席臺上,端坐著“地球獎”組委會主任、國家環保局局長解振華等政府官員,以及“地球獎”組委會副主任、環境教育專家、香港“地球之友”總干事吳方笑薇等知名人士。

“地球獎”組委會副主任、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亞太環境新聞工作者論壇副主席楊寧先生宣布了首屆“地球獎”獲獎名單,6名獲獎者在全場熱烈掌聲中走上主席臺,其中一位端嫻樸素、年滿花甲的女同志從解振華局長手中接過金光閃閃的“地球獎”獎匾,滿含熱淚,高高舉起。此時,全場的攝像機、照相機鏡頭都對準了她,鎂光燈閃爍不斷,快門聲嚓嚓作響,爭先恐后地拍下她那生動的瞬間風采。隨后,她第一個作大會發言。短短5分鐘的發言,十幾次被臺上臺下熱烈的掌聲所打斷。她,就是徐州礦務局中學高級教師、徐州礦務局環保小記者團總輔導員周美恩女士。

“地球獎”由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和香港“地球之友”共同設立,旨在表彰在保護環境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全國教育工作者和新聞工作者。此次為首屆評選,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共推薦了包括院士、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小學教師,編輯、記者在內的209名候選人。經過評委會的嚴格評選,包括周美恩在內的3名教育工作者和3名新聞工作者,成為首屆“地球獎”得主。據有關人士透露,周美恩是評委全票通過的。

周美恩是位從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幾十年的普通教師。從1984年起,她從中學語文教改入手,進行環境保護“滲透教育”,其經驗得到全國語文教學界的一致好評。她于1985年6月27日組建了徐州礦務局環保小記者團,先后培養了近千名被人們譽為“環保小天使”的優秀小記者。1995年,徐州礦務局環境小記者團獲“聯合國500佳”提名獎;1996年,小記者團終于獲得了世界環保最高榮譽獎——“聯合國500佳”。當時的國務委員宋健同志親筆為小記者團題詞:“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國環境報》《中國青年報》《中國科技報》《中國教育報》《中國煤炭報》《文匯報》《新華日報》《徐州礦工報》以及《文匯報》《大公報》等30多家媒體報道了周美恩和小記者團的動人事跡,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中國首屆“地球獎”頒獎典禮結束后,香港“地球之友”總干事吳方笑薇女士會見了老朋友周美恩。

文雅秀美、柔中有剛的吳方女士是香港著名的環保教育專家。早年留學美國,1993年被推選為香港環保組織“地球之友”第一位華人總干事、北京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的正式代表。1995年,她曾在新聞媒體上撰文嚴厲抨擊美國當局向中國輸入醫療垃圾的不道德行徑,還親往美國駐香港領事館,遞交了給美國克林頓總統、弋爾副總統的信函,追究美國違反《巴塞爾公約》的法律責任,迫使美國政府新聞處官員不得不承認:“是由于美國政府疏于監督和管理。”1997年1月,吳方女士還代表“地球之友”,向剛剛當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首任行政長官的董建華先生,遞交了有關治理香港環境的方案。4月25日,董建華先生接見了吳方女士,共商環保大計。此次,又由“地球之友”籌措50萬元,作為中國“地球獎”的獎勵基金。

如果用吳方笑薇女士的話:“以天地之心存心,以山河之氣養氣,以松柏之節勵節,以生民之命立命。”來詮釋周美恩之所以能獲得“地球獎”的理由,再恰當不過了。

那么,周美恩的環保教育之路是怎樣走過來的呢?

她很崇敬以一部《寂寞的春天》而成為全世界倡導環保第一人的美國著名女作家雷切爾·卡森,她很贊同聯合國瑞典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發出的莊嚴的《人類環境宣言》,并把每年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的深刻含義。因此,她以語文教學改革為切入點,進行“環保滲透教育”,將“保護環境、保護地球”的種子播撒在礦區孩子的心田。

1984年,作為語文教研員,周美恩跑遍了徐州礦區20多所中學,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后,針對孩子們求知欲強、對周圍自然界充滿好奇的特點,提出由語文教學、自然學科教學、道德規范教育融合為一體的“環保滲透教育”教學體系。

周美恩創建的“環保滲透教育”由多個側面組成。包括課本中的《莊稼的敵人和朋友》《珊瑚島》,則注重滲透生態平衡的教育;《松鼠》《小麻雀》《貓》《兔》,則注重滲透動物與人類利益休戚相關的教育;《蘇州園林》則注重滲透保護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教育……而對于中學課本中《瀾滄江邊蝴蝶鄉》《獵戶》等不符合生物多樣性和動物保護環保觀念的課文,她一邊要求老師在講課時要注意明確指出這些問題,讓孩子們辨明是非,一邊在全國教學工作會議上向國家教育部門提出將這些課文從課本中刪除,或至少在教參內要增加一些說明內容的要求。

周美恩多學科交叉,融匯貫通的“環抱滲透教育”是成功的。語文老師講“滲透教育”公開課時,周美恩請歷史、地理、化學、自然學科的老師來聽課,以檢驗“滲透教育”的質量如何;同樣,歷史、地理、化學、自然等學科老師上公開課時,周美恩也組織語文老師來聽課,相互取長補短。如此教學效果,在學生身上得到充分的體現。

孩子們懂得了地球是人類生存的搖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為人類的生存、繁衍、進步、文明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但地球的承載力是有限的,人類發展必須與周圍環境之間達成一定程度的協調和平衡。人類不能征服地球,而是要精心保護和照拂地球。

孩子們懂得了孟加拉的颶風,印度、阿富汗的洪水,美國大森林的火災,非洲的大饑荒,拉美的霍亂,菲律賓、日本的火山爆發等,都是因為人類無度揮霍各種資源,造成生態嚴重失衡,才遭到地球如此殘酷的報復。

孩子們懂得了環境污染給公眾帶來的傷害,少年兒童首當其沖。少年兒童正處在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反應最為敏感。工廠區附近的學校,學生上呼吸道炎癥檢出率、感冒的發病率都明顯增高,嗅覺機能明顯降低。

孩子們懂得了人類環境保護史上的第一個里程碑,是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會議發表了《人類環境宣言》,成立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把每年6月5日確定為“世界環境日”。

…………

為了擴大、鞏固“環保滲透教育”的成果,周美恩和同事們組織學生舉行環保演講比賽、環保朗誦比賽、環保征文比賽、環保知識競賽、環保手抄報評比、環保兒童畫展覽等活動,潛移默化地在孩子們的心靈里撒下環保意識的種子。當孩子們表演詩朗誦《叔叔,請您放下手中的獵槍》時,那純真的童心,深切的呼喚,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但是,周美恩并不滿足“環保滲透教育”局限于校園內、課堂上,她要帶領孩子們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通過社會實踐將孩子們的環保愿望變成環保行動,把環保知識變成環保能力。什么載體適合孩子們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呢?周美恩想到了“記者”這個職業。

1985年6月27日,由周美恩出任總輔導員的徐州礦務局中學生環保小記者團,經領導批準正式成立了。直至退休那年,周美恩和環保小記者團一起奮斗了12年。

那么,周美恩在這12年中和環保小記者團都做了些什么呢?

周美恩帶領小小“無冕之王”們,走過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對祖國的礦區、森林、海洋、湖泊、河流、山川、草原、沙漠、城市、鄉村乃至“東方明珠”香港,進行了上百次環境考察,采訪共和國部長、省長、市長80多位,在國家、省、市級報刊上發表500多篇文章,成為國內一支“綠色勁旅”。“環保小天使”們的表現固然可圈可點,但哪一個細節能少得了總輔導員周美恩傾注的心血?她12年的 “編年史”,是中國新聞史和環保史上光彩的一頁。

1986年,她49歲。帶領小記者團對徐州的奎河進行水質考察。冒著風雪徒步30多公里,順著奎河源頭尋找到十幾個污染源,與排污單位的領導面對面采訪調查,繪出《奎河污染流域圖》,寫出《救救奎河》的萬言調查報告直呈市環保局,引起市政府的重視。政府投資1500萬元進行市區河段清濁分流工程,沿岸十幾家排污單位相繼建成污水處理站。

1987年,她50歲。帶領小記者團到天津新港考察海河水質情況。

1988年,她51歲。帶領小記者團對遍布小瀝青廠、小油氈廠、小煉油廠,濃煙遮天蔽日、臭氣熏人難聞的徐州銅山縣臥牛山居民區進行大氣考察。寫出調查報告《臥牛山地區污染誰來管?》,送到市信訪辦和新聞單位,形成社會關注熱點,列入徐州市市長、銅山縣縣長1989年環保責任狀。現在,臥牛山地區大小污染廠家已相繼搬遷、停產或治理,當地居民無不拍手叫好。

1989年,她52歲。帶領小記者團考察徐州礦務局塌陷地帶,寫出調查報告《還我萬頃良田》,在《徐州礦工報》上發表后,徐州礦務局采取積極措施NcsCwRfJSc4IAJ8KTle0kvNipK/ylzO/dY7V4e4Kca0=綜合治理。現如今,往日水面發臭、雜草叢生的塌陷地帶,有的成了美麗的礦山公園,有的成了高樓成群的居民區,有的成了藕塘魚池“菜籃子”工程。小記者為此又寫成文章《喜看塌陷區換新裝》,獲江蘇省青少年環保征文一等獎。

1990年,她53歲。帶著小記者團的《環保作品選》,到北京、承德地區廣為散發,擴大宣傳。組織小記者團專訪了時任國家能源部部長黃毅誠,黃部長就全國煤炭系統的節能和環保問題,熱情地回答了小記者們的提問。

1991年,她54歲。帶領小記者團高舉著“還我海水蔚藍色”的旗幟,對大連、煙臺、蓬萊、威海等海濱城市近海水域的水質進行考察。當發現某些城市近海水發黑、死魚飄浮的景象,周美恩指導孩子們寫出文章在當地新聞媒介上發表,同時將調查報告遞交給當地環保部門。

1992年,她55歲。帶領小記者團對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湖南張家界進行森林考察,發現“十里畫廊”景區有大批松樹死亡,連夜下山研究。第二天在當地環保部門舉行記者招待會。會上,孩子們作了“地球呼喚綠色,人類渴望森林”“拯救森林”的發言,同時還提出了消滅蟲害、抓緊治理的建議。當地環保部門對小記者團給以高度評價。

1993年,她56歲。帶領小記者團來到內蒙古考察草原沙漠化。通過調查采訪,孩子們痛心地發現內蒙88個旗有66個受到風沙侵害,水土流失嚴重,綠色植被被破壞,親眼目睹原先草青水碧的西拉木倫河兩岸,已是“黃龍肆虐、沙丘連綿”。周美恩領著憂心忡忡的小記者寫出調查報告《內蒙沙漠化治理》,趕到北京向國家環保局作了專題匯報。國家環保局宣教司領導十分感動,稱贊他們“人小志氣大,功蔭后世”。

1994年,她57歲。帶領小記者團“西北萬里行”,采訪了西安、蘭州、西寧、銀川、呼和浩特、太原6個省會城市的環保部門,考察了青海湖小湟魚和鳥島鳥禽劇減的原因。又騎著駱駝進入騰格里大沙漠進行生物多樣性考察。寫出調查報告《大西北生物多樣化保護》,又向全世界各國青少年朋友發出了《全球環保小天使齊行動》的倡議書,刊登在當年《中國環境報》頭版頭條位置。

1995年,她58歲。帶著5名小記者代表,應香港環保組織“地球之友”的邀請,作為第一個來自內地的中學生團體,參加香港“綠色青年營”活動。在“地球之友”總干事吳方笑薇女士的親自指導下,孩子們采訪了香港環保部門的官員,對香港銅鑼灣大氣噪音、近海水質狀況進行了考察,寫出調查報告《應該重視香港銅鑼灣海水污染治理》。香港《大公報》《文匯報》和一些外國記者對他們的在港活動作了大量的報道。是年,小記者團獲聯合國“全球500佳”提名獎。

1996年,她59歲。帶領小記者團奔赴大西南云、貴、川,對世界環境四大危害之一的“空中殺手”酸雨進行考察。在峨嵋山頂,有關專家向孩子們分析了冷彬因酸雨而枯死的原因;在昆明,云南省環保專家為孩子們講解云南酸雨的分布規律;在重慶,重慶副市長出席了市環保局為小記者舉行的記者招待會,講解了重慶地區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危害。此行后,小記者們在《綠葉》雜志發表了3篇有關酸雨的考察論文。也就是這一年,小記者團榮獲聯合國“全球500佳”殊榮,派小記者代表赴土耳其領獎。周美恩本人則赴京參加“聯合國500佳論壇”年會,宣讀了論文《德育與環境教育結合的有益嘗試》。

1997年,她60歲。因骨折未能與孩子們一起去外地考察。4月21日,她拄著拐杖赴京領取了中國首屆“地球獎”。

周美恩12年的實踐,讓人們領悟出:什么是忠誠、堅毅、奉獻……

那么,周美恩為什么能做到這些的呢?

特殊的家庭熏陶,特殊的個人經歷,使周美恩形成一種特殊的性格。她有些“迂魔”(徐州方言,同一件事情反反復復地說或做的意思),可她卻又有著大智若愚的執著和干練;她有些清高,可她卻又有著武訓的“行乞風范”;她有些小氣,可她卻又愿意捐獻出2萬元獎金為孩子們出書——這一對對矛盾在她身上組合得那樣和諧自然,達到了高度的對立統一。

周美恩1937年7月7日出生在江蘇如皋,自幼在徐州奎河邊一個小知識分子家庭長大。她的父親周鳳舞和母親曹淑庭都是在孤兒院長大的,兩人信奉基督教,半工半讀上了神學院。父親懂拉丁文,能看原版書籍,后來開藥房行醫。母親年輕時是一位美麗的教師,教過鋼琴和體操,酷愛文學,口才很好,“五四”運動時期曾在徐州東車站作過愛國演講。

周美恩兄妹四人,她排行老四。在博愛、善良的家教熏陶下,大姐周美瑞在安徽淮北當醫生;大哥周約翰是海軍總醫院五官科主任、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三哥周如恩是徐州油漆廠工人。周美恩戴過紅領巾,受過黨的多年教育,1960年大學畢業后,分配到天津財經學院教書,是學校的教學骨干。1967年其父親患病癱瘓,周美恩天律—徐州來回跑,幫助母親照料父親。禍不單行,1973年父親去世后,母親又患病癱瘓。為盡孝道,她1977年從天津調到徐州礦務局工作,悉心照料母親,直到1982年老人家去世。周美恩被人們稱為“奎河邊上的孝順女”。 一般人很難理解周美恩的性格。“迂魔”和清醒、清高和隱忍、小氣和大方這幾對矛盾,都奇特地組合在她身上,而且組合得那樣和諧自然,成為她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

有人說,周美恩有些“迂魔”。的確,她是搞語文教學的,浪漫的文學讓她的思維有時與眾不同,常想些被人認為“異想天開”的事,常說些被人認為“不著邊際”的話,構建著屬于自己的文學空中樓閣。但是,為了事業,為了小記者團的孩子們,周美恩卻清醒得很,只要她認準了的,非達到目的不可。1986年,她帶領小記者團考察奎河,想采訪一家排污工廠的廠長,傳達室門衛不讓進門:“哪來的?一個老太婆領著群孩子找什么事兒!”硬往外轟。周美恩不吃這一套,不讓進不行,非進不可!硬是帶著孩子們闖進廠去與該廠領導面對面唇槍舌劍理論起來,終于完成了采訪任務。1992年,江蘇省舉行青少年環保知識系列大賽,除去每個省轄市組隊參加外,又邀請了名氣很大的徐州礦務局小記者團單獨組隊參賽。結果小記者團的孩子們挺爭氣,把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大獎杯給抱回來了。后來,團中央舉行全國大賽,考慮徐州礦務局是個企業,沒有同意小記者團代表江蘇參賽,而另派一個省轄市代表隊參賽。周美恩一聽,馬上找到時任團中央少兒部副部長項蘇云同志,非要討個說法不可。弄得團中央專門研究,破例同意徐州礦務局小記者團派員去北京參加大會采訪,周美恩方才罷休。

有人說,周美恩有些清高。的確,周美恩性格直率,從不為五斗米折腰。自己是60歲的人了,仍然與患有腦血栓、神志恍惚、行動不便的三哥周如恩一起住在沒有電梯的6層樓上。別人勸她找找關系把房子調一調。她說:“這是私事,我拉不下這個臉來去求人家!”但是,為了事業,為了小記者團的孩子們,周美恩卻能“低三下四”。十幾年來,小記者團南下北上,需要大量經費。過去的學校是清水衙門,囊中羞澀,又不能加重孩子們的負擔,但沒有錢哪兒都去不了,啥事也干不成。怎么辦?她顧不上“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清高,拉著同事們一起,找局領導批款項,找礦領導求贊助。領導都忙,不好找,她就在休息日闖到領導家里,不管人家是在吃飯還是在休息,一談就是半天。局、礦領導都被她的精神所感動,都盡可能給予支持。難辦的是找局外企業拉贊助,周美恩自己掏錢請吃飯,硬著頭皮學應酬,真是好話說盡,笑臉陪盡,就差跪下磕頭了。周美恩哪吃過這味藥!但為了孩子們,忍了。有的人強調困難就是不肯給,搞得周美恩下不了臺,臨走還得說一聲“謝謝您了,我們明天再電話聯系”——給自己留點兒面子。有人說,周老師為了環保小記者團孩子們放下面子到處求人,稍微拿出一點兒為自己,早就不在6樓住了。

有人說,周美恩有些小氣。的確,周美恩孤身一人,工資不低,但舍不得花錢。平時衣著不事修飾,也舍不得吃營養補品,燒餅是餐桌上的“保留節目”。中國教育電視臺的導演于和同志到她家為她拍專題片,看到她家家徒四壁、一貧如洗,家具是簡陋得不能再簡陋,都感動得掉淚了。但是,為了事業,為了小記者團的孩子們,周美恩又是那樣的慷慨大方。她經常召集來自全局的小記者團輔導員們研究工作,到了飯時,周美恩總是拉著大伙兒到街頭大排檔一坐,自己掏腰包請大家吃一頓,邊吃邊談,吃完再談。小記者團的經費有時周轉不過來,周美恩用自己的工資墊付,當月工資不夠,從家拿出存折就往銀行跑。時間長了,有的發票不知丟哪兒去了,她吭也不吭。一次去湖南考察,一個小記者把自己帶的錢丟了,周美恩立即掏出40元錢給她用。回徐后,那個小記者的父母來還錢,周美恩不但不要,還一個勁兒檢討:“孩子丟錢,我們老師也有責任。”小記者團的第二部作品選《綠色的吶喊》,早就編好了,時任國家環保局副局長張坤為此書寫的序言都寄來兩年多了,就是苦于沒有經費出版。周美恩獲“地球獎”,得了2萬元獎金,她一分也不留,全部奉獻出來,作為《綠色的吶喊》的出版經費。

理解、支持、稱贊周美恩的人很多,但不是百分之百。這不奇怪,同一個事物,不可能人人都有同樣理解,否則就沒境界高低、水平高低之分了。

那么,讓60歲的周美恩最留念的高光時刻是什么呢?

世界上再有能耐的人,也無法阻擋時光的流逝。退休的日子已經在向周美恩招手。盡管她已經心力交瘁、疲憊不堪,可她不愿過東籬采菊、南山種豆的休閑日子。因為她的生命意識在小記者團的孩子們身上延續和發展。

1997年7月7日下午1時30分。局中心小學五樓會議室。“徐礦集團環保小記者團成立12周年紀念會”在這里舉行。

會前,有一個動人的小插曲:周美恩剛一進會議室的門,早已等候在那里的60多名小記者一陣歡呼,只見曾經代表小記者團赴土耳其領取聯合國“全球500佳”獎的李繼鵬同學,突然捧出一個大蛋糕,在同學們的歡呼聲中興奮地繞場一周,送到周老師面前——原來,這一天是周美恩60歲生日!在孩子們的簇擁下,周美恩面對插著6支彩色蠟燭、用奶油堆著“夕陽無限好,執著環保情”字樣的精美蛋糕,激動得熱淚直流,雙手合十,許下“祝小記者團取得更大成績!”的心愿,全場師生一起合著有節奏的掌聲,深情地唱起《祝你生日快樂》,歌聲一落,又是一陣歡呼!

接著,多年來一貫支持、關心局小記者團的各級領導來了;小記者團的顧問、輔導老師們來了;小記者的大朋友——報社、電臺、電視臺的新聞記者們也來了。

深情地回顧,衷心地祝賀,熱情地鼓勵,殷切地期望,激昂地表態……

此時此刻,周美恩思緒萬千,心潮翻滾。

她想到,如果沒有各級領導的關心,沒有全局各礦校的支持,沒有十幾年來與她休戚與共的王慧玲、秋坪、黃志和、王臨福、鹿云生、郭向東、陳玉霞、魯慶芬、王新生、周二中,特別是為小記者團申報聯合國“全球500佳”立下汗馬功勞的李敢、張銀寶、孫繼慶、吳慧麗、戴蘇偉等小記者團輔導員們的鼎力相助——也許自己會一事無成。

她還想到,是徐州煤礦這個大熔爐,冶煉了她的靈魂,鑄就了她的品格。是徐州煤礦工人那種豪放真誠、無私奉獻的崇高思想,點燃了她這根“紅燭”。如果自己當年仍然留在天津,至今也許能成為一個比較不錯的教師,但要創下現有的環保業績,恐怕不大可能。

她更想到小記者團的孩子們。雖然周美恩沒有結過婚,沒有子女,現如今仍是孑然一身,但她從來沒有因此而感到遺憾。相反,提到成績她不敢驕傲,但提到小記者團的孩子們,她不但敢于驕傲而且是十分的驕傲!她精心創建的小記者團,已成為聞名遐邇的“智慧的搖籃,人才的襁褓”,換了一茬又一茬的小記者們不僅為環保事業作出突出的貢獻,自己也在實踐中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創造性的思維能力、能言善辯的演說能力、文思敏捷的寫作能力、觀察應變的交際能力的優秀少年。例如,已分配到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日語部的王丹丹,考入北京國際關系學校并被評為北京市“三好學生”的曹雪婭,在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系讀研究生的朱慶軍,考入清華大學的沈剛,南京大學的陳蕾,南京師范大學的郝曉文、張薇,南京藝術學院的周寧,在徐州師范大學擔任學生會副主席的郭峰,留學美國的李超,曾是江蘇省話劇界新秀的王勁松,在徐州電視臺擔任《警民橋》節目主持人的劉洋等等,都是當年小記者團的骨干。這些孩子都像愛自己的母親一樣愛戴著周美恩。離開周美恩之后,經常寫信向她匯報學習、工作情況,每逢假期都趕來看望自己的恩師,返回母校參加小記者團的活動,在報刊上發表回憶周美恩和小記者團生活的文章。所以,周美恩雖然沒有子女,但培養出這么多勝似親骨肉、有出息、有發展的孩子,她比任何一個母親都深感欣慰、滿足和自豪。可以說,周美恩的生命意識,在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小記者團的孩子們身上得到延續和發展。小記者張梅菊分配到徐州市民主路小學任教后,以周美恩為榜樣,也組織了有100多名小學生參加的“小小環保記者團”,活躍在徐州市環保戰線上……

歲月無情,任何人都擋不住時光的流逝,周美恩面臨退休的日子。

有人以為,周美恩這一輩子為了環保教育事業,有了屢獲殊榮、功成名就的回報。肯定想盡快過上“東籬采菊、南山種豆”的休閑日子了。可周美恩卻說:“不!”她正在醞釀自己退休后從事社會環保工作的計劃……

有人說,周美恩已經拿了“地球獎”,怎么還有那么大的干勁,是不是還想拿“宇宙獎?”周美恩說:“是的!”

那么,周美恩60歲以后的退休時光又干了些什么呢?

1998年,退休了的周美恩離開了校園,離開了講臺,離開了小記者團的孩子們,至今已經26年了。但是,26年來她時刻沒有離開環保事業,綠色未了情一直在她的胸中涌動,作為一個既無官職又無權勢的退休教師,以富有遠見的戰略胸襟,創辦了江蘇省第一家民間環保組織——徐州市“綠色之家”,并以此為平臺干出了一番令人矚目的環保大業,真有股子還想再拿“宇宙獎”的勁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自然中最為濃墨重彩的綠色是樹木。樹木是保護家園、美化環境、保持水土、抵擋風沙、清除污染的地球凈化器;是促進經濟建設,促進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積德善舉。因此,植綠護綠是“綠色之家”的重頭戲。20多年來,周美恩帶領“綠色之家”志愿者們奔波數萬公里、慷慨解囊捐款,在青海、甘肅、山西、江蘇等地構建了6大基地,種植樹木3萬余株,形成占地面積達200余畝的成片環保樹林。

2001年4月23日,為防治霧霾,以綠色為北京申奧造勢,“綠色之家”捐款39000元,在北京平谷區黑豆峪村種植了占地6畝的400棵核桃、楊樹、國槐,稱之為“申奧林”;2002年5月30日,“綠色之家”開展保護母親河行動,捐款10000元,在黃河上游的青海省西寧市北山種植了20棵云杉,稱之為“志愿者林”;2003年4月,為保護家鄉母親河徐州奎河,“綠色之家”捐款10000元,在江蘇省徐州市云龍湖南岸珠山東側種植800余棵銀杏,稱之為“銀杏林”;2006年9月,再次為保護中華母親河黃河,“綠色之家”捐款130000元,在黃河中游的陜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北岸邊,種植了15000棵槐樹,稱之為“江蘇林”;2013年3月,再次為保護家鄉母親河徐州奎河,“綠色之家”捐款10000元,在江蘇省徐州市云龍湖北岸濱湖公園西側種植了2000余棵女貞、冬青樹,稱之為“生態林”;2014年4月,“綠色之家”開展“保護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的治沙行動,捐款38000元,在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騰格里沙漠西端,種植了近10000棵梭梭樹,稱之為“治沙生態林”。

周美恩不僅植綠,更護綠。每次植樹不是挖好坑、放入苗、培上土、澆上水就大功告成。而是每次植樹由“綠色之家”向當地農村贊助一定的費用,與當地農村簽訂委托管理合同,全過程關注所植樹木的成長情況。“綠色之家”成員數次返回植樹現場和當地農民一道解決所發現的問題,該補苗就補苗,該移植就移植,該治蟲就治蟲,該澆水就澆水,確保樹林茁壯成長。“綠色之家”所植樹林的當地政府和干部群眾,對“綠色之家”的行為給與高度的贊許,熱烈歡迎這些上帝派來的環保天使。延安宜川縣林業局在“綠色之家”志愿者種植的“江蘇林”前立下了石碑,鐫刻著林子的名稱、栽種日期,當然更不會忘記刻下“綠色之家”四個大字,周美恩和志愿者們都簇擁在石碑前留下難忘的瞬間。延安市環保協會會長張懷滿為了感謝“綠色之家”,帶著秘書長和市電視臺臺長專程來到徐州“綠色之家”回訪,感謝、感謝、再感謝!

現在,這六大基地的樹林郁郁蔥蔥、枝繁葉茂、風景獨好。一株株金黃的銀杏、挺拔的云杉,婆娑的楊柳、翠綠的冬青、茂密的國槐,掛果的核桃,像一個個環保衛士在微風中搖曳,述說著周美恩和“綠色之家”的故事,贊美著周美恩和“綠色之家”的功績!

除去植樹六大基地,“綠色之家”還在徐州的大龍湖、云龍湖、潘安湖、九里湖等地建立了濕地保護宣教基地。開展關注濕地、保護水源主題活動。在汩汩流淌的松花江上,在碧波如鏡的徐州云龍湖,在新開發的徐州九里湖國家濕地公園,志愿者們乘著汽艇打撈清理水面的雜物、取水樣化驗,檢測和測定水體中污染物的種類、濃度以及變化趨勢,評價水質狀況。還在小區居民家中建立雨水回收池,取得經驗推而廣之。同時積極支持大中學生進社區、校園、企業、農村開展環保宣講活動,還走進商場、社區宣傳垃圾分類的好處等。

徐州“綠色之家”的成員有100多位,來自社會各階層。有機關干部、黨務工作者、醫務工作者、法律工作者、新聞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街道干部、大中小學校學生、民營企業家,還有和像周美恩一樣的退休人員,小的只有十幾歲,年長的已90多歲。其社會背景、文化背景、職場背景、家庭背景各不相同,既沒有任何的行政命令,又沒有任何的經濟報酬,卻自覺自愿地甘當志愿者,跟著周美恩立足徐州,走向全國,奔赴祖國的崇山峻嶺、江河湖泊、沙漠戈壁、城市鄉村,以“綠色助申奧”“保衛母親河”等為主題,開展植樹造綠、河道去污、凈化大氣層、防治沙塵暴等系列環保宣傳活動,用實際行動播撒綠色希望,用點滴行為影響公眾的環保意識,在祖國大地上繪就了“保護環境、植綠護綠”的精美圖畫。

也許有人會問,周美恩到底有何魔力,對“綠色之家”成員有如此的吸引力、凝聚力?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綠色之家”成員們折服于周美恩執著的環保精神,驚嘆于周美恩杰出的環保業績,仰慕于周美恩無私的人格魅力。用網絡語言來形容,他們都是周美恩的“鐵粉!”“鋼粉!”周美恩就像一團火,點燃了他們心中的環保夢想。所以,不管職位高低、年齡大小,只要是周老師發話,他們都是一呼百應,義無反顧,積極投入。他們當中有一個可敬的骨干群體,是周美恩的左膀右臂,是“綠色之家”的中堅力量,助力周美恩上演了“綠色之家”的一幕幕精彩大戲。

——王為景,是徐州沛縣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是“綠色之家”核心組成員、活動隊隊長。他思路清晰、視野開闊、處事周全,參與了“綠色之家”在北京、青海、甘肅、陜西、徐州等地的歷次重大活動,負責人員協調聯絡、活動現場指揮和財務登賬等具體工作,是周美恩的得力助手。他的家庭也因帶頭開展分類垃圾實驗而被評為“綠色家庭”。

——李國莉,原是徐州市城管女子大隊大隊長、徐州市城管執法局監督處副處長,“綠色之家”核心組成員,活動隊隊長。她英姿颯爽、熱情爽朗、精明能干,協助周美恩承擔了“綠色之家”各項活動的對外聯絡、對內服務,是“綠色之家”表彰的特別貢獻獎獲得者,是周美恩的愛將。

——崔華民,原是徐州美馳車檢有限公司的干部,“綠色之家”核心組成員,曾多次跟隨周美恩代表“綠色之家”參加國家、省市環保組織舉辦的論壇和頒獎典禮。他的妻子吳承全也是“綠色之家”的主要骨干,學醫出身的她5次貼身陪護周美恩老人外出活動,照料細心體貼。他倆的女兒在北京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就讀,利用假期參加“綠色之家”云龍湖清污和植樹護綠活動,同時在學院積極宣傳環保理念和“綠色之家”的事跡,榮立二等功。可以說,他們這個家庭是“綠色之家”中的“綠色之家”。

——李海琳,原是民盟徐州市委的專職副主委,是一位思維縝密、辦事利索、多才多藝的領導同志。因周美恩是民盟盟員,李海琳從民盟組織的角度介入“綠色之家”,進一步挖掘、總結周美恩的先進事跡,幫助“綠色之家”建立與社會各界的聯系,協調落實“綠色之家”的活動方案,曾獲“綠色之家”表彰的優秀顧問獎。周美恩夸獎她是“綠色之家”的“定海神針”。

——王蘇珍,是“綠色之家”最年長的成員,是李國莉的母親。她在跳廣場舞時偶然聽到周美恩“綠色之家”的事跡,深受感動,和老伴兒李廣芝一起主動報名參加。雖然今年已92歲,但精神矍鑠,身板硬朗、睿智開朗,經常在“綠色之家”的活動現場和外出的火車上、公交車上為人們演唱《綠色之家之歌》。她深得周美恩的信任,負責綠色之家各項活動經費支出的簽字和考勤工作。

——厲祥恩,是徐州市第37中的體育教師,還是該校民盟支部的組織委員,也是“綠色之家”歷次重大活動的主要骨干。他思維敏捷、精明干練、辦事利索,不但在“綠色之家”發揮重要作用,還經常利用自己的文字能力撰寫新聞報道和工作簡報,通過民盟的渠道,宣傳“綠色之家”和該支部老盟員周美恩的環保事跡。

…………

現在是市場經濟,手里沒有一把米,連個雞都喚不來。“綠色之家”有那么多的成員,要開展那么多的活動,如果沒有相應的經費,肯定是一事無成。可“綠色之家”是個民間組織,沒有行政撥款,創始人周美恩又是個無權無勢的退休教師,她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這些年來,周美恩個人及“綠色之家”先后獲全國首屆“地球獎”、全國首屆“母親河獎”、“福特汽車環保獎”等獎項,獲得幾萬元獎金。但這遠遠不夠“綠色之家”的活動費用,都靠周美恩私人掏腰包補貼。周美恩孑然一身,每個月退休工資有9000元,除了自己的生活必需,其余都放進“綠色之家”的賬戶。這么多年來,“綠色之家”的志愿者去北京、青海、甘肅、陜西以及徐州等地開會、研討、領獎、植樹等活動所需的差旅費,食宿費,樹苗購置費,雇傭農民工種植費,委托農村管理費,制作環保橫幅、手提袋,總部辦公費等都是周美恩個人資助的,僅去北京平谷區黑豆峪村護綠一次就去了20多個人。26年算下來,周美恩已為“綠色之家”貼補資金達100多萬元。徐州市云龍區建國小區10號樓3單元101室,是周美恩母親留給她的房產。她將這套房無償提供給“綠色之家”作總部辦公用,人們在這里集中、開會、部署、出發,是“綠色之家”各項活動的“戰前指揮部”。周美恩要是把這套房子租出去,這26年的房租收入肯定超過百萬元。如此,為了“綠色之家”,周美恩自己的工資貼進去100萬元,房屋出租費少收益100萬元,兩者相加就是200萬!這對于一個退休的中學教師來說,是一筆很大的數目。可周美恩為了“綠色之家”,對此無怨無悔。

一般人家的八旬老人早已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在家中曬曬太陽、養魚澆花,含飴弄孫、頤養天年。可耄耋之年的周美恩雖然口語表達和四肢動作的節奏有些緩慢了,但思維依然清晰,反應依然敏捷,決策依然果斷,為了“綠色之家”,仍天南地北四處奔波。在飛馳的高鐵上,在擁擠的汽車里,在鄉村辦公室的談判桌前,在荊棘叢生的崎嶇山路上,在黃沙遮天蔽日的沙塵暴里,在奔騰咆哮的黃河壺口瀑布邊,在駝鈴聲聲孤煙直的戈壁灘,都會看到周美恩和“綠色之家”緊密相融的忙碌身影。

2001年64歲的她帶領“綠色之家”志愿者在北京平谷黑逗峪村種植了“申奧林”,用綠色為北京夏奧助力;2020年已經83歲她又帶隊去北京平谷黑逗峪村為“申奧林”作護綠后續管理,用綠色為北京冬奧添彩。為了這次活動,她不僅再次捐款10000元,還親筆撰寫了總策劃書,不僅闡述活動的主旨、內容,還對注意事項、人員分工、活動現場所需錦旗、橫幅、宣傳品、慰問品,甚至外出人員需帶的健康證明、羽絨服、藥品等條款寫得清清楚楚,真是操碎了心。在甘肅種樹時正趕上遮天蔽日、鋪天蓋地席卷而來的沙塵暴,她不顧勞累植樹,忘記了自己的年齡,累得小腿肚子抽筋。

她之所以這樣,因為她是“綠色之家”的靈魂,因為她是“塞罕壩”精神的踐行者,因為她是用一生播撒綠色希望的守望者。

環保與發展中國(國際)論壇、中華環保民間組織可持續發展論壇、中華環保聯合會論壇、黃河母親河獎頒獎典禮、福特汽車環保獎頒獎典禮等活動,與會者都是國家外環保界高級領導、專家學者、精英人士。周美恩雖是一介草民,但憑借資深人士的氣質和業績,在各種場合都是令人矚目、深得尊敬的人物。包括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環保聯會主席、江蘇省副省長、中華環保形象大使、著名表演藝術家在內的眾多與會者,都與她老人家合影留念,表示由衷的敬意。在徐礦集團,周美恩是礦山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張亮麗名片,深得集團領導的關心支持和廣大師生的贊許。在徐州市,周美恩更是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普遍贊譽的“徐州好人”、優秀民間特色獎獲得者。她帶領“綠色之家”志愿者去甘肅民勤植樹,徐州電視臺專門派出記者隨行1800公里跟蹤拍攝,所拍專題在徐州電視臺播放一周,為她廣為宣傳。2021年,她發揚大愛之心,通過徐州市民盟向武漢疫情災區個人捐款10000元,2022年又捐10000元,徐州市民盟領導親自登門向這位耄耋之年的老盟員致敬。

如今,周美恩已經87歲了。她1937年出生,從1984年開始搞環保滲透教育實驗歷時1年;從1985年開始組建環保小記者團到捧得聯合國環保500佳獎杯歷時12年;從1998年退休后組建“綠色之家”至今又歷時26年。算下來,她這輩子為了環保事業奉獻了近40個春秋!年近九旬的她,沒有被自己閃光的環保人生所滿足、所陶醉。她還在思索探討: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如何走好“綠色之家”可持續發展的創新之路……

人們衷心祈望這位年近九旬的環保老人健康長壽,讓綠色未了情更加澎湃!

作者簡介:

沙凡,報告文學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曾在江蘇徐州礦務集團工作40年。

責任編輯/雨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久久福利片| 亚洲一区色| 尤物视频一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免费| 欧美激情伊人|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亚洲最新地址|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国产黄色爱视频| 尤物国产在线|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一级| 欧美一级色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a亚洲视频|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色在线|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不国产大片| 日本色综合网| 韩日免费小视频| 国产经典三级在线|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视频黄|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99热精品久久| 91无码国产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热久久国产| 日韩精品亚洲精品第一页|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国产精品13页| 国产特级毛片|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免费毛片视频| 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视频|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av色爱 天堂网| 亚洲天堂久久新|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国产视频只有无码精品| 日韩一二三区视频精品| 五月婷婷综合色| 青青草原国产|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国产99精品视频| 91网站国产|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 国产午夜不卡|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久操线在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第一页在线| 熟女视频91| 青青国产在线| 三级国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