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團派河南省第五地質勘查院紀委書記麻哲任洛陽市伊川縣江左鎮溫寨村駐村第一書記。
得到通知后,麻哲就在筆記本上工工整整寫下了五行字——“人生路漫漫,何懼三年,三年后黨檢驗!艱難困苦渾不怕,定叫溫寨舊貌換新顏!”這是他對三年駐村工作立下的錚錚誓言。
2022年12月6日,他一到溫寨村,就詳細地了解村里情況。溫寨村位于江左鎮政府南面3.6公里處,距縣城33公里,交通便利,屬丘陵山地地貌。全村占地面積1.8平方公里,轄6個村民小組,252戶926人,共有耕地603畝,均為丘陵低產地,水庫淹沒區500畝,常住人口約500余人。以小麥、玉米、紅薯種植為主,經濟作物以油菜、谷子為主。養殖以家庭散養雞、豬為主,輔以養牛、羊。
溫寨村為省派幫扶村,原由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定點幫扶,2022年5月,在河南省省直事業單位重塑性改革中,原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河南省煤田地質局重組為河南省地質局、河南省地質研究院、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溫寨村定點幫扶工作由新組建的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接續開展。
踐行國企擔當,
發揮好第一書記“領頭雁”“主心骨”的作用
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豫地科技集團黨委高度重視駐村工作,踐行國企擔當,選派地勘五院黨委委員、紀委書記麻哲同志任駐村第一書記,并在全集團海選兩名30歲左右的年輕同志——地勘二院的薛濤、空間信息院的張曉雨,組成駐村工作隊到村開展幫扶工作。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一年來,麻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省、市、縣、鎮各級黨委政府關于鄉村振興各項工作部署和豫地科技集團黨委工作安排,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擔當意識,不斷地在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鄉村治理上下工夫,在推動農村特色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上求實效,在改善村容村貌和鄉風文明上見真章,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麻哲積極發揮好第一書記“領頭雁”“主心骨”的作用,認真履行建強村黨組織職責,以爭創“五星”黨支部為抓手,聚力推動村“兩委”班子建設、黨組織陣地建設,增強村黨組織政治功能,嚴格黨員管理,充分發揮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全面引領鄉村振興,形成了“組織領導有力、集團幫扶給力、基層統籌合力、群眾感激出力”四力齊發的溫寨鄉村建設模式。
2024年1月,被河南省委組織部評定為“五星”黨支部,并成功入選河南省第一批鄉村建設示范村名單。
麻哲高標準落實“第一議題”,規范“三會一課”制度。組織開展主題黨日等黨內組織生活;堅持黨建聯建共建,一年來,集團總部各黨支部、各二級公司黨組織到村聯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23次,開展“手拉手”支部共建活動16次。
他積極實施“建陣地”“亮身份”行動。設立駐村工作隊專有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溫寨人”,傳遞黨的聲音。《河南工人日報》、大象傳媒等省級媒體對“三夏搶收工作”予以報道,《人民日報》客戶端和“學習強國”也都予以關注。拍攝《駐村第一書記喊你來打卡》專題視頻,報《中國組織人事報》,積極宣傳幫扶村產業及特色。
牢記職責使命,形成“一人駐村、全員幫扶”的工作格局
駐村幫扶工作得到集團黨委對駐村幫扶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余紀云,公司所有班子成員率先垂范,先后到村調研指導并開展“金秋助學”“七一表彰”等工作;其他集團領導班子成員先后8次入村對幫扶村“五星”支部創建、產業發展、人居環境、制度落實、群眾滿意度以及下一步發展方向等進行詳細調研指導,到村民家中慰問,傾聽群眾心聲,了解群眾意愿,幫助解決實際困難。集團總部全年共投入各類幫扶資金390萬元,修建拓寬村莊道路,對道路兩旁進行綠化,開展溫寨村研學基地一期建設,同時積極開展消費幫扶工作,購買溫寨村農產品,助力鄉村振興,形成了“第一書記”當先鋒、集團做后盾、書記負總責的“一人駐村、全員幫扶”工作格局。
聚焦產業發展,
推進強村富民見實效有后勁
麻哲把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把維護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促進廣大農民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同駐村工作隊開展入戶走訪,了解群眾生產生活情況,掌握發展愿望和產業需求,發揮地學專業優勢,摸清幫扶村土地資源稟賦,做到全要素村莊空間規劃。一年來,主要開展了以下幾項工作:
抓產業振興。做好特色農業布局,高效開發優質土地資源,開展富硒農產品的認證、生產、流通、消費全流程培育孵化服務。將綠色種植和特色養殖定位為本村主導產業,以“雙綁”機制為突破點,大力實施訂單農業;引導農民優化種植結構,將小米培育成村優勢產業,與呂店鎮三康米業簽訂合作協議,種產收加工一條龍全程服務;抓好定向采購帶動,做好“土特產”文章,向各二級公司發出《開展消費幫扶倡議書》,搭建幫扶村富硒小米、有機紅薯、紅薯粉條等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一年來,實現銷售額103.8萬元,為村集體實現凈收入近15.3萬元,帶動相關農戶增收近12萬元。目前,伊川縣溫寨農業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富農養殖合作社、蛋雞養殖場等經營向好,主導產業產值900萬元,并幫助富農養殖合作社成功申報洛陽市市級示范養牛場。
抓生態振興。修建道路,協調資金220萬元,建成“豫地大道”,將村里村外6.5公里道路從3.5米拓寬到5米,并鋪柏油瀝青路面。2023年7月28日,全縣鄉村道路建設現場會在溫寨村召開,號召全縣各鄉鎮學習溫寨經驗。村莊綠化。在村主干道兩側及全村重要節點栽種價值20萬元的櫻花樹2000余株,打造櫻花觀光路線。
抓宜居樂園建設。升級籃球場、打造羽毛球場、增設乒乓球臺,在村口北廣場鋪設草坪打造五人制足球場,增設兒童游樂設施,改造兒童樂園。加強衛生改造,推動生活污水大三格改造,全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94%;結合村實際情況采用水沖和大小三格的改廁模式,全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0%以上。
抓田園模式建設。開展“一宅變四園”,將廢棄宅基地和村內邊角林場地打造成為“歡樂農莊、共享菜園”,著力打造親子研學的實踐基地。充分利用當地旅游資源和地質技術優勢,與河南省地質旅游發展促進會和省地質科學研究所開展合作,打造自然地質研學基地,目前各項配套設施正在建設之中。
提升治理水平,
促進形成公益事務一呼百應的效果
一年來,麻哲積極探索“一網雙聯多元”的鄉村治理新模式,推動完善村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重新架構“一約五會”,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結合溫寨村發展實際,設立公益崗位4個,讓易返貧群眾積極參與鄉村建設各方面工作,修訂“豫地愛心超市積分管理辦法”,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實現“被動扶”到“主動興”的轉變。
他努力落實“四個不摘”,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嚴格落實過渡期不摘責任、不摘幫扶、不摘政策、不摘監管的要求,全面鞏固已脫貧人口脫貧成效,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壓實幫扶責任、落實幫扶政策,嚴防已脫貧人口返貧和新的貧困現象發生。
他堅持結對幫扶,定期回訪制度。結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需要,落實集團所屬二級公司與幫扶村15戶脫貧戶、2戶監測戶結對幫扶,并定期回訪,全年共回訪40戶次;開展各基層黨支部與幫扶村“手拉手”結對幫扶16次,為脫貧享受政策戶、監測戶發放幫扶各類補貼3.8萬余元。
他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實施常態化監測,重點監測收入水平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繼續精準施策。建立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因病因災等生活困難戶的預警機制,及時跟進,有效幫扶。聯系縣直有關部門及鎮政府上門辦公,為因災、因病、因學等易返貧群眾辦理低保、涉殘、教育、醫療、農業保險理賠等業務,受益群眾60余人次。救助孤兒,并聯系教育部門,為村里一名孤兒安心讀書捐資解困。
麻哲緊盯民生需求,厚植為民情懷,帶頭深入dX0Rrcd3TLWJRreUFuuQPHgZA2CSTsbxk+/Jg4q96F4=群眾、為民服務,深入群眾服務,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推動黨的各項惠民政策、集團黨委各項幫扶措施落地見效。
建好溫寨村“豫地愛心超市”。以集團為主體搭建愛心平臺,鼓勵全村群眾通過在家發家致富、好人好事、遵紀守法、傳統美德、人居環境等方面的評比及參加公益類活動獲得“愛心積分”,所得愛心積分按照“一分抵一元”的標準,兌換生活物資。2023年,組織捐款共5.6萬元,用于購買米面油等幫扶農產品充實超市貨架,發放積分4.6萬分,兌換相應幫扶農產品4.2萬元。愛心超市的設立和愛心積分的兌換,達到了公益事務一呼百應的效果,是鄉村治理的有效探索。
努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溫寨樣板”。組建“豫地愛心學雷鋒志愿服務隊”,上門為五保戶、獨居老人、大病戶、殘疾戶服務,幫助干農活及家務,受益群眾20余戶;改建日間照料中心,每月為70歲以上老人過集體生日,為60歲以上老人免費理發,并為村民發放新春福利;開展“六一愛相伴,真情暖童心”活動,為全村孩子發放足球、籃球、羽毛球拍等體育用品;開展“金秋助學”活動,激勵溫寨學子學成歸來,建設家鄉,在鄉村振興的實踐舞臺上實現自己的青春夢想和人生價值;召開教師節座談會,慰問溫寨村退休老教師;開展端午節包粽子和重陽節餃子宴活動,為老人們送去關愛和祝福;開辦暑期輔導班,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志愿擔當輔導老師,為留守兒童免費輔導課業;聯系洛陽市豫劇一團送戲下鄉,省人大代表豫劇一團團長關美麗上場演出;承辦江左鎮慶“七一”主題“村晚”暨文化合作社優秀節目展演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一年來,麻哲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算好政治賬、經濟賬、家庭賬。嚴格執行駐村工作“五天四夜”紀律要求,吃住在村,確保重大任務和關鍵時刻堅守在村,俯下身,當“潛水艇”不當“浮漂”,真正“駐”在村民的心坎里,融入到溫寨村群眾中。
說到下步工作計劃,麻哲告訴記者,他將在豫地科技集團黨委的大力支持下,聚焦“三農”工作發展所需,充分發揮駐村第一書記作用,不斷創新思路理念,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促進擔當作為,幫助培育后備力量,發展年輕黨員,吸引各類人才,留下“永不走的工作隊”,努力探索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新舉措,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孫燕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