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好多,都要“沖破天際”了?把問題丟給我,我找“大咖”幫你解答。
我問:我們經常說“縮頭烏龜”,可是,我在海洋館看到過海龜,它們的頭并不能縮回殼里,這是怎么回事呢?
大咖答:陸地上的烏龜之所以能“縮頭”,主要是因為其殼的特殊結構和生物學特性。烏龜的殼由兩部分組成:背甲和腹甲。這兩部分由多個骨化的板塊組成,它們與烏龜的脊柱和肋骨相連,形成了堅固的保護層。烏龜的頭部可以通過一種特殊的肌肉組織收縮到殼內,這些肌肉位于烏龜的頸部,并與頸椎骨相連。當烏龜感到威脅或想要隱藏頭部時,它就會收縮這些肌肉,使頭部能夠完全縮進殼內。
海龜與烏龜不同,海龜的頸部和頭部骨骼結構較為固定,不具備烏龜那樣靈活移動的能力。海龜主要生活在水中,其頭部結構和生活習性適應了水生環境。另外,海龜通常會采取其他的逃避策略來保護自己,而不是依靠縮頭進殼。例如,當海龜感到威脅時,它們可能會迅速游走或者潛入水中,利用水下的環境來躲避危險。
正因為這種特殊的頭部結構和生活環境,才讓我們看到了不能把頭縮進殼里的海龜。
我問:魚可以用鰓在水中呼吸,那像鯨這樣的哺乳動物,在水里是怎么呼吸的呢?
大咖答:鯨類雖然沒有用鰓在水中呼吸,但是它們有自己獨特的呼吸方式——肺呼吸。肺呼吸是指鯨類擁有像人類一樣的肺部,它們需要到水面來呼吸空氣。鯨類呼吸時,通常會上升到水面,通過肺部進行空氣交換。當鯨類浮出水面時,它們會打開呼吸孔(位于頭部頂部),吸入新鮮空氣,然后關閉呼吸孔再次潛入水中。
但是,有些鯨類有時會潛入海底數百米深處,那么,它們呼吸一次可以維持其深潛嗎?當然可以,這與其體內氧氣的儲存量、血液中的氧氣含量以及它們的生理適應能力有關。鯨類的肺部可以儲存大量的氧氣,就像是一個氧氣儲備設備,讓鯨類能夠在水下更長時間地活動而不需要頻繁地返回水面呼吸。
此外,鯨類具有高度適應水中生活的呼吸系統。它們的呼吸孔具有一種特殊的構造,能夠迅速打開和關閉,以防止水進入呼吸道。此外,它們的呼吸系統還十分高效,能夠從空氣中吸收更多的氧氣,并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總的來說, 鯨類通過肺呼吸在水面獲取氧氣, 同時具備了適應水下生活的特殊生理結構和生理機制, 這就使它們能夠在海洋中生存和繁衍。
我問:壁虎遇到危險時,會“斷尾求生”。斷了尾巴的壁虎,壽命會受到影響嗎?壁虎一生可以經常“斷尾求生”嗎?
大咖答:壁虎在面對危險時,可以執行“斷尾求生”這一生存策略。斷尾后,壁虎的尾巴通常會在一段時間內繼續扭動,吸引捕食者的注意力,這就讓壁虎有機會逃跑。
盡管“斷尾求生”是壁虎的一種自衛機制,但每次斷尾都會對壁虎產生一些影響:首先是營養喪失,壁虎的尾巴通常存儲著一些脂肪和能量,因此斷尾可能會導致壁虎在短期內失去一部分營養儲備。其次是失去防御能力,壁虎的尾巴在捕食者面前可以作為一種防御武器或者使其分心的工具,斷尾后,它們就失去了這種防御能力,因此更容易受到捕食者的威脅。此外,斷尾還會為壁虎帶來生存壓力,壁虎斷尾后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恢復,并且在尾巴再生過程中需要避免再次遭受危險,這可能會增加壁虎的生存危機。
因此,雖然“斷尾求生”是壁虎的一種生存策略,但頻繁地使用這種策略可能會對它們的生存和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永豐學校生物高級教師 張亮
樹洞:有什么心里話,來告訴我吧!
我問:我以前不努力,成績一直不上不下。這個學期, 我開始認真聽課, 積極寫作業。可是, 考試成績并沒有起色, 這讓我很灰心。都說“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可是, 我努力學習了, 怎么沒看到效果啊?我該怎么辦?
大咖答:首先要為你的努力學習加油點贊!努力學習肯定會有效果,不過,短時間內可能看不到。據說,有一種毛竹,在最初的三五年里,人們幾乎都看不到它的生長。但是,幾年后,它就會像被施了魔法一樣,開始快速生長,幾個星期就會長得很高。因此,它被人們叫作“有魔法的毛竹”。這是因為最初幾年它在扎根,幾年后,它壯大了根系,積蓄了能量,才快速生長起來。
學習也是這個道理。首先,努力之后可能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到效果, 努力轉化為成績也要有個積累的過程, 就像毛竹要先扎根一樣。其次,再看學習效果,我們不要跟別人比, 而要跟自己比。自己努力了,別人也在努力,有了學習效果也未必就能超過別人。但是, 只要比原來的自己進步了,就會有收獲。
你可能覺得: 短時間內看不到學習效果,還怎么保持努力學習的積極性?我教你一個辦法,叫作自我獎勵。就是什么都不管,只專注于學習。只要真正專注于學習,你就會感到: 哇, 什么都不管,專注于學習, 感覺真好! 這種感覺本身,就是給自己的一個獎勵,這叫內在動機的激勵作用, 它會從內心激發你學習的積極性。不信,你今天就可以試試看!
——馬志國(應用心理學研究員)
(責任編輯: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