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館名稱: 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
館藏亮點: 奇跡秀山魚、水龍獸、天山哈密翼龍蛋等
一句話介紹:
今年1 月正式面向公眾開放的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是一座以古生物化石為載體,系統普及古生物學、古生態學、古人類學以及進化論知識的國家級自然科學類專題博物館,這里也是亞洲規模最大的自然博物館。
珍貴館藏
在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里,有許多珍貴的館藏寶物,其中有六大珍貴館藏,它們距離現在的年代都非常久遠。現在,我們就來認識這六件藏品,開啟這場古動物大冒險吧!
奇跡秀山魚——已知時代最早的頭尾完整保存的有頜魚類(距今約4.36 億年)
奇跡秀山魚是已知時代最早的頭尾完整保存的有頜魚類,將完整有頜類動物的化石記錄向前推了1100 萬年,為探究頜的起源與有頜類動物早期演化提供了極重要的證據。
水龍獸——大陸發生漂移的化石證據(距今約2.5 億年)
三疊紀早期最常見的陸地脊椎動物之一。水龍獸無法橫渡大洋,其化石卻出現在了如今非洲、南美洲、亞洲、南極洲相同年代的地層,是大陸發生漂移的化石證據。
董氏中華猛龍——侏羅紀晚期體型最大的陸地捕食者之一(距今約1.6 億年)
董氏中華猛龍是20 世紀80 年代中加恐龍聯合科考期間發現的重要成果,屬于異特龍類的大型獸腳類恐龍。它體長約7.6 米,高度近3 米,是當時陸地生態系統中體型最大的捕食者之一。
中加馬門溪龍——世界上脖子最長的恐龍(距今約1.6 億年)
中加馬門溪龍是少數在四川盆地以外被發現的馬門溪龍之一,根據推測,它的體長可達35 米之巨,遠超其他馬門溪龍約15~26 米的體長,毫無疑問是馬門溪龍中的“佼佼者”。
天山哈密翼龍蛋——軟殼的翼龍蛋化石(距今約1.37 億年)
三維立體保存的天山哈密翼龍蛋,使翼龍蛋的形態、大小,尤其是蛋殼顯微結構得以清晰還原,為羊膜卵殼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更多化石證據。
埃氏馬——世界上最大的馬(距今約250 萬年)
埃氏馬是世界上最大的馬,體長近3 米,高約1.8 米,而且不論相對尺寸,還是絕對尺寸,它都是世界上“臉”最長的馬,面長可達73 厘米。
自然、生命、人類的和諧共生
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以“自然·生命·人”為展覽主題,以“演化”為展覽主線,共有“地球脈動”“遠古海洋”“恐龍帝國”“哺乳新生”“滅絕之殤(shāng)”等展廳,從自然、生命、人類三個方面進行主題化展示,向觀眾傳達著“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生態理念。
這里有世界上最早的有頜脊椎動物,還有最大的和最小的翼龍、“中國第一龍”、半水生的恐龍等。如果你對古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等感興趣,一定要親自來體驗和探索一番,記得帶著本期《學與玩》雜志來這里打卡,沉浸其中的你,一定會感慨大自然的廣袤和神秘。
(責任編輯:楊懿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