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 中央高度重視紅色資源的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指出上海要肩負起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的歷史使命。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紅色資源重要論述,全面落實市委部署要求,推動全國第一部有關紅色資源的省級地方性法規《上海市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全面有效實施,在《條例》實施滿三年之際,今年4月下旬市人大常委會啟動了執法檢查,開展了一系列檢查和調研工作。
廣泛聽 深入查 建新言
紅色是上海這座城市永恒的底色,市人大常委會領導高度重視本次執法檢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黃莉新帶隊赴黃浦區、靜安區調研,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重要論述,按照市委要求,扎實推進“黨的誕生地”紅色文化傳承弘揚工作,把上海豐富的紅色資源作為激發全社會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巨大熱情的生動教材,進一步汲取精神偉力,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慧琳要求,通過執法檢查,形成工作合力,將紅色資源傳承好、保護好,努力在全國紅色資源的保護利用傳承工作中走在前列,進一步打響上海紅色文化品牌,助力提升國際文化大都市軟實力。
在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聽取早期黨中央領導機關工作和《新青年》雜志辦刊展陳講解;在中共上海地下組織斗爭史陳列館、滬西工人半日學校史料陳列館,了解場館展陳建設情況;前往上海紡織博物館調研用好紅色資源、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功能的情況;走進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調研紅色育人相關情況;來到71路外灘站,了解“車輪上的黨史學堂”……執法檢查組深入黃浦、靜安等紅色資源集中的區開展檢查,委托普陀、奉賢、楊浦、寶山等區人大常委會同步進行檢查,同時督促法規所涉及的市級部門開展自查;通過實地檢查、專題座談、個別訪談等方式區分重點聽取紅色場館、研究機構、出版機構、教育機構、文藝團體、文創企業、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作家協會等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召開培訓會,邀請專家進行解讀;充分發揮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優勢,通過實地調研、問卷調查等形式,收集意見和建議;邀請人大代表參加檢查活動,建言獻策。
摸家底 強功能 待創新
紅色資源家底基本摸清、紅色紀念場館保護狀況持續改善、教育傳承功能明顯增強、機構隊伍建設不斷加強、保護傳承整體態勢向好……近年來,本市積極推動《條例》宣傳貫徹,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取得了新進展。
為推動各區各部門更好地明確紅色資源保護傳承的工作職責,本市建立了市區兩級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聯席會議制度,制定《上海市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實施方案》,統籌推進全年工作。進一步加強場館統籌協調,成立中共一、二、四大場館管理委員會,加大聯動聯建聯育力度;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教育、文化旅游、園林綠化等部門成立“上海市烈士紀念設施管理服務聯盟”,加強英雄烈士保護部門聯動協調。長三角協同聯動機制也有效推進,本市聯合浙江、江蘇、安徽三省相關部門建立區域黨史工作聯動合作機制,舉辦長三角黨史論壇等活動,聯合安徽省相關部門推出陳延年、陳喬年烈士文物史料展,在上海、合肥及安慶同步展出。
本市不斷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工作。為進一步摸清紅色資源家底,市委宣傳部會同市委黨史研究室、市文物局共同開展全市紅色革命遺址舊址普查復核工作。2022年3月,市政府公布《上海市紅色資源名錄(第一批)》,包括重點舊址、遺址、紀念設施或者場所類紅色資源612處,以及館藏重要檔案、文獻、手稿、聲像資料和實物類紅色資源共236件/套。2023年,為進一步拓展紅色資源,本市啟動第二批紅色資源試點調查。為進一步提升紅色資源保護專業化水平,本市公布了保護利用專家委員會首批專家名單,匯集本市黨史、城市史、文保、檔案等方面的30位資深專家、學者,推動專家委員會成員參與惲代英烈士被捕處、華童公學舊址等多處紅色資源保護利用項目的專家論證工作。為進一步強化堅持數字賦能工作,2021年,本市在全國率先建設紅色文化資源信息應用平臺“紅途”,通過紅色場館信息化集成、文旅活動智能化匯聚、工作成果數據化呈現等功能,實現紅色文化資源“一網統管”、紅色文化應用“一網通辦”、紅色文化載體“一站服務”、紅色文化信息“一站共享”。2023年,完成“紅途”2.0版本升級,完成“三端兩號一平臺”(學習強國端、隨申辦端、微信小程序端、微信公眾號、“紅途”視頻號及“紅途學苑”平臺)功能矩陣的搭建。
在紅色基因傳承方面,本市取得了一些明顯成效。為加強紅色資源研究,不斷豐富紅色資源精神內涵,本市連續7年舉辦“中國共產黨的創建與上海”學術研討會,聯合中宣部宣教局、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兄弟省市宣傳部門,共同籌辦“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奮進新時代新征程”學術研討會。為繁榮紅色精品創造,唱響紅色文化主旋律,本市全面推進紅色題材、愛國主義題材、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作品的選題孵化和創作研發,在文學、影視、舞臺、美術、群文和網絡文藝等領域推出《1921》《望道》等一批精品力作,推動《千里江山圖》向廣播劇、評彈、電視劇、話劇等多個藝術門類轉化。為豐富社會宣傳實踐場景,用好紅色資源立德樹人,本市綜合運用主題宣教、展覽展示、紅色研學、Citywalk、紅色旅游、紅色文創等多種方式,讓紅色文化融入群眾生活。將紅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在中小學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導讀導學等課程,在高校建設“開天辟地”等紅色文化主題課程。紅色文藝高品質創作供給,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融合發展,將中共一大紀念館、魯迅紀念館等革命場館納入上海市文化文物單位文創產品開發激勵政策試點單位,以“一大文創”為代表的紅色文創品牌產品持續熱銷。
調研中,執法檢查組也發現本市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工作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亟需加以改進,比如,主體責任有待進一步落實、紅色資源保護力度仍需加大、傳承弘揚方式有待創新、支持保障還需加強。市人大常委會將以開展執法檢查為契機,持續推動《條例》全面貫徹實施,讓上海“紅色文化”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為進一步打響紅色文化品牌作出人大貢獻。 (作者系市人大教科文衛委立法監督處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