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1978年底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地作出了把全黨全國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同時要求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這次會議的召開,迎來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的第二個春天,五屆、六屆全國人大就是在這一新時期履行職責的。特別是1979年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關于修正憲法若干規定的決議》,開創性決定在縣和縣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設立常務委員會;1982年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新憲法,為新時期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了根本保障。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78年2月至1983年6月),任期5年零3個月。
五屆全國人大共有代表3497人,設有民族委員會、法案委員會、預算委員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等4個(專門)委員會。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共有組成人員196人,其中委員長1人、副委員長20人、秘書長1人(兼)、委員175名,設有辦公廳、法制委員會(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1983年3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通過)等助理機構。
五屆全國人大共召開5次會議。聽取關于法律草案的說明14個,通過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23件,聽取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17個,代表資格審查報告4個,提案審查報告4個,其他報告3個。
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共召開27次會議。聽取關于法律草案的說明37個,關于法律草案修改情況的匯報2個,通過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34件,聽取關于國際公約、雙邊條約和協定的說明12件,批準國際公約、雙邊條約和協定12件。聽取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匯報21次,代表資格審查報告1個,處理代表提案8610件,聽取外事報告12個,其他報告3個。
●第一次會議
1978年2月26日至3月5日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會議首先全場肅立,靜默致哀,悼念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會議聽取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中央軍委主席華國鋒作題為《團結起來,為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而奮斗》的政府工作報告,總結粉碎“四人幫”16個月來的工作,提出要建設120個大項目,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偉大社會主義強國。會議聽取中共中央副主席葉劍英受中共中央委托作的關于修改憲法的報告,強調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會議新通過的憲法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修改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恢復人民檢察院的設置,取消檢察機關的職權由各級公安機關行使的規定。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由1975年憲法的4條增加到16條,恢復關于從物質上保證公民行使權利的規定,專門規定公民對違法失職的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的控告權和申訴權。對公民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民主權利也增加新的規定。新憲法還規定,我國的地方政權基本上實行省、縣、公社三級的體制;省、自治區下面的地區,除自治州外,不作為一級政權,不設人民代表大會和革命委員會,而設行政公署,作為省、自治區革命委員會的派出機構。會議還通過了國歌,新國歌仍采用《義勇軍進行曲》的曲譜,但改了歌詞。
●第二次會議
1979年6月18日至7月1日,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會議聽取國務院總理華國鋒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包括:(1)偉大的歷史性轉變;(2)打好四個現代化的第一個戰役;(3)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4)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會議印發全國人大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關于代表情況和補選的代表資格審查的書面報告。會議討論通過《關于修正憲法若干規定的決議》。根據這個決議,縣和縣以上的地方各級人大設立常委會,將地方各級革命委員會改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將縣的人大代表改為由選民直接選舉,將上級人民檢察院同下級人民檢察院的關系由監督改為領導。這就給制定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選舉法、地方各級人大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等法律提供了憲法依據。會議還通過7部法律,即地方各級人大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選舉法、刑法、刑事訴訟法、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這些法律的草案是由法制委員會分別和有關部門共同研究修訂的,大多數法律草案的原稿經過長時間的醞釀準備。
●第三次會議
1980年8月30日至9與10日,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大會通過憲法修改委員會名單,通過國籍法、婚姻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和個人所得稅法。葉劍英委員長致閉幕詞中說,這次會議通過了幾個重要法律,在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方面又有所前進。通過這次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能進一步得到發展。這次會議對一部分國家領導工作人員的調整是改革國家領導制度邁出的重要一步。
●第四次會議
1981年11月30日至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召開。會議通過經濟合同法、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原則上批準民事訴訟法草案,授權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后公布試行。會議還通過《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會議補選朱學范為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會議通過提案審查委員會關于提案的審查報告。
●第五次會議
1982年11月26日至12月10日,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會議首先全文宣讀憲法修改草案,以舉手表決方式,通過總監票人和監票人名單,然后采用無記名投票方式,通過憲法。這部憲法是我國第四部憲法,共有4章138條。新憲法在人民民主制度方面,加強對公民權利的保障,擴大人民管理國家事務、社會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的權利;加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擴大了人大常委會的職權。會議通過《關于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職權的決議》,決定在六屆人大一次會議選出國家主席、副主席和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之前,本屆人大常委會繼續按照1978年通過的憲法第二十五條和第二十六條的規定行使職權。會議還通過《關于國歌的決議》,決定恢復《義勇軍進行曲》作為我國國歌。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國務院組織法,通過關于修改地方各級人大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若干規定的決議、關于修改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選舉法的若干規定的決議。這兩個決議依據新憲法對地方組織法和選舉法進行了修改。
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83年6月至1988年3月),任期4年零9個月。
六屆全國人大共有代表2978人,設有民族委員會、法律委員會、財經委員會、教科文衛委員會、外事委員會、華僑委員會等6個專門委員會。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共有組成人員155人,其中委員長1人、副委員長20人、秘書長1人、委員133名,設有辦公廳、法制委員會(1983年9月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決定改名為法制工作委員會)和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等助理機構。
六屆全國人大共召開5次會議。聽取關于法律草案的說明7個,通過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8件,聽取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25個,提案審查報告5個,其他報告5個。
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共召開25次會議。聽取關于法律草案的說明50個,關于法律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39個,關于法律草案修改情況的匯報37個,通過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決議54件,聽取關于國際公約、雙邊條約和協定的說明27個,批準國際公約、雙邊條約和協定27件。聽取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匯報33次,辦理代表議案189件,答復代表建議批評意見14215件,聽取外事報告44個,代表資格審查報告7個,其他報告2個。
●第一次會議
1983年6月6日至21日,六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會議選舉李先念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烏蘭夫為副主席,選舉產生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趙紫陽為國務院總理,選舉鄧小平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選舉鄭天翔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楊易辰為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選舉和決定新的一屆國家領導人員,組成新的一屆國家領導機構。會議通過全國人大6個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彭真就6個專門委員會如何工作問題發表講話。
●第二次會議
1984年5月15日至31日,六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會議聽取國務院總理趙紫陽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分為關于國內建設和關于外交工作兩部分。彭真委員長就民族區域自治在北京代表團會議上講話。會議通過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兵役法。
●第三次會議
1985年3月27日至4月10日,六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會議聽取國務院總理趙紫陽作題為《當前的經濟形勢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政府工作報告。會議聽取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吳學謙關于提請審議中英兩國政府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的議案的說明。會議通過《關于批準〈中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的決定》,批準1984年12月19日國務院總理趙紫陽代表中國政府簽署的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包括三個附件;通過《關于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決定》,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向全國人大負責,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向全國人大常委會負責。會議通過《關于授權國務院在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方面可以制定暫行的規定或者條例的決定》和繼承法。會議期間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介紹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近年來立法工作的情況。
●第四次會議
1986年3月25日至4月12日,六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會議通過《關于第七個五年計劃和第七個五年計劃報告的決議》,原則批準國務院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七個五年計劃。國家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計劃在執行的第一年就提交全國人大審議,這在新中國成立以來是第一次。會議還通過了民法通則、義務教育法和外資企業法。
會議期間多次舉行記者招待會介紹我國法制建設的情況,并回答中外記者的問題。據介紹,從1979年到1984年3月,除現行憲法外,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已經制定了47部法律,19個關于修改、補充法律問題的決定,29個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
●第五次會議
1987年3月25日至4月11日,六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會議通過《關于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草案的決定》《關于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決定指出,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的名額仍然保持六屆全國人大代表2978人的名額;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國人民解放軍、少數民族、華僑選舉的名額仍與上屆相同;七屆全國人大代表應在1988年1月底以前選出。
六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多次舉行新聞發布會、記者招待會,就我國對外開放的情況和有關港澳的一些問題、我國外交政策的問題、中國國防建設的有關問題、我國立法方面的情況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