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見到黃浦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韓順芳前,就聽說她是一個對工作極度認真的人。6月14日一早,我們如約來到黃浦區人大常委會位于重慶南路的辦公地點,開始了采訪工作,很快,就感受到了她的認真。盡管提前做了功課,但聽了韓順芳對區人大工作如數家珍般的講述,我們仍有種“大開眼界”的感覺。韓順芳對區人大監督工作看得重、抓得緊,正如她所說,“做監督工作就是要‘頂真’,就是要有實效、有作為”。
人大月刊:黃浦是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偉大建黨精神孕育地所在區,上海重要國家機關所在區,擁有深厚的紅色底蘊、光榮的使命任務。今年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在新的征程上,黃浦人大對自身有什么新的定位和展望?
韓順芳:黃浦是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偉大建黨精神孕育地所在區,是共青團的發源地、國歌唱響地、解放上海第一面紅旗的升起地,全區共有紅色場館和革命遺址140余處,數量位列全市各區首位。黃浦也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最初探索地所在。1927年3月22日,第二次上海市民代表會議在黃浦的大境路97弄開明里召開(原九畝地新舞臺),決議成立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1930年5月,為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而召開的前期會議——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在黃浦的黃河路42弄4號召開(原派克路卡爾登戲院背后)。的確,紅色是黃浦最鮮明的底色,習近平總書記就曾賦予黃浦“心臟、窗口、名片”定位,對黃浦提出“走在前列、不辱門楣”的要求。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對黃浦發展提出的一系列新定位、新論斷、新要求、新任務,始終保持“走在前列、不辱門楣”的價值追求和奮斗姿態,為上海和黃浦改革發展大局作出黃浦人大應有貢獻。
我們要在今后工作中做到“四個新”:在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上有新高度,保證中央和市委、區委決策部署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全面貫徹和有效執行。在全力助推中國式現代化黃浦實踐上有新作為,為助推中國式現代化在黃浦形成生動實踐盡人大之力、傾人大之能、獻人大之智。在深化全過程人民民主新實踐上有新提升,進一步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的工作機制。在全面提升人大工作實效上有新氣象,推動人大工作開創新局面、再上新臺階、再做新貢獻。
人大月刊:您對監督工作有很多想法,也非常重視,請談一談您的考慮。
韓順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憲法賦予人大的監督權,實行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依法監督。因此,我們準確把握人大監督定位,認真行使憲法法律賦予的監督權,不斷提升監督剛性和實效性。
一是找準監督議題。我們始終聚焦區委中心工作、改革發展關鍵之處、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每年面向全體人大代表征詢常委會年度監督議題,精心安排40個左右監督項目,開展工作監督和法律監督。比如,黃浦是上海深化“五個中心”建設的核心承載區和重要服務區,我們就把外灘金融集聚帶建設、消費提質擴容、淮海新天地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建設、中央科創區建設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等納入常委會監督議題,助推重點任務落實。又比如,舊改和養老一直是黃浦市民最關心的民生問題,我們就每年把這兩項工作作為重點議題,持續開展跟蹤監督。
二是提好意見建議。常委會會議前,我們常委會領導、各委員會以及人大代表,會一起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群眾開展走訪調研,分析問題,研究對策;常委會會議上,我們組織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會議的人大代表一起,高質量審議相關報告,精準提出審議意見,并對相關報告開展監督評價,幫助職能部門切實加強和改進相關工作。
三是強化過程監督。我們始終聚焦全局性重點任務、重大項目的階段目標、關鍵節點,統籌做好全過程、實時化監督。比如,創設“我要監督”數字應用場景,組織代表對區政府年度重點工作和民生實事項目開展全天候、實時化的監督,推動區政府高質高效完成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四是強化結果運用。我們堅持既督過程,又督結果,開展“回頭看”,進一步強化對常委會審議意見落實情況的監督調研,確保審議意見得到有效落實、整改到位。對于整改不到位的問題,我們采用久久為功的方法,切實推動落實。比如,去年,針對審計查出“老大難”問題,我們開展了跟蹤監督,推動11家單位54部車輛的歷史遺留賬實不符問題全部完成整改,健全和完善相關管理制度14項,有效增強人大監督剛性。
人大月刊:黃浦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過程中打造了許多活動品牌,能否介紹一下黃浦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經驗做法?
韓順芳:針對黃浦區域面積小、經濟密度高、人口密度大的特點,我們堅持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達平臺和載體,不斷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的工作機制。在“家站點”建設方面,統一“四個”建設標準、“七項”工作職責、“五項”工作流程,已經建成“1+10+20+79”“家站點”布局體系,包括1個全市首創的區級代表之家、10個突出綜合性的街道代表之家、20個凸顯專業性的代表聯絡站、79個體現廣泛性的代表聯系點。我們還建立代表“月進站、季回家、年述職”制度、制訂代表活動計劃,推動代表更廣泛、更深度地參與社區基層治理。立法意見征詢方面,我們在全市率先設立區級基層立法聯系點,建立完善政府部門、司法部門、基層立法聯系點、人大代表和專家智庫“五位一體”的立法參與機制,持續推動立法聯系觸角的延伸。社情民意收集處置方面,我們健全了社情民意線上線下收集渠道,建立主任會議雙月聽取社情民意制度,創新社情民意進網格工作機制,創設“人大代表民情通”平臺,全面推進社情民意“回音壁”工作,全過程公示社情民意的提出、承辦、督辦、辦理結果等情況,切實提升社情民意處置速度和質效。
這一過程中,我們打造了一些活動品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比如,我們搭建“財經議事廳”這一企業代表和政府部門負責人面對面溝通平臺,加強對區域經濟運行情況和營商環境工作的常態化監督,助推黃浦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我們還打造了“兒議立法”活動品牌,聽取小朋友們的立法意見建議,培養小朋友的法治意識,增強他們的參與感和責任感。
人大月刊:您對接下來的工作提出了“做實”“創新”“延伸”三個要求,能否展開談談?
韓順芳:“做實”是做實主責主業,增強監督實效。我們著力從做實調研、審議、落實三方面優化監督方式方法,包括開展好監督調研、執法檢查、專項視察,建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意見+問題清單”工作機制,構建“監督—落實—再監督—再落實”閉環機制等,推動問題解決。
“創新”是創新制度機制,發揮代表作用。例如,進一步推動代表“家站點”等平臺提檔。建立代表建議“九道工序”,把好培訓、選題、調研“三道關口”,抓好代表參與督辦、委室對口督辦、常委會領導領銜督辦“三個環節”,落實辦理前溝通、辦理中磋商、辦理后反饋“三次見面”制度,讓建議提質。深化社情民意進網格工作,創設社情民意“回音壁”,讓機制提效。
“延伸”是延伸工作覆蓋,提升履職質效。我們探索人大監督力量向街道“延伸”,把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延伸到街道辦事處,探索賦能社區代表大會及其專委會建設,對街道辦事處的工作開展監督。我們把任后監督由政府部門主官向法檢兩官“延伸”,今年首次對區人民法院相關法官、區人民檢察院相關檢察官開展履職評議,并制定相關實施辦法。我們還把立法參與向網絡平臺和青年群體“延伸”,在網絡平臺增設立法信息采集點,激發青年群體參與立法的積極性,擴大立法參與覆蓋面。
人大月刊:您對《上海人大月刊》有什么寄語?
韓順芳:希望《上海人大月刊》越辦越好,多傳遞上級聲音,多宣傳基層探索,上下聯通,左右互鑒,成為基層人大工作者的案頭必備,成為基層代表履職的首選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