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曹,聯系咱們小區的人大代表邀請我們一起去看污水處理,您有空嗎?”
“太好了,正好我有問題要向人大代表說說。”
“金師傅,和人大代表一起去看污水處理,您想去不?”
“想去,這樣的學習機會可不能浪費。”
……
近日,寶山區人大常委會友誼路街道工委組織了一場人大代表“我做一次東道主”活動。此次活動是為了回應轄區居民反映淞寶地區排水不暢問題,由區人大代表王建芳、周凱作為東道主聯合牽頭組織的,特地邀請了區水務局負責同志一同參與活動并回答代表和選民提問。
獲邀的選民跟著代表踏上了探訪“污水變清流”的奧秘之旅。首站,他們來到始建于1988年的吳淞污水處理廠,只見建筑掩映在蔥蘢的林木間,仿佛置身花園之中。“大家有沒有聞到異味?污水處理廠沒有一點異味是不是很詫異?”講解員的問題吊足了代表和選民們的胃口。原來,答案就藏在兩個污水處理池中——為了防止污水的臭味外溢,污水池被建設成封閉式,配有處理設施,還有專用設備收集異味,這就是廠區里空氣清新的秘密。
代表和選民在植物生態反應池和二沉池前駐足,聆聽有關污水處理流程的介紹,不時提出問題。來自寶林四村的居民曹炎興家里的馬桶最近老是返水,在這里他找到了原因。吳淞污水處理廠建設時間較早,設計處理量僅4萬噸/天,而近30年來淞寶地區人口持續增加,加之近期吳淞大橋、海濱、寶楊等防汛泵站截流設施進一步完善,污水量增長幅度較大。吳淞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已飽和,且系統不與其他污水處理片區互聯互通,導致淞寶地區整體污水高水位運行。
長灘物業公司工作人員金躍良也反映長灘小區明東苑出水井存在堵塞返水的情況,他迫切地詢問吳淞污水處理廠是否還有增能空間,得到了區水務局的肯定答復——吳淞污水處理廠東側將增設臨時處理設施,增加污水處理量1萬立方米/日,完成設備安裝后即將投入運行。
區人大代表周凱認為淞寶地區居民區建設年限普遍較長,部分地勢較低,外部管網水位較高的情況下,會造成污水回流。區人大代表葉敏、王建芳也關心淞寶地區污水處理的治本措施。當走進上海首座“花園式”全地下污水處理廠——泰和污水處理廠時,看著眼前的泰和污水廠擴建及東總管工程施工的火熱現場,大家看到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希望,一掃心中的擔憂。
泰和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輸送規模約12.2萬立方米/日,預計到今年12月底建成調試。“在10月東總管東段(吳淞污水處理廠至鐵峰路)貫通的前提下,還將在鐵峰路東側增設臨時調度設施。”區水務局局長王大遠表示要“提前發揮泰和東總管輸送功能”,還要“利用石洞口污水處理廠片區處理余量進行跨區域調水,緩解當前吳淞污水處理廠的壓力”。
“今天太有收獲了。”座談討論中,這是選民代表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了解了上海百年治污的歷程,知曉了淞寶地區近期排水不暢的原因,也看到了政府的舉措,特別是能和人大代表一起看、學、問、議,我覺得民主就在我身邊。”
“街道人大工委推出‘我做一次東道主’系列活動,由代表輪流‘做東’,把代表聯系選民、調查研究、開展監督相結合,目標是把全過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區人大代表、友誼路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張誼在討論中對參加活動的選民致謝,他希望選民今后多多參與活動,對代表履職“答卷”進行現場“閱卷”,共同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層實踐。
(友誼路街道人大工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