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 剛過去的“五一”節,奉賢區青溪老街人頭攢動。穿越人流,84歲的吳阿婆常常能在游客的臉上看見艷羨的目光:“大家都說這里修得漂亮,也熱鬧,住在這里肯定很幸福。放在三年前,我肯定要反駁一下,可現在,我也覺得幸福。”
吳阿婆的家在中街上,是一棟建造于20世紀70年代的老公房,結構為“一梯四戶一衛”。四戶人家共用一個衛生間,有些老人為了方便,只好用馬桶。這樣的生活,與窗外古樸精致的青溪老街格格不入。
奉賢區人大代表、青村鎮人大代表在得知居民生活的窘況后,從2021年開始進行廣泛的走訪、調研,把每家每戶的痛點摸清,把各方現有的資源盤活,把群眾力量充分調動起來,最終圓了老百姓的生活環境改造之夢。
青村社區地處青村鎮中心位置,轄區既有居民區,又有商區,還有景區。別看區域面積僅0.43平方公里,但常住人口達到1822人,而且既有公房、私房、集資房,又有商品房、宅基證房等,產權結構復雜,物理空間十分擁擠。其中,吳阿婆等146戶居民碰到的共用衛生間的問題困擾大家最久。“我們也想讓大家早日住上好房子,但是改造費用不少,涉及部門又多,設計難度也大。”鎮人大代表、青村社區黨總支書記楊銀花說。與此同時,合用衛生間帶來的矛盾也日益凸顯:一方面,管道日趨老化,居民反映經常堵塞,衛生狀況堪憂;另一方面,衛生間普遍沒有洗浴設備,老年居民常年無法痛快地洗個澡,尷尬難熬。
區鎮兩級人大代表根據調研情況,鄭重提交了關于將系統公房納入老舊小區綜合改造的建議、關于“四戶一廁”老舊公房廁所改造的建議。與此同時,代表們把改造可能涉及的房管部門、居委會、居民代表等都叫到一起,方桌前,各方你一言我一語,逐漸找到了“最優解”:由區房管局負責房屋外立面改造,鎮相關職能部門負責門、窗、樓道改造,居委會負責樓道設計、美化,居民負責室內的衛生設施改造;費用方面,居民自費加裝衛生間,區鎮兩級政府再出資對門窗、樓道、綠化等進行同步改造,最終實現“一戶一衛”的目標。
方案公開征詢居民意見后,99%居民同意采納并參與出資。很快,困擾大家數十年的“如廁尷尬”被化解了。
社區改造期間,青村鎮青村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辟出的一張方桌,在改造事宜結束后,成了新成立“方桌議事會”的核心“道具”。凡是涉及居民利益的事情,都能拿到方桌上來研究。“方桌議事會”交流的議題,主要是基層治理過程中居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一些共性問題、關鍵問題。如果問題在議事會上解決不了,還可以上升為鎮代表建議、區代表建議。如果評估下來確實可行,還可以研判后納入年度政府實事項目。
去年,奉賢區人大代表、青村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李勤勤就在“方桌議事會”上主導了一次“大討論”。原來,小區里缺少充電設施,電瓶車“飛線”充電現象嚴重,不少居民都表示“嚇絲絲”。由于加裝充電樁涉及的小區多,需要的資金也多,青村片區聯絡站站長楊銀花在議事會上收集了多方信息后,上報鎮人大。該事項經過2022年末鎮人代會票決,入選2023年鎮政府實事項目,由楊銀花所在的第二代表小組進行全年度的跟蹤監督,已于2023年末完成了充電樁的安裝。如今,青村居委加裝的充電樁,就在鎮人大代表之家的旁邊。“現在能在既通風又能避雨的停車棚里充電,真安心啊。”居民陳阿姨說。
青村鎮人大主席何文浩說:“青村社區依托代表‘家站點’平臺創新設立的‘小小方桌’議事會這一共建共治共享平臺,聚焦社情民意收集、處理、反饋、評價這一核心機制,已經幫助群眾解決了不少大事小事,不僅托起了‘大民生’,也推動了基層治理能力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