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及為何選擇成為律師,民革上海市嘉定區委會副主委、上海宇玨律師事務所主任孫小芳笑稱是“宿命般的選擇”,“小時候律政劇風靡,讓我對律師行業充滿憧憬”。帶著一種情懷,2010年,孫小芳正式成為執業律師。2021年,孫小芳當選市人大代表,她又將這種法治情懷帶到了履職實踐中。
多年功底打牢履職基礎
作為人大代表履職,孫小芳是第一次,但有了專業的加持,她很快進入了角色。“人大的立法、監督等工作都與‘法’相關,律師對法律框架會有較為完整的了解。另外,律師在工作中能接觸到形形色色的當事人并從不同的立場考慮問題,最終回歸法律視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能為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完善提出相對精準的建議。”
僅僅兩年,孫小芳提出的建議涵蓋交通、醫療、農業等方方面面,涉及面之廣泛讓人有些意外。“這些建議集聚了民革黨員的智慧,僅靠個人力量很難完成。” “社會和法制是民革的界別特色之一。成為民革黨員后,我就開始總結思考處理案件和社會生活中發現的問題,積極撰寫社情民意。”除了自身擁有扎實的基本功,孫小芳還有給力的團隊,“民革黨員都能寫會寫,每年都會形成不少調研成果,涉及各個領域,其中不乏工作細致嚴密、建議精準可行的優秀成果,我就會組織大家將它們轉化成議案建議提出”。
一次“滿意”的建議辦理
在孫小芳提出的諸多建議中,《關于建立和完善破產制度、加強對破產管理人的履職監督、促進上海試行個人破產制度的建議》她打磨了很久。
近兩年,孫小芳一直在關注經濟市場與企業破產領域。大量案例顯示,由于管理人是破產程序的主要推動者和破產事務的具體執行者,破產程序能否公正、公平、高效進行與管理人密切相關;案件辦理過程中,法院如何既保障管理人依法履職又加強監督管理,債權人如何行使對管理人的監督權,這些問題長期困擾著各方。
孫小芳說,破產制度能夠將市場主體從債務中解脫出來,幫助企業得到重生,但當前破產制度存在一些漏洞;另外,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中,上海在企業破產清算方面評分較低,需要積極予以完善。為此,她在今年的市人代會上提出了建議。
5月17日,建議承辦單位相關負責同志帶著建議辦理結果來到孫小芳的律所,對建議進行答復,并拿出新制定的《上海市破產管理人考核辦法(試行)》聽取了她的意見建議。目前,考核辦法已開始施行,對在市高院企業破產案件管理人名冊中的社會中介機構管理人及自然人管理人開展考核工作。“建議辦理單位多次與我溝通,詢問我的意見,拿出了切實的舉措,一直在努力推動建議落地。”孫小芳對建議辦理結果的評價是“滿意”。
履職要從細節入手
今年3月,孫小芳隨同市人大監察司法委到廣西調研警官、法官、檢察官、司法助理員“三官一員”進站點聯系代表服務群眾等工作開展情況。“‘三官一員’進站點可以協助站點梳理群眾反映的糾紛問題,形成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有效預防矛盾糾紛的激化。”這次調研,讓孫小芳感到振奮,“將溯源治理延伸到基層,其實上海做了不少工作,只是還沒有形成體系,我們可以讓這些散在的項目聯動起來,我很愿意參與這項工作。”
對于履職,孫小芳還有不少想法。這些想法,最終都落腳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上。“議案建議的來源大多是日常工作、生活中發現的問題,小問題可以引申出許多思考,比如有些小的民生需求,實際上需要在全市層面進行布局。所以,要始終處處留心,從細節入手,再進行深入調研,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想法,這是人大代表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