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檢察機關堅持數字技術與檢察工作深度融合,構建起一系列高效、精準的應用場景、智能輔助辦案模型、法律監督模型,展現了新時代法律監督的“上海思路”。日前,上海檢察機關全流程全息在線辦案總門戶正式啟動,標志著全流程全息在線辦案系統在全市三級院全面應用。
有數據:檢察業務實現數據化
全流程全息在線辦案總門戶集成各類應用、服務、數據,初步構建起貫通數據生產、匯聚、治理、應用全周期的上海數字檢察“一張網”,推進涵蓋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大檢察”履職以及黨務、政務、隊伍建設等檢察工作全方位、立體式數字化轉型,實現全網一次登錄,各應用一鍵直達,全市三級院所有檢察人員、所有檢察工作在“一張網”上通行通辦,有效提升對數字檢察的獲得感。
“服務辦案的同時,系統還通過在線管理和規范,在各節點實時提醒有否程序疏漏、信息錯填等情況,幫助我們實現問題即知即改。”作為總門戶首批使用者,嘉定區檢察院檢察官陳炘分享了她對數字檢察賦能高質效辦案的切身體會。
理數據:打造統一數據底座
圍繞“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基本價值追求,上海檢察機關著力建設全流程全息在線辦案體系,繪制覆蓋“四大檢察”173類案件3447個辦案行為的流程表和魚骨圖,歸類、提取為303個共性辦案行為,確定61個主干行為,完成以“參與訴訟一件事”等11個一件事大應用為主的全流程全息在線辦案一期建設任務,實現訊(詢)問、告知等29個高頻辦案行為線上化。預計今年年底將研發完成企業合規等11個新的一件事大應用,基本實現檢察業務“一網通辦”,使數據生產、采集、管理、應用、服務融入檢察業務各環節。
上海檢察機關還創建數字檢察應用體系,創新實踐了數智辦案、數智監督、數智協同、數智為民、數智管理、數智決策六大標桿應用場景,持續深挖數據應用價值,提升數字檢察服務辦案能級。
用數據:賦能監督辦案、決策服務公眾
目前,全市三級院已創建157個“個案辦理—類案監督—系統治理”法律監督模型,涉及環境資源保護等領域,發現線索7000余條,監督成案6000余件。如虹口區檢察院聚焦不法人員利用住房租賃合同備案登記漏洞騙取新能源購車政府補貼問題構建數據模型,發現騙取新能源購車補貼犯罪線索240余條,督促立案調查涉嫌詐騙、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犯罪嫌疑人100余人,追回國家損失450余萬元。
為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在市人大推動與市大數據中心支持下,市檢察院研發了公益訴訟全息辦案智能輔助系統,自動挖掘、標注涉及生態環境、食品安全等公益訴訟案件線索,已收集重點舉報信息2.6萬余條,累計成案信息近3000條;促進資源共享,輻射帶動長三角一體化治理,與江蘇檢察機關會簽北長江口生態檢察協作機制,有力推動長三角數字檢察一體化建設。
為更好服務社會公眾和訴訟參與人,市檢察院還在上海“一網通辦”開設“檢察為民”專欄,提供法律咨詢、當事人訴訟服務等15項線上服務,上線的電子送達應用場景讓當事人在手機上就能一鍵接收文書,從“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已送達3萬余份電子文書,有效提升了辦案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