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逆向設計理論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方法,強調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興趣和能力,從而制定出符合學生發(fā)展需求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逆向設計理論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逆向設計理論指導下,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展有針對性地教學活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 逆向設計理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活動在突破單課時教學構建大單元教學框架的過程中,對教學目標、教學評價進行了重構.傳統(tǒng)教學中依托教學目標,教學活動順勢發(fā)展.逆向教學理論是一種教學設計方法,它與傳統(tǒng)的線性、正向的教學設計不同.逆向教學設計以評價前置、目標導向為核心理念,強調教學過程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這種教學設計方法在近年來受到了廣泛關注,逆向教學設計強調明確教學目標,確保教學活動圍繞核心目標展開.教師在設計課程時,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需求、興趣和認知特點,制定符合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目標,能夠貼合初中數學的教學內容鼓勵學生運用逆向思維,從問題的反方向或側面出發(fā),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1 生成:學生思維能力局限
初中數學強調邏輯思維能力,在課堂上,部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不愿意主動思考問題,僅僅滿足于跟隨教師的講解,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這使得他們在解答問題時顯得無所適從.一些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往往只是機械地照搬教師或課本上的解題方法,思維過程不夠嚴謹,缺乏邏輯性,而沒有真正理解背后的原理.這表現(xiàn)在他們容易在解題過程中出現(xiàn)跳躍性思維,不能明確找出問題的關鍵點,導致解題過程混亂.學科難度的增加,導致學生在遇到較難的問題時,存在懶惰思維,使得他們在面對復雜問題時容易放棄.
學科創(chuàng)新思維在新課標中屢次被提及,數學學科相對較為枯燥.在面對新穎的問題時,容易拘泥于固有思維,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如在幾何問題中,空間想象力不足,學生難以將圖形和數學關系相互結合,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導致解題困難.再如處理抽象數學概念時,無法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把握不住問題的關鍵.逆向教學設計能夠從思維出發(fā),幫助初中學生克服這些思維局限,引導他們學會獨立思考,鼓勵創(chuàng)新.
2 推動:課堂教學形式創(chuàng)新
數學是理論先行、實踐為主的學科,這就導致傳統(tǒng)教學課堂中“灌輸式教法”一味追求知識點的傳授,忽視了數學公式和定理思維的生成,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薄弱.課堂練習中注重習題的重復練習,強調機械運算和記憶,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刷題過程中形成了固定思維,缺乏思考問題的本質和解決思路.固定思維和線性的教學課堂,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探索精神,使得他們對非標準問題或開放性問題的思考能力相對較弱.進入中學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但在中學學習活動中,學生課堂互動的機會受到課時及教師教學設計的影響,缺乏合作和交流的機會,無法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碰撞和合作精神.
2.1 評價輔助教學目標
逆向設計教學中明確核心素養(yǎng)導向,評價輔助教學目標的制定,確保教學目標和課程標準保持一致.教學目標的制定包括數學知識、數學思維、數學應用等多方面,在傳統(tǒng)三維目標的基礎上制定素養(yǎng)目標,明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數學核心素養(yǎng)落實等不同層次的目標要求.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興趣、認知能力等制定符合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的目標,確保教學目標的可實現(xiàn)性.
評價輔助教學目標具有可操作性,以便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具體實施.為此,教師應盡量將教學目標具體化、可觀測、可量化,以便于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在制定評價輔助教學目標時,關注各個目標之間的關聯(lián)性,確保形成一個完整、系統(tǒng)的教學目標體系.此外,課時目標、單元目標能夠貼合學段發(fā)展和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相結合,確保教學過程的連貫性.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教學實際情況等因素,靈活調整評價輔助教學目標,確保學生能夠在適當的時間內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
2.2 學生主導,教師引導
在逆向設計教學中,學生主導、教師引導的策略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同時也要適時給予引導和啟發(f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2.2.1 問題情境推動自主探究
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問題情境要具有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為學生提供平臺和機會,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動手實踐,通過觀察、實驗、推理等探究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他們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2.2.2 教師引導推動合作學習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個性化指導及時給予引導和啟發(fā),幫助學生解決困惑和難題,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產生思維碰撞,鼓勵學生相互交流、討論、合作,共同解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提高他們的溝通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3 多維評價推動課堂互動
反饋和評價學習過程和成果.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以評價為導向,引導學生及時進行反饋,教師在引導過程中應對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給予肯定和鼓勵,注重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關注學生的反應和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方式要多樣化,包括口頭評價、書面測試等多種形式,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指導和糾正.
2.3 創(chuàng)造思維定向解題
初中數學逆向設計數學課堂中,創(chuàng)造思維推動定向解題策略是一種能夠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發(fā)展的教學策略.以復習專題的綜合學習活動為例,結合單元教學、學段學習目標,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從實際問題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2.3.1 探索性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
在課堂中創(chuàng)造積極的學習環(huán)境,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和提出問題.通過提供開放性的學習場景,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好奇心,培養(yǎng)他們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 在“探索三角形的形狀變化”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提供開放性問題“你能想象出不同形狀的三角形嗎?”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探索三角形的形狀變化.將學生分成小組,引導學生利用畫圖的形式相互交流和討論三角形的形狀變化,共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三角形的形狀變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學生在一個開放性的學習環(huán)境中探索三角形的形狀變化,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提高他們的數學應用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2.3.2 提供具體問題和挑戰(zhàn)
教學課堂中設計具體的數學問題和挑戰(zhàn),引導學生進行定向解題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通過設計復雜的問題、開放性的探究任務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分析、推理和創(chuàng)新思維.大單元教學背景下,借助主情景,引導學生將單元所學內容進行融合,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例如 在“尋找的商品銷售最大利潤”活動中,需要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情境以“假設你是一家商店的老板,已知商品的成本和預計的銷售價格.現(xiàn)在,你需要確定每種商品的最優(yōu)銷售數量,以最大化你的利潤”.教師提供支架引導學生考慮市場需求、商品庫存、競爭情況等因素,以及數學模型中的變量和關系,如需求函數、成本函數、利潤函數等,引導學生在自主交流中找到關鍵因素,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要求學生運用數學知識來建立需求函數和利潤函數,并求解最優(yōu)銷售數量.引導學生關注實際問題中的非數學因素,如市場需求、競爭情況等.
3 實效:減負增質思維提升
逆向教學設計有效地改善傳統(tǒng)教學課堂中“灌輸”和“刷題”的現(xiàn)象.結合新課標大單元、學科綜合活動等形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逆向教學設計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達到減負增質的效果.
3.1 夯實學生主體地位
在“立德樹人”教育宗旨指向下,學生主體地位體現(xiàn)于方方面面.真正要在課堂教學中立足學生主體,需要全方位地認識教學課堂,從學生出發(f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能夠感受到自己是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決策者,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通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從而增強學習效果.逆向教學設計從評價和目標出發(fā),關注到學生“如何學”,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提升學生主體地位,貼合新課標下教育改革重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2 層層遞進提升教學質量
逆向教學設計要求教師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使學生能夠在每個階段都取得一定的進步.教學過程中基于學生的學習層次,設計具有啟發(fā)性、挑戰(zhàn)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興趣.學習活動中給予了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時間,引導學生通過嘗試、討論、總結等方式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交流合作中提高思維能力.逆向設計中關注到學生學習過程,教師做到更具針對性,給予學生更多的表現(xiàn)平臺,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3.3 減負增質創(chuàng)設積極氛圍
逆向教學設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成就感,降低學生的心理負擔.教與學的過程中制定了明確的量化標準,學生“學到什么”一目了然,從側面反饋教學課堂,使教師關注到學生個體的需求,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有益的幫助,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水平.
4 結語
逆向教學設計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指向的是學生全方位的發(fā)展,貼合新課標教學改革理念,有效地落實課堂教學.并在深度探究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全方位地考慮問題、解決問題.從固定思維的刷題,走向了綜合問題的解決,有效地改善了傳統(tǒng)數學課堂的弊端,創(chuàng)設出積極的學習氛圍.逆向教學設計是一種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強調教師引導的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使學生能夠在每個階段都取得一定的進步.因此廣大教師應積極探索和實踐逆向教學設計,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更有益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王海濤.初中數學逆向思維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21(54):7-9.
[2]郭曉敏.初中數學逆向思維培養(yǎng)的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數學雜志,2020(07):43-45.
[3]劉秀英.逆向思維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9(10):45-47.
[4]劉振國,馬俊宏.逆向思維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06):56.
[5]陳金安.初中數學教學中逆向思維的運用[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8(03):37.